“人間至味是清歡”
蘇軾是眾人皆知的北宋大文豪
今天
,小編將帶大家循著蘇東坡的行走地圖第一站——黃州
被貶到黃州的蘇軾可謂是窮困潦倒
《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
,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當(dāng)代東坡肉
這首《豬肉頌》便是這段蘇軾在黃州生活時期鉆研美食的重要代表作品
。黃州地區(qū)豬肉較為便宜,但老百姓不知如何烹煮這食材,于是蘇軾多次試驗,創(chuàng)新了可使豬肉更甘怡可口的方法,并且以朗朗上口的文學(xué)形式將這道美味傳揚下去,而這道美味正是東坡肉的前身。蘇軾在黃州的時候還向上級申請了一塊荒地
,親自耕種,體會著愜意的田園生活。他帶領(lǐng)著家人一起農(nóng)耕,收獲糧食,吃著自家產(chǎn)的雜小豆飯,頗有快哉意。蘇軾在這段日子里描寫日常飲食的作品有很多
。例如這首《浣溪沙·細雨斜風(fēng)作曉寒》它是在蘇軾即將結(jié)束黃州生活接受新的政治任務(wù)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原文為:“細雨斜風(fēng)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與友人共邂逅美食
這是一首紀游詩
,記錄詩人在早春時期與友人清茶野餐的愉悅輕松的場景第二站——惠州
這一站
,蘇軾來到了廣東地處,他依舊能在這僻遠的嶺南之地找到自己心愛的美食。《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與荔枝
被貶到惠州的蘇軾已經(jīng)是個老眼昏花的老頭了
,在當(dāng)?shù)丶日Z言不通,又水土不服,此時這些美味的出現(xiàn)正好彌補了蘇軾破碎的心,當(dāng)然也是因為蘇軾自身強大的精神品質(zhì),可以將生活的苦澀化成如這水果般的甜蜜。另外,這首作品不單止表達了蘇軾對南方水果——荔枝的喜愛,更是讓嶺南和荔枝“火”了一把。在惠州
,蘇軾還留下了一道美味,叫“羊蝎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羊蝎子當(dāng)代做法
蘇軾在《與子由弟四首(之四)》中詳細介紹過這道菜肴:“惠州市井寥落
,然猶日殺一羊,不敢與仕者爭買第三站——儋州
這次,蘇軾來到了“天涯海角”——海南
在儋州,蘇軾又遇見了美食
蘇軾在海南遇到的生蠔美味
雖然有些許美食相伴
,但實際上,蘇軾在海南過的還是比較苦的,經(jīng)常只能嘗食野菜或稀粥其中全文較長的《老饕賦》
蘇軾的“美食盛宴”
最后一句可以說是這場美食盛宴的收尾了,頗有瀟灑之風(fēng)
走完這三站
如這一首創(chuàng)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的詠物詩《浣溪沙·詠橘》:“菊暗荷枯一夜霜
與蘇軾描寫日常飲食的作品不同,他將橘這一水果單取出來吟詠
所以說,蘇軾言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吃野雞留下一首《野雉》詩,吃鳊魚創(chuàng)作一首《鳊魚》詩
蘇軾從美食中找尋著生活的情趣
一生多起多落的“宋朝美食家”蘇軾
感謝大家的閱讀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541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下一篇:
中國數(shù)學(xué)家谷超豪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