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除了宋英宗不想當(dāng)皇帝之外,還有哪些皇帝不愿意當(dāng)皇帝
還不知道:宋朝皇帝不想當(dāng)皇帝的讀者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說到宋朝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宋朝在當(dāng)時的歷史上地位還是很高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當(dāng)時宋朝社會風(fēng)氣良好,人們生活很安逸
,并沒有什么樣的戰(zhàn)爭
,話說當(dāng)時的皇帝宋仁宗在位期間做出的貢獻還是有很多的,主要的就是統(tǒng)一了南北朝
,結(jié)束了分裂割據(jù)局面
,后來,宋仁宗駕崩
,后宮沒有相應(yīng)的兒子來選擇太子
,無可奈何便立宋英宗趙曙為太子,話說當(dāng)時的宋英宗是千萬個不愿意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當(dāng)時還有哪些不愿意當(dāng)皇帝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皇帝之外,還有哪些皇帝不愿意當(dāng)皇帝.png)
有人篡權(quán)也要當(dāng)皇帝
,也有人被推上龍椅卻不愿意坐,真是什么樣的奇葩都有啊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不愿意當(dāng)皇帝的都有誰吧!
宋英宗趙曙
英宗趙曙是宋朝第五帝
,是宋仁宗弟弟濮王的兒子。仁宗久未得子
,后得二子又相繼夭折
,趙曙因此兩次被立為皇儲,又兩次被廢儲
,對皇權(quán)的殘酷性多少有些了解
。仁宗病逝后遺命趙曙登基。
已被閑置16年的趙曙生怕成為皇位更替斗爭的犧牲品
,遂稱病堅辭
。大臣們只好用擔(dān)架將趙曙抬出,將其推坐龍椅之上
,跪拜山呼萬歲
,才完成登基大典。
宋欽宗趙桓
欽宗趙桓是宋朝第九帝
,徽宗長子
。金軍南下河北淪喪后,徽宗為避免成為“亡國之君”
,趕緊下詔令趙桓嗣位
。趙桓深知自己替罪羊的角色
,不肯從命。
后徽宗設(shè)計假命趙桓前往探病
,等他到來時讓宦官給他穿戴龍袍
,趙桓拼命掙扎以致昏厥。趙桓繼位兩年后
,金軍攻陷汴京
,父子二人皆被俘虜,死在異域
。
宋寧宗趙擴
寧宗趙擴是宋朝第十三帝
,光宗次子。光宗父親病逝時
,光宗拒絕親自主持喪禮
,因帶頭不孝被群臣廢棄,眾人決定擁立趙擴登基
。然而趙擴唯恐步其父不孝后塵
,為天下唾罵,極力推辭
,最后被太皇太后逼著登基,痛哭流涕
。
在皇位至高權(quán)力的誘惑中
,這些皇帝還能保持理智,實屬不易
,比起那些殺兄弒父的屠夫來說
,勝過太多了。
宋朝有那些皇帝?他們的名字和稱呼是什么
??
北宋王朝(公元960年-1127年)
,始于太祖趙匡胤
,終于欽宗趙恒,共9帝
。北宋王朝
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又在中國形成了大一統(tǒng)的王朝
。
北宋皇帝譜
太祖趙匡胤(927-976)
960年稱帝,在位17年
父趙弘殷
,匡胤從小喜習(xí)武藝
,960年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史稱北宋
,統(tǒng)
一全國后,建立新的軍事制度
,加強中央集權(quán)
。976年卒。廟號太祖
。
太宗趙光義(939-997)
976年即位
,在位22年
趙光義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后繼續(xù)太祖未完成的統(tǒng)一全國的事業(yè)
,978年吳越王投
降
,979年,北漢王投降
,但在兩次與遼國的作戰(zhàn)時
,均遭受慘重失敗。也開始了宋朝與
外族作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的歷史
。
真宗趙恒(968-1022)
997年即位
,在位25年
真宗趙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學(xué)”
,前期頗勤于政事
。但在軍事上卻無所作為,
不顧寇準(zhǔn)等反對
,與遼國議和
,簽定“澶淵之盟”,每年向遼國進貢
。
另外
,宋真宗時,發(fā)行“交子”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
仁宗趙禎(1010-1063)
1022年即位,在位41年
原名受益
,真宗第六子
,仁宗即位是才12歲,由皇太后垂簾聽政
,1033年親政
,仁
宗“好近女色”
,軍事,政治均無大作為
,與西夏交戰(zhàn)戰(zhàn)敗
,起用范仲淹變法也失敗。
死于1063年
,廟號仁宗
。
英宗趙曙(1032-1067)
1063年即位,在位5年
宋太宗曾孫
,濮安懿王趙允讓第十三子
,因仁宗無子,被立為皇太子
,仁宗死后即
位
。英宗“有性氣,要作為”
,提倡簡樸
,只是在位時間過短,死于1067年
,時年36歲
,在位5年。
神宗趙頊(1048-1085)
1067年即位
,在位19年
英宗長子
,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變法
,新法推行了十幾年
,取得一定效
果,但在大官僚
,大地主的反對下,于神宗死后廢除
。神宗在位時
,司馬光編纂《資治
通鑒》完成,這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通史
。
哲宗趙煦(1076-1100)
1085年即位
,在位15年
哲宗趙煦,神宗第六子
。即位時10歲
,由祖母宣仁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
,將
王安石的變法盡行廢除
。哲宗死時25歲
。
徽宗趙佶(1082-1135)
1100年即位,在位26年
,1125年傳位給欽宗
神宗第十一子
,宋哲宗死后,無子由哲宗弟趙佶繼位
。任用奸相蔡京
,吏治腐敗。
在位期間
,爆發(fā)了諸如宋江
,方臘等農(nóng)民起義。1125年金兵南下
,宋徽宗傳位于其子趙
恒(欽宗)
,自稱太上皇。1127年為金兵俘虜北去
,死于五國城(1135)
。
宋徽宗是一個敗國皇帝,但卻是一個藝術(shù)家和書法家
。
,他工畫花鳥,書法首創(chuàng)“
瘦金體”
。
欽宗趙恒(1100-1156)
1125年即位
,在位1年,1127年被金兵俘虜
,1156年被殺
,終年57歲
徽宗長子,宋欽宗即位后“聲技音樂
,一無所好”
,頗有振作之意。殺或貶蔡京
,
童貫等奸臣
。任用李綱抗金。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
,被俘北上
,1156年被殺,終年57歲
。據(jù)說現(xiàn)在的黑龍江赫哲族
,就是徽,欽二宗的后人。
遼朝(公元916年-1125年)
,始于太祖耶律阿保機
,終于天祚帝耶律延禧,共9帝
。
遼朝皇帝譜
太祖阿保機(872-926)
916年稱帝
,在位11年
耶律阿保機,姓耶律
,名億
,字阿保機,契丹族
。901年為部落頭領(lǐng)
,916年,建立
了契丹奴隸主國家
,自稱天皇帝
。稱帝后,不斷對外擴張
,916年
,親征突厥,黨項等部
,925年
,親征渤海國,死于926年
,時年55歲
。
太宗耶律德光(902-947)
926年即位,在位21年
太宗
,阿保機的第二子
。在位期間,石敬瑭(民族敗類)為了稱帝取得契丹的支持
,竟認(rèn)比自己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
,并割讓燕,云十六州與契丹
。德光不知滿足
,親
自南征,946年
,攻入大梁,后晉亡
,947年
,改國號為“大遼”。德光死于947年,時年
46歲
。
世宗耶律兀欲(917-951)
947年即位
,在位4年
耶律兀欲,名阮
,阿保機孫
,父耶律倍,經(jīng)過內(nèi)戰(zhàn)爭得帝位
。951年被耶律察割等殺
,時年35歲。
穆宗耶律述律(931-969)
951年即位
,在位18年
耶律述律
,太宗長子,耶律察割發(fā)動政變
,殺死世宗后
,耶律述律趁機鎮(zhèn)壓叛亂,
奪取帝位
。穆宗朝政局動蕩
,多次敗于后周軍,穆宗“好游戲
,荒淫”
。969年遇弒。時
年39歲
。
景宗耶律賢(948-982)
969年即位
,在位13年
耶律賢,世宗次子
。即位后
,建立嫡長繼承制度,這是契丹社會封建化的標(biāo)志
。他
重用漢官
,革除弊制,遼國出現(xiàn)中興
,但收效有限
。死于982年,時年35歲
。
圣宗耶律隆緒(971-1031)
982年即位
,在位49年
耶律隆緒,景宗長子
,母蕭燕燕
,隆緒即位時12歲,由蕭太后攝政,進一步進行政
治經(jīng)濟改革
,加強中央集權(quán)
,并實行科舉制度。其改革成就遠(yuǎn)遠(yuǎn)大于景宗
,被譽為遼國
“盛主”
。他不斷南侵,迫使宋真宗簽定“澶淵之盟”
。死于1031年
,時年61歲。
興宗耶律宗真(1016-1055)
1031年即位
,在位24年
耶律宗真
,圣宗長子,即位后
,政治上趨于保守
,國內(nèi)矛盾逐漸尖銳。死于1055年
,時年40歲
。
道宗耶律洪基(1032-1101)
1055年即位,在位46年
耶律洪基
,興宗長子
。道宗為人昏庸,忠奸莫辨
,迷于酒色
,在位期間,其叔父耶
律重光發(fā)動政變
,雖被鎮(zhèn)壓
,但,社會矛盾以極為激化
。洪基死于1101年
,時年70歲。
天祚帝耶律延禧(1075-1126)
(1101-1125)年在位
,在位24年
耶律延禧
,道宗之孫,父耶律浚
。天祚帝信讒言
,喜女色。1125年
,天祚帝被金兵
所俘
,遼亡
,死于1126年,時年52歲
。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始于景宗李元昊
,終于夏末帝
,共10帝。西夏是由黨項
民族建立的國家
,首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
。西夏是在宋
,遼兩大王朝之間誕生的,
所以從建國起
,就與宋,遼發(fā)生戰(zhàn)爭
。但最終被蒙古所滅
。
西夏皇帝譜
景宗李元昊(1004-1048)
1038年稱帝,在位11年
景宗李元昊
,父李德明
,西平王。李元昊襲位后
,與1038年稱帝
,國號大夏,史稱
西夏
。他接受宋的先進文化
,由根據(jù)黨項的民族特點確立了一套政治軍事制度。李元昊
與遼
,宋之間進行了一些戰(zhàn)爭
,取得勝利,形成宋
,遼
,夏鼎立局面。死于1048年
,時
年45歲
。
毅宗(1047-1067)
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李諒祚
,景宗長子
。即位時才1歲,由其母掌握朝政
。親政后
,實行改革
,使西
夏進一步漢化。于1067年病死
,時年21歲
。
惠宗(1060-1086)
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惠宗李秉常
,毅宗長子
,即位時8歲。死于1086年
,時年26歲
。
崇宗(1084-1139)
1086年即位,在位54年
崇宗李乾順
,惠宗長子
,即位時3歲。親政后
,采取聯(lián)遼抗宋的策略
,遼被金滅后,
又聯(lián)金抗宋
。死于1139年
,時年56歲。
仁宗(1124-1193)
1139年即位
,在位55年
仁宗李仁孝
,崇宗長子。仁宗指定《新法》
,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確立科舉制,
封建制在西夏確立了
。仁宗時是西夏的鼎盛時期
。仁宗死于1193年,時年70歲
。
桓宗(1177-1206)
1193年即位
,在位13年
桓宗李純佑,仁宗長子
。以附金和宋為國策
。1205年,鐵木真開始進軍西夏
,1206
年
,桓宗暴卒,時年30歲
。
襄宗(1169-1211)
1206年即位
,在位6年
襄宗李安全
,崇宗孫,仁宗侄
,父李仁友
。在位6年,被齊王李遵頊廢
,同年死
,時
年43歲。
神宗(1162-1226)
(1211-1223)年在位
,在位13年
神宗李遵頊,齊王李彥宗子
,博覽群書
,1203年西夏狀元,后統(tǒng)領(lǐng)西夏軍事
,1211
年
,廢襄宗自立。他是以狀元當(dāng)皇帝
,在歷史上是無前例的
。后,與蒙古
,宋戰(zhàn)爭屢敗
,1223年,神宗退位
,死于1226年
,時年65歲。
獻宗(1181-1226)
1223年即位
,在位4年
獻宗李德旺
,神宗次子。即位后
,抗拒蒙古
。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
,西夏連失
數(shù)城
,獻宗驚死,時年46歲
。
夏末帝(生年不詳-1227)
1226年即位
,在位1年
夏末帝,獻宗侄
。即位后1年
,西夏被蒙古所亡
,獻宗投降被殺。西夏亡
。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始于高宗趙構(gòu),終于衛(wèi)王
,共9帝
。南宋王朝極其懦弱,
偏安一隅
。從趙構(gòu)開始
,一朝皇帝全無作為,奸臣當(dāng)?sh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堪稱最軟弱的王朝
。
南宋皇帝譜
高宗趙構(gòu)(1107-1187)
(1127-1162)年在位,在位36年
高宗趙構(gòu)
,宋徽宗第九子
。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稱南宋
,1138年遷都
杭州
。冤殺主戰(zhàn)派岳飛,向金朝屈膝投降
。在內(nèi)
,則大修宮舍,窮奢極欲
,只圖偏安
。
徹頭徹尾的昏君。1162年
,讓位給太子
,自稱太上皇。死于1187年
,時年81歲
。
孝宗(1127-1194)
(1162-1189)年在位,在位27年
孝宗趙伯宗
,字永元
。宋太祖七世孫,秀王的兒子
。1162年即位
,恢復(fù)岳飛的名譽
,開始抗戰(zhàn)
,但被打敗
,與金國議和
,史稱“隆興和議”。1189年
,禪位與其子
,稱太
上皇。1194年死
,時年68歲
。
光宗(1147-1194)
(1189-1194)年在位,在位6年
光宗
,孝宗第三子
。即位時已40多歲。不僅政治昏聵
,而且懼內(nèi)
,其皇后李氏是歷
史上有名的妒婦。1194年退位
,死于1200年,時年54歲
。
寧宗趙擴(1168-1224)
1194年即位
,在位31年
寧宗趙擴,光宗第二子
。1208年
,與金國簽定屈辱的“嘉定和議”。死于1224年
,
時年57歲
。
理宗趙昀(1205-1264)
1224年即位,在位40年
理宗趙昀
,宋太祖十世孫
。寧宗無子,死后楊后力理宗為帝
。確立了朱熹道學(xué)的統(tǒng)
治地位
,1234年,聯(lián)合蒙古滅金
。此后
,政治日壞。死于1264年時年60歲
。
度宗(1240-1274)
1264年即位
,在位11年
度宗趙祺,理宗侄
,父趙與芮
。即位后沉迷酒色
,權(quán)臣賈似道專制,朝政日敗
,南
宋危在旦夕
。死于1274年,時年35歲
。
恭帝(1271-1323)
(1274-1276)年在位
,在位2年
恭帝趙顯,度宗嫡子
。即位時才4歲
,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
,恭帝被俘
,1288年,
忽必烈強迫他到西藏出家
,成為高僧
。1323年,被賜死
。時年53歲
。
端宗(1269-1278)
1276年即位,在位2年
端宗
,恭帝兄
,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
,即位后
,兵敗逃亡,途中病死
。時年10歲
。
衛(wèi)王(1272-1279)
1278年即位,在位1年
衛(wèi)王趙丙
,度宗第三子
,兵敗后,被元兵逼迫
,丞相陸秀夫負(fù)衛(wèi)王投海自盡
。時年
8歲。
金朝(公元916年-1125年)
,始于太祖完顏阿骨打
,終于哀宗,共9帝。金朝是女真族
的王朝
。
金朝皇帝譜
太祖(1068-1123)
1115年稱帝
,在位8年
太祖姓完顏,名阿骨打
。1115年稱帝
,建立金國。建國后
,多次打敗遼軍
,攻下西
京(今大同),南京(今北京)
。滅遼戰(zhàn)爭同時
,阿骨打進行社會改革:改革地方行政
單位,建立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
;對新征服的地區(qū)實行安撫政策
;確立新法制;創(chuàng)造女真文
字
。鞏固了女真的奴隸制
。死于1123年,時年56歲
。
太宗(1075-1135)
1123年即位
,在位12年
太宗姓完顏,名吳乞買
,漢名晟
。太祖的四弟即位后
,繼續(xù)進行滅遼戰(zhàn)爭
,1125年
,消滅遼朝
。開始進攻宋
,1126年,攻下汴京
,北宋亡
。其后,太宗進行了經(jīng)濟
,軍事
改革
,并且他本人非常節(jié)儉。死于1135年
,時年61歲
。
熙宗(1119-1149)
1135年即位,在位14年
熙宗完顏合刺,父允峻
。即位后
,進行政治改革:采用漢官制;廢除偽齊國
;統(tǒng)一
法制
;創(chuàng)造“女真小子”。1149年被完顏亮(海陵王)殺死
,時年31歲
。
海陵王(1122-1161)
1149年即位,在位12年
海陵王完顏迪古乃
,漢名亮
。遼王完顏宗干第二子。在熙宗改革的基礎(chǔ)上
,進一步
進行改革:加強中央集權(quán)
;遷都燕京加速漢化。但海陵王極其好色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v欲貪淫,1161年
,被部將所殺
,時年40歲。
世宗(1123-1189)
1161年即位
,在位29年
世宗完顏烏祿
,漢名褒,后改名雍
。太祖孫
,父完顏宗堯。即位后
,鎮(zhèn)壓了契丹族
的起義
,與南宋修好,著手進行改革:整頓吏治
;獎勵農(nóng)桑
。世宗被成為“小堯舜”。
死于1189年
,時年67歲
。
章宗(1168-1208)
1189年即位,在位19年
章宗
,姓完顏
,名麻達葛
,金世宗孫,父完顏允恭
。即位后
,廢除奴隸制,完成封
建制的建立
。使人口增長
,府庫充實。死于1208年
,時年41歲
。
衛(wèi)紹王(1153-1213)
1208年即位,在位5年
衛(wèi)紹王
,姓完顏
,名永濟。金世宗第七子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叭崛貂r智能”,政治日益腐敗
,而此
時
,蒙古迅速強盛,多次打敗金軍
。衛(wèi)紹王死于12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