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宋朝除了宋英宗不想當(dāng)皇帝之外,還有哪些皇帝不愿意當(dāng)皇帝

      以史為鑒 2023-06-15 14:32:47

      宋朝除了宋英宗不想當(dāng)皇帝之外,還有哪些皇帝不愿意當(dāng)皇帝

      還不知道:宋朝皇帝不想當(dāng)皇帝的讀者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說到宋朝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宋朝在當(dāng)時的歷史上地位還是很高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當(dāng)時宋朝社會風(fēng)氣良好,人們生活很安逸
      ,并沒有什么樣的戰(zhàn)爭
      ,話說當(dāng)時的皇帝宋仁宗在位期間做出的貢獻還是有很多的,主要的就是統(tǒng)一了南北朝
      ,結(jié)束了分裂割據(jù)局面
      ,后來,宋仁宗駕崩
      ,后宮沒有相應(yīng)的兒子來選擇太子
      ,無可奈何便立宋英宗趙曙為太子,話說當(dāng)時的宋英宗是千萬個不愿意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當(dāng)時還有哪些不愿意當(dāng)皇帝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有人篡權(quán)也要當(dāng)皇帝

      ,也有人被推上龍椅卻不愿意坐,真是什么樣的奇葩都有啊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不愿意當(dāng)皇帝的都有誰吧!

      宋英宗趙曙

      英宗趙曙是宋朝第五帝

      ,是宋仁宗弟弟濮王的兒子。仁宗久未得子
      ,后得二子又相繼夭折
      ,趙曙因此兩次被立為皇儲,又兩次被廢儲
      ,對皇權(quán)的殘酷性多少有些了解
      。仁宗病逝后遺命趙曙登基。

      已被閑置16年的趙曙生怕成為皇位更替斗爭的犧牲品

      ,遂稱病堅辭
      。大臣們只好用擔(dān)架將趙曙抬出,將其推坐龍椅之上
      ,跪拜山呼萬歲
      ,才完成登基大典。

      宋欽宗趙桓

      欽宗趙桓是宋朝第九帝

      ,徽宗長子
      。金軍南下河北淪喪后,徽宗為避免成為“亡國之君”
      ,趕緊下詔令趙桓嗣位
      。趙桓深知自己替罪羊的角色
      ,不肯從命。

      后徽宗設(shè)計假命趙桓前往探病

      ,等他到來時讓宦官給他穿戴龍袍
      ,趙桓拼命掙扎以致昏厥。趙桓繼位兩年后
      ,金軍攻陷汴京
      ,父子二人皆被俘虜,死在異域

      宋寧宗趙擴

      寧宗趙擴是宋朝第十三帝

      ,光宗次子。光宗父親病逝時
      ,光宗拒絕親自主持喪禮
      ,因帶頭不孝被群臣廢棄,眾人決定擁立趙擴登基
      。然而趙擴唯恐步其父不孝后塵
      ,為天下唾罵,極力推辭
      ,最后被太皇太后逼著登基,痛哭流涕

      在皇位至高權(quán)力的誘惑中

      ,這些皇帝還能保持理智,實屬不易
      ,比起那些殺兄弒父的屠夫來說
      ,勝過太多了。

      宋朝有那些皇帝
      ?他們的名字和稱呼是什么
      ??

      北宋王朝(公元960年-1127年)

      ,始于太祖趙匡胤
      ,終于欽宗趙恒,共9帝
      。北宋王朝
      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又在中國形成了大一統(tǒng)的王朝

      北宋皇帝譜
      太祖趙匡胤(927-976)
      960年稱帝,在位17年
      父趙弘殷
      ,匡胤從小喜習(xí)武藝
      ,960年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史稱北宋
      ,統(tǒng)
      一全國后,建立新的軍事制度
      ,加強中央集權(quán)
      。976年卒。廟號太祖

      太宗趙光義(939-997)
      976年即位
      ,在位22年
      趙光義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后繼續(xù)太祖未完成的統(tǒng)一全國的事業(yè)
      ,978年吳越王投
      ,979年,北漢王投降
      ,但在兩次與遼國的作戰(zhàn)時
      ,均遭受慘重失敗。也開始了宋朝與
      外族作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的歷史

      真宗趙恒(968-1022)
      997年即位
      ,在位25年
      真宗趙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學(xué)”
      ,前期頗勤于政事
      。但在軍事上卻無所作為,
      不顧寇準(zhǔn)等反對
      ,與遼國議和
      ,簽定“澶淵之盟”,每年向遼國進貢

      另外
      ,宋真宗時,發(fā)行“交子”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仁宗趙禎(1010-1063)
      1022年即位,在位41年
      原名受益
      ,真宗第六子
      ,仁宗即位是才12歲,由皇太后垂簾聽政
      ,1033年親政
      ,仁
      宗“好近女色”
      ,軍事,政治均無大作為
      ,與西夏交戰(zhàn)戰(zhàn)敗
      ,起用范仲淹變法也失敗。
      死于1063年
      ,廟號仁宗

      英宗趙曙(1032-1067)
      1063年即位,在位5年
      宋太宗曾孫
      ,濮安懿王趙允讓第十三子
      ,因仁宗無子,被立為皇太子
      ,仁宗死后即
      。英宗“有性氣,要作為”
      ,提倡簡樸
      ,只是在位時間過短,死于1067年
      ,時年36歲
      ,在位5年。
      神宗趙頊(1048-1085)
      1067年即位
      ,在位19年
      英宗長子
      ,1067年即位。1069年起用王安石變法
      ,新法推行了十幾年
      ,取得一定效
      果,但在大官僚
      ,大地主的反對下,于神宗死后廢除
      。神宗在位時
      ,司馬光編纂《資治
      通鑒》完成,這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通史

      哲宗趙煦(1076-1100)
      1085年即位
      ,在位15年
      哲宗趙煦,神宗第六子
      。即位時10歲
      ,由祖母宣仁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
      ,將
      王安石的變法盡行廢除
      。哲宗死時25歲

      徽宗趙佶(1082-1135)
      1100年即位,在位26年
      ,1125年傳位給欽宗
      神宗第十一子
      ,宋哲宗死后,無子由哲宗弟趙佶繼位
      。任用奸相蔡京
      ,吏治腐敗。
      在位期間
      ,爆發(fā)了諸如宋江
      ,方臘等農(nóng)民起義。1125年金兵南下
      ,宋徽宗傳位于其子趙
      恒(欽宗)
      ,自稱太上皇。1127年為金兵俘虜北去
      ,死于五國城(1135)

      宋徽宗是一個敗國皇帝,但卻是一個藝術(shù)家和書法家
      ,他工畫花鳥,書法首創(chuàng)“
      瘦金體”

      欽宗趙恒(1100-1156)
      1125年即位
      ,在位1年,1127年被金兵俘虜
      ,1156年被殺
      ,終年57歲
      徽宗長子,宋欽宗即位后“聲技音樂
      ,一無所好”
      ,頗有振作之意。殺或貶蔡京

      童貫等奸臣
      。任用李綱抗金。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
      ,被俘北上
      ,1156年被殺,終年57歲
      。據(jù)說現(xiàn)在的黑龍江赫哲族
      ,就是徽,欽二宗的后人。

      遼朝(公元916年-1125年)
      ,始于太祖耶律阿保機
      ,終于天祚帝耶律延禧,共9帝

      遼朝皇帝譜
      太祖阿保機(872-926)
      916年稱帝
      ,在位11年
      耶律阿保機,姓耶律
      ,名億
      ,字阿保機,契丹族
      。901年為部落頭領(lǐng)
      ,916年,建立
      了契丹奴隸主國家
      ,自稱天皇帝
      。稱帝后,不斷對外擴張
      ,916年
      ,親征突厥,黨項等部
      ,925年
      ,親征渤海國,死于926年
      ,時年55歲

      太宗耶律德光(902-947)
      926年即位,在位21年
      太宗
      ,阿保機的第二子
      。在位期間,石敬瑭(民族敗類)為了稱帝取得契丹的支持
      ,竟認(rèn)比自己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父
      ,并割讓燕,云十六州與契丹
      。德光不知滿足
      ,親
      自南征,946年
      ,攻入大梁,后晉亡
      ,947年
      ,改國號為“大遼”。德光死于947年,時年
      46歲

      世宗耶律兀欲(917-951)
      947年即位
      ,在位4年
      耶律兀欲,名阮
      ,阿保機孫
      ,父耶律倍,經(jīng)過內(nèi)戰(zhàn)爭得帝位
      。951年被耶律察割等殺
      ,時年35歲。
      穆宗耶律述律(931-969)
      951年即位
      ,在位18年
      耶律述律
      ,太宗長子,耶律察割發(fā)動政變
      ,殺死世宗后
      ,耶律述律趁機鎮(zhèn)壓叛亂,
      奪取帝位
      。穆宗朝政局動蕩
      ,多次敗于后周軍,穆宗“好游戲
      ,荒淫”
      。969年遇弒。時
      年39歲

      景宗耶律賢(948-982)
      969年即位
      ,在位13年
      耶律賢,世宗次子
      。即位后
      ,建立嫡長繼承制度,這是契丹社會封建化的標(biāo)志
      。他
      重用漢官
      ,革除弊制,遼國出現(xiàn)中興
      ,但收效有限
      。死于982年,時年35歲

      圣宗耶律隆緒(971-1031)
      982年即位
      ,在位49年
      耶律隆緒,景宗長子
      ,母蕭燕燕
      ,隆緒即位時12歲,由蕭太后攝政,進一步進行政
      治經(jīng)濟改革
      ,加強中央集權(quán)
      ,并實行科舉制度。其改革成就遠(yuǎn)遠(yuǎn)大于景宗
      ,被譽為遼國
      “盛主”
      。他不斷南侵,迫使宋真宗簽定“澶淵之盟”
      。死于1031年
      ,時年61歲。
      興宗耶律宗真(1016-1055)
      1031年即位
      ,在位24年
      耶律宗真
      ,圣宗長子,即位后
      ,政治上趨于保守
      ,國內(nèi)矛盾逐漸尖銳。死于1055年
      ,時年40歲

      道宗耶律洪基(1032-1101)
      1055年即位,在位46年
      耶律洪基
      ,興宗長子
      。道宗為人昏庸,忠奸莫辨
      ,迷于酒色
      ,在位期間,其叔父耶
      律重光發(fā)動政變
      ,雖被鎮(zhèn)壓
      ,但,社會矛盾以極為激化
      。洪基死于1101年
      ,時年70歲。

      天祚帝耶律延禧(1075-1126)
      (1101-1125)年在位
      ,在位24年
      耶律延禧
      ,道宗之孫,父耶律浚
      。天祚帝信讒言
      ,喜女色。1125年
      ,天祚帝被金兵
      所俘
      ,遼亡
      ,死于1126年,時年52歲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始于景宗李元昊
      ,終于夏末帝
      ,共10帝。西夏是由黨項
      民族建立的國家
      ,首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
      。西夏是在宋
      ,遼兩大王朝之間誕生的,
      所以從建國起
      ,就與宋,遼發(fā)生戰(zhàn)爭
      。但最終被蒙古所滅

      西夏皇帝譜
      景宗李元昊(1004-1048)
      1038年稱帝,在位11年
      景宗李元昊
      ,父李德明
      ,西平王。李元昊襲位后
      ,與1038年稱帝
      ,國號大夏,史稱
      西夏
      。他接受宋的先進文化
      ,由根據(jù)黨項的民族特點確立了一套政治軍事制度。李元昊
      與遼
      ,宋之間進行了一些戰(zhàn)爭
      ,取得勝利,形成宋
      ,遼
      ,夏鼎立局面。死于1048年
      ,時
      年45歲

      毅宗(1047-1067)
      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李諒祚
      ,景宗長子
      。即位時才1歲,由其母掌握朝政
      。親政后
      ,實行改革
      ,使西
      夏進一步漢化。于1067年病死
      ,時年21歲

      惠宗(1060-1086)
      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惠宗李秉常
      ,毅宗長子
      ,即位時8歲。死于1086年
      ,時年26歲

      崇宗(1084-1139)
      1086年即位,在位54年
      崇宗李乾順
      ,惠宗長子
      ,即位時3歲。親政后
      ,采取聯(lián)遼抗宋的策略
      ,遼被金滅后,
      又聯(lián)金抗宋
      。死于1139年
      ,時年56歲。
      仁宗(1124-1193)
      1139年即位
      ,在位55年
      仁宗李仁孝
      ,崇宗長子。仁宗指定《新法》
      ,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確立科舉制,
      封建制在西夏確立了
      。仁宗時是西夏的鼎盛時期
      。仁宗死于1193年,時年70歲

      桓宗(1177-1206)
      1193年即位
      ,在位13年
      桓宗李純佑,仁宗長子
      。以附金和宋為國策
      。1205年,鐵木真開始進軍西夏
      ,1206
      ,桓宗暴卒,時年30歲

      襄宗(1169-1211)
      1206年即位
      ,在位6年
      襄宗李安全
      ,崇宗孫,仁宗侄
      ,父李仁友
      。在位6年,被齊王李遵頊廢
      ,同年死
      ,時
      年43歲。
      神宗(1162-1226)
      (1211-1223)年在位
      ,在位13年
      神宗李遵頊,齊王李彥宗子
      ,博覽群書
      ,1203年西夏狀元,后統(tǒng)領(lǐng)西夏軍事
      ,1211
      ,廢襄宗自立。他是以狀元當(dāng)皇帝
      ,在歷史上是無前例的
      。后,與蒙古
      ,宋戰(zhàn)爭屢敗
      ,1223年,神宗退位
      ,死于1226年
      ,時年65歲。
      獻宗(1181-1226)
      1223年即位
      ,在位4年
      獻宗李德旺
      ,神宗次子。即位后
      ,抗拒蒙古
      。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
      ,西夏連失
      數(shù)城
      ,獻宗驚死,時年46歲

      夏末帝(生年不詳-1227)
      1226年即位
      ,在位1年
      夏末帝,獻宗侄
      。即位后1年
      ,西夏被蒙古所亡
      ,獻宗投降被殺。西夏亡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始于高宗趙構(gòu),終于衛(wèi)王
      ,共9帝
      。南宋王朝極其懦弱,
      偏安一隅
      。從趙構(gòu)開始
      ,一朝皇帝全無作為,奸臣當(dāng)?sh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堪稱最軟弱的王朝

      南宋皇帝譜
      高宗趙構(gòu)(1107-1187)
      (1127-1162)年在位,在位36年
      高宗趙構(gòu)
      ,宋徽宗第九子
      。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稱南宋
      ,1138年遷都
      杭州
      。冤殺主戰(zhàn)派岳飛,向金朝屈膝投降
      。在內(nèi)
      ,則大修宮舍,窮奢極欲
      ,只圖偏安

      徹頭徹尾的昏君。1162年
      ,讓位給太子
      ,自稱太上皇。死于1187年
      ,時年81歲

      孝宗(1127-1194)
      (1162-1189)年在位,在位27年
      孝宗趙伯宗
      ,字永元
      。宋太祖七世孫,秀王的兒子
      。1162年即位
      ,恢復(fù)岳飛的名譽
      ,開始抗戰(zhàn)
      ,但被打敗
      ,與金國議和
      ,史稱“隆興和議”。1189年
      ,禪位與其子
      ,稱太
      上皇。1194年死
      ,時年68歲

      光宗(1147-1194)
      (1189-1194)年在位,在位6年
      光宗
      ,孝宗第三子
      。即位時已40多歲。不僅政治昏聵
      ,而且懼內(nèi)
      ,其皇后李氏是歷
      史上有名的妒婦。1194年退位
      ,死于1200年,時年54歲

      寧宗趙擴(1168-1224)
      1194年即位
      ,在位31年
      寧宗趙擴,光宗第二子
      。1208年
      ,與金國簽定屈辱的“嘉定和議”。死于1224年

      時年57歲

      理宗趙昀(1205-1264)
      1224年即位,在位40年
      理宗趙昀
      ,宋太祖十世孫
      。寧宗無子,死后楊后力理宗為帝
      。確立了朱熹道學(xué)的統(tǒng)
      治地位
      ,1234年,聯(lián)合蒙古滅金
      。此后
      ,政治日壞。死于1264年時年60歲

      度宗(1240-1274)
      1264年即位
      ,在位11年
      度宗趙祺,理宗侄
      ,父趙與芮
      。即位后沉迷酒色
      ,權(quán)臣賈似道專制,朝政日敗
      ,南
      宋危在旦夕
      。死于1274年,時年35歲

      恭帝(1271-1323)
      (1274-1276)年在位
      ,在位2年
      恭帝趙顯,度宗嫡子
      。即位時才4歲
      ,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
      ,恭帝被俘
      ,1288年,
      忽必烈強迫他到西藏出家
      ,成為高僧
      。1323年,被賜死
      。時年53歲

      端宗(1269-1278)
      1276年即位,在位2年
      端宗
      ,恭帝兄
      ,度宗庶子。在福州即位
      ,即位后
      ,兵敗逃亡,途中病死
      。時年10歲

      衛(wèi)王(1272-1279)
      1278年即位,在位1年
      衛(wèi)王趙丙
      ,度宗第三子
      ,兵敗后,被元兵逼迫
      ,丞相陸秀夫負(fù)衛(wèi)王投海自盡
      。時年
      8歲。

      金朝(公元916年-1125年)
      ,始于太祖完顏阿骨打
      ,終于哀宗,共9帝。金朝是女真族
      的王朝

      金朝皇帝譜
      太祖(1068-1123)
      1115年稱帝
      ,在位8年
      太祖姓完顏,名阿骨打
      。1115年稱帝
      ,建立金國。建國后
      ,多次打敗遼軍
      ,攻下西
      京(今大同),南京(今北京)
      。滅遼戰(zhàn)爭同時
      ,阿骨打進行社會改革:改革地方行政
      單位,建立奴隸主貴族統(tǒng)治
      ;對新征服的地區(qū)實行安撫政策
      ;確立新法制;創(chuàng)造女真文
      。鞏固了女真的奴隸制
      。死于1123年,時年56歲

      太宗(1075-1135)
      1123年即位
      ,在位12年
      太宗姓完顏,名吳乞買
      ,漢名晟
      。太祖的四弟即位后
      ,繼續(xù)進行滅遼戰(zhàn)爭
      ,1125年
      ,消滅遼朝
      。開始進攻宋
      ,1126年,攻下汴京
      ,北宋亡
      。其后,太宗進行了經(jīng)濟
      ,軍事
      改革
      ,并且他本人非常節(jié)儉。死于1135年
      ,時年61歲

      熙宗(1119-1149)
      1135年即位,在位14年
      熙宗完顏合刺,父允峻
      。即位后
      ,進行政治改革:采用漢官制;廢除偽齊國
      ;統(tǒng)一
      法制
      ;創(chuàng)造“女真小子”。1149年被完顏亮(海陵王)殺死
      ,時年31歲

      海陵王(1122-1161)
      1149年即位,在位12年
      海陵王完顏迪古乃
      ,漢名亮
      。遼王完顏宗干第二子。在熙宗改革的基礎(chǔ)上
      ,進一步
      進行改革:加強中央集權(quán)
      ;遷都燕京加速漢化。但海陵王極其好色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v欲貪淫,1161年
      ,被部將所殺
      ,時年40歲。
      世宗(1123-1189)
      1161年即位
      ,在位29年
      世宗完顏烏祿
      ,漢名褒,后改名雍
      。太祖孫
      ,父完顏宗堯。即位后
      ,鎮(zhèn)壓了契丹族
      的起義
      ,與南宋修好,著手進行改革:整頓吏治
      ;獎勵農(nóng)桑
      。世宗被成為“小堯舜”。
      死于1189年
      ,時年67歲

      章宗(1168-1208)
      1189年即位,在位19年
      章宗
      ,姓完顏
      ,名麻達葛
      ,金世宗孫,父完顏允恭
      。即位后
      ,廢除奴隸制,完成封
      建制的建立
      。使人口增長
      ,府庫充實。死于1208年
      ,時年41歲

      衛(wèi)紹王(1153-1213)
      1208年即位,在位5年
      衛(wèi)紹王
      ,姓完顏
      ,名永濟。金世宗第七子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叭崛貂r智能”,政治日益腐敗
      ,而此
      ,蒙古迅速強盛,多次打敗金軍
      。衛(wèi)紹王死于1213年
      ,時年61歲。
      宣宗(1163-1223)
      1213年即位
      ,在位12年
      宣宗
      ,本名吾睹補,父完顏允恭
      。即位后與蒙古媾和
      。大量發(fā)行鈔票,造成金國經(jīng)
      濟瀕于崩潰
      。雖有勵精圖治之志
      ,但無撥亂反正之才
      。死于1224年
      ,時年61歲。
      哀宗(1198-1234)
      1223年即位
      ,在位11年
      哀宗
      ,姓完顏,名寧甲速
      ,又名守禮
      ,宣宗第三子。即位后,與南宋“通好”
      ,集
      中力量抗蒙
      ,但無力扭轉(zhuǎn)敗局。1234年
      ,蒙古聯(lián)宋攻金
      ,哀宗自縊身亡,金亡
      。哀宗時
      年37歲

      北宋皇帝的冷知識

      北宋皇帝的冷知識

      一,休想糊弄朕

      宋太祖趙匡胤有名言:“我讓選干練的儒臣百余人

      ,分治大藩
      ,即便都貪濁,也抵不上一個武人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焙笫滥承皩<摇币虼酥肛?zé)他“縱容貪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蛇@話能當(dāng)真?宋初名臣兼文學(xué)家宋白就差點當(dāng)了真
      。他在主持科考時鬼迷心竅,收人賄賂夾帶私貨
      。為防事情敗露
      ,他竟先拿錄取名單找宋太祖簽字,打算先把事情做實

      卻不料被宋太祖一頓臭罵:我派你主持科考

      ,就是為了公正選拔人才,哪有沒張榜就先簽字的道理?要是張榜后爆出營私舞弊丑聞
      ,我就“當(dāng)斫汝頭以謝眾!”拉朕做腐敗擋箭牌?朕就先剁他腦袋!嚇得宋白兩腿哆嗦
      ,趕快把賄金退還回去,公正完成取士工作
      。因為這“當(dāng)斫汝頭”
      ,才真不是隨便說說,宋太祖在位十六年
      ,共處決貪污犯二十八人
      ,包括文武各級重臣,且處決方式有殺頭腰斬等各種方式
      ,簡直是變著花樣殺貪腐
      。宋朝的穩(wěn)定強大,先來自這零容忍的反貪態(tài)度

      ,連環(huán)打臉

      作為北宋第二代皇帝

      ,宋太宗趙炅雖說打仗不咋地,但一直比較自得的
      ,就是治國成就
      ,公元993年正月十五的宴會上,宋太宗喝高了就開始自夸
      ,說自五代年間起
      ,國家連年戰(zhàn)亂。幸虧朕多年來勵精圖治
      ,才有了今天繁榮昌盛的好景象啊
      。沒想到大臣呂蒙正立刻打臉一句:皇上,您看到的只是汴京城里的虛假繁榮
      ,出了汴京城不出數(shù)里
      ,照樣各種民不聊生。一通大實話
      ,噎的宋太宗半天說不出話

      但還沒等宋太宗沖呂蒙正秋后算賬,一個月后

      ,四川農(nóng)民不堪忍受朝廷盤剝
      ,在王小波和李順的帶領(lǐng)下揭竿而起。把標(biāo)榜“繁榮昌盛”的宋太宗
      ,再次打臉啪啪
      。宋太宗還喜歡“炫”生活作風(fēng)。同樣是993年
      ,有官員建議把宮里多余的宮女釋放掉
      ,宋太宗立刻正色批評:朕一向忙于國務(wù),宮里哪有什么多余的宮女
      ,你提這種建議實在是太無知了

      四年后宋太宗駕崩,兒子宋真宗即位

      ,一查就看哭了:“宮中嬪御頗多
      ,幽閉可憫?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狈e壓這么多宮人哪行?趕緊給我放人
      。連親兒子,這下都打了他臉

      ,神仙滅蝗蟲

      宋真宗趙恒的二十五年執(zhí)政生涯

      ,簡直各種精明強干:一生節(jié)儉勤勉
      ,吃飯都不剩飯粒
      ,見到誰鋪張浪費就要辦罪。工作也不含糊
      ,先揍遼國再簽和約
      。二十五年如一日發(fā)展工商外貿(mào),引進海外稻種改良農(nóng)業(yè)
      。北宋的經(jīng)濟總量年年刷刷漲
      ,人均財富是宋太宗時代的三倍多。

      可國泰民安的輝煌里

      ,卻也有一樣被笑話了千年的敗筆:大搞封建迷信活動
      。在這件事上,宋真宗真像吃了秤砣
      ,年年玩命砸錢
      ,每年都花大錢修廟宇辦活動,還大張旗鼓去泰山封禪
      ,一趟大型佛道活動
      ,隨手就打賞數(shù)萬僧道。泰山封禪之行更是花費八百萬貫

      以昔日抗遼英雄張齊賢的肉痛怒罵說:糟的這錢都夠和遼國再打幾仗了

      。可宋真宗這堅定信仰
      ,到底在大中祥符九年(1016)遭到挑戰(zhàn):一場百年未遇的特大蝗災(zāi)橫掃北方
      ,可求仙問道興致正濃的宋真宗,卻燒香求神仙滅蝗蟲
      ,這下各地紛紛響應(yīng)
      ,地方官們接連奏報說,在神仙的眷顧下
      ,那些殘害莊稼的蝗蟲正在羞愧自殺

      宋真宗也樂得合不攏嘴,還在朝堂上高調(diào)表示

      ,要舉行盛大慶賀儀式
      ,感謝神仙幫忙戰(zhàn)勝蝗災(zāi)。誰知話音剛落
      ,鋪天蓋地的蝗蟲就席卷汴京城
      ,甚至飛進了朝堂里,在宋真宗眼前來回蹦跶……此情此景
      ,也叫宋真宗臉色煞白
      ,半天嘟囔出一句:幸虧沒有搞慶典,不然豈不成了笑柄…..

      ,羞死“噴子”

      怎樣對付噴子?在位四十年間經(jīng)常被“噴”

      ,甚至還被名臣包拯噴一臉唾沫的宋仁宗趙禎
      ,其實很有一手。這位好脾氣皇帝
      ,當(dāng)時可不止被名臣“噴”
      ,連一些民間讀書人,也是動不動就開噴
      。某年就有舉人跑到成都府投詩:把斷劍門燒棧道
      ,西川別是一乾坤。這是高調(diào)喊造反啊!氣的成都知府當(dāng)場把這舉人抓了上奏宋仁宗要求嚴(yán)懲

      誰知宋仁宗看后就是微微一笑:這就是個不得志的讀書人靠罵朝廷來蹭知名度嘛

      ,那就先給他個邊遠(yuǎn)地區(qū)的官職,看他有什么表現(xiàn)
      。但接下來不到一年光景
      ,這位“幸運”的舉人在任上,全無了寫詩的豪氣
      ,半點業(yè)績都沒干出來
      。于是連羞愧帶氣惱,竟然一病而亡
      。為什么一輩子不停挨罵的宋仁宗
      ,駕崩時卻得到舉國百姓沉痛哀悼?這胸襟氣度,叫人不得不服

      ,威脅太后

      宋仁宗膝下無子,駕崩后由養(yǎng)子趙曙即位

      ,是為宋英宗
      。這位北宋歷史上存在感比較低的帝王,登基后卻鬧得雞飛狗跳:先在宋仁宗的靈柩前犯了瘋病
      ,各種狂胡亂叫
      ,氣的宰相韓琦親自把他抱起來扛走,鬧出震驚朝野的大笑話
      。接下來的宋英宗
      ,更是病情加劇,吃藥的時候都是撒潑打滾
      ,鬧得韓琦沒有辦法
      ,堂堂宰相親自端著藥碗在病床前伺候,卻被宋英宗狠狠一堆
      ,湯藥全撒在韓琦身上

      宰相都這“待遇”,養(yǎng)母曹太后平日更是受盡委屈,被宋英宗逮著由頭就連罵帶懟

      ,終于叫曹太后忍夠了
      ,一次見著韓琦就大倒苦水,一把鼻涕一把淚數(shù)落宋英宗的種種毛病
      ,就差把潛臺詞說明白了:咱換個皇上吧
      。而認(rèn)真聽太后訴了半天苦的韓琦
      ,卻只是一句冷冷回答:若官家(宋英宗)失照管
      ,太后亦未安穩(wěn)。換皇帝不可能
      ,皇帝要有三長兩短
      ,我拿你是問!

      宋英宗的皇位保住了,可四年在位時間

      ,北宋政事當(dāng)然徹底歇菜
      ,到了兒子宋神宗趙頊即位時,北宋邊防嚴(yán)重敗壞
      ,財政更到了“唯存空薄”的地步
      。愁懷了的宋神宗問大臣們怎么辦,這群威脅太后時來精神的大臣們
      ,卻是各種云山霧罩
      。以司馬光的話說“官人信賞必罰”,全是沒用的空話
      ,也叫年輕的宋神宗終于下了決心:必須用王安石!

      ,你來當(dāng)皇帝吧

      王安石變法有沒有毛病?司馬光被宋神宗派到陜西考察,剛到陜西就開罵

      ,說王安石的“免疫法”
      ,把陜西禍害的民不聊生。但看了奏折的宋神宗更罵了娘:免疫法朕還沒在陜西實行呢
      ,哪來的民不聊生?文彥博的理由
      ,更把宋神宗鼻子氣歪: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
      。管你變法有多少好處?動了我們的利益就和你玩命!在被這幫“舊黨”刺激了很多遍后
      ,鐵心變法的宋神宗,還被親弟弟祁王堵上門

      這位祁王因為被王安石變法斷了財路

      ,一怒拉來了曹太皇太后,在宋神宗面前一唱一和大罵王安石
      。宋神宗先冷冷聽
      ,忍夠了終于給祁王回了一句:你要是覺得朕做的不對,那你來當(dāng)這個皇帝吧
      。理直氣壯的祁王
      ,當(dāng)場被嚇得哇哇哭
      。此情此景也足以說明,這位年輕的帝王
      ,是在怎樣的沉重壓力下
      ,扛起這場轟轟烈烈的變革。

      而在十五年艱難改革后

      ,登基時窮掉渣的大宋財政
      ,已經(jīng)盆滿缽滿。曾經(jīng)孱弱不堪的北宋軍備更滿血強大
      ,摁著老對手西夏痛打
      。而在宋神宗去世時,一些曾經(jīng)拼命反對改革的舊黨們
      ,比如蘇軾范百祿呂公著李常等人
      ,卻都深深理解了這場變革,甚至不惜據(jù)理力爭
      ,阻止司馬光等人廢除新法
      。而在宋神宗兒子宋哲宗親政后,重拾變法的北宋
      ,更一度到達了國力空前鼎盛階段
      。經(jīng)濟一片繁榮,國防更推進到西夏天都山一線
      ,打的西夏狼狽求和

      “文弱”的北宋王朝,一度到達了國富兵強的巔峰時刻

      。而這一切偉大的變革
      ,都是宋神宗,這位后世受盡嘲笑諷刺的帝王
      ,親手開啟
      。可以說
      ,北宋有哪一個機會
      ,可以免于靖康之恥,那正是王安石變法
      。如果說有哪位強力帝王
      ,能夠帶領(lǐng)北宋走上強國之路,最沒有懸念的人物
      ,就是宋神宗

      宋朝主要幾位皇帝的簡介有哪些?

      宋宣祖趙弘殷是涿郡人

      ,年輕時驍勇善戰(zhàn)
      ,擅長騎射。后來
      ,他做了鎮(zhèn)州趙王王镕的手下
      ,曾經(jīng)為王镕帶領(lǐng)五百騎馳援后唐莊宗李存勖,立下了戰(zhàn)功
      。后來唐莊宗李存勖愛惜他作戰(zhàn)英勇
      ,留用于洛陽禁軍。在948年至950年的這段時間里
      ,趙弘殷從軍出征王景
      ,正趕上蜀兵來救援王景
      ,后來漢軍與后蜀軍在陳倉交戰(zhàn)

      一開始交戰(zhàn)時,就有箭矢射中趙弘殷左眼

      ,但是他反而作戰(zhàn)更加英勇
      ,奮力帶領(lǐng)士兵擊敗對手,因為這次功勞
      ,趙弘殷被升為護圣都指揮使
      。趙弘殷在956年去世,死后被追贈武清軍節(jié)度使
      、太尉的封號

      而趙弘殷的兒子趙匡胤,生于927年

      ,是我國大宋王朝的建立者
      。趙匡胤出生于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
      。趙匡胤是趙弘殷的二兒子

      960年,趙匡胤建立了宋朝

      ,定都開封
      。在位期間,趙匡胤提倡文人政治
      ,開創(chuàng)了我國的文治盛世
      ,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杰出人物
      。他大力興辦儒學(xué)
      ,增加科舉取錄的名額,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宋朝比較安定和公平
      ,文學(xué)
      、哲學(xué)、美術(shù)
      、科技
      、教育等也比較發(fā)達。

      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

      ,在于重新恢復(fù)了華夏大部分的統(tǒng)一
      ,結(jié)束了“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00年的諸侯割據(jù)和戰(zhàn)亂。使飽經(jīng)戰(zhàn)火之苦的人們終于得以休養(yǎng)生息

      趙匡胤奉行“文以靖國”

      ,果斷地實行“揚文抑武”,通過設(shè)立“誓牌”
      ,尊孔崇儒
      ,完善科舉,創(chuàng)設(shè)殿試
      ,知人善任
      ,厚祿養(yǎng)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
      。趙匡胤徹底扭轉(zhuǎn)了唐末以來武夫?qū)?quán)的黑暗局面
      ,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因此
      ,趙匡胤也可以稱得上是五代十國野蠻政治的終結(jié)者
      ,又是后世歷朝文明政治的開拓者。趙匡胤一舉鏟平了藩鎮(zhèn)割據(jù)武夫亂政的歷史狀況
      。所以宋朝300年的歷史中從未發(fā)生過大的內(nèi)亂和地方割據(jù)

      以趙匡胤為首,當(dāng)時的官吏們發(fā)奮圖強

      ,勵精圖治
      ,使宋初的社會經(jīng)濟迅速呈現(xiàn)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減輕徭役
      ,賦稅專收
      ,以法治國,興修水利
      ,發(fā)展生產(chǎn)
      ,澄清吏治,勸獎農(nóng)桑
      ,移風(fēng)易俗等一系列英明決策
      ,不僅緩和了200年來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
      ,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xiàn)了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趙匡胤作為帝王是十分賢明的

      。他心地清正,嫉惡如仇
      ,寬仁大度
      ,虛懷若谷,好學(xué)不倦
      ,勤政愛民
      ,嚴(yán)于律己,不近聲色
      ,崇尚節(jié)儉
      ,以身作則等,不僅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fēng)氣具有極大的示范效應(yīng)
      ,而且深為臣民們所津津樂道
      。趙匡胤還制定了法律,規(guī)定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
      ,不準(zhǔn)對公卿辱罵
      。因此
      ,宋朝不興文字獄
      ,對讀書人比較寬容。趙匡胤在位16年
      ,976年駕崩
      ,廟號為太祖,謚號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接宋太祖趙匡胤皇位的是他的弟弟趙炅

      。趙炅本名為趙匡義,939年生于開封浚儀
      。傳說
      ,趙匡義之母杜太后曾經(jīng)夢見神仙捧著太陽授予她,從而懷孕
      。趙匡義出生的當(dāng)天夜晚
      ,紅光升騰似火,街巷之間充滿異香
      。趙匡義從小聰穎
      ,與別的孩子游戲時,別人都畏服于他
      。趙匡義22歲時
      ,參與了陳橋戰(zhàn)役
      ,擁立他的哥哥趙匡胤為帝,被封為晉王
      ,曾參與宋太祖趙匡胤統(tǒng)一四方的大業(yè)

      趙匡義治政有為,不善武功

      。即位后
      ,趙匡義繼續(xù)進行統(tǒng)一事業(yè),鼓勵墾荒
      ,發(fā)展農(nóng)桑
      ,擴大科舉取士規(guī)模,編纂大型類書
      ,設(shè)考課院
      、審官院,加強對官吏的考察與選拔
      ,進一步限制節(jié)度使權(quán)力
      ,力圖改變武人當(dāng)政的局面,確立文官政治
      。這些措施為宋朝的穩(wěn)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趙匡義在位共21年,在997年駕崩
      ,廟號太宗
      ,謚號至仁應(yīng)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宋太宗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第三個兒子
      ,趙恒
      。趙恒生于968年,997年繼位
      ,登基前曾被封為韓王
      、襄王和壽王。趙恒以每年進貢遼大量金銀為“歲幣”為條件
      ,與遼國在澶淵定盟和解
      ,史稱澶淵之盟。盟約的訂立
      ,結(jié)束了宋
      、遼之間40多年來的敵對狀態(tài),同時也是宋朝向番方交納歲幣換取和平的開始
      。同時
      ,宋、遼形成長期并立的形勢
      ,兩國之間不再有大的戰(zhàn)事發(fā)生
      ,北宋在邊境上的河北雄縣
      、河北霸州等地設(shè)置榷場,開放交易
      ,為中原與北部邊疆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創(chuàng)造了條件

      趙恒于1022年駕崩,享年55歲

      ,在位25年
      ,廟號真宗,謚號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宋真宗的第六個兒子趙禎繼承皇位
      。趙禎生于1010年,1015年被封為壽春郡王
      ,1018年時被立為皇太子
      ,被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
      ,時年13歲
      。在趙禎的統(tǒng)治時期,國家安定太平
      ,經(jīng)濟繁榮
      ,科學(xué)技術(shù)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趙禎當(dāng)政期間
      ,當(dāng)朝正式發(fā)行了普天下最早的紙幣—“官交子”
      。趙禎性情寬厚,不事奢華
      ,還能夠約束自己
      ,因此他受到很多人的稱贊。有一年
      ,時值初秋,官吏獻上蛤蜊
      。趙禎問從哪里弄來的
      ,臣下答說從遠(yuǎn)道運來。趙禎又問要多少錢
      ,答說共28枚
      ,每枚錢一千。

      趙禎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jié)省

      ,現(xiàn)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
      ,我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還有一次
      ,趙禎本來正在散步
      ,卻不時回頭看
      ,隨從們都不知道皇帝是為什么。趙禎回宮后
      ,著急地對嬪妃說道:“朕渴壞了
      ,快倒水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眿邋X得奇怪
      ,問趙禎:“為什么在外面的時候不讓隨從伺候飲水,而要忍著口渴呢
      ?”趙禎說:“朕屢屢回頭
      ,但沒有看見他們準(zhǔn)備水壺,如果我要是問的話
      ,肯定有人要被處罰了
      ,所以就忍著口渴回來再喝水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趙禎不光對人仁慈寬厚

      ,身為九五至尊,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嚴(yán)格
      。他的衣食非常簡樸
      ,史書中記錄了他大量嚴(yán)于律己的故事。一天
      ,趙禎處理事務(wù)到深夜
      ,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
      ,但他忍著饑餓沒有說出來
      。第二天,皇后知道了
      ,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
      ,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
      ,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
      ,怎能忍饑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但趙禎對皇后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
      ,會讓外邊看成慣例
      。如果我昨夜吃了羊肉湯,御膳房中的御廚就會夜夜宰殺
      ,一年下來要數(shù)百只
      ,形成定例,日后宰殺之?dāng)?shù)不堪計算
      ,為我一碗飲食
      ,創(chuàng)此惡例
      ,且又傷生害物,于心不忍
      ,因此我寧愿忍一時之餓
      。”趙禎還是個善于納諫
      ,明辨是非的賢君
      。一天,趙禎退朝回到寢宮
      ,因為頭癢
      ,沒有脫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喚梳頭太監(jiān)進來替他梳頭
      。太監(jiān)梳頭時見趙禎懷中有一份奏折
      ,問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趙禎說是諫官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的
      。太監(jiān)說:“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
      ,一旦升官,還要增置
      。陛下侍從并不多
      ,他們卻建議要削減,豈不太過分了!”趙禎聽完這話
      ,沉默不語
      。太監(jiān)又問:“他們的建議,陛下準(zhǔn)備采納嗎
      ?”趙禎看了他一眼
      ,說:“諫官的建議,朕當(dāng)然要采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碧O(jiān)自恃一貫為趙禎所寵信,就不滿地故意說:“如果采納
      ,請以奴才為削減的第一人
      。”趙禎聽了
      ,迅速站起呼喚主管太監(jiān)入內(nèi),按名冊檢查
      ,將宮人29人及梳頭太監(jiān)削減出宮
      。事后,皇后問道:“梳頭太監(jiān)是陛下多年的親信
      ,又不是多余的人
      ,為何將他也削減
      ?”趙禎說:“他勸我拒絕諫官的忠言,我怎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趙禎的善于納諫還成全了包拯

      。剛正不阿的包拯在擔(dān)任監(jiān)察御史和諫官期間
      ,屢屢對趙禎犯顏直諫,甚至連唾沫星子都飛濺到趙禎臉上
      ,但趙禎毫不動怒
      ,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

      無論是遭到大臣毫不客氣的反唇相譏

      ,還是被罵得一臉口水,趙禎都很清醒
      、很寬容
      。他不認(rèn)為這樣會龍威盡失,能接受的
      ,他就接受
      ;一時不能接受的,也絕不會對提意見者打擊報復(fù)
      ,有時甚至還會安撫

      趙禎一朝不僅出現(xiàn)了包拯,還出現(xiàn)了“求之千百年間

      ,蓋示一二見”
      。在《岳陽樓記》中唱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
      ,以及倡導(dǎo)文章應(yīng)明道
      、致用,領(lǐng)導(dǎo)北宋古文運動的歐陽修
      。而趙禎所實施的“慶歷新政”
      ,更為后來的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投石問路的作用。趙禎的繼位
      ,把宋太祖趙匡胤治理時的開放和寬容風(fēng)氣弘揚到了最大
      。趙禎本人十分愛好學(xué)習(xí),崇拜儒家經(jīng)典
      。正是他首次把《論語》
      、《孟子》、《大學(xué)》
      、《中庸》拿出來合在一起讓學(xué)生學(xué)習(xí)
      ,開了“四書”的先河。

      趙禎在位42年,1063年駕崩于汴梁皇宮

      ,享年53歲
      。廟號仁宗。宋仁宗在遺詔中也不忘強調(diào)喪禮必須從簡

      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出后

      ,當(dāng)他的死訊傳到洛陽時,人們自動停市哀悼
      ,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了洛陽城的上空
      ,以致“天日無光”。他的死甚至影響到了偏遠(yuǎn)的山區(qū)
      ,當(dāng)時有一位官員前往四川出差
      ,路經(jīng)劍閣,看見山溝里的婦女們也頭戴紙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駕崩
      。甚至連當(dāng)時的宋朝敵對國家遼國
      ,竟然也“燕境之人無遠(yuǎn)近皆哭”,連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握著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笨梢娳w禎真是無愧“仁”宗的稱號。

      由于宋仁宗沒有兒子

      ,從小被抱養(yǎng)的趙曙就繼承了皇位
      。趙曙生于1032年,他原名宗實
      ,是太宗的曾孫
      ,濮王允讓之子。趙曙剛即位時
      ,就表現(xiàn)出了一個有為之君的風(fēng)范
      。宋仁宗暴亡,按理說
      ,醫(yī)官應(yīng)當(dāng)負(fù)有責(zé)任
      ,主要的兩名醫(yī)官便被趙曙逐出皇宮,送邊遠(yuǎn)州縣編管
      。其他一些醫(yī)官
      ,唯恐也遭貶謫,便在趙曙面前求情
      ,說:“先皇起初吃這兩人開的藥還是很有效的
      ,不幸去世,乃是天命
      ,非醫(yī)官所能及
      。”

      趙曙嚴(yán)肅地問:“我聽說這兩個人都是由兩府推薦的

      ?”左右道:“正是
      。”趙曙又說:“既然這樣
      ,我就不管了
      ,都交給兩府去裁決吧?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北娽t(yī)官一聽
      ,都嚇得魂飛魄散,暗暗驚嘆新皇帝的精明與果斷

      趙曙行事很有些雷厲風(fēng)行的風(fēng)格

      ,與主張仁政的仁宗有著很大的不同。不僅如此
      ,趙曙也是一個很勤勉的皇帝
      。當(dāng)時,輔臣奏事
      ,趙曙每次都詳細(xì)詢問事情始末
      ,方才裁決,處理政務(wù)非常認(rèn)真

      趙曙雖然有一定的政治才能

      ,卻因病英年早逝,于1067年病逝于宮中福寧殿
      ,享年36歲
      ,廟號英宗。宋英宗趙曙本人對于北宋中興抱有極大期望
      ,相對于自己的兒子趙頊
      ,政治手段也更為成熟。無奈壽短
      ,從而失掉了可能的中興計劃

      趙頊?zhǔn)撬斡⒆诘拈L子,1063年受封光國公

      ;后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受封淮陽郡王。1064年進封潁王
      。1066年被立為皇太子
      ,1067年即帝位,時年20歲
      。趙頊即位后
      ,由于對疲弱的國勢深感不滿,且趙頊素來都欣賞王安石的才干,所以命王安石推行變法
      ,以期振興北宋王朝
      ,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
      ,維持新法將近20年
      。趙頊“不治宮室,不事游幸”
      ,致力于實現(xiàn)富國強兵的目標(biāo)
      。他支持王安石變法,抑制了豪強兼并和高利貸者的活動
      ,使自耕農(nóng)得到保證
      ,國力和財政大大改善。在守舊勢力的反對下
      ,趙頊雖然搖擺于新舊兩黨之間
      ,但他維持新政、堅持變革的決心不變
      ,確實是宋朝有抱負(fù)
      、有作為的皇帝。

      1085年

      ,趙頊崩殂于福寧殿
      ,在位17年,享年37歲
      ,殯于殿西階
      ,廟號神宗,群臣上謚號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

      趙煦

      ,原名傭,是宋神宗的第六子
      ,曾被封為延安郡王
      。他生于1076年,是北宋第七位皇帝
      ,從1085年時登基
      ,時年9歲,為宋哲宗
      。由高太后輔佐
      ,1093年時親政。

      趙煦是個早慧的人

      ,才八九歲時就能背誦7卷《論語》
      ,字也寫得很漂亮
      ,頗得父親宋神宗趙頊的喜愛。一次
      ,宋神宗在宮中宴請群臣
      ,時年9歲的趙煦隨同。趙煦雖然是第一次經(jīng)歷這樣的場面
      ,但卻表現(xiàn)得極為得體
      ,得到了父親的夸贊。后來
      ,趙煦即位后,遼朝派使者來參加神宗的吊唁活動
      ,宰相蔡確因兩國服飾不同
      ,怕年幼的趙煦害怕,便反復(fù)給趙煦講契丹人的衣著禮儀
      。趙煦起初沉默不語
      ,待蔡確絮絮叨叨講完,忽然正色問道:“遼朝使者是人嗎
      ?”蔡確一愣:“當(dāng)然是人
      ,但是夷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壁w煦又問:“既然也是人
      ,還有什么可怕的?”言辭極鋒銳
      ,令蔡確無言以對
      ,只好惶恐退下。

      趙煦雖然聰慧賢明

      ,卻因為高太后當(dāng)初的輔佐而感到束縛
      ,因此在治理宋朝時有些急躁。

      雖然他仰慕父親宋神宗

      ,但是因為太過年輕
      ,缺乏經(jīng)驗和冷靜,因此不善于處理變法所帶來的問題
      ,導(dǎo)致新黨與舊黨之間的爭執(zhí)激化

      趙煦親政后表明紹述,追貶司馬光

      ,并貶謫蘇軾
      、蘇轍等舊黨黨人于嶺南,接著重用革新派如章惇
      、曾布等
      ,恢復(fù)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
      、免役法、青苗法等
      ,減輕臣民負(fù)擔(dān)
      ,使國勢有所起色。

      1094年時

      ,趙煦改元“紹圣”
      ,并停止與西夏談判,多次出兵討伐西夏
      ,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因此,趙煦算得上宋朝一位比較有作為的帝王
      。趙煦卒于1100年
      ,在位15年,享年24歲
      。廟號哲宗
      ,謚號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圣昭孝皇帝。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57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