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為什么要著寫《女誡》班昭是個怎么樣的人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戆嗾褳槭裁匆鴮憽杜]》?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婦誰能似爾賢,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編漢史何須續(xù)
,女戒人間自可傳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蹦纤卧娙诵焘x的《曹世叔妻班昭》一詩
,高度贊美了東漢才女班昭的歷史功績:修《漢書》
、編《女誡》
。其實
,班昭的才情不僅于此。

(一)奉詔續(xù)書
班昭
,又名班姬
,字惠班,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女
、班超與班固的小妹
。由于家學淵源,她與父兄同樣“博學高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4歲時
,她嫁給同郡曹世叔,為他生下兩個兒子和幾個女兒
。曹世叔病逝后
,班昭寡居。她潔身自愛
,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要求
,為守寡者樹立了榜樣,更為創(chuàng)作《女誡》埋下了伏筆
。
公元92年
,東漢外戚竇憲密謀叛亂
。東窗事發(fā)后
,被漢和帝革職并趕回封地“迫令自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卑喙桃蚺c竇憲關系密切受到株連
,被捕入獄冤死獄中。漢和帝痛惜班固“著《漢書》
,尚未就”
,詔令班昭繼承哥哥遺志,入“東觀臧書閣”續(xù)寫《漢書》
。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它時間跨度長達229年,且內容豐富
,分為紀12篇(主要記載西漢帝王事跡)
、表8篇(主要記載漢代人物事跡等)、志10篇(專述典章制度
、天文
、地理及各種社會現(xiàn)象)傳70篇(記載各類人物的生平及少數民族歷史等),共100篇
,80萬字
。
班昭奉詔在藏書閣經年累月閱讀汗牛充棟的歷史文獻,對父兄遺留下的散亂文稿進行精心整理核校
,同時補寫出八表(《異姓諸侯王表》
、《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外戚恩澤侯表》、《百官公卿表》
、《古今人表》等)及《天文志》
。40歲時
,終于寫成《漢書》。為表示對哥哥的敬意
,班昭堅持不在書稿上署名
。
《漢書》成書發(fā)行后,因文辭艱深和涉獵面太廣
,很多學者都難通暢閱讀并理解
。“海內大儒”馬融雖名滿天下
,對《漢書》卻“多未能通”
,于是心甘情愿拜伏在班昭閣樓下,師從她誦讀傳授
。
此后
,班昭成為皇家常客
。漢和帝多次詔請班昭進宮
,并令鄧皇后和諸貴人們以師禮待她。班昭在皇宮“禮義居潔
,耳無涂聽
,目無斜視,出無冶容
,人無廢飾”專心教授她們儒家經典
、天文算術和女德女賢等知識,被她們敬稱為“曹大家(gū)”
。每有各地或外國“貢獻異物”
,班昭總被詔令入宮,寫詩作賦贊美其物
。班昭的詩賦總能恰如其分寫出異物的特點并加以贊美
,深受皇室贊美。
(二)替兄求歸
班昭的長兄班超投筆從戎后
,奉漢明帝詔令出使西域
,完美復制了西漢張騫打通中國通往西方道路的偉績,并鎮(zhèn)守西域30年
,震懾西域諸國皆臣服漢朝
,因功被封定遠侯。
班超在偏遠的異地拼殺數十年后
,因“久在絕域
,年老思土”,上疏請求“生入玉門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睗h和帝因班超是西域德高望重的定海神針
,擔心他的離開會導致西域政局動蕩,因此盡管班超多年上疏
,始終沒有表態(tài)
。
班固之死,已令班昭痛不欲生
。她無論如何不能坐視長兄老死西域
,因此含淚上疏求情:“妾兄定遠侯班超承蒙陛下皇恩,得以在沙漠久居三十年
。當年隨他出征西域的將士都已去世
,唯班超年近七旬,‘衰老被病
,頭發(fā)無黑
,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如有卒暴
,超之氣力不能從心
,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
,下棄忠臣竭力之用
,誠可痛也!......妾誠傷超以壯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則便捐死于曠野
,誠可哀憐!’因此
,懇請陛下準許班超回朝!”
這份詞情并茂的奏表令漢和帝潸然淚下,“帝感其言
,乃征超還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歲”
,積勞成疾
,回國后百病纏身,兩年后不幸病逝
,結束了一生的傳奇
。書寫班家傳奇史的重任,歷史地落到班昭肩上
。
(三)智諫太后
漢和帝駕崩后
,鄧皇后臨朝稱制。她對班昭依然極為尊敬
,經常邀請她入宮參與朝政
。班昭憑借豐富的歷史知識和獨到準確的見解,為她獻上不少利國利民的建議。由于表現(xiàn)出色
,鄧皇后被尊為鄧太后之后
,特封班昭之子曹成為關內侯,“官至齊相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鄧太后掌權,倚重哥哥鄧騭等四兄弟
。鄧騭等人雖深居高位
,但因深知外戚當政的危害,所以如履薄冰
,行事謹慎
、奉公守法。盡管如此
,他們依然感覺高處不勝寒
。于是趁母親病重之機,四兄弟“共上書求還侍養(yǎng)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蹦赣H去世后,四兄弟連續(xù)上奏請求辭官
,居家為母親服喪
。鄧太后打算拒絕,特意征求班昭意見
。
班昭久與朝政
,一眼看穿鄧氏兄弟急流勇退的真實意圖。經過深思熟慮
,她決定將他們的請求定性為“謙讓”
,于是上疏建言:“妾聞謙讓之風,德莫大焉......昔夷齊去國
,天下服其廉高;太伯違邠
,孔子稱為三讓。所以光昭令德
,揚名于后者也
。《論語》曰:‘能以禮讓為國
,于從政乎何有
。’由是言之
,推讓之誠
,其致遠矣。今四舅(即鄧氏四兄弟)深執(zhí)忠孝,引身自退.....”
班昭旁征博引歌頌四兄弟出于忠孝而謙讓的美德
,委婉提醒鄧太后:“如果您現(xiàn)在以天下尚不平安為由拒絕他們的合理要求
,那么日后他們如果稍微有點兒過失,謙讓美名必定前功盡棄
。所以
,懇請您恩準他們的請求?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编囂箝喭曜嗾滤贾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從而許之。于是騭等各還里第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四)創(chuàng)作《女誡》
公元110年,體弱多病的班昭深感“性命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于閑暇時編著出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女子教育專著《女誡》,論述女子在“夫家”必須處理好敬順丈夫
、屈從舅姑
、順從叔妹這三大關系,具體內容為:“(女子)卑弱第一
,夫婦第二
,敬慎第三,婦行第四(女有四行
,一曰婦德
,二曰婦言
,三曰婦容
,四曰婦功),專心第五
,曲從第六
,和叔妹第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此書原為班昭教導班家女性如何正確為人處世的私書
,但因班昭素來行止莊正,此書又文采飛揚
,所以很快飛出班家
,被京城世家廣為傳抄,當做家庭女子教育的寶典
。曾師從班昭學習《漢書》的馬融如獲至寶
,“令妻女習焉。”《女誡》被后人列為《女四書》(古代教育婦女的四本書:《女誡》﹑《內訓》﹑《女論語》﹑《女范捷錄》)之首
。
班昭在《女誡》中
,提倡婦女必須遵從“三從之道”和“四德之儀”,此觀點被后人視為禁錮中國古代女性思想和自由的枷鎖
,散發(fā)著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濃重腐臭味
。時至今日,仍有人喋喋不休拾人牙慧甚指責道:《女誡》
,是將中國古代婦女推進三從四德這萬劫不復深淵的罪魁禍首
。
此類論調,其實是在曲解和閹割《女誡》!
(五)動因探討
漢朝自初建起
,后宮皇親外戚斗爭便鬧得如火如荼
。先是呂后于劉邦駕崩后臨朝稱制長達十六年,后有王政君外戚專權數十年最終導致侄兒王莽篡漢
,外戚當權貫穿了西漢始終
。
班昭奉詔入宮續(xù)寫《漢書》時,正值漢和帝意氣風發(fā)整頓朝政奮發(fā)圖強之時
。漢和帝即位時年僅9歲
,養(yǎng)母竇太后(竇氏)臨朝稱制,與哥哥竇憲執(zhí)掌朝政
,獨斷專行
,胡作非為,引得天怒人怨
。公元92年
,13歲的漢和帝聯(lián)合宦官勢力,成功掃滅竇氏戚族后親政
,開創(chuàng)“永元之隆”
,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漢和帝駕崩后
,鄧皇后迎立寄養(yǎng)在民間的出生剛百日的少子劉隆為帝
,被尊為皇太后,仿效竇太后臨朝稱制
。劉隆滿歲時早夭
,成為歷史上壽命最短的皇帝,謚號孝殤皇帝
。鄧太后為保住權位
,與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迎立13歲的劉祜為漢安帝
,繼續(xù)把持朝政
,“凡臨朝十七年
。”從此
,朝廷“凡詔敕皆出鄧后也
。”
路不平
,有人鏟
。眼見漢安帝“年長,宜親政事”
,鄧太后卻緊抱權柄
,“權在外戚”,郎中杜根直言不諱“上書直諫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编囂髳佬叱膳钊税阉b進袋子里“于殿上撲殺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倍鸥驁?zhí)法者手下留情,僥幸詐死逃得性命
,傷愈后到山中酒店當了個酒保謀生;“平原郡吏成翊世亦諫太后歸政
,坐抵罪?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边B鄧太后的親弟弟鄧康
,也“以太后久臨朝政,心懷畏懼
,托病不朝
。”
班昭入宮后
,因與鄧太后毫無利益沖突
,所以很快成為鄧太后亦師亦友的閨蜜。鄧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施行的很多有益措施
,都有班昭的勸諫之功
,因此兒子才被鄧太后封侯。但是
,班昭飽讀詩書博古通今,對此現(xiàn)狀憂心忡忡
。她對外戚當政的危害看得一清二楚
,又不便當面直諫,思來想去
,想出假托教訓女兒來諷諫朝政的主意
。
班昭自述《女誡》的寫作目的
,是擔心家里正當出嫁的女兒們:“不漸訓誨,不聞婦禮
,懼失容它門
,取恥宗族”,所以成書后“愿諸女各寫一通”
,從中得到補益和幫助
。
但從序言中可知,“年十有四
,執(zhí)箕帚于曹氏
,今四十余載矣”的班昭,此時已年近花甲
。在崇尚早婚且地位愈尊出嫁愈早的漢代
,班昭不可能還有幾個待字閨中的大齡女兒。所以
,既然女兒待嫁不成立
,目的指向就非常明確:后宮,上至鄧太后
,下至小宮女
。班昭以《女誡》告誡她們:準確定位女性地位,平時孝敬公婆相夫教子
,有權后切忌干預朝政牝雞司晨
。
事實證明,班昭的確有先見之明:鄧太后去世后
,漢少帝與漢順帝被閆太后及外戚玩弄于股掌中
、漢沖帝和漢質帝與漢桓帝被梁太后及外戚強勢打壓無所作為、漢靈帝遭竇太后(竇妙)及外戚欺負得沒有脾氣
,漢少帝被何太后及外戚控制得無法喘息
。太后及外戚專權,把東漢中后期皇位的傳承史
,演變成外戚與宦官血腥廝殺的政變史
。
可惜,《女誡》流傳到南宋時
,被程朱理學家們出于政治需要大肆吹捧并隨心所欲加以發(fā)揮
。告誡后宮女性的《女誡》,先被后人別有用心改變成禁錮古代女性的枷鎖
,再遭時人視為封建社會束縛女性的淵藪加以痛批
。一個德才兼優(yōu)的古代才女,居然會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設若班昭黃泉有知
,當笑后人無知弱智吧!
班昭“年七十余卒”
,鄧太后聞訊“素服舉哀
,使者監(jiān)護喪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卑嗾岩簧鲱H豐
,“所著賦、頌
、銘
、誄、問
、注
、哀辭、書
、論
、上疏、遺令
,凡十六篇”
,為后人留下一筆豐富的史學和文學遺產。
女誡的評價
《女誡》在古代是女子教育的楷模
,在近代
,《女誡》是男尊女卑禍首,被視為班昭的罪責
。譬如女子教育開始在中國創(chuàng)興之時
,班昭的《女誡》重新被闡釋,上海愛國女學校倫理教習葉瀚(浩吾)便曾在課堂上向學生宣講:“……中國之《女誡》
、《女四書》
,即教成女子倚賴幼稚、卑屈之男子之法之教科書也
。對幼稚之人而更自屈于幼稚
,對卑屈之人而更自守其卑屈,則中國女子之人格甚可想見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898年,晚清人吳芙贊譽“曹大家是女人當中的孔夫子”
,而到1907年
,何震則貶斥班昭為“女子之大賊”。還有人說班昭所鼓吹的封建道德教條
,對于壓抑女性的思想
,它是很徹底的。更由于出自于班昭之手
,所以影響極大
,幾乎影響了中國近二千年的女性觀,客觀上起了極其反動的作用
。因此五四時期倡導女性解放的人們竭力非議《女誡》
,那時候是政治的需要。但是
,班昭是有意要將自己的骨肉姐妹推進“水深火熱”之中去嗎
?《女誡》,到底是女人處世的寶典還是封建禮教賜予女人的精神枷鎖呢
?
從當時她所處的歷史背景來分析
,其主觀目的卻是想矯正時俗,預防重新出現(xiàn)外戚專權跋扈的現(xiàn)象(也是政治需要)
。她的身份地位
,決定了她只能用寫作《女誡》這種“曲線”方法,來達到防制外戚
,以挽救國運的目的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女誡》本來便是為宮廷女性而寫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杜]·原序》提到寫作目的時雖然口口聲聲宣稱“男能自謀矣(時班昭之子曹子谷已被封為關內侯,后官至齊相)
,吾不復以為憂
。但傷諸女,方當適人
,而不漸加訓誨
,不聞婦禮,懼失容他門
,取恥宗族
,……因作《女誡》七篇,愿諸女各寫一通
,庶有補益
,裨益汝身?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钡杜]·原序》明明白白地說過她自己“年十有四
,執(zhí)箕帚于曹氏,今四十余載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笨梢姡嗾褜懽鳌杜]》時
,至少已經五十四歲
。漢普遍崇尚早婚
,身份越高貴,結婚越早
。班昭十四歲即作新婦
,(丈夫曹壽字世叔早卒)見《后漢書列女傳》相同。據此推算
,可知班昭五十四歲時決不可能還有未嫁之女
;即使有之,也不可能一直待到她們要出嫁時
,才想到需要對她們進行教育
,以免其“失容他門,取恥宗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睆暮笠粭l說,一則班昭是一貫主張女子教育的
,自已便因在宮廷為皇后及諸嬪妃講學而被人敬稱為“大姑”
;二則班昭父家與夫家皆有對女子進行教育的傳統(tǒng)。班昭自己固然“博學多才”
,其夫妹(小姑)曹豐生“亦有才惠”
,曾為書評述《女誡》,以為“辭有可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姲嗾选对颉匪^《女誡》乃為自己未適諸女而作,顯然是一種不便道出本旨的假托說《女誡》是為宮廷女性而寫
,還因西漢之后
,宮廷內部淫風盛行,延及東漢
,猶未好轉
;而且班昭之時,漢室已有女性干預朝政
,外戚跋扈擅權的苗頭
。于是班昭試圖通過對宮中女性的教育,來矯正時弊防患未然
,可謂用心良苦
。
為了說明問題,我們不妨看看當時以下事實
。
一
、俗語有稱“臟唐臭漢”,漢之淫風泛濫成災。從呂后開始
,政府積極倡導早婚
,不但宮廷爭做表率,如昭帝即位只有八歲
,便有六歲的上官皇后
;平帝九歲即位
,安定皇后也是九歲
;而且還以法令鼓勵早婚,漢惠帝六年便有“女子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收五算”
,使得早婚迅速成為社會習俗
。早婚弊多利少,一方面縮短了人壽命
,以致東漢十四帝
,除被弒者外,活上四十歲的只有倆人
;另一方面
,早婚使身心未成熟的少男少女們很早知道了男女之事,助長了淫風
。試看《漢書》所載漢諸王的荒淫
,便足令人咋舌:燕王劉定私通父妾并使生下一子,又強奪弟妻為已妾
,又奸污了她的三個女兒
;趙太子丹與親姐及宮女淫亂;江都王建在其父死后未葬時
,就奸淫了其父愛妾
,又與已妹淫亂,甚至還強使宮女與羚羊及狗性交
,觀之以為樂
;齊王終古也曾令其所寵之奴與妾八子及諸近身侍婢奸淫,或讓他(她)們裸體與犬馬交配
,自己在一旁觀看取樂
。諸王如此,寡居后的公主們也不落后:漢武帝姑姑館陶公主寵幸董偃
;女鄂邑蓋公主私通丁外人
,等等。這些都說明西漢宮廷中淫逸之習的嚴重
。東漢緊接西漢
,宮中淫風當然不會自然斷絕。東漢帝王多早夭折,便是早婚和淫逸的結果淫風的流行
,本來是男女雙方所應共同負責的
,可世人卻往往將此責任委之于女性的不守“婦道”。似乎只要女性完全馴服于自己的丈夫
,將丈夫的意志看作不可違逆的天的意志
,那么生活的天平便不會失去平衡。班昭受儒學影響頗深
,所以《女誡》通篇所言
,皆為女子如何柔順地服從男性,以家庭的正常生活
,和諧的倫常之道為最高追求
。班昭有為皇后和諸嬪妃講學的任務,向她們灌輸這樣的觀點
,便自以為對矯正淫風會起一定作用
,這是可以理解的。
二
、東漢政權的旁落
。班昭生于光武帝建武年間,光武帝劉秀是把西漢的滅亡歸因于外戚的擅權跋扈的
。光武帝及繼位的明帝都很注意這一點
,故在他們統(tǒng)治時期絕無給后妃家屬封侯之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上д碌塾古硨捤?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即位四年后,便任由皇后竇氏臨朝稱制
,外戚竇憲總攬大權
,同時發(fā)生了廢黜太子,誣陷宋貴人致其自殺
,陷害并毒死梁貴人
,加罪馬氏等事件,從此揭開了東漢外戚相互擠壓
,爭權奪利的序幕
。班昭親身經歷了這些事,不能沒有觸動與憂慮
。況且她寫作《女誡》時
,正當鄧太后稱制。鄧太后在東漢稱制的諸后中
,雖然可算是最賢明的
,但也允許其兄鄧騭身居要職掌握大權
。鄧騭殘暴肆虐,直到鄧太后病死不久
,才由安帝劉佑聯(lián)合宦官李閏加以誅滅
。鄧太后原是班昭的女弟子,兩人私交甚好
,然而儒學提倡為尊者諱
,所以班昭不可能向鄧太后直接指出其不當,但也不希望鄧太后成為歷史罪人
,所以只要有機會
,還是抓緊不放,進行勸諫
。如安帝永初年間
,鄧騭以母憂為由“上書乞身”,“太后不欲許”
,班昭便上疏勸諫,使得“太后從而許之”
,達到了削弱鄧氏在朝勢力的目的
。如果說這屬于直接勸諫的話,那么寫作《女誡》便是“曲線”勸諫了
。因為《女誡》具有顯明的反對女性干預政治的思想
,皇后和諸嬪妃讀了后若能不干預政治,便不會有外戚擅權之事發(fā)生
,漢室也就不會傾覆
。何況更重要的是《女誡》成文后,鄧太后必有過目的機會
,若鄧太后能看懂《女誡》的內涵
,肯定會對鄧騭等外戚有所警惕和防范。這正是班昭“曲線救國”的無可奈何之法班昭雖有救國之心
,但其救國(這個國不過是劉氏家天下)之策卻是十分消極的
。
《女誡》中的思想也不是班昭首創(chuàng)。它完全沒有脫離儒家的那一套
,全文一千六百字
,引儒學經典《詩》、《禮》
、《易》
、《論語》等便有九處之多。首句“古者生女三日
,臥之床下
,弄之瓦磚,而齋告焉”即源于《詩經》。而且全文分七項
,類同于西漢末年劉向的《列女傳》
。她只不是過是總結了前人的思想,“三從四德”“以夫為綱”并不是班昭寫了《女誡》后才有的
,班昭的《女誡》只是對前人的思想加以組織和修訂而已
。古代婦女的地位,并不會因為班昭寫不寫《女誡》而有所改變
。班昭寫《女誡》只是告訴我們當時社會人們對婦女的要求是怎么樣的
。這樣的形式和內容,就不能引起鄧太后的“注意”
,以致不但“曲線救國”之夢落空
,而且反而被后人利用,最終成為套在婦女頭上的精神枷鎖
。
其實
,我想一切的褒貶都應與班昭無關。因為班昭生活的朝代離我們已是那么的遙遠
,她當時所寫《女誡》的內容
,只是是符合她當時所生活的社會的價值觀和社會現(xiàn)實的。班昭在人倫關系上
,要求女子處處和順
,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密切相關的。今人不能拿近代的觀念去要求一個仙逝的古人
。任何一本書無論是被稱為寶典還是枷鎖
,勢必需要自己理性地批判和接受,我們不能只看它說了什么
,關鍵是我們能夠得到什么
!讓人有所獲,便完成或者說達到作者寫書立言的目的了
。
她的一本著作將女性思想束縛了兩千多年,她究竟是誰?
東漢時期的女政治家班昭,才華橫溢不輸男子,她所著編的《女誡》影響了中國兩千年的女性思想
,此書規(guī)范了女子的行為舉止,加深桎梏女性心中的男尊女卑思想
。
封建王朝的班昭班昭出生在世代儒家的世家,她的父親與兄長都是非常博學之人,耳濡目染之下,她亦才學橫溢。班昭早年出嫁曹家
,可是丈夫早亡,之后她就格守禮教
,堅守氣節(jié)
,在家里與兄長一起編寫《漢書》。因為她的才學得到漢和帝的肯定
,讓她進宮當了?曹大家?
。在宮中的時候,她認識了還是嬪妃的鄧綏
,兩人相處得很好
,班昭教了鄧綏很多知識,并在鄧綏之后當皇后
、太后的時候做了她的幕僚
,鄧綏掌政的時候,她充分的展現(xiàn)了通古博今的知識
,與權力制衡的政治手段
,正是多得她的幫助,鄧太后臨朝的時候得到世人的認可
,當比鄧綏年長30多歲的班昭去世的時候,身為太后的鄧綏還素示人呢
,可見班昭除去才學
,其政治貢獻也不小。
班昭之《女誡》謙則德之柄
,順則婦之行
。凡斯二者,足以和矣
。
根據資料顯示
,
《女誡》一書共有七章,兩千多個字的文章之中,她把封建時期的男尊女卑整理得更為規(guī)范,更準確的以女性的心理闡述了女性的行為舉止,出嫁女又當如何侍奉公婆,要怎么處理與夫家的人之間關系。其實她當時寫這本書的初衷只是想用以教導班家女子的,卻不想世人對她才學的認可
,無論是京都還是邊城
,紛紛派人前來抄閱
,在男性為尊的社會之中,這書得到了男性的認可
,大范圍的普及開了
,這短短兩千字開始了對中國女性兩千年之外的壓抑。
若是她沒有書寫《女誡》這本書
,她的一生就極其完美
,
正是這本書讓后世統(tǒng)治都廣為推廣,以致給女性的思想造就了一座牢籠,足足禁錮了兩千多年
,不知你對這本書了解多少呢?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59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