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碛^音菩薩的原型是誰?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說起鼎鼎大名的亡國之君陳后主
這就是皇后沈婺華!
賢后的存在被華麗麗地無視
沈婺華是南朝陳武帝陳霸先的外孫女
上圖_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
,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年號:永定 廟號:高祖 謚號:武皇帝叔寶寵愛江南尤物張麗華、孔貴嬪
,沈后對此全無醋意。就連后宮實際管理者是貴妃張麗華,將她架空,她也不羨慕不嫉妒有次陳叔寶心血來潮想起沈后
上圖_ 陳后主陳叔寶(553年-604年)
于是陳叔寶寫下了那首“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名詩,題目叫《戲贈沈后》
這首五言小詩寫得非常有韻味。
“誰言不相憶”:你別說我心里沒你
,你是個大活人我也無法將你忽視;“見罷倒成羞”:好不容易見了面反倒又讓人害羞不自在起來;
“情知不肯住
,教遣若為留”:我知道你真實心里就不肯留下來,那么勉強又有什么意思呢?詩里有著輕輕的責備嗔怨
,但又充滿了羞澀,就像一位少女在情郎面前的撒嬌。不知陳叔寶讀了此詩后,這一晚是否“讓我用心把你留下來(留下來)”?他們曾有過的美好時光不知陳叔寶是否還能記起?上圖_ 張麗華(559年—589年)
,南北朝時期南朝陳后主陳叔寶的妃子靠譜皇后未遇到靠譜皇帝
沈后在飲食起居上非常節(jié)儉,衣服上連錦繡裝飾都沒有
,十分素樸。她身邊的近侍也不多,裁減了一百多人,不講排場擺架子。她的這種生活方式與“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艷質(zhì)本傾城” (《玉樹后庭花》)的陳朝后宮非常違和,沈后成了一個另類的存在。對于丈夫陳叔寶的種種荒淫行為,沈后曾再三勸諫
。但是陳叔寶根本聽不進去,還引發(fā)極大不滿,他打算廢掉沈后,改立張麗華。只是這一計劃還沒來得及施行,國家就亡了。按說沈后在后宮的處境十分不妙
,她缺乏“美人心計”。幸好她性格嫻靜,人淡如菊,凡事能做到與世無爭。這位才女皇后平時靠看書寫文章、誦讀佛經(jīng)來打發(fā)光陰上圖_ 隋滅陳之戰(zhàn)
當隋軍打進金陵逼近皇宮時
,陳叔寶嚇得帶寵妃們躲進井里,為如今的南京旅游業(yè)增添了一口有故事的“胭脂井”。而沈后仍然不慌不忙,亦如平日在宮中看書,她知道這一天早晚要來。陳叔寶當了七年不知疾苦的快樂國君,最后混了個亡國下場
,實屬必然。此時愛妃已被殺死,陪伴他的正是原配妻子沈婺華。沈婺華對他不離不棄,與丈夫一起被押送到隋朝的都城長安,開始了亡國后的生活。荒唐的叔寶倒是想得開
,入隋后,發(fā)揚后主劉禪“樂不思蜀”的精神,全無心肝得又活了十五年。陳叔寶死后,沈婺華為亡夫?qū)懥似樯钜馇械陌мo?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上圖_ 楊廣(569年-618年),即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也是好色之人
,沈婺華可能不是他的菜。但是她的才學與為人很受楊廣敬重,每次去各處視察總要帶著她。她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觀音菩薩”化身
隋朝亡后
,沈后得以回到故鄉(xiāng)。經(jīng)歷了這么多磨難沈后出家與南朝時期佛教盛行有關(guān)。她一直對佛教有精深研究
上圖_ 南朝佛頭
有一年南方遭遇旱災(zāi),老百姓的莊稼眼見顆粒無收
沈婺華出家后
后來她為了躲避官兵,隱居在山東萊山苦修
。而經(jīng)她所救助的人分散在全國各地,大家口口相傳觀音菩薩的行跡,讓沈婺華觀音的名聲越來越大。百姓們紛紛繪制沈婺華模樣的觀音圖像,在家里供奉起來。上圖_ 宋 千手觀音立軸 佚名 絹設(shè)色絳彩 臺北故宮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后的幾百年里
,觀音菩薩都是男人形象,如今一些寺廟也可見留著小胡子的觀音菩薩像。自沈后出家后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60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