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盛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鼎盛階段
。按照歷史學家的劃分,從唐高宗繼位到安史之亂,都是處于盛唐期間。當時不僅在國力
、疆域、軍事上處于頂峰階段,在文化上也站在一個絕對的制高點。以至于幾千年后而我們《盛唐里的詩人》專欄
不過
杜甫在介紹李白的時候
賀知章讀完李白的《蜀道難》后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而我們在一般介紹中,也認為杜甫晚年身逢亂世
對于一個人來說,他所受的影響來源于兩方面
他在唐玄宗天寶七年的時候
讀書破萬卷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
自謂頗挺出
致君堯舜上
這部分是《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前面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結合杜甫生平
隋唐以后,雖然中國的那些大家族已經(jīng)在科舉和歷次動亂中
一方面
而且,唐玄宗邀請到身邊當賓客的人
接下來這句是“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接下來兩句就很厲害了
而且
王翰的出生時間比較模糊,但應該比杜甫大
。就是這樣兩個人,杜甫說,他們想要湊過來見我,跟我當鄰居。我都沒理睬他們。這種狂放,確實不愧是跟李白能夠成為好朋友
,還能一起去找仙人的人。后面的這句“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則是講出了杜甫的抱負。他想在這個社會中尋求一個出路
,更想要讓皇帝成為像古代堯舜那樣的賢明君主,讓民風重新回歸淳樸。而李白也有跟他非常接近的想法。他也曾想過當官以后,可以讓民風重新回歸淳樸。杜甫會在這個時候寫出這樣的詩,并非沒有緣由
。當時杜甫已經(jīng)37歲,卻沒有得到重用。雖然住在長安,身邊盡是達官貴人,但只有少數(shù)像韋濟這樣的高官還賞識他。所以,杜甫才會寫出這樣的詩句。既是自薦,也是一種傾訴。事實上,每一首詩歌從來不是獨立存在的
,它跟作者當時的心態(tài)、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也只有在安史之亂時,杜甫才會寫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樣的詩句。這也是我寫《盛唐里的詩人》這個專欄的目的,希望通過這些詩人,這些詩句,勾勒出那個繁華的盛世。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
大歷五年(770年)冬
2010--2011 語文學習資料
30.詩五首
1.飲酒(其五)
一.詩歌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