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為什么沒有“青史留名”呂蒙是怎么死的
對三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呂蒙是東吳名將
,在孫權時期頗受重用。不過演義里的呂蒙并沒有展現出他的真實實力
,實際上濡須之戰(zhàn)、合肥之戰(zhàn)
、奪荊州都有呂蒙的功勞
,白衣渡江的計謀也并非陸遜提出,而是呂蒙和孫權合力策劃
。最后呂蒙的死因更是讓人匪夷所思
,竟然是被關羽魂魄索命而死,也算是給演義注入了玄幻色彩
。為什么呂蒙在演義中的待遇會變成這樣呢?難道就因為關羽是亡在他的手下?

有人問:東吳呂蒙殺了關羽
,為何沒能留名青史?
我想了半天,覺得呂蒙
,應該是歷史留名了
。如果歷史上沒名,也不會有人問出“東吳呂蒙殺了關羽
,為何沒有能留名青史?”這種問題
。
就是因為呂蒙有名,我們知道歷史上有這號人物
,知道他白衣渡江把一代戰(zhàn)神關羽逼到絕境
,所以才會問關于他的問題。
。
所謂青史留名
,就是在史書上有個名字,做的事情再多些會留下幾行字
,再牛叉些的人才會有傳
。
像《水滸傳》中把梁山很多人搞得欲仙欲死的高俅高太尉,在史書上也只是留了個名字
,連個正經傳都沒有
。
而呂蒙在《三國志》上是有傳的,和周瑜魯肅合在一個傳里
,這就是標準的青史留名
。
呂蒙小時候家里窮,為了改善生活環(huán)境
,他十五歲就出來做事了
,他做的事情還不是童工那么簡單的工作,而是干很危險的事情
,殺山賊
。
呂蒙的姐夫叫鄧當,是孫策手下的一個將軍
,有一次鄧當去征討山賊
,呂蒙悄悄跟著姐夫出發(fā)了
,打仗時鄧當發(fā)現了呂蒙,大喝一聲:
呂蒙
,你為何會在這兒
。
鄧當因為這一生斷喝,也在青史上留了個名字
。
只有一個名字
。
回來后鄧當把呂蒙交給自己的丈母娘,老太太聽說呂蒙去了前線
,很憤怒
,要懲罰他。
呂蒙倒是很坦然
,說:媽您也別打我
,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咱家這么窮
,得想辦法脫貧致富啊
,富貴險中求,致富必然會冒險
。
老太太一聽有理
,也就沒再打他。
當年鄧當去世
,張昭推薦呂蒙當了別部司馬
,這是大將軍府的屬官,只是個小官
,但是已經掙得比縣令多了
。
如果沒有那次偷偷跟著姐夫出征,大約呂蒙也不會有機會被東吳官場軍方注意
。
所以有時候還是得該出手時就出手
。
孫策死后,孫權即位
。
呂蒙此時在軍中已經混到都尉
,算是中級軍官
。
讓呂蒙成名的一戰(zhàn)是殺陳就
。
陳就是黃祖手下大將,黃祖這輩子干了兩件出名的大事
,一個是用冷箭射死孫堅
,一個是殺了名士禰衡。
殺禰衡讓他青史留名
,殺孫堅讓他和孫家結仇
。
為了給孫堅報仇
,孫策孫權曾經數次征討黃祖,但是都無功而返
。
赤壁之戰(zhàn)前
,周瑜統(tǒng)兵再爭黃祖。
仗打的很艱難
,黃祖手下大將陳就張碩都是悍將
,憑借地理優(yōu)勢和吳軍展開了拉鋸戰(zhàn),后來周瑜派遣敢死隊奇襲
,才險勝
。
在襲擊中,近身肉搏
,呂蒙一刀斬了陳就
,黃祖艦隊沒了首領,頓時潰敗
。
這也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
,戰(zhàn)役的關鍵轉折就是陳就的死。
后來孫權說:事之克
,由陳就先獲也
。
事后孫權封呂蒙為橫野中郎將,這算是高級軍官了
。
孫權很喜歡呂蒙
,有一次和他說:蒙啊,你都混到高級軍官了
,但是你的文化太低了
,有時間要讀點書。
呂蒙說:我軍務繁忙
,哪有時間讀書?
孫權說:我又不是讓你考博士
,只是讓你讀讀書,學學古人的處事之道
,要說忙我不忙嗎
,我還天天讀書呢,曹操不比你忙
,人家都以讀書為榮
,何況你呢。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
,開始認真讀書
。
周瑜死后,魯肅接任都督。
有一次魯肅經過呂蒙的駐地
,手下問:都督您不去看看呂子明?
魯肅說:他就是一粗人
,我真不愿和他打交道。
話雖如此說
,他還是找呂蒙喝了一頓大酒
。
酒酣耳熱之際,呂蒙問魯肅:都督咱如今和關羽是鄰居
,孫劉也是聯(lián)盟關系
,但是關羽這人是熊虎之將,我們不得不提前做好和他翻臉的準備啊
。
魯肅問:你有什么想法
。
呂蒙咔咔咔扔出上中下三條計策,把魯肅都看呆了
,拍著他的背說:蒙啊
,我咋不知道你什么時候變得這么牛了呢?
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
這時候呂蒙才進了魯肅的朋友圈
,這次會面也為魯肅死時推薦呂蒙埋下了伏筆。
呂蒙奪荊州殺關羽是他人生最后時刻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了這一筆
,他很多年前就開始準備了。
《三國演義》中寫呂蒙之死
,說呂蒙是被關羽奪舍身體殺死的
,拿下荊州后,孫權舉辦慶功宴
,酒席宴上呂蒙忽然指著孫權大罵:“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
然后呂蒙倒在地上
,七竅流血而死,很玄幻
。
不過看到有人說呂蒙是先于關羽死的
,所以奪舍而死這事兒不存在的。
查了一下《三國志》
,在曹操的傳記武帝記中寫道:二十五年春正月
,至洛陽。權擊斬羽
,傳其首
。
這年是建安25年正月,孫權已經把關羽的頭送來了
。
所以關羽死在建安二十五年年初或者建安二十四年年末
。
《三國演義》中寫呂蒙死于孫權的慶功宴,這次宴席在三國志上也有記載
。
《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中記載拿下荊州后
,孫權在公安開慶功會,這時候呂蒙已經病了
,想不去
,孫權勸他:
“禽羽之功,子明謀也
,今大功已捷
,慶賞未行,豈邑邑邪?”
也就是關羽被擒后
,呂蒙還參加了孫權的慶功宴
。
裴松之認為,關羽在臨沮被抓后
,立刻就被殺了
,而這時候呂蒙還活著,所以我更傾向于《三國演義》中呂蒙是死于關羽之后
。
歷史上呂蒙是怎么死的
譯文 呂蒙(178—220年)
,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東南)人
,東漢末年時吳國的著名軍事家
。受孫權之勸,多讀史書
、兵書
,學識英博。 士別三日
,刮目相看
,呂蒙少時,南渡長江
,依附姐夫鄧當
。時鄧當為孫策的部將,數次征伐山越
。呂蒙年僅十六歲
,也私自隨鄧當作戰(zhàn)。后為鄧當發(fā)現
,大驚
,厲聲喝叱也無法阻止。作戰(zhàn)歸來
,鄧當將此事告呂母
。呂母生氣,欲責罰呂蒙,呂蒙說:“貧賤難可居
,脫誤有功
,富貴可致。旦不探虎穴
,安得虎子”(《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呂母聞后,“哀而舍之”《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 當時鄧當手下有一個官員
,見呂蒙年幼,很輕視他
,說:“彼堅子何能為
?此欲以肉喂虎耳”(《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后來
,又當面恥笑羞辱呂蒙
。呂蒙大怒,舉刀而殺之
,逃到同鄉(xiāng)鄭長家中
。后通過校尉袁雄出來自首,袁雄為呂蒙從中說情
,并將他推薦給孫策
。孫策見呂蒙確有過人之處,便把他安排在身邊作事
。幾年后
,鄧當去世。張昭推薦呂蒙接替鄧當職務
,任別部司馬
。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
,享年26歲
。孫權接掌聲大權,想把那些統(tǒng)兵較少又發(fā)揮不了多少作用的年輕將領檢選出來
,把他們的部下加以調整合并
。呂蒙聞后,知部隊合并后
,自己想有所作為
,就更困難了。于是
,他想辦法賒來物品
,為部下趕制了絳色的服裝和綁腿
,并加緊操練。孫權檢閱時
,呂蒙兵馬“陳列赫然
,兵人練習”(《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孫權見后大悅
,認為他治軍有方
。不但沒有削減其部
,反而增加了他的兵員
。 建安九年(204年),孫權討伐黃祖
,擊破黃祖水軍
,獲悉丹陽、豫章
、廬陵三郡的山越少數民族起事
。孫權引軍返回,呂蒙隨軍征討
。至豫章郡(今江西南昌)
,孫權命征虜將軍呂范平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蕩寇將軍程普進擊樂安(今江西德興東北)
,建昌都尉太史慈撫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今江西永修東),同時
,令呂蒙與別部司馬黃蓋
、韓當、周泰等率兵鎮(zhèn)守險要
,擔任山越最為活躍地區(qū)的縣令或縣長
。呂蒙與諸將遵照孫權的部署,各自以武力平定了本地區(qū)起事的山越族人
。呂蒙因功被任命為平北都尉
,兼任廣德長。 建安十三年(208年)
,孫權采納將軍甘寧建議
,發(fā)兵進攻夏口(今湖北武漢境),呂蒙隨軍出征
。江夏郡太守黃祖下令用蒙沖戰(zhàn)艦封鎖沔口(漢水入長江口)
,用大棕繩系巨石為錐以固定艦位,上有千余人用弓弩交射
,封鎖江面
,吳軍進攻受阻
。孫權命偏將軍董襲、司馬凌統(tǒng)各率百人敢死隊
,身穿重鎧
,乘大船沖抵蒙沖艦旁,董襲揮刀砍斷棕繩
,戰(zhàn)艦順水飄流
,孫權軍遂溯流而進。黃祖見孫權兵來
,黃祖急派水軍都督陳就率兵反擊
,呂蒙統(tǒng)率前鋒部隊,身先戰(zhàn)陣
,親自斬殺陳就
。孫軍乘勝水陸并進,包圍夏口城
。孫權督軍猛攻
,克其城,并屠之
。黃祖只身逃竄
,被騎士馮則追斬。此戰(zhàn)
,孫權大獲全勝
,一舉殲滅宿敵黃祖,占領江夏地區(qū)
。戰(zhàn)后論功
,孫權認為:“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任命呂蒙為橫野中郎將
,并賜錢千萬。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
,呂蒙還跟隨周瑜
、程普等人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引軍北歸
,留曹仁等駐守江陵(今湖北江陵)
。孫權命周瑜、程普統(tǒng)兵數萬
,與曹仁隔江相持
。 時益州將領襲肅率軍投誠,周瑜上表
,請孫權把襲肅所部撥給呂蒙管轄
。呂蒙卻有不同的見解
。他從全局考慮,認為周瑜的意見欠妥
。他極力稱揚襲肅有膽識
,有才能,并說襲肅向慕教化遠道前來投誠
,只該增加他的兵力
,而不該褫奪他的兵權。孫權覺得呂蒙說得有理
,便依照他的意思
,歸還了襲肅的部隊。 不久
,周瑜欲奪取江陵
,先派甘寧襲取上游的夷陵城(今湖北宜昌)
,對江陵形成側背威脅
。于是,曹仁分兵圍攻甘寧
,欲奪回夷陵
。甘寧向周瑜求援,諸將擔心兵少
,如救援夷陵
,則造成江陵空虛。呂蒙對周瑜
、程普說:“留凌公績
,蒙與君行,解圍釋急
,勢亦不久
,蒙保公績能十日守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接著又獻策
,勸周瑜派三百人用木柴把本來險峻的山路截斷
,當敵人逃跑時,我方就可獲得他們的馬匹
。周瑜采納了他的建議
,親率主力馳援夷陵,大破曹軍于夷陵城下
,所殺過半
。曹軍乘夜逃走,途經木柴堵塞的險路
,無奈
,騎馬者皆棄馬徒行
。周瑜、呂蒙驅兵追趕截擊
,獲得戰(zhàn)馬300匹
,軍威大振。隨即回師渡江
,進軍北岸
,構筑營壘,向江陵發(fā)起進攻
。此時
,孫權為策應周瑜攻勢,派兵包圍合肥(今安徽合肥)
。曹仁由于孤軍無援
,在近一年的交戰(zhàn)中屢戰(zhàn)失利,損失甚重
,遂被迫放棄江陵城
,退往荊州(今湖北襄樊)。周瑜占領江陵
,被孫權任命為南郡太守
,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帶。呂蒙因功被任命為偏將軍
,兼任尋陽令
。 一次,孫權對呂蒙說:“卿今當涂掌事
,不可不學
。”呂蒙推脫軍務繁多
,沒有時間
。孫權說:“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
,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
!孤常讀書
,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六》)。呂蒙乃悟
,開始學習
,日積月累,他讀的書
,超過了宿儒耆舊
。 建安十五年(210年)
,周瑜病死,魯肅接任
。魯肅到陸口
,途經呂蒙駐地。魯肅為一代儒將
,認為呂蒙是武夫出身
,有些輕視他。有對魯肅:“呂將軍功名日顯
,不可以故意待也
,君宜顧之”(《三國志·吳書·呂蒙傳》),魯肅遂見呂蒙
。酒到酣處
,呂蒙問魯肅:“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
,將何計略以備不虞
?”魯肅倉猝回答說:“臨時施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眳蚊烧f:“今東西雖為一家
,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于是,呂蒙詳盡地分析當時的利害
。魯肅聞后
,大驚,越席而起
,靠近呂蒙
,親切地拍著他的背,贊嘆道:“呂子明
,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還說:“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說:“士別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六》)
!從此
,二人結為好友,過從甚密
。 時呂蒙與成當
、宋定
、徐顧三人的軍營離得很近。后三人去世
,其子弟年幼
,不能任事,孫權想把他們的部隊都合并給呂蒙
。呂蒙堅決推辭
。他給孫權上書,指出徐顧等三人勤于職事
,忠于國家
,子弟雖然年紀小,但不能廢黜
。連續(xù)上書三次
,孫權才聽從他的意見。呂蒙又為三將的子弟請老師
,精心輔導
。從這件事,可以見出呂蒙對他人是何等盡心盡力
。 曹操派廬江人謝奇任蘄春典農
,駐扎在皖城的田鄉(xiāng),屢次侵擾邊境
。呂蒙派人誘使投降
,謝奇不從,呂蒙就尋其破綻發(fā)動襲擊
,謝奇退縮
,部下扶老攜幼,紛紛投降
。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
,曹操親率10萬大軍進攻孫權,進至濡須口(今安徽無為東南)
,攻破孫權軍江西營寨
,俘虜都督公孫陽。呂蒙隨孫權統(tǒng)領7萬部眾抗御曹操
。呂蒙多次獻奇計
,且均有效驗。還勸孫權在夾水口建立船塢
。呂蒙防范敵兵
,精到細密。后曹操遙望孫權的軍隊,見陣容威嚴
,布防嚴密
,慨嘆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遂不敢輕易冒進
。適值長江春訊將至,孫權寫信勸曹操盡速撤兵
,曹操也審時度勢
,主動撤軍而回。 建安十九年(214年)
,曹操為充實軍糧
,派廬江(郡治今安徽六安北)太守朱光在皖城(今安徽潛山)地區(qū)屯兵耕地
,種植稻谷
。又派間諜招降鄱陽一帶的強盜頭目,作為內應
。呂蒙認為“皖田肥美
,若一收孰
,彼眾必增,如是數歲
,操態(tài)見矣
,宜早除之”(《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孫權采納了他的意見
。 五月
,大雨使江河水漲;閏月
,孫權率軍沿江而上
,進攻皖城。朱光收聚部眾據城堅守
。孫權問計于諸將,諸將欲修筑土山
,添置攻城器具
。呂蒙說:“治攻具及土山,必歷日乃成
;城備既修
,外救必至,不可圖也
。且吾乘雨水以入
,若留經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
,蒙竊危之
。今觀此城,不能甚固
,以三軍銳氣
,四面并攻,不移時可拔
;及水以歸
,全勝之道也”(《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七》),孫權其計
。呂蒙舉薦將軍甘寧為升城督
,率領精銳士卒,從拂曉發(fā)起猛攻
。呂蒙擂鼓助威
,甘寧身先士卒,呂蒙以精銳緊隨登城
,僅一頓飯時間
,就將城攻破,擒朱光
,俘數萬人
。曹操聞皖城告急,派大將張遼率兵馳援
,至夾石(今安徽桐城以北)
,聞皖城已失,只好退兵
。 此戰(zhàn)
,對孫權控制江淮地域起重要作用。孫權認為此戰(zhàn)呂蒙功勞最大
,重加獎賞
,當下任命他為廬江太守。所俘獲的人馬也都分給了呂蒙
,還特賜他尋陽屯田六百戶
,官屬三十人。 呂蒙返回尋陽
。不久
,廬陵盜賊為亂,諸將屢次征剿未平
。孫權說:“鷙鳥累百
,不如一鶚”(《三國志·吳書·呂蒙傳》)。下令讓呂蒙前往征討。呂蒙兵至廬陵
,擒殺首惡
,余下的全部釋放,讓他們復操舊業(yè)
。 劉備占據荊州
,派關羽鎮(zhèn)守。孫權屢次索要
,劉備拒不歸還
。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派呂蒙率兩萬兵士去攻取長沙
、零陵
、桂陽三郡。呂蒙傳檄長沙
、桂陽
,二郡望風歸附,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
。劉備聞后
,見形勢危迫,匆忙從蜀郡趕到公安
,令關羽爭奪三郡
。 孫權當時住在陸口,指揮諸軍
。孫權一面派魯肅率萬人屯駐益陽抵抗關羽
,一面?zhèn)鬟f緊急文書給呂蒙,讓他放棄零陵
,立即回師增援魯肅
。當初呂蒙平定長沙,率兵趕赴零陵
,路過酃縣時
,順路找到了零陵守將郝普的舊友鄧玄之,把他帶在軍中
,想讓他誘降郝普
。呂蒙得信后,他并未公布
,而是連夜招集將領,布置方略
,說天亮就要攻城
。布置完畢,他對鄧玄之說:“郝子太聞世間有忠義事,亦欲為之
,而不知時也
。左將軍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
。關羽在南郡
,今至尊身自臨之。近者破樊本屯
,救酃
,逆為孫規(guī)所破。此皆目前之事
,君所親見也
。彼方首尾倒懸,救死不給
,豈有余力復營此哉
?今吾士卒精銳,人思致命
。至尊遣兵
,相繼于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
,待不可望之救
。猶牛蹄中魚,冀賴江漢
,其不可恃亦明矣
。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
,尚能稽延旦夕
,以待所歸者,可也
。今吾計力度慮
,而以攻此,曾不移日
,而城必破
,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
,而令百歲老母
,戴白受誅,豈不痛哉
?度此家不得外問
,謂援可恃
,故至于此耳。君可見之
,為陳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鄧玄之會見郝普
,把呂蒙的意思轉述給他
。郝普信以為真,心中恐懼
,準備投降
。鄧玄之先出城報告呂蒙,說郝普一會兒便至
。呂蒙預先命令四領
,各選百人,待郝普出城
,馬上搶入
,守住城門。不久
,郝普出城
,呂蒙迎上去,拉住其手
,跟他一起上了船
。寒暄之后,拿出孫權的緊急文書給他看
,拍著手大笑
。郝普接過文書,知劉備已到公安
,關羽已到益陽
,方知中計,“慚恨入地”(《三國志·呂蒙傳》)
。呂蒙智取郝普后
,留下孫皎處理后事,自己即日率部趕赴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