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鉉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身在北京的燕王朱棣舉兵
鐵鉉
,字鼎石,今河南鄧州人,明朝初年名臣。洪武年間,由國子生授禮科給事中,鐵鉉性情剛決,聰明敏捷,太學讀書時,熟通經(jīng)史,成績卓著,由國子生被選授禮部給事中,后調(diào)任都督府斷事。后因斷事果決,鐵面無私而被太祖朱元璋器重,特賜其字“鼎石”。建文帝即位后,鐵鉉升任山東參政。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南下,以“奉天靖難”之名反叛,在此之前,建文帝為防止諸王權(quán)勢過大而影響中央統(tǒng)治,已經(jīng)削周王、齊王、湘王、代王等四王的爵位并將之廢為庶人,而勢力最強的燕王卻因為腐儒黃子澄的一句:“燕王有功無過”而得以逃過。為求自保并爭奪帝位,朱棣遂起兵南下,僅僅數(shù)月之中就連下薊州、遵化、居庸關(guān)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
,朱允炆祭告太廟,削朱棣宗室屬籍,廢為庶人,決定起兵討燕。經(jīng)過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宿將之后,朝廷也無將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老將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率軍13萬伐燕。但僅僅一個多月之后,以逸待勞的燕軍就在滹沱河一役偷襲南軍,耿炳文敗守真定。建文帝聽到耿炳文軍敗,根據(jù)黃子澄的推薦,任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為大將軍,代替耿炳文對燕軍作戰(zhàn)。根本不懂軍事的李景隆本是紈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謀而驕,色厲而餒”。白溝河之戰(zhàn)、鄭村壩之戰(zhàn)更是被燕軍大敗而喪師數(shù)十萬人,李景隆率殘軍逃出。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朱棣在濟南城外大敗李景隆,隨之包圍了濟南。右參政鐵鉉、平燕將軍盛庸堅守孤城,燕軍不能破城。在濟南城下,朱棣也將經(jīng)歷自己人生中最為兇險的時刻。五月十七日,燕軍掘開河堤
然而雖然在濟南之戰(zhàn)和東昌之戰(zhàn)取勝,但天下形勢卻越來越朝著有利于燕軍的方向發(fā)展
。建文四年,燕軍進攻山東,繞過守衛(wèi)嚴密的濟南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鐵鉉的耳朵、鼻子
鐵鉉
據(jù)史料記載,鐵鉉(1366—1402)
在朱棣靖難之役的過程中,碰到的最堅決的抵抗就是來自山東參政鐵鉉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六月八日
鐵鉉出城之前
僥幸逃命的燕王大怒,準備炮火攻城時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
,燕軍再次攻山東,繞過濟南,從東阿,走汶上鐵鉉淮南被俘后
朱棣在位期間算是一位明君,從他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希望臣下忠于他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71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康熙最后一位皇后,弟弟卻被圈禁至死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