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俗話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安天下,劉備兩人都得到了為什么還是沒有統(tǒng)一天下

      以史為鑒 2023-06-16 02:06:26

      俗話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安天下,劉備兩人都得到了為什么還是沒有統(tǒng)一天下

      還不知道:劉備為什么沒有統(tǒng)一天下的讀者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
      ,接著往下看吧~

      當(dāng)年水鏡先生司馬徽曾對劉備說

      ,臥龍、鳳雛得一人即可安天下
      ,然而事實是劉備將二人盡收麾下,卻仍然沒有統(tǒng)一天下
      。水鏡先生說“臥龍雖得其主
      ,不得其時”;有人說是因為鳳雛龐統(tǒng)死的太早,否則二人聯(lián)手
      ,大業(yè)可成;也有人分析
      ,一個和尚有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
      ,兩位頂級謀士共事
      ,不一定是好事。如果龐統(tǒng)不死那么早
      ,會不會頂替諸葛亮的位置呢?今天就聊聊鳳雛與臥龍的“辦公室之爭”

      一 從入職方式看

      ,諸葛亮是劉備請來的空降兵,而龐統(tǒng)只是一名前來應(yīng)聘的小職員

      在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前

      ,諸葛亮是做足了自我營銷工作。首先他以管仲
      、樂毅自比
      ,給自己定位丞相或軍師的職業(yè)理想,然后將消息傳播出去
      ,后通過司馬徽
      、徐元直的推薦,堅定了劉備的招聘決心
      。以饑渴營銷的策略
      ,讓劉備三顧茅廬,在此期間也不忘展示自己的價值
      。首先以高雅不俗的居住環(huán)境示人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松柏交翠”;其次
      ,以超凡脫俗的面貌登場
      ,“綸巾羽扇,身衣鶴氅
      ,素履皂絳
      ,面如冠玉,唇若抹朱
      ,眉清目朗
      ,身長八尺,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弊詈螅灾摹奥≈袑Α闭故玖俗约旱暮诵膬r值
      。最終成為劉備的軍師
      ,被劉備視為股肱之臣。

      相比于諸葛亮的閃亮登場

      ,龐統(tǒng)則要遜色的多
      ,他屬于自薦。一沒有名人的推薦信
      ,二丑男一枚
      ,劉備在不了解他的情況下,派給他一個知縣的活先干著。其實
      ,龐統(tǒng)的兜里裝著諸葛亮與魯肅的推薦信
      ,可能是知識分子的自尊心在作祟吧。

      二 臥龍鳳雛正面交鋒

      諸葛亮做了軍師后

      ,也為劉備廣招人才,只不過是武大郎開店容不下大個
      。諸葛亮當(dāng)年之所以選擇輔佐劉備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dāng)時劉備手下沒有能挑起大梁的,他可以大展拳腳
      。曹操手下已有賈詡
      ,荀彧,荀攸
      ,程昱等豪華智囊團
      ,去了也不一定受待見,孫權(quán)那外有周瑜
      ,內(nèi)有張昭
      ,發(fā)展空間不大。

      在龐統(tǒng)來之前

      ,諸葛亮可謂一人獨大
      ,自龐統(tǒng)來了之后,尤其是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將郎后
      ,雖然是副手
      ,這讓諸葛亮感受到深深的不安全。對龐統(tǒng)而言
      ,就大大的兩個字:“不服”
      。兩個頂級謀士,共事一隅
      ,明爭暗斗
      、各種較勁自然是少不了。

      諸葛亮駐守荊州

      ,龐統(tǒng)隨劉備攻打西川,后諸葛亮夜觀星象給劉備寫了一封信
      ,阻止其出兵
      ,龐統(tǒng)對此的看法是“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
      ,故意將此書相阻耳
      。”劉備猶豫不決
      ,打算聽取諸葛亮的建議退守荊州
      ,龐統(tǒng)憋足了勁想與諸葛亮一爭高下
      ,怎可輕易放棄這次機會,他力勸道:“主公被孔明所惑矣
      。彼不欲令統(tǒng)獨成大功
      ,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苯Y(jié)局是
      ,龐統(tǒng)中了敵人的埋伏,最后被亂箭射死在落鳳坡

      三 上下級關(guān)系的處理

      諸葛亮和龐統(tǒng)都有恃才傲物的資本,但是諸葛亮情商高

      ,分場合
      、分對象,當(dāng)年“隆中對”的時候
      ,頗有指點江山的氣勢
      ,但是后來輔佐劉備后,對劉備很是尊重
      ,十分謙遜
      。龐統(tǒng)則不然,一向偏執(zhí)抬杠
      、恃才傲上
      。劉備一向以“仁義”示人,有一次在攻打涪關(guān)后
      ,第二天設(shè)宴慶祝
      ,當(dāng)眾被龐統(tǒng)揭短,稱其假仁義
      ,劉備當(dāng)即翻臉
      ,將龐統(tǒng)轟出大廳。次日醒酒后
      ,劉備又來給龐統(tǒng)道歉
      ,其實就是給龐統(tǒng)一個臺階下,誰曾想他還不借坡下驢
      ,結(jié)果來了這么一句“君臣俱失
      ,何獨主公”,意思就是兩個人都有錯
      ,不光是領(lǐng)導(dǎo)的錯
      。此時領(lǐng)導(dǎo)的心里有一萬頭草尼瑪奔騰而過。

      龐統(tǒng)的軍事能力與諸葛亮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其行政能力是一個短板
      ,如此看來,即使他能長命
      ,也不一定如諸葛亮混得好
      。如果二人長久共事,不一定鬧出多少窩里斗的故事

      “鳳雛臥龍
      ,得一人則安天下”,為什么劉備得了二人
      ,沒能安天下呢

      這是歷史的必然

      ,在大的歷史環(huán)境下,沒有哪個個人可以改變歷史
      。 1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諸葛亮周圍熟識他們二人的觀點
      ,并不代表天下人的觀點
      ,他二人是很強,但是天下智慧之士多矣
      ,比如曹操的郭嘉
      、徐庶、荀氏叔侄
      、程昱
      、司馬懿、戲志才等等
      ,無一不是經(jīng)天緯地之才
      ,東吳則有張昭、張纮
      、周瑜
      、陸遜、呂蒙
      、魯肅等江東英豪
      ,這些人并不比“臥龍鳳雛”相差多少,像郭嘉
      、司馬、荀氏叔侄、戲志才
      、周瑜等人和臥龍鳳雛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 2、北方強而南方弱的實際情況
      ,不會因為臥龍鳳雛在西蜀就改變
      。中國古代從來都是北方吞并南方,這是由于北方政治
      、經(jīng)濟
      、軍事、文化
      、科技等哥哥方面都強于南方
      ,中國的重心開始南移都是在魏晉以后,而西南則更是欠發(fā)達
      。什么“天府之國”只是說四川平原的土地比較肥沃
      ,但是其他方面瞠乎其后。 3
      、劉備缺乏人才
      。三國之中,最缺乏人才的就是蜀國
      。為什么這么說呢
      ?前期,雖然有五虎大將
      、臥龍鳳雛
      ,但是,也就僅此而已
      ,外加法正
      、魏延、嚴(yán)延
      、李嚴(yán)等人
      ,而曹魏的大將遠遠多于西蜀,什么張遼等五子良將
      、夏侯等四龍大將
      ,還有其他“良將千員”,而文臣謀士更是車載斗量
      。蜀國呢
      ?到了五虎大將紛紛而終的時候,就剩一個老邁的趙子龍
      ,還有居心叵測的魏延
      ,其他還有什么良將
      ?文臣謀士則更是少的可憐。民間所謂“蜀中無大將
      ,廖化當(dāng)先鋒”正是蜀國真實的寫照
      。諸葛亮為人所詬病的重要一點,就是事事躬親
      ,后備人才培養(yǎng)乏力
      ,不像曹魏代有才人出,甚至不如東吳人才濟濟
      。 以上三點
      ,其實第二點是最關(guān)鍵的。 第一
      、這句話是“王婆賣瓜
      ,自賣自夸”,其中水分很大
      。三國時期
      ,群雄爭霸,既有劉備
      、孫權(quán)
      、曹操之類的一方霸主馳騁疆場,縱橫天下
      ,意圖統(tǒng)一中國
      。也有很多能人志士、文臣武將急于扶保明主
      ,建功立業(yè)
      ,拜相封侯。這些能人志士雖有真才實學(xué)
      ,但難保不遇伯樂
      ,隱藏山野。他們想出人頭地
      ,只能靠大力宣傳
      ,以引起霸主們的重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鳳雛,兩人得一
      ,可安天下”之言
      ,最先出自荊州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是諸葛亮
      、龐統(tǒng)
      、徐庶三人的學(xué)問之師
      ,關(guān)系密切。弟子胸懷錦繡
      ,卻不遇明主
      ,當(dāng)老師的能不著急嗎?“莫等閑
      ,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呀
      ,司馬徽遇見了皇叔劉備
      ,用這句話向劉備推薦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引起了劉備的足夠重視
      ,才引出了后來的“三顧草廬”的佳話
      。其實,當(dāng)時諸葛亮
      、龐統(tǒng)在扶保劉備之前
      ,并不是很出名的,如諸葛亮
      、龐統(tǒng)之才者
      ,也為數(shù)不少,如曹操陣營的程昱
      ,郭嘉
      ,荀彧等人。曹操兵發(fā)新野討伐劉備之前
      ,荀彧諫曰:“劉備英雄
      ,今更兼諸葛亮為軍師,不可輕敵”
      ,徐遮也說:“將軍勿輕視劉玄德
      。今玄德得諸葛亮為輔,如虎生翼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辈僭唬骸爸T葛亮何人也?”你看看
      ,一向以知人善任
      ,愛才如命而聞名的曹操,卻不知諸葛亮是誰
      ,可見他的知名度之低
      。不知其人,當(dāng)然更不會知道“伏龍
      、鳳雛
      ,兩人得一
      ,可安天下”這句話了。 第二
      、鳳雛“爭強好勝”心切導(dǎo)致遇伏早逝
      ,損折劉備一臂。龐統(tǒng)本是與諸葛亮齊名的人物
      ,久有“伏龍
      、鳳雛,兩人得一
      ,可安天下”之名
      。魯肅在向?qū)O權(quán)推薦他時說:“愿舉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
      ,下曉地理
      ;謀略不減管、樂
      ,樞機可并于孫
      、吳。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
      ,孔明亦深服其智”
      ,但孫權(quán)嫌其貌丑未加重用。龐統(tǒng)投奔劉備后
      ,劉備雖久聞“鳳雛”大名
      ,卻也嫌其貌丑只給了他個小小的耒陽縣令當(dāng)。多虧張飛去耒陽縣“興師問罪”
      ,發(fā)現(xiàn)龐統(tǒng)大才
      ,大力向劉備舉薦,龐統(tǒng)又拿出魯肅
      、諸葛亮的推薦信來給劉備看
      ,魯肅在推薦信中寫道:“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
      、別駕之任
      ,始當(dāng)展其驥足……”,諸葛亮推薦他說:“士元非百里之才
      ,胸中之學(xué)
      ,勝亮十倍”。至此劉備才相信龐統(tǒng)是個人才
      ,封他為“副軍師中郎將”
      ,與孔明共贊方略,教練軍士
      ,聽候征伐
      。龐統(tǒng)只因貌丑
      ,在仕途之路中遭受了重重打擊,事業(yè)旺盛期才是個副軍師中郎將
      ,在孔明之下
      ,心中怎能不產(chǎn)生“不蒸饅頭爭口氣”的心理呢?他隨劉備南下西川
      ,如魚得水
      ,一心想著大展雄才,諸葛亮夜觀天象
      ,千里之外給他提出了“切宜謹(jǐn)慎”的建議
      ,他卻理解為:“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
      ,故意將此書相阻耳”,對劉備說:“主公被孔明所惑矣
      。彼不欲令統(tǒng)獨成大功
      ,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爭強好勝之心害了龐統(tǒng)
      ,他一心急于進兵
      ,結(jié)果中了蜀將張任之計,死于落鳳坡前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傍P雛”跟隨劉備,才真正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常使英雄淚沾襟”
      ,痛折劉備一臂也。 第三
      、諸葛亮想實現(xiàn)他的計劃遇到了重重阻力
      。1、劉備的兩個哥們毛病很多
      ,關(guān)羽驕傲自大
      ,公私不分,張飛嗜酒如命
      ,脾氣暴燥
      ,對諸葛亮執(zhí)行軍法形成了嚴(yán)重的障礙。如關(guān)羽在立下了軍令狀的情況下
      ,還敢在華容道私放敵猷曹操
      ,劉備講情才把他饒了,不過這樣做的后果是嚴(yán)重的
      ,別的將領(lǐng)怎么看呀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我要是馬謖就心中不服,你諸葛亮執(zhí)法如山
      ,怎么不“揮淚斬關(guān)羽”呢
      ?2、關(guān)羽帶頭破壞了諸葛亮“聯(lián)吳抗曹”的大政方針
      ,兩面拒敵
      ,結(jié)果丟失戰(zhàn)略重地荊州,使蜀國喪失了半辟江山
      ,關(guān)羽個人作為蜀國的第一猛將也被捕遭斬
      ,損失何其大也;劉備不顧大局
      ,被“為弟報仇”的心情沖昏了頭腦
      ,二次破壞“聯(lián)吳抗曹”的既定方針,結(jié)果張飛被小人所害
      ,黃忠戰(zhàn)斗犧牲
      ,七十萬軍隊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干干凈凈,劉備也又氣又病
      ,一命歸西
      ,此役使蜀國大傷元氣。 第四
      、諸葛亮用人失誤
      ,軍事上碰到勁敵,加上扶保的是“起不來的阿斗”
      ,得天下成為“天方夜譚”
      。眾所周知,三國之中
      ,蜀國的綜合國力是最差的
      ,諸葛亮將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能與強大的魏國與吳國抗衡
      ,可見其人是非常聰明的
      ,但諸葛亮肯定不是一個知人善任的“伯樂”。他對與關(guān)
      、張等將武藝相似的大將魏延有嚴(yán)重的“個人成見”
      ,總說他頭有“反骨”,對魏延的建議不愿采納
      ,他因為馬良的關(guān)系處處對志大才空的馬稷高看一眼
      ,把守街亭的重大任務(wù)交給了這位善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結(jié)果兵出祁山落得個功敗垂成。造成“蜀中無大將
      ,廖化當(dāng)先鋒”的難堪局面
      ,不能不說與諸葛亮不會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有關(guān)。劉備
      、曹操死后
      ,諸葛亮遇到的對手是魏國的司馬懿,此人正是諸葛亮的敵手
      ,智謀不在諸葛亮之下
      ,加上諸葛亮扶保的阿斗遠非劉備的雄才大略可比,是個扶不起的昏君
      ,靠諸葛亮一人之力
      ,想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只能是“天方夜譚”
      。民間有言:“三個臭皮匠
      ,頂了諸葛亮”,何況后期的司馬懿集團人才濟濟
      ,司馬師
      、司馬昭、鐘相
      、鄧艾等,皆是人中之精英
      ,諸葛亮“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后,靠遠不如諸葛亮的姜維獨力難支
      ,別說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
      ,恐怕剩下的也就只有茍延殘喘亡國的命運了。

      都說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得天下
      ,為何劉備都得到了
      ,還是空手人?

      劉備之所以有了這兩個人的輔助最后還兩手空空

      是因為這句話是夸贊兩個人的才能
      ,并不是一個定論。當(dāng)時的劉備完全是白手起家
      ,所以說他的發(fā)展時期要更長

      1、是夸贊而不是定論

      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是對這兩個人所具備的才能的充分肯定,但這并不是一種預(yù)言

      之所以會這么說
      ,是因為天下人覺得他們兩個的才能足夠安邦定國。所以他們才說二人得一可得天下
      ,但是俗話說得好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縱然臥龍鳳雛兩個人才能卓越

      ,但是他們也不能憑空產(chǎn)生士兵
      不能以一己之力抵擋數(shù)百萬大軍。所以說劉備雖然得到了兩個人的輔助
      ,卻也不能夠統(tǒng)一天下
      。諸葛亮和龐統(tǒng)兩個人一生為劉備鞠躬盡瘁,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已經(jīng)是相當(dāng)難得了

      2

      、劉備屬于白手起家

      劉備本來是以編草鞋為生的,他后來起兵匡扶漢室

      ,完全是兩手空空打天下
      劉備在創(chuàng)業(yè)前期能夠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自己中山靖王后人的身份
      還有就是他起兵的理由
      。正是因為有著這兩個條件,他才能夠拉起自己的第一只兵馬
      。而且在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前期
      ,他過得是比較凄慘的。要兵力沒兵力
      ,要將領(lǐng)沒將領(lǐng)
      ,這是劉備面臨的最大的困境。能夠在諸葛亮的扶持之下取得這般成就
      ,已然是卓越不群了

      綜上所述,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只是天下人對他們才能的肯定

      ,但并不是一個預(yù)言
      。他們兩個并不是神仙,沒有憑空產(chǎn)生士兵的本事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二者兼得
      ,為何還是敗了?

      古代帝王之間常常有許多傳說

      ,比如在北周時就曾在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得獨孤者的天下”
      ,而北周名將獨孤信,他的三個女兒全部成為了皇后
      ,同樣
      ,公元201年劉備依附于劉表時,曾得徐庶指點
      ,“天下局勢
      ,得臥龍鳳雛其一者可安天下”,劉備這才前去找的諸葛亮

      然而得其一就可安天下

      ,我們劉備兩者都有了,最后統(tǒng)一大業(yè)還是失敗了
      ?這是因為他忘記了后半句
      !在三國里,劉備可以說是最名正言順的漢朝劉姓子弟
      ,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
      ,只不過隨著宗族的發(fā)展,劉勝一脈早已式微

      而曹操于公元189年在陳留起兵

      ,天下局勢大亂,正好給了劉備一個契機
      ,重新發(fā)展自己的勢力
      ,然而沒有兵權(quán)沒有財力,劉備的勢力極其弱小
      ,公元200年曹操親自帶兵征討劉備,關(guān)羽被擒之后
      ,劉備開始南逃

      公元201年劉備投往劉表,但是劉備心中的志向依然沒有改變

      ,公元207年
      ,徐庶給郁郁不得志的劉備提了建議,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這臥龍就是諸葛亮
      ,劉備攜帶關(guān)張二人三顧茅廬才將其請了出來,而這鳳雛
      ,就是龐統(tǒng)

      龐統(tǒng)雖然其貌不揚,但是卻十分有謀略,他剛投奔劉備之時

      ,并沒有得到重用
      ,直到公元211年,龐統(tǒng)迎劉備拒張魯
      ,這才獲得了劉備的信任
      ,此后龐統(tǒng)又多次為劉備獻計多的蜀中腹地,劉備對他的信任僅亞于諸葛亮

      然而劉備臥龍鳳雛都有了

      ,可以說應(yīng)該是穩(wěn)拿天下了,為什么最后還是失敗了
      ?其實是因為他忽略了下半句話
      ,徐庶的后半句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如子初孝直便是劉巴和法正
      ,這兩人是劉邦的謀士。

      法正曾為劉邦獻計

      ,曹操的大將夏侯淵就是他策劃的斬首
      ,并且?guī)椭鷦顒淠孟乱嬷莩呛蜐h中,深受劉備的信任和敬重
      ,法正死后
      ,劉巴繼任,他將蜀地的各種瑣事處理的井井有條
      ,解決了蜀國的財政問題

      這兩人可以說是劉邦的左膀右臂不可或缺,徐庶也表明

      ,這兩人
      ,亡一人漢室難興,但是公元220年
      ,法正病逝
      ,兩年之后劉巴逝世
      。雖然徐庶的這句話沒什么科學(xué)依據(jù)
      ,但是諸葛亮和龐統(tǒng)的確是天選之才

      得其的確是多了一份勝利的希望,當(dāng)然蜀國的滅亡

      ,也并不全是因為劉巴和法正的去世
      ,只能說劉備自身也有責(zé)任。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72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對這個故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