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朱元璋封爵為什么將劉伯溫放在最后一個,劉伯溫又是什么態(tài)度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16 05:29:31

    朱元璋封爵為什么將劉伯溫放在最后一個,劉伯溫又是什么態(tài)度

    還不知道:朱元璋封爵的讀者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劉伯溫

    ,在民間素有“大明王朝第一謀臣”的稱謂,更是有很多人將他和諸葛亮相提并論
    ,認為諸葛亮能夠為劉備三分天下,將劉備從一個賣草鞋的發(fā)展壯大到與曹操
    、孫權(quán)三分天下
    ,但是劉伯溫卻可以幫助平民的朱元璋一統(tǒng)天下,可見劉伯溫的地位
    。然而
    ,功成之后,朱元璋給功臣加官進爵
    ,為什么會把劉伯溫放在最后一個?劉伯溫對此又是什么態(tài)度呢?

    公元1368年1月23日(陰歷戊申年元月四日)

    ,朱元璋于應(yīng)天即皇帝位,改元洪武
    ,宣告大明國建立
    。登基后第三日,即洪武元年元月六日
    ,朱元璋在奉天殿大宴群臣
    ,重新審定、任命諸官
    。劉基和章溢在上一年十月九日已被任命為御史中丞
    ,朱元璋對他們的官職并未更改,而是重申前命

    其中

    ,朱元璋授劉基御史中丞的《御史中承誥》中,大大地表彰了一番劉基的功勞
    。文中出現(xiàn)了“劉基學(xué)貫天人
    ,資兼文武,其氣剛正
    ,其才宏博
    。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
    ,控馭乎一方”這樣的話語

    另外,宋濂寫給章溢

    、收錄在《宋文憲公全集》卷四中的《御史中承章公神道碑》里也有記:上愛公(章溢)甚
    ,嘗與公及劉君(劉基)曰:‘二先生年向耄,恐感霜露致疾
    ,善自衛(wèi)攝
    ,不宜早趨朝也。’”可見朱元璋對兩個御史中丞劉基和章溢是非常敬重的

    然而

    ,兩年之后,洪武三年十一月
    ,當大將軍徐達
    、左副將軍李文忠等從塞外班師還朝、奉上平沙漠表
    ,朱元璋大封功臣勛爵
    。這一次較之洪武元年那次,要正式得多了
    。封公的有六個人
    ,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食祿四千石;魏國公徐達
    ,食祿五千石;鄭國公開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子常茂
    ,食祿三千石;曹國公李文忠,食祿三千石;宋國公馮勝
    ,食祿三千石;衛(wèi)國公鄧愈
    ,食祿三千石。

    六人之中

    ,僅李善長一人為文臣
    。封侯者二十八人,以湯和為首
    ,全是武將
    。公、侯都有食祿
    ,并令子孫世襲
    。封伯者二人,即汪廣洋
    、劉基
    ,都是文官
    。但兩人的食祿多寡有別
    ,汪廣洋食祿為三百六十石,劉基只有二百四十石
    ,差了一百二十石
    。劉基的食祿二百四十石和李善長的食祿四千石相比,差得更遠
    ,且子孫不世襲
    。而朱元璋給劉基的《誥書》與洪武元年的《御史中承誥》比,語氣也差了許多

    文中只泛泛提了一句:“朕提師江左

    ,兵至栝蒼
    ,爾基挺身來謁于金陵?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焙笫蓝酁閯⒒械讲黄健戮拍?1513年)明武宗追贈劉基為太師
    ,誥文里有“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之句
    ,朱元璋怎么在這次大封勛爵中只給劉基封了最末一等呢?不公平
    ,太不公平了!

    大家為劉基抱不平的同時,也在同情劉基的感受——猜劉基肯定會是無比委屈

    、無比憤懣
    。但是,大家的猜想是錯的
    。劉基既不委屈
    、也不憤懣,而是心滿意足
    ,對朱元璋感恩戴德
    、千恩萬謝。其實
    ,洪武元年
    ,劉基拿到《御史中丞誥》任御史中丞不足半年就被朱元璋削職為民,打發(fā)還鄉(xiāng)了
    。大致原因有幾個:

    、帝幸汴梁,基與左丞相善長居守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宋、元寬縱失天下
    ,今宜肅紀綱
    。令御史糾劾無所避,宿衛(wèi)宦侍有過者
    ,皆啟皇太子置之法
    ,人憚其嚴。中書省都事李彬坐貪縱抵罪
    ,善長素昵之,請緩其獄
    。基不聽
    ,馳奏
    。報可。方祈雨,即斬之
    。由是與善長忤

    二、當時

    ,“京城自夏至秋不雨
    ,有司禱求不應(yīng)”,劉基借祈雨的機會
    ,向朱元璋提出了幾個問題:1
    、朱元璋曾經(jīng)要求“出征陣亡及病故軍妻俱令于寡婦營居住,不許出營
    ,令人巡綽及把門在外
    。男子無故入營問罪?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眲⒒鶇s說“出征陣亡病故軍妻數(shù)萬
    ,盡令寡婦營居住,陰氣郁結(jié)”要求“寡婦聽其嫁人
    ,不愿者送還鄉(xiāng)里依親
    。”2
    、朱元璋恨張士誠
    ,下令將投降過來的原張士誠部下頭目全部充軍,劉基卻提出異議
    ,說“張士誠投降頭目不合充軍”
    。3、工役人死
    ,暴露尸體不收
    ,要求朱元璋“工役人釋放寧家”。

    朱元璋全部依從

    ,但仍是“旬日仍不雨”
    。朱元璋一怒之下,就下令:“劉基還鄉(xiāng)為民
    ,御史按察司官俱令自駕船只發(fā)汴梁安置
    ,被問官吏赦罪還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眲⒒|怒了朱元璋
    ,無官無爵無職
    、失魂落魄地黯然返鄉(xiāng)
    ,一路上可謂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在返鄉(xiāng)途中,劉基百感傷悲之下
    ,一口氣寫下了《旅興》五十首
    ,自怨自艾、傷生憂世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氐嚼霞遥瑒⒒顟央y遣
    ,又寫了一首《老病嘆》
    ,嘆自己百無一用,讀之摧人淚下

    幸好

    ,該次的落魄時間并不長,僅僅兩個月之后
    ,朱元璋就前嫌盡釋
    ,下詔宣劉基回京,并讓他官復(fù)原職了
    。官得原職之后
    ,從洪武元年十一月末到洪武三年六月的這段時間里,劉基很是過了一段舒心日子
    。但是
    ,從洪武三年六月十五日起,劉基又重新陷入了一個困境中
    ,并從根本上動搖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原來,前往應(yīng)昌(今內(nèi)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北)北逐蒙元的左副將軍李文忠傳回捷奏:元順帝安歡貼睦爾已病故于應(yīng)昌

    ,元嗣主愛猷識里達臘棄應(yīng)昌而走
    。當日,《明太祖實錄》卷五十三記:“百官奏事奉天門
    ,聞元主殂
    ,遂相率拜賀?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敝煸氨救艘蚕矚庋笱蟮卣f:“元主守位三十余年
    ,荒淫自恣,遂至于此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钡牵诔技宇~稱慶的熱烈氛圍中
    ,朱元璋雙眉突然一擰
    ,怒視治書侍御史劉炳
    ,厭惡地說:“爾本元臣,今日之捷
    ,爾不當賀也
    。”

    朱元璋的話雖然不是直接對著劉基說的

    ,但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劉基
    。因為,劉基當時是朝廷中任職最高的曾食元祿者
    。朱元璋回頭命禮部榜示:凡北方捷至
    ,嘗任元者不許稱賀。過了兩日
    ,又召開群臣座談會
    ,語重心長地大談“忠君”之道。言下之意
    ,像劉基之類從元朝陣營投過來的
    ,都是“不忠”之徒。劉基既被定性為“不忠”之人
    ,則御史中丞一職便不好再當了

    果然,洪武三年七八月間

    ,劉基再次被免去御史中丞
    。如果說,劉基對第二次免職還有什么委屈的話
    ,僅僅兩個月之后
    ,他的委屈就一掃而空了。因為
    ,另一個情況他和差不多的“不忠”之人
    ,遭到了嚴厲的打壓。這個人是江西臨川人危素

    危素

    ,字太樸,治經(jīng)術(shù)
    ,有文名
    ,曾在元朝短暫出仕,入明后曾得朱元璋厚待
    ,授以翰林侍講學(xué)士
    、中順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次年
    ,兼弘文館學(xué)士
    。朱元璋還命他撰《皇陵碑》文
    ,可說是相當器重。

    但在由元順帝之死所掀起的這場“忠君”風(fēng)波中

    ,危素被列入“不忠”問題人士
    ,遭監(jiān)察御史王著等彈劾
    。朱元璋遂以“亡國之臣
    ,不宜用”之由,把危素發(fā)往和州(今安徽和縣)守為元朝殉節(jié)的余闕之廟
    ,以此來羞辱他

    危素在元末文壇被尊為領(lǐng)袖人物,曾參與了《宋史》的修撰

    ,且為官有政聲
    ,宋濂、高啟
    、徐一夔等大儒都對他推崇備至
    ,沒想到竟落到了如此下場。劉基只是僅僅被免去在朝官職
    ,這情形可不要好得多?!而更讓他感到意外的是
    ,在這年冬天,他還獲賜誠意伯爵位!所以
    ,劉基在洪武四年初的返鄉(xiāng)
    ,算得上是榮歸故里。

    二月初四日劉基回到青田老家

    ,顧不上舟車勞頓
    ,他慶幸萬分,并由衷感恩地寫了一份《謝恩表》送呈朱元璋
    ,其中稱“伏以出草萊而遇真主
    ,受榮寵而歸故鄉(xiāng),此人人之所愿欲而不可得者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狈Q贊“欽惟皇帝陛下以圣神文武之姿,提一旅之眾
    ,龍興淮甸
    ,掃除群雄。不數(shù)年間
    ,遂定中原
    ,奄有四海。神謨廟斷
    ,悉出圣衷
    。舜禹以來
    ,未之有也”“圣德廣大,不遺葑菲
    。遠法唐虞功疑惟重之典
    ,錫臣以封爵,賜臣以祿食
    ,俾臣回還故鄉(xiāng)
    ,受榮寵以終其天年”。

    《謝恩表》的最末

    ,稱“臣基無任激切屏營之至
    ,謹奉表稱謝,以聞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三分天下諸葛亮
    ,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為何朱元璋才封他個誠意伯呢?

    劉伯溫和諸葛亮在民間傳說中都是?前知五百年

    ,后知五百年?的神奇人物
    ,其中相比于諸葛亮,劉伯溫的?神?性更濃
    ,諸葛亮不過是能掐會算
    ,劉伯溫則是?半仙?氣質(zhì)十足,風(fēng)水大師的人設(shè)甚至大于?軍師?的本職

    神話劉伯溫的主要是兩個人

    ,第一個是劉伯溫的大老板朱元璋,目的很簡單
    ,既然?半仙?劉伯溫選擇輔佐我
    ,那我很明顯是天選之子,打造劉伯溫的神性
    ,真正目的是神話自己得天下的合理性
    。第二個是劉伯溫的子孫,原因很簡單了
    ,就是為了能繼續(xù)利用先祖劉伯溫的名聲?扯虎皮做大旗?
    ,為家族后人謀求利益。

    在歷代開國帝王中

    ,朱元璋是出身最卑微的一個
    。因此編造神話傳說以證明自己是真命天子,他比誰編得都多
    。他曾親自撰寫《周顛仙傳》
    ,就是為了說明
    ,他身邊聚攏了這么多牛人、奇人
    ,為什么
    ?周顛這樣的半神似的人物為什么圍著他朱元璋轉(zhuǎn)悠?原因很簡單:

    我朱元璋就是天選之子

    ,命中注定我要得天下
    ,當皇帝,凡人看不出我的不同
    ,但是有仙氣的人可以看到我老朱的金身
    ,我自帶主角光環(huán)
    ,金光燦燦
    ,能亮瞎凡人的狗眼。

    對劉基這樣有才氣有名氣

    ,還精通陰陽歷法的?好題材?
    ,老朱更是不會放過。洪武三年(1370)
    ,劉基被封為誠意伯
    ,朱元璋誠意滿滿地寫了《封誠意伯誥》,誠意滿滿地把自己又吹噓了一通
    。并且暗示劉基要和自己唱一出雙簧
    ,他在里面說:

    朕提師江左,兵至括蒼

    ,爾基挺身來謁于金陵
    ,歸謂人曰:

    ?天星數(shù)驗,真可附也

    ,愿委身事之
    。?

    翻譯過來就是,劉基當年為啥到南京來投靠我朱元璋

    ,不是因為別的
    ,是因為劉基夜觀天象看出了我朱元璋是天命所歸,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劉基除了投靠我沒有活路

    這到底是神化劉基呢,還是神化老朱自個兒

    ?劉基是聰明人
    ,他當然知道朱元璋在胡說,但他不可能跳出來拆穿
    ,相反
    ,為了活命他必須把馬屁拍的更響一點
    。劉基是這樣回復(fù)的:

    至于仰觀乾象,言或有驗者

    ,是乃天以大命授之陛下
    ,若有鬼神陰誘臣衷,開導(dǎo)使言
    ,非臣念慮所能及也

    翻譯過來就是,我劉基夜觀天象確實能看出點天命

    ,但是上天把天下委托給陛下管理
    ,和我沒有關(guān)系,這就是陛下的命好
    ,有時候有鬼神讓我能預(yù)言一些東西
    ,透漏一些天命,也是我運氣好而已
    ,我也不能總是預(yù)言準確

    劉基的言外之意是:老朱,你不要拉著我一起封神

    ,我受不起
    ,你是上天選中的人,我只是凡人屌絲一個
    。劉基如此懂事
    ,老朱自然很滿意。只是朱元璋官方給劉基立了一個?半仙?的人設(shè)
    ,影響還是非常巨大的
    ,從此之后,民間就一直把劉基當做能知天下事
    ,能通鬼神的?半仙?來膜拜
    ,供奉。

    劉基老爺子實際上玩的是儒家

    ,進士出身
    ,?子不語亂力鬼神敬鬼神而遠之?才是劉伯溫的宗教觀,這一官立?半仙?人設(shè)
    ,一度讓老劉十分苦惱
    ,為了避免自己死后后人對自己的進一步神話,失了他儒學(xué)宗師的身份
    ,劉基死前早有遺言在先
    ,在其死后不許建祠祭祀,但他的家族不答應(yīng)啊,劉家祖墳冒青煙才出這么個大人物
    ,怎么著也得好好宣傳宣傳吧

    他的次子劉璟,在老家青田縣城一座歷史悠久的道觀里

    ,為老爸建立了祠堂
    ,代價是捐出115石的田租。道觀方面對劉璟的大方很感恩
    ,回報得也很用力
    ,又是塑劉基真身,又是大搞祭祀
    。到了劉基的孫子輩
    ,又把劉基宣傳進了寺廟。同樣是以捐田租的方式
    ,在寺廟內(nèi)建祠堂
    ,據(jù)說香火還挺旺的。

    明孝宗當政時期

    ,官方同意將劉基祠堂擴建成廟
    ,叫?誠意伯劉公廟?
    。這樣一套操作下來
    ,不愿封神,愿做儒學(xué)宗師的劉基在粉絲們的持續(xù)神話下
    ,就成為了老家重要的神祇

    這還沒完。正德九年(1514)

    ,在劉基死后139年
    ,他被抬到了新的高度。劉氏后裔依靠廣泛的人脈
    ,把祖先運作成了?太師?
    ,謚號文成。正德皇帝不吝溢美之詞
    ,說劉老先生?學(xué)為帝師
    ,才稱王佐?,?渡江策士無雙
    ,開國文臣第一?

    劉基雖然是被朱元璋強行神話的,并不意味著劉基不夠資格封為國公

    ,或者封侯
    ,而且有證據(jù)顯示朱元璋本意是封劉基為國公的,只是劉基比較聰明,看出了朱元璋是個?只能共患難
    ,不能共享福?的薄情寡恩主子
    ,主動要求降級,不但不愿意封國公
    ,在伯爵里也是俸祿最低的
    ,從結(jié)果看,劉基做對了
    ,相對其他功臣遭到的野蠻清洗
    ,他的伯爵爵位一直傳到了南明時期。

    朱元璋當年確有封劉伯溫為公的想法

    。在劉伯溫第一次辭職回鄉(xiāng)以后
    ,朱元璋就寫信給劉伯溫,讓他回來
    ,并在信中說:

    ?去久未歸

    ,朕心有所欠。今天下一家
    。爾當疾至
    ,同盟勛冊,庶不負昔者之多難
    。?

    意思說

    ,你快前來,我要對你封賞勛爵
    ,才不辜負以前你對我的輔佐之功

    劉伯溫到了南京后,朱元璋也確實對劉伯溫說

    ,我封你個公吧
    。但劉伯溫說,我不敢當
    ,并表示不愿接受任何爵位
    。由于劉伯溫一再推辭,朱元璋也就沒再堅持封他為公了
    ,但在大封功臣的時候
    ,卻追封劉伯溫的祖父、父親為公
    ,以示補償

    《明會典》說:?公侯伯皆得推恩三代,其奉贈各從本爵

    。俱如《諸司職掌》
    。凡功臣推封三代,洪武二十六年定:公父祖父曾祖父各封某國公?

    由此可見,朱元璋確有封劉伯溫為公的打算

    ,不然不會追封劉伯溫的祖父和父親為公

    在最后封爵的時候,劉伯溫排名三十開外

    ,勉強補封了個伯爵
    。但是正所謂,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
    。朱元璋在當了皇帝之后,那些為大明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卻大多被處死
    ,滅族
    。善終者寥若晨星。朱元璋1368年登基
    ,1398年去世
    ,在位31年里,總共分封了10個公
    ,52個候
    ,3個伯。

    10個國公中

    ,有一半包括韓國公李善長在內(nèi)
    ,被殺,被流放
    。52個侯爵中
    ,50個因罪被誅族,除爵
    。只有西平侯沐英、武定侯郭英善終
    。但是活著的沐英是朱元璋的養(yǎng)子
    ,郭英是朱元璋的小舅子,從這個層面講
    ,外人封了侯爵就是找死
    。至于劉基,他不僅活到了65歲的?高齡?
    ,在他死后
    ,朱元璋內(nèi)心產(chǎn)生了愧疚,于是給劉基后人世襲的誠意伯加薪
    ,漲到了700石以上
    。更難得的是,誠意伯的爵位一直傳到了崇禎死后的南明小朝廷時期,從這個層面看
    ,劉伯溫能掐會算的?半仙?人設(shè)
    ,其實是立得住的。

    劉伯溫為什么沒有被朱元璋封王封侯,卻只封個誠意伯

    朱元璋在世時

    ,文官地位大大低于武將,左右都督的武將官職都是正一品
    ,而六部尚書的官職只有正二品
    ,武將可以封侯稱公,文官功勞最大只能封個“伯”
    ,“伯”在侯與公之下


    不過朱元璋對劉伯溫還是重用的,很多大事都問計于他
    。開國皇帝登基后
    ,首先要安撫的是武將,歷代均如此
    。所以封賞時武將的爵位普遍高于文官
    ,畢竟還是主要靠武將打的天下。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
    ,劉伯溫是一位被民間神話了的人物
    ,歷史上的他并沒有這么神乎其神,看看明史麗的《劉基傳》就知道了

    劉伯溫功勛卓越
    ,為何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時,只得了個伯的封號

    公元1368年

    ,經(jīng)過十余年的南征北戰(zhàn),朱元璋終于掃除了各方割據(jù)勢力
    ,在應(yīng)天府(現(xiàn)江蘇南京)稱帝
    ,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稱帝之后
    ,于洪武三年大封有功之臣
    ,總共封了六個公
    ,二十八個侯,兩個伯
    ,徐達位于公爵之首
    ,俸祿高達五千石,然而為大明江山做出卓越貢獻的劉伯溫卻只得到了伯的封號
    ,俸祿只有區(qū)區(qū)兩百四十石
    ,在所有被封賞的功臣中排名末尾。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劉伯溫這樣一位對大明王朝做出卓越貢獻的功臣
    ,為什么得不到高規(guī)格的封賞的深層次原因

    劉伯溫畫像

    大明王朝的股肱之臣-劉伯溫劉伯溫,現(xiàn)浙江溫州人氏

    ,天資聰明
    ,從小飽讀詩書,12歲時就考得秀才
    ,被父老鄉(xiāng)親們稱之為?神童?

    成年后的劉伯溫開始步入仕途,入朝為官

    ,劉伯溫為人剛正不阿
    ,體恤民情,因此備受老百姓贊譽
    。但是元朝末期政治腐敗
    ,剛正不阿的劉伯溫在朝堂上處處樹敵,一怒之下
    ,憤而辭官

    辭官之后的劉伯溫回到了家鄉(xiāng),因為元朝末期群雄并起

    ,戰(zhàn)爭不斷
    ,劉伯溫就在家鄉(xiāng)組織民兵自保。

    朱元璋的軍隊打到浙東之時

    ,在朱元璋的盛情邀請下
    ,決定出山,和他的好友宋濂
    ,葉琛等人一起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得到這批浙東名儒非常高興
    ,特地建造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

    朱元璋為宋濂,葉琛等人都安排了官職

    ,唯獨沒有給劉伯溫一官半職
    ,而是把劉伯溫留在身邊
    ,讓他做自己的軍師。

    朱元璋畫像

    劉伯溫來到朱元璋身邊之時

    ,在朱元璋的東面有盤踞在蘇州的張士誠
    ,在西面則是陳友諒的陳漢政權(quán),劉伯溫分析當前形勢
    ,為朱元璋制定了避免兩線作戰(zhàn)
    ,逐個擊破的戰(zhàn)略方針,劉伯溫認為張士誠貪圖享樂
    ,性格保守
    ,是個?自守虜?,而陳友諒則是一個野性極大之人
    ,對朱元璋的威脅最大

    劉伯溫建議想要一統(tǒng)天下,則要先除掉陳友諒

    ,如果先攻打陳友諒
    ,張士誠不一定敢輕舉妄動,但是如果先攻打張士誠
    ,陳友諒必定來犯
    。劉伯溫的判斷完全正確,在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兩場大戰(zhàn)
    ,龍江戰(zhàn)役和鄱陽湖戰(zhàn)役之中
    ,張士誠都未敢動分毫。

    公元1360年

    ,陳友諒率領(lǐng)大軍攻打朱元璋
    ,輕松拿下太平之后,大軍浩浩蕩蕩的向應(yīng)天進發(fā)
    。面對來勢洶洶的陳友諒大軍
    ,有人提議逃跑,有人提議投降

    劉伯溫認為建議投降或逃跑的人該殺

    ,面對陳友諒,我們只有一條路可走
    ,就是設(shè)伏龍江
    ,擊潰陳友諒。朱元璋采納了劉伯溫的建議
    ,讓陳友諒的舊識康茂才寫詐降書給陳友諒
    ,陳友諒果然中計,在龍江大敗
    ,劉伯溫在此戰(zhàn)中功不可沒

    陳友諒劇照

    公元1363年

    ,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的龍鳳政權(quán)被元軍擊潰,小明王韓林兒等人潰逃到安豐
    ,在安豐又遭到張士誠部隊的圍攻
    ,于是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決定北上去解安豐之圍

    ,劉伯溫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劉伯溫認為,北上救安豐會導(dǎo)致應(yīng)天兵力空虛
    ,如果此時陳友諒率兵來襲
    ,應(yīng)天就會很危險。

    盡管朱元璋沒有聽從劉伯溫的建議

    ,堅持北上
    ,但是劉伯溫對當時形勢的判斷相當準確。朱元璋率領(lǐng)大軍北上解安豐之圍后不久
    ,陳友諒就率領(lǐng)大軍來襲
    ,如果沒有朱文正等將領(lǐng)在洪都(現(xiàn)江西南昌)的英勇抵抗,阻擋陳友諒大軍長達三個月之久
    ,當時應(yīng)天的守軍根本沒有辦法抵擋陳友諒的60萬大軍

    朱元璋后期很多戰(zhàn)役,劉伯溫都有參與

    ,并在其中出謀劃策
    。對于朱元璋來說,劉伯溫就是自己的張良
    ,在民間也有?三分天下諸葛亮
    ,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的說法,劉伯溫對大明王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劉伯溫劇照

    劉伯溫得不到重賞的原因洪武三年

    ,徐達率軍北伐,大獲全勝
    ,朱元璋聞訊大喜
    ,大軍凱旋之后,朱元璋決定借此大封大明有功之臣

    這一次分封總共封了六個公

    ,二十八個侯,兩個伯
    ,其中六個公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遇春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以及衛(wèi)國公鄧愈,二十八個侯全部都是武將出身
    ,兩個伯分別是忠勤伯汪廣洋
    ,誠意伯劉伯溫。

    其中劉伯溫所封的爵位最低

    ,俸祿也僅僅只有兩百四十石
    ,只有大將軍徐達的二十分之一不到,為何對大明王朝功勛如此卓越的人
    ,所封的爵位卻僅僅只是一個伯
    ?筆者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朱元璋劇照

    首先

    ,從朱元璋的分封來看
    ,武將更受青睞。朱元璋分封的六個伯中只有李善長是文臣
    ,其他的都是武將
    ,二十八位侯也都是清一色的武將,這些武將都是為朱元璋開疆擴土之人
    ,功勞極大
    ,重賞武將也是明初的一大特色,而劉伯溫是一個文臣
    ,自然就得不到大的封賞了

    其次,從朱元璋分封的功臣籍貫來看

    ,這些人大多來自淮西
    ,也都是朱元璋的老鄉(xiāng),屬于淮西集團
    ,李善長是淮西集團的代表人物
    ,而劉伯溫則來自浙東,是浙東集團的代表人物

    朱元璋是一個鄉(xiāng)土觀念很重的人

    ,建國之初,朱元璋甚至想把明朝國都建在他的老家鳳陽
    ,幸得劉伯溫等人反對才作罷
    。劉伯溫并非是朱元璋的老鄉(xiāng),從親疏程度上來看
    ,自然比不上一直跟著他的那些淮西老鄉(xiāng)

    從跟隨朱元璋的時間來看,在朱元璋攻打浙東時

    ,劉伯溫才出山投靠朱元璋
    ,出山時間要比朱元璋的那群老鄉(xiāng)們要晚上不少
    ,這也是劉伯溫在朱元璋心目中沒有他的淮西老鄉(xiāng)重要的原因之一。

    劉伯溫劇照

    最后

    ,朱元璋猜忌心很重
    ,盡管劉伯溫能力很強,但是朱元璋一直對劉伯溫心存猜忌
    ,并不完全信任

    劉伯溫料事如神,事事都能想到朱元璋前面

    ,這不得不讓朱元璋感到害怕
    ,從劉伯溫晚年的結(jié)局,也大致能看出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態(tài)度
    ,這也是劉伯溫封的爵位較低的原因

    結(jié)語劉伯溫是大明王朝的股肱之臣,可以說沒有劉伯溫就沒有朱元璋的成功

    ,但是在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時
    ,劉伯溫位列末等,這其中既有劉伯溫并非是武將的緣故
    ,更重要的原因是朱元璋并非完全信任劉伯溫
    ,親疏程度沒辦法與他的淮西老鄉(xiāng)相比。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77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秦朝的滅亡,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官升至四川總督
    、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