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zhàn)后的趙國實力有多強,反擊之下秦國十年不敢動心思
對長平之戰(zhàn)后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大家都知道戰(zhàn)國末期有場“長平之戰(zhàn)”
,紙上談兵的趙括讓趙國損失了45萬精銳
。據(jù)史書記載
,趙國在此戰(zhàn)中幾乎損失了所有的青壯年男子,然而就在這樣的潰敗之后
,趙國依然能還是能與秦國匹敵的強國
。
后的趙國實力有多強,反擊之下秦國十年不敢動心思.png)
它不僅不遵守停戰(zhàn)和約,堅決不割地
,還在長平之戰(zhàn)過后的第二年(公元前257年)
,在邯鄲反殺入侵的秦國。這場戰(zhàn)幾乎把秦國打廢
,秦國十年不敢打趙國的心思
,一直到公元前248年,秦將蒙驁才又一次帶兵伐趙
。
邯鄲
拒不割地
公元前259年
,趙國在長平之戰(zhàn)慘敗,損失45萬大軍
。公元前258年
,秦軍攻陷趙國武安、皮牢
。長平之戰(zhàn)
,白起坑殺趙降卒45萬,消息傳到趙國
,就足以讓所有趙國人膽寒
。后來秦軍占領上黨郡全郡,之后他們并不想就此收手
,白起兵分三路繼續(xù)向趙國逼近
,第二年,占領趙國武安
、皮牢兩地
,兵鋒甚銳,有直取邯鄲
、滅趙之意
,已經(jīng)大病一場的趙國,自然是無法抵抗白起的
。
應侯范雎怕白起滅趙后
,功勞會蓋過自己,便成功說服秦王同意與趙國談和
。條件是割 韓 的垣雍和趙國六座城池
。
長平之戰(zhàn)時天下形勢
然而趙國偏不割地。
長平之戰(zhàn)和白起之前直逼趙國的氣勢
,難道還不足以嚇破趙王(趙孝成王)的膽嗎?
實際上
,秦國退兵后
,趙王就要立刻派人去商議割地事宜,遭到了丞相虞卿的堅決反對
。
虞卿認為
,長平之戰(zhàn)秦國損失半數(shù)精銳,國內(nèi)空耗
,所以才愿意撤兵談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趙國割地的話,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白拿六座城池
,這是助長敵人的力量!
趙王當然被打怕了
,虞卿言之有理,但他也得思索三分
。
此時樓緩來到趙國
,趙王將虞卿的意見告訴給了他,請他出主意
。(樓緩是趙武靈王派去秦國的間隙
,現(xiàn)在被秦國收買當了反間,而趙國不知此事)
樓緩自然要勸趙王割地
,他挑撥合縱國之間的關系
,說其他國家準備趁趙國虛弱時來犯。把地割給秦國
,會讓其他國家狐疑而不敢輕舉妄動
。
趙王
虞卿聽說樓緩之言后,再次覲見趙王
,勸他說:“齊國是秦國的仇敵,趙國若非要割地
,不如把地割給秦國
。齊國得地,秦國必定懷疑天下再次合縱
,必定要送來重禮討好趙國
。”
趙王聽了虞卿的話
,派他去送地給齊國
,秦國得知此事后果然派使者來送禮、聯(lián)姻
。
邯鄲之勝
公元前259年9月
,秦王(秦昭襄王)再次興兵攻打邯鄲,白起認為時機不佳
,拒不擔任主帥之職
,秦王只好派王龁擔任主帥
。
最開始,擔任主帥的人是王陵
,秦軍不僅沒能圍住邯鄲
,連戰(zhàn)場的主動權都無法掌控。秦王又增兵援助
,戰(zhàn)況仍然不樂觀
,王陵得援后出擊,損失慘重
。
胡服騎射的趙軍
秦王又派王龁擔任主帥
,此時戰(zhàn)局早就不利,趙軍占據(jù)著主動權
,邯鄲堅守不下
,諸侯們救趙的援軍又逐步逼近。
抵抗的同時
,趙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搬救兵
,楚王的態(tài)度一直很不明確,在毛遂的威脅和窘辱下同意讓春申君率十萬大軍救趙
。
魏王也派兵來援
,但他遭到了秦王的威脅:“秦軍的勝利指日可待,誰敢救趙
,我第一個滅誰
。”
于是魏王讓軍隊駐扎在 鄴 不動
,有坐山觀虎斗之意
,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斬殺魏軍主將
,挑選八萬精兵準備與趙國共存亡
。
信陵君畫像
公元前257年,信陵君率領魏
、楚
、趙三國聯(lián)軍,在邯鄲城下大破秦軍
,秦將王龁率領軍隊落荒而逃
。
此次勝利史書雖然是一筆帶過,但也可以看見其對于趙國的意義
。不僅是秦將鄭安平率領兩萬秦軍投降了趙國(秦孝公以后秦軍唯一一次投降)
,此戰(zhàn)還打得秦軍十年不敢對趙國有想法,一直到公元前248年,秦國才再次展開了對趙國的侵略
。
結語
趙國一直都是唯一一個
,能在軍事上與秦國為敵的國家,雖然的確比秦國弱
,但如果能發(fā)揮出趙國全部的實力
,是完全不虛秦國的。
邯鄲之戰(zhàn)
,信陵君率領三國聯(lián)軍大敗秦軍
,就足以看出天下若是堅持合縱,若有一個賢能之人做統(tǒng)帥
,是在各個方面都不輸秦國的
。
然而六國包括趙國,總是要自己作死
,趙國先是趕走廉頗
,后又殺死李牧,自損羽翼
。六國表面少合縱
,實際上互相勾心斗角,自棄盟友
。
如果魏王能重用信陵君
,恐怕歷史就要改寫了。
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為何還能殲滅秦國30萬大軍全殲匈奴10萬騎兵?
趙國在長平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損失了45萬大軍。秦軍包圍了邯鄲城,就在即將破城的時候,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帶著一幫人馬前來救援,加上秦昭襄王此刻聽信了范睢的讒言 ,所以趙國得以撿回一條命
。
這個時候的趙國再也不具備跟秦國進行一場生死大戰(zhàn)的資本
,所以接下來的幾十年
,面對秦國都是以防守為主。其實秦國在長平之戰(zhàn)也沒有討到多少好處
,很多人認為白起之所以坑殺40萬降卒
,是因為秦軍損失也在數(shù)十萬之多,白起這么做是為了給那些死去的秦軍將士們報仇
。
那么趙國是如何重新崛起的呢
?我認為有這么幾件事
,促使趙國有了短暫的崛起跡象,當然只是短暫的
。
第一
,趙國對趁火打劫的燕國,進行了毀滅性的報復
。
燕國真的是無恥啊
,在秦國攻打趙國的時候,燕國就打算前來分一杯羹
。長平之戰(zhàn)結束后
,燕國大軍便長驅(qū)直入,打算占領趙國的領土
,這分明就是想要趁火打劫
。趙國當時雖然缺兵少將,但是每個人都是斗志昂揚
,他們認為燕國是打算滅亡趙國來的
,所以戰(zhàn)斗力當然爆表。
而且?guī)ьI士卒進攻燕國的是趙國名將廉頗
。廉頗的作戰(zhàn)能力自然是非常出色的
,被公認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一。
所以廉頗帶著趙軍一路北上,一直打到了燕國國都。不過趙國當時并不具備滅亡燕國的能力,為了保存有生力量,趙軍選擇退兵。
但是這場滅燕之戰(zhàn),打出了長平戰(zhàn)敗后趙國的士氣
,也讓各路諸侯國都不敢小瞧趙國
。而且打下的燕國城池,都將成為趙軍重要的補給站
,這是趙國短暫強盛的一個重要原因
。
第二,趙國派李牧和龐煖連續(xù)進攻燕國
,燕國成了趙國的續(xù)命池
。
趙國要想重新強盛起來,必須要等待至少二十年時間
,等到少年們長大成人了
,他們才能拿起武器保衛(wèi)家國。可是趙國當時四面都是敵人
,壓根就等不了那么久
。這個時候前來找死的燕國被廉頗擊敗以后,趙國嘗到了甜頭
。
趙王認為雖然不能滅亡燕國
,但是可以利用燕國的資源,不斷壯大自己
。所以趙王先后派遣了名將李牧和老將軍龐煖對燕國發(fā)起了掠奪之戰(zhàn)
。
趙國對燕國的戰(zhàn)爭,直接消耗了燕國的整體國力,搶掠來的男子可以充當士兵,財寶可以充做軍糧,燕國的衰敗使得趙國不斷充血。
此外趙王還命令廉頗進攻魏國
,奪取了魏國一些城池,這也是幫助趙國強盛的部分原因
。當時的趙國想要自己造血是需要很長時間的
,所以他們必須要通過侵略戰(zhàn)爭才能讓自己恢復元氣,在戰(zhàn)略上趙國做得對
。
第三
,李牧痛擊秦軍,戰(zhàn)敗齊國
,打出了趙國的聲威
。
讓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趙國到了即將滅亡之前
,居然還出現(xiàn)了一位曠世名將
,那便是李牧了。李牧過去一直在北方抗擊匈奴
,以少量的步兵
,全殲了大量的匈奴騎兵,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步兵戰(zhàn)勝騎兵的奇跡
。
等到廉頗擊敗樂乘逃到魏國以后
,李牧便成為了趙國的核心戰(zhàn)將。他帶領軍隊兩次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強大秦國
,為趙國長平之戰(zhàn)后雪恥
。趙國在長平之戰(zhàn)以后,一直不敢觸碰秦國這個老對手
,因為內(nèi)心都被打怕了
,就連廉頗都不敢跟秦軍正面交鋒。
所以李牧這個時候能夠跟秦軍正面交鋒并且擊敗秦軍,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而且也讓趙國人看到了復興的希望。此外李牧與此同時
,也擊敗了東邊的齊國
,占領了齊國不少土地,為趙國帶來了重振聲威的大好機會
。
總結:奈何趙悼王不信廉頗
,趙王遷懷疑李牧,趙國終究滅亡
。
趙國到了末期
,連續(xù)出現(xiàn)了兩個昏君,這才是趙國真正滅亡的原因
。其實通過廉頗
、李牧這些將領們在戰(zhàn)場上的卓越表現(xiàn),足以將危亡的趙國重新拯救回來
。
可是趙悼王不相信廉頗,想要用樂乘代替廉頗,結果導致廉頗帶兵逃往魏國
。隨后趙王遷更是聽信讒言
,認為連年為趙國立下戰(zhàn)功的李牧,會帶兵反叛
,結果殺掉了李牧
,真的是自毀長城。從此趙國一蹶不振
,李牧死后三個月
,趙國滅亡。
趙國經(jīng)過長平之戰(zhàn)后哪來的實力殲滅秦國30萬大軍和匈奴10萬騎兵的?
在戰(zhàn)國時期秦國與趙國之間的長平之戰(zhàn)可以說徹底的動搖了趙國的國本,使得趙國元氣大傷
。40萬的青年壯丁不論是放在當年的哪一個國家
,這絕對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大數(shù)字。長平之戰(zhàn)之后
,趙國幾乎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戰(zhàn)之兵了
,也就是說這時候的趙國是最虛弱的時候。
長平之戰(zhàn)以后
,秦國會放任趙國發(fā)展二十年
,等到二十歲以下的幼童成長為可以參軍的將士嗎?自然是不可能的
,趁勢追擊在所難免,畢竟秦軍的目的就是為了滅亡趙國
,而趙國卻能夠依靠大將廉頗守住邯鄲
,以十萬老弱病殘守住都城邯鄲,甚至在之后伙同盟軍反擊秦軍
,實現(xiàn)戰(zhàn)略上的反敗為勝
,其中又是靠著什么?
不得不承認,趙國本身就是一個極其擅長戰(zhàn)爭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