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剪辮子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清軍入關(guān)建立中原政權(quán)伊始,就對占領(lǐng)地人們推行了剃發(fā)留辮政策
清政府就是以這種血腥的“留辮運動”樹立了自己絕對的統(tǒng)治權(quán)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后
現(xiàn)在,我們回到本文的主題
,那就是剪辮子之風始于何時?事實是
,剪辮子之風,并不是在民國建立以后才開始的。晚清時期,剪辮子之風就已經(jīng)刮起。1840年
,西方列強,尤其以英帝國為首的侵略者,用堅船利炮開道到了晚清
有識之士或叫進步人士提出剪辮的要求不足為奇
然而,讓人心知肚明的是
1872年
,中國留學生事業(yè)的先驅(qū),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帶往美國留學的幼童,腦后就都拖著辮子。這些頭上編著辮子的小男兒到美國后,美國小孩常常跟在他們后面喊“中國女孩子”,甚至指著辮子侮其為“豬尾巴”。逐漸地,“祖宗之法不可變”一說
,已被洋人破壞得七零八落。再說,慈禧太后能長期垂簾聽政,不肯還政于皇上,不也是對祖宗之法的一大破壞嗎?如此看來
,剃發(fā)留辮的祖宗之法是到了非變不可的時候了。1898年戊戌變法
,康有為給光緒上了一道《請斷發(fā)易服改元折》,呼吁光緒帝率先剪辮斷發(fā),改換服裝1900年
,章太炎在上海當眾剪掉辮子,引起轟動。20世紀初,伴隨著革命黨人反清革命高漲的到來,很多青年厭惡地把辮子稱為“煩惱絲”。1902年以后,中國大規(guī)模地往日本派送留學生,他們中不少人到了日本就剪掉了辮子。不僅留學生,國內(nèi)新式學堂的學生也出現(xiàn)了剪辮子的風潮。1905年
,清末重臣愛新覺羅·載澤、司法部長戴鴻慈到西方考察憲政,40多個隨員中剪辮子的占了一半。年輕貴族,八旗子弟中,不少人在革命前就剪掉了辮子。更讓人感嘆的是,1908年慈禧出殯的時候,英國《泰晤士報》記者拍下當時的照片,騎在馬上的新軍士兵,也都剪了辮子,腦后光禿禿的。也是在1905年
時代在變
1911年10月10日
見大清大勢已去
當然
,清朝滅亡后,隨著剪辮風潮的退去,留不留辮子,留什么發(fā)型,基本上與政治無甚關(guān)系了,盡而漸漸還原為民眾自由選擇的風俗習慣了。無疑,這是辛亥革命后,歷史的一大進步。溥儀
《退位詔書》發(fā)布的當晚,袁世凱剪掉了腦后的辮子
,一夜之間,由清朝權(quán)臣變成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辮子被滿清 *** 視為國體象征
不過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
最后,第一個在紫禁城內(nèi)剪掉辮子的恰恰是溥儀
有溥儀帶頭
到了1924年底,溥儀被馮玉祥部隊驅(qū)離故宮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81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