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時期
其實說起高句麗
似乎是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政權(quán)
歷史上的高句麗就曾經(jīng)憑借著自己的強大實力占領了中原地區(qū)統(tǒng)治的部分地方
而在李淵統(tǒng)治的時候
隋唐為什么一定要滅高句麗。
隋唐兩代之所以一定要滅掉高句麗
這道缺口直接指向中原腹地,隨時可能釀成大禍
山海關西南方向
當時的契丹也不如后來那么強大
在這種情況下
用了近百年的時間才徹底消滅高句麗
,被取代的新羅政權(quán)被迫割讓遼東,以大同河為國境線。此外
,唐朝甚至需要等到蓋蘇文去世,高句麗內(nèi)亂,才能徹底摧毀這個國家。用唐朝的軍事實力消滅突厥、吐谷渾、高昌一、沒節(jié)操的高句麗
590年
還沒過幾年
,高元即為成了高句麗王,于是又開始了作死。598年,高元率騎兵萬余進攻遼西,被營州總管韋沖擊退。這下徹底惹惱了隋文帝,這次隋文帝不和你廢話,直接任命將軍,率大軍30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句麗,并下詔黜除高麗王高元官爵。高元一看這陣勢
高句麗王
隋煬帝時
,高句麗又不尊藩禮,隋煬帝又對他開打。但這次是三次遠征都失敗了。624年,唐朝初立
,唐高祖李淵冊封高建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句麗王。在隋初和唐初,高句麗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屬國,接受隋唐的冊封。到了631年,高句麗開始在遼東建千里長城,并與突厥聯(lián)盟。明眼人都知道,你這又修長城,又聯(lián)盟的,很明顯就是要準備干架的節(jié)奏。貞觀十七年(643年)貞觀十七年(643年)
,新羅遣使入朝,述說高句麗圖謀斷絕其新羅與唐朝的通路,并和百濟聯(lián)盟攻打新羅。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麗,命其停止爭戰(zhàn),遭高句麗拒絕,小弟被欺負,還不給面子,唐太宗遂決定發(fā)兵東征高句麗。
二、高句麗私下與東突厥結(jié)盟
,企圖東西兩線夾擊中原王朝隋煬帝大業(yè)三年(公元607),隋煬帝北巡
三
從第一次高句麗侵擾遼東邊境到修長城,進攻新羅
,暗中與突厥聯(lián)盟,高句麗割據(jù)遼東的野心不斷膨脹,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是一個潛在的大隱患,于是從楊堅開始,之后的帝王都對這隱患尤其重視,誓要徹底征服,將隱患扼殺在搖籃中。唐太宗就曾說過:“今天下大定
可是一直到唐高宗李治時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高句麗特殊的地理位置
后來隋朝開始
但是這場戰(zhàn)爭的原因也不只是看不慣高句麗占了我們的地,北方游牧民族也很討厭,但他們的威脅遠沒有高句麗大
所以
到了唐朝,太宗也看到了高句麗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隋唐的歷史
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中國東北地區(qū)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quán),別看這個彈丸之地
隋文帝時期,隋朝把滅高句麗定為國策
隋煬帝即位后
第二次和第三次是連續(xù)兩年進行的,此時已經(jīng)耗費民力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時候
唐太宗的主力也三次征伐高句麗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93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高句麗得罪誰了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