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砉糯~錢
在古代
,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銀兩和黃金的,如果你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我們常在電視劇上看古裝劇在熱鬧的市集
,都是一些普通的老百姓,買東西的時候都是用一些銅錢買東西,很少人會拿出銀子那么在古代,一戶普通人家一枚銅錢都能買些什么呢
在《清史稿·食貨志》中就記載過
在當時康熙年間,米價最低的時候
,兩文錢可以買到一升米,也就是1.25斤的米,那時候是可以開灶生火的,可見當時的生活還是很拮據(jù)的吧!現(xiàn)在清代的銅錢流通還是很多的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文錢也就是一個銅錢并不值錢,不過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還是有的,你有嗎?我們經(jīng)常會在民國電視劇中看到人們用幾文錢或者大洋來買東西
,那到底民國的一文錢和一個大洋大概等于現(xiàn)在多少錢呢?民國時期以中華民國的建立(1912年)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宣統(tǒng)元年
,清政府統(tǒng)一發(fā)行銀元,這些銀元也被稱為“大洋”。1914年民國確立了銀本位貨幣制度,一枚銀元是壹圓。如今流傳最廣的銀元是印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也被稱為“袁大頭”或者“大頭洋”。除了壹圓的銀幣,還有角幣。一元等于十角等于一百分等于1000厘,一文錢等于一個銅板。
民國初期
,5個銀元就可以買到一頭水牛,一個銀元可以買到一擔米。據(jù)現(xiàn)在的物價來看,民國初期一塊銀元相當于現(xiàn)在的200多元人民幣。1926年-1936的上海
到了30年代的北平一塊銀元可以請一頓涮羊肉,或者在上海兩個人的西餐套餐
;能夠買20個人的公園門票,10個人的電影票;一份報紙需要3分錢,整月訂閱需要1塊銀圓。那時上海的物價比北平的物價大約高出10%-20%,所以上海的物價要高一些。民國初期
,魯迅先生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師一職,一月工資是300大洋;普通工人的工資是5~10個大洋;毛澤在做圖書管理員時是一月5大洋。
考慮到當時處于戰(zhàn)爭時期
,通貨膨脹嚴重,食品供不應求價格普遍較高。由此可以看出一塊大洋等同于人民幣150元~200元。
第二級是“銅元”
,俗稱“銅板”。這兩種輔幣,并不是十進制,是要跟著銀價、銅價的上落而定,所以又稱“小洋”,兌換店天天有市價牌子掛出,一元能換銅板多少?那時市價沒有多大上落
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也提到:“做工的人
由此可以推算出
,民國時期一個銅板的價值平均相當于如今的1元-2元之間,但這也要根據(jù)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民國時期
,經(jīng)濟蕭條,通貨膨脹嚴重導致物價的不穩(wěn)定,各地物價也不能一概而論。但是能看得出來,一塊大洋和一文錢能夠購買的東西還是很多的。古時候一吊錢等同于一貫錢等于一百六十二枚銅錢;一文錢則是等于一枚銅錢
歷朝開始時鑄的銅錢大
為了方便攜帶和計數(shù),一般都把銅錢穿起來
擴展資料:
金銀銅作為貨幣由來已久,但都是以重量為單位
秦鑄半兩錢
十枚銅錢等于一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一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一文錢
一個時辰等于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96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