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安史之亂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說起唐朝的“安史之亂”,你肯定不會陌生了
,所謂“安史”而我們知道
關(guān)于這個問題,你可能會說:“這不就是唐朝名將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功勞嗎?”
但其實并不是
那么
,這個張巡究竟做了什么,為何會有如此高的評價呢?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他在一個叫做“睢陽”的地方堅守了10個月之久
,從而為唐王朝贏得了反攻的時間。這里所說的“睢陽”,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
,在當時,此處扼守著當年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戰(zhàn)略地位非常特殊。在當時,前線的戰(zhàn)斗全靠江淮地區(qū)的錢糧才得以維持,而錢糧的運輸又不得不依靠大運河,所以如果睢陽失守的話身為河南節(jié)度使的張巡很清楚這層利害關(guān)系
戰(zhàn)爭的結(jié)果自然不言而喻
比如在睢陽陷落的前一個月
所以在后來,韓愈還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來歌頌張巡
,說唐王朝之所以沒有滅亡,都是張巡的功勞!最后我們可以簡單總結(jié)一下:“睢陽之戰(zhàn)”之所以重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成功守住了大運河這條生命補給線
,因為安史之亂已經(jīng)對原本經(jīng)濟繁榮的華北地區(qū)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破壞,唐朝的中央政府只能依靠南方江淮地區(qū)的錢糧維持度日。而也正是守住了這條生命線,才使得唐王朝免于滅亡的悲劇。值得一提的是
,唐朝的統(tǒng)治者還經(jīng)常抨擊隋煬帝建立的這條大運河,說是勞民傷財之舉,但在這樣的危機時期,唐王朝卻不得不依靠它為自己補血,真乃可笑也!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
,有兩個人發(fā)揮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分別是郭子儀和李光弼。實際上,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亂時的軍功是要超過郭子儀的。安史之亂爆發(fā)后
,盛唐時的三大名將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相繼隕落,朝廷不得已只好啟用正在守孝的郭子儀。這一年,郭子儀已經(jīng)58歲。老成持重的郭子儀深知安史叛軍來勢洶洶
,只靠自己遠遠不夠,于是向朝廷舉薦了李光弼。47歲的李光弼由此登上人生的巔峰,和郭子儀聯(lián)手挽狂瀾于既倒。李光弼的第一仗就打得極為出色
,先率領(lǐng)5000騎兵收復常山郡,然后接連數(shù)次擊敗史思明,打得史思明逃回范陽老家,重鎮(zhèn)太原也回到朝廷手中。后來,唐肅宗擔心郭子儀威望過高
,解除了他的兵權(quán),將朔方軍交給李光弼。李光弼也不負厚望,再次打得史思明父子丟盔棄甲,并徹底剿滅。在平定安史之亂的八年中
,李光弼始終站在第一線,多次以少勝多,擅長出奇制勝。相比之下,郭子儀只是坐鎮(zhèn)后方,后期更是退居二線,軍事指揮能力要遜色不少。《舊唐書·李光弼傳》認為,即使是孫武
、吳起、韓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被譽為“自艱難已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既然如此功勛卓著,但為何在后人眼里
763年
既然李光弼不肯來
這一次的收復長安
經(jīng)過這件事后
,李光弼越發(fā)的不安,無論唐代宗如何加官進爵,他都不到長安覲見,君臣之間由此產(chǎn)生了裂痕,部將對他的態(tài)度也大有變化。郁郁不得志的李光弼憂郁成疾
,于764年在長安病逝,享年57歲。反觀郭子儀,在處理遭宦官嫉恨的事情上高明得多。有一次,大宦官魚朝恩請郭子儀吃飯
到了魚朝恩府上后,郭子儀握住魚朝恩的手笑著說:“聽說你要殺我
安史之亂后
縱觀郭子儀的一生,“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
李光弼與郭子儀齊名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197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八個兒女皆是大人物" rel="prev">
婁昭君,南北朝時期最偉大的母親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