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繼岳飛之后的名將!吳氏兄弟傾盡一生捍衛(wèi)南宋

      以史為鑒 2023-06-16 22:31:58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了:吳玠,吳璘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1

      王夫之《宋論》曰:“當(dāng)建炎之三年

      ,宋之不亡如縷
      ,民命之死生
      ,人心之向背
      ,岌岌乎求茍安而不得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png" />

      建炎是宋高宗的第一個年號

      。可見靖康之變后
      ,剛建立的南宋朝廷處境不容樂觀
      ,一個操作不當(dāng),土崩瓦解那是分分鐘的事

      當(dāng)時

      ,宋金交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是中原和陜西,西北戰(zhàn)場對牽制東南戰(zhàn)局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陜西戰(zhàn)場上
      ,負責(zé)經(jīng)營川陜的張浚就來了一波騷操作,他不顧部下反對
      ,轉(zhuǎn)守為攻
      ,兵分五路發(fā)起了反攻金軍的富平之戰(zhàn)。

      怕就怕長官瞎指揮

      。結(jié)果
      ,宋軍大敗,丟失16州之地
      ,陜西大部地區(qū)為金軍所占

      開戰(zhàn)前,軍中就有人針對金兵多為騎兵的特點

      ,勸諫張浚不應(yīng)該在富平一帶的平原與金兵決戰(zhàn)
      。他說:“兵以利動。如今地勢不利
      ,不可交戰(zhàn)
      。應(yīng)該在高處布陣,避免敵軍的沖鋒
      ,才可獲勝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此人正是吳玠。

      與岳飛

      、韓世忠一樣,吳玠
      、吳璘兄弟起初也不過是無名小卒
      ,后來才在川陜戰(zhàn)場上嶄露頭角,南宋初年把守著四川大門
      ,幾度力挽狂瀾
      。兄弟倆這一守,就是將近四十年
      。史稱
      ,“微玠身當(dāng)其沖,無蜀久矣”

      吳玠年紀輕輕就在軍中摸爬滾打

      ,早年成名于西夏戰(zhàn)場。有一次
      ,宋軍兵營被西夏軍圍困
      ,吳玠親自率領(lǐng)所轄的十幾人作為先鋒,發(fā)動奇襲
      ,斬首146名敵兵
      。一出道就是C位,妥妥的猛人
      。吳玠并非目不識丁的大老粗
      ,粗通文墨的他時常給自己充電,每天必讀《武經(jīng)七書》
      ,研習(xí)兵法
      。這一點在他此后的用兵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吳玠還以治軍嚴明著稱

      。宋金開戰(zhàn)后
      ,他來到飽受戰(zhàn)火摧殘的鳳翔,一邊安定民心
      ,號召難民返鄉(xiāng)
      ,一邊招兵買馬,訓(xùn)練士卒
      。當(dāng)兩年前在青谿嶺逃跑的牙兵也前來應(yīng)招時
      ,吳玠秉公執(zhí)法,下令凡是前年當(dāng)過逃兵的
      ,全都拉出去處死
      。從此之后
      ,其帳下將士都拼死作戰(zhàn),再也無人敢逃跑

      有道是打虎親兄弟

      ,吳玠的弟弟吳璘,少年時就追隨哥哥的腳步
      ,投身行伍

      兄弟倆出身卑微,他們的父親吳扆很可能只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低級軍官

      ,在吳玠從軍之前就已去世
      ,以至于幾十年后四川官員為吳玠撰寫墓碑時,完全找不到溢美之詞來吹噓他的家世
      ,只好一筆帶過
      。后來,洪邁的《夷堅志》倒是有吳扆“立功至指揮使”
      、“二子延恩得官”的事跡
      ,但史學(xué)家認為這些記載荒誕不經(jīng),不過是后人編造

      主戰(zhàn)派的張浚入陜主持大局后

      ,經(jīng)得力助手劉子羽引薦,重用才識過人的吳玠
      ,又讓吳璘擔(dān)任自己的衛(wèi)隊隊長
      。這個有志于收復(fù)失地的文臣,關(guān)鍵時刻卻不聽吳玠之言
      ,鑄成大錯
      。富平之?dāng)『螅瑥埧J肿銦o措
      ,幾乎痛失全陜

      危難之際,吳玠受命擔(dān)任陜西都統(tǒng)制

      ,與弟弟吳璘帶領(lǐng)殘兵敗將數(shù)千人
      ,駐守在大散關(guān)以東的和尚原(位于陜西寶雞市西南),一場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2

      吳玠不僅能打勝仗

      ,還擅長打“漂亮仗”,其賴以成名的幾場戰(zhàn)役
      ,無一不充滿了戰(zhàn)爭的藝術(shù)

      秦嶺山脈橫貫東西,有幾條連結(jié)巴蜀與關(guān)中的古道

      ,其中又以陳倉道地勢較為平緩
      ,可為用兵之地
      ,楚漢相爭時
      ,就有韓信“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的歷史故事。

      陸游有詩曰:“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标悅}道上的大散關(guān)堪稱其第一險關(guān),為秦
      、蜀往來要道
      ,出可以攻
      ,入可以守
      。關(guān)前的和尚原四面陡峭,頂上寬平
      ,利于屯兵
      ,與大散關(guān)形成一道易守難攻的防御工事。吳玠最先發(fā)現(xiàn)和尚原的的軍事價值
      ,當(dāng)有人提出退到漢中以捍蔽四川時
      ,他辯駁道:“我保此,敵決不敢越我而進
      ,堅壁臨之
      ,彼懼吾躡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

      ,金軍大舉南下
      ,從鳳翔直撲和尚原。吳玠堅守和尚原
      ,先是指揮若定
      ,成功擊退金軍的兩次進攻,一掃富平之戰(zhàn)后宋軍士氣低落的陰霾
      。鳳翔一帶的百姓
      ,出于民族大義,不顧金人制定的連坐法
      ,冒著生命危險為鎮(zhèn)守和尚原的吳玠軍隊運送糧草
      。金軍將抓到的百姓處死,可運糧的人仍接連不斷

      金軍在和尚原占不到便宜

      ,于是改派完顏宗弼的主力部隊前往川陜戰(zhàn)場,計劃攻取四川

      吳玠的對手完顏宗弼是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

      ,也就是岳飛的故事中那位著名的金兀術(shù)
      ,他是金軍中一員杰出的猛將,善于用兵
      ,作戰(zhàn)勇猛
      ,常在戰(zhàn)場上脫去頭盔,露出禿發(fā)長辮
      。但在歷史上
      ,最先讓完顏宗弼吃了不少苦頭的不是岳飛,而是吳玠

      完顏宗弼率領(lǐng)數(shù)萬大軍來到和尚原后

      ,吳玠和吳璘兄弟針對金軍密集進攻的特點,以“駐隊矢”戰(zhàn)術(shù)御敵
      。他們精選強弓勁弩
      ,將弓箭手分成三排,列隊于陣地前沿
      ,當(dāng)金兵沖鋒
      ,第一隊弓箭手瞄準(zhǔn)放箭,隨后迅速蹲下
      ,第二隊
      、第三隊接連放箭,如此輪番射擊
      ,箭如雨下
      ,擊退了金兵多次猛攻,殺傷甚眾

      金軍大敗而歸

      ,吳玠兄弟一鼓作氣,不給對手喘息的機會
      。一天夜里
      ,金軍收兵回營,燒火做飯
      ,吳玠命神射手持強弓對準(zhǔn)火光射擊
      ,嚇得金兵不敢點火,啃著干糧坐等天亮
      。夜半三更
      ,吳玠組織奇襲,向完顏宗弼的大營發(fā)起攻擊
      ,金軍人困馬乏
      ,本來就經(jīng)不起折騰,又是被痛打了一頓

      次日凌晨

      ,完顏宗弼下令向?qū)氹u北撤
      ,意欲重整旗鼓。吳玠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他早已在沿途的山澗埋下伏兵
      ,等到金軍后撤,宋軍迅速轉(zhuǎn)守為攻
      ,下令追擊
      。宋軍從和尚原到神岔關(guān)一路掩殺,金軍中了埋伏
      ,沿途損失慘重
      ,棄尸累累,糧草輜重為宋軍所得
      ,直到金人援兵趕到
      ,才得以潰圍而逃。

      此戰(zhàn)是宋金戰(zhàn)爭中金軍遭遇的第一次慘敗

      ,20余名金軍將領(lǐng)被生擒
      ,數(shù)以千計的金兵被俘
      ,就連完顏宗弼自己也中箭負傷
      ,死里逃生。和尚原大捷的消息傳到朝廷
      ,就連熱衷于逃跑的宋高宗也為之興奮
      ,遣使慰勞前線將士,任命吳玠為鎮(zhèn)西軍節(jié)度使
      ,吳璘為康州團練使
      。吳玠也因此成為南宋第一個因軍功而拜為節(jié)度使的大將。

      3

      和尚原之戰(zhàn)雖然成就了吳玠的威名

      ,但沒有阻止金軍大舉進攻四川的步伐
      ,宋軍在宋金戰(zhàn)爭中仍然處于劣勢。不久之后
      ,金人卷土重來
      ,派大軍繞過和尚原,攻略防守較為薄弱的饒風(fēng)關(guān)(今陜西石泉西北)

      饒風(fēng)關(guān)之戰(zhàn)時

      ,吳玠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祁山道上的仙人關(guān)(甘肅徽縣東南)駐防,他得到金軍進攻的情報后
      ,迅速率領(lǐng)數(shù)千精銳疾馳300里
      ,增援饒風(fēng)關(guān)。

      到了饒風(fēng)關(guān)后

      ,吳玠一邊修筑防御工事
      ,一邊派人給金軍大將撒離喝送去一顆柑橘
      ,并寫上一張紙條:“大軍遠來,聊逢止渴
      。今日決戰(zhàn)
      ,各忠所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比鲭x喝接到這禮物
      ,大驚失色。

      撒離喝認為吳玠善用強弓硬弩

      ,就不再采取此前密集進攻的戰(zhàn)術(shù)
      ,而是改派一批精心挑選的精兵,身披重鎧
      ,登山攻險
      。每名重甲金兵身后都有兩名士兵助推登山,前面的士兵戰(zhàn)死
      ,后面的士兵就穿上重鎧
      ,前仆后繼。

      前文說到

      ,吳玠最擅長打漂亮仗
      。他在戰(zhàn)場上隨機應(yīng)變,一改之前的“駐隊矢”戰(zhàn)術(shù)
      ,而是在山上滾落巨石碾壓金兵
      ,用弓弩射殺助推重鎧甲士的金兵,阻擋了對方的先鋒部隊
      。雙方激戰(zhàn)六晝夜
      ,金兵死傷慘重,再加上陷入缺糧的危機
      ,只好屯兵關(guān)下
      ,殺馬為食,戰(zhàn)后在饒風(fēng)關(guān)下遺棄的死馬皮就多達17000余張
      。惱羞成怒的撒離喝親自督戰(zhàn)
      ,還當(dāng)場斬首了幾個怯戰(zhàn)的金軍千戶。

      不過

      ,撒離喝不是省油的燈
      ,強攻不成,只能智取
      ,之后還是以一場“皮洛士式的勝利”拿下了饒風(fēng)關(guān)
      。吳玠退回仙人關(guān),另一場大戰(zhàn)即將到來。

      4

      李白《蜀道難》有一句

      ,“青泥何盤盤
      ,百步九折縈巖巒”。

      宋人說

      ,“大抵蜀道之難
      ,自昔青泥嶺稱首”。這個青泥嶺
      ,就在吳玠兄弟鎮(zhèn)守的仙人關(guān)以北
      ,當(dāng)時已為金軍占據(jù)。從青泥嶺上俯瞰
      ,控扼陳倉道與祁山道的仙人關(guān)成為金軍向南進軍蜀道的必經(jīng)之路
      。吳玠在仙人關(guān)東北的修筑了“殺金坪”和一座關(guān)隘,組成兩道防線
      ,充分做好了戰(zhàn)前準(zhǔn)備

      紹興四年(1134 年),傷愈復(fù)出的完顏宗弼親率10萬精兵攻打仙人關(guān)

      。吳玠麾下的兵力不過才3萬
      ,而金軍一旦擊敗吳氏兄弟,就可乘勢攻入四川
      ,順流而下直逼江南

      金軍氣焰囂張,先鋒彀英不聽命令

      ,營寨還沒搭好
      ,就向殺金坪發(fā)起進攻
      ,妄想立頭功
      。宗弼得知后,追上前去
      ,抽出佩刀
      ,用刀背猛擊彀英的頭盔,那吳玠什么人啊
      ,輪得到你帶頭沖鋒
      。彀英見完顏宗弼動怒,只好悻悻然退兵
      。面對吳玠
      ,完顏宗弼不敢輕敵。

      雙方劍拔弩張

      ,可畢竟實力懸殊
      ,起初宗弼還特意派人到陣前勸降吳玠:“趙氏已衰,吳公如能前來大金,我們會選一塊方圓百里的富庶之地
      ,為你加官進爵
      。”

      吳玠派人回話:“已奉事趙氏

      ,怎敢有二心?”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
      ,都要拼死一戰(zhàn),這就是軍人的骨氣

      完顏宗弼先禮后兵

      ,休整數(shù)日后開始向殺金坪發(fā)起猛攻。

      兩軍交戰(zhàn)時

      ,吳玠的弟弟吳璘身先士卒
      ,帶兵奪回丟失的營寨,向?qū)⑹總兏吆埃骸敖鹑藘A巢而出
      ,正是我們殺敵報國的機會!”吳玠手握長刀
      ,站在城頭指揮作戰(zhàn),下令:“我等將士
      ,死要死在城上!后退者
      ,立斬!”

      完顏宗弼的大軍費盡心力,血戰(zhàn)數(shù)日

      ,才拿下了殺金坪
      。這個由吳玠修筑的第一道防線如同它的名字一般,讓金兵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而宋軍已經(jīng)在吳氏兄弟的帶領(lǐng)下有序地退至第二道防線
      。有人認為這道關(guān)隘不穩(wěn)固,勸吳玠兄弟再往后撤
      ,退守仙人關(guān)
      。吳璘當(dāng)即反駁道:“剛一交兵就退走,是不戰(zhàn)而退
      。我認為敵人損失慘重
      ,不久就要撤退了。諸軍還需繼續(xù)忍耐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吳玠下令死守,還是用老辦法

      ,在第二道防線布置了熟悉的“駐隊矢”
      ,以神臂弓猛擊金兵。神臂弓是北宋神宗年間發(fā)明的一種弓弩
      ,射程可達240余步
      ,可穿透榆木,射穿鎧甲。

      宋軍箭如飛蝗

      ,金兵身披重鎧
      ,以鐵鉤相連,魚貫而上
      。雙方死傷無數(shù)
      ,陣地上尸體堆積如山,宋軍人數(shù)雖少
      ,卻眾志成城
      ,當(dāng)防線上的西北樓因不堪重負而傾斜時,宋軍將士甚至用絹帛結(jié)成長繩
      ,硬是將樓拽了回來
      。金兵一日三戰(zhàn),反復(fù)沖鋒
      ,都未能突破吳玠的防線
      ,攜帶的軍糧也所剩無幾,許多士兵心生退意

      ▲《西岳降靈圖卷》中的宋代弓箭手形象

      吳玠兄弟的反擊此時才剛剛開始。宋軍苦守數(shù)日后

      ,一天夜里
      ,吳玠派出一支奇兵,手持長刀
      、大斧
      ,擂鼓吶喊,從左右兩翼殺入金兵大營
      。仙人關(guān)久攻不下
      ,金兵早已疲憊不堪,遭遇夜襲后更成了驚弓之鳥
      。頃刻之間
      ,完顏宗弼的營寨被攻破,金兵在大營丟失的連鎖反應(yīng)下全線潰敗
      ,丟盔卸甲逃回鳳翔,歷史再度重演

      “蜀道難

      ,難于上青天”。此戰(zhàn)過后
      ,宗弼或許對這首詩深有體會
      。仙人關(guān)大捷后,完顏宗弼再也沒有踏上蜀道,而此后宋金戰(zhàn)爭的重心也由川陜轉(zhuǎn)移到了兩淮

      吳玠兄弟牢牢守住四川大門

      ,實際上為脆弱的南宋政權(quán)挽回了一線生機。學(xué)者王曾瑜認為:“自紹興元年至四年三月
      ,川陜戰(zhàn)場是宋金戰(zhàn)爭的主要戰(zhàn)場
      ,甚至是唯一戰(zhàn)場。吳玠軍近乎獨立地支撐南宋半壁江山
      ,在此期間的抗金戰(zhàn)功是獨一無二的
      。”

      5

      吳玠善守

      ,在發(fā)起大規(guī)模的進攻戰(zhàn)役時
      ,他或許不如岳飛,但在官場上他是一個深諳規(guī)則
      、城府很深的人
      ,這也是吳氏兄弟能夠躲過南宋朝廷屠刀的原因之一。

      此前

      ,張浚入陜時
      ,吳玠與老上司曲端不和,經(jīng)常鬧矛盾
      。張浚也想除掉曲端
      ,正好曲端寫過一句詩,“不去關(guān)中興帝業(yè)
      ,卻來江上泛扁舟”
      ,被人誣陷為不敬皇帝的證據(jù)。最終
      ,曲端被誣告謀反
      ,冤死獄中。吳玠在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成為他一生的污點
      ,可也讓他更為張浚所信任。

      宋金紹興議和期間

      ,主戰(zhàn)派遭到清洗
      ,張浚失勢下臺,吳玠不忘昔日伯樂之恩
      ,力保張浚一黨
      ,奏請辭去一切軍務(wù),贖減張浚
      、劉子羽的罪過
      。宋高宗盡管含蓄地斥責(zé)了吳玠
      ,說:“你從小官做到大將,都是朝廷的恩典
      ,不要自以為是張浚的提攜
      。”之后也不允許吳玠辭官

      宋高宗需要吳玠主持川陜抗金

      ,但更希望他是一只溫順的綿羊。吳玠深知君臣之道
      ,作為一個領(lǐng)兵在外的武將
      ,為了不讓皇帝擔(dān)憂自己犯上作亂,在為張浚等人求情的同時
      ,他也向高宗請求在防秋之后入朝覲見
      ,一睹天顏,第二年立馬就派了兒子專程到臨安
      ,稟報邊防要務(wù)
      。這些行為都是向宋高宗表示恭順,減輕皇帝的猜疑

      宋高宗也很吃吳玠這一套

      ,當(dāng)著眾臣的面夸獎他:“玠比嘗請入覲,今又遣子來奏事
      ,可謂得事君之體
      。玠握兵在外累年,乃能周慎委曲如此
      ,良可嘉也
      。”

      同為南宋大將

      ,吳玠與岳飛也有一定交情
      。岳飛率軍收復(fù)襄陽時,南宋朝廷命吳玠與其配合
      ,牽制陜西的金軍
      ,為此,吳玠派了一個使者與岳飛商議軍務(wù)
      。這個使者到了鄂州大營
      ,發(fā)現(xiàn)岳飛生活簡樸,身邊也沒人伺候
      ,回去就跟自己老板吳玠匯報

      吳玠喜好美女,在漁獵美色方面很在行

      ,于是花兩千貫錢買了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
      ,送到鄂州給岳飛。岳飛沒有接受吳玠的好意
      ,“謝而不納”
      。由此可見兩位名將在為人處世上迥然不同的原則。

      吳玠就是這樣一個官僚氣十足的將領(lǐng)

      ,卻偏偏愛兵愛民
      ,無論駐守在哪里,他都致力于讓百姓安居樂業(yè)
      ,還為了減輕民眾負擔(dān)
      ,多次裁汰冗員。

      有一次

      ,他到利州巡視
      ,一群饑餓的老弱婦孺擁到他馬前向他訴苦,說家中沒有糧食可吃

      吳玠得知后大怒

      ,說:“我要先殺了勾光祖(利州路轉(zhuǎn)運副使),然后自己去向朝廷請罪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焙髞砑Z食問題在四川制置使胡世將的幫助下得到解決,吳玠還是不解恨
      ,等胡世將離開利州后
      ,就殺了那幾個失職的漕運官吏。吳玠還在當(dāng)?shù)卮笈d屯田之政
      ,每當(dāng)軍隊缺糧時
      ,他會拿出自己家中的錢向百姓買糧救急,卻從不強取豪奪

      史書記載

      ,戎馬半生的吳玠因貪戀美色,又長期服食丹藥
      ,中年以后身體每況愈下
      ,最終咳血而死,去世時年僅47歲
      。吳玠臨終前
      ,宋高宗還專門派了御醫(yī)為他醫(yī)病,可惜御醫(yī)走到半路就得知了吳玠去世的消息
      。吳玠死后
      ,宋高宗為他輟朝兩日。

      但從吳玠病逝時

      ,《紹興議和》即將簽訂的歷史背景來看
      ,他的死
      ,或許也堪稱一個主戰(zhàn)派將領(lǐng)壯志難酬的謝幕。

      6

      吳玠英年早逝后

      ,吳璘繼承兄志
      ,繼續(xù)把守著四川大門,二十多年沒讓金兵插足蜀地一步
      。吳璘膽略不下其兄
      ,又在“駐隊矢”的基礎(chǔ)上開創(chuàng)了“疊陣法”,在與金軍的作戰(zhàn)中不落下風(fēng)

      吳璘還不忘收復(fù)失地的壯志

      ,盡管這個機會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曾經(jīng)的吳家小帥漸漸成了吳家老帥
      ,他一生的軍事才能最終還是被南宋王朝錯誤的軍事路線辜負。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

      ,金主完顏亮率領(lǐng)60萬大軍南下征宋
      ,南宋朝廷再次陷入一片恐慌。東線戰(zhàn)場上
      ,幸虧文臣虞允文臨危受命
      ,指揮采石之戰(zhàn)阻止了金兵的進攻。對完顏亮不滿的女真貴族也在后方發(fā)動政變
      ,推翻了這個野心家的統(tǒng)治
      ,迫使金軍退兵,南宋再次幸免于難

      西線戰(zhàn)場上

      ,年過花甲的吳璘率領(lǐng)宋軍出征,疾病纏身的老將由士卒抬著上了前線
      ,再次指揮仙人關(guān)的防御
      ,來到了當(dāng)年與完顏宗弼鏖戰(zhàn)的殺金坪。

      值得一提的是

      ,吳璘在西線戰(zhàn)場上不僅擊退了金兵
      ,還乘勝追擊,接連收復(fù)了秦州
      、隴州
      、洮州等十多個州。吳璘終于和將士們回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
      ,宋軍入城后
      ,市場井然有序,鄉(xiāng)親父老圍住吳璘,迎拜不絕
      ,都希望宋軍借此機會收復(fù)失地

      可當(dāng)西線宋軍連戰(zhàn)連捷時,主和派再次興風(fēng)作浪

      ,朝廷下令吳璘班師
      。吳璘見北伐無望
      ,只好無奈接受詔書
      ,率領(lǐng)將士們撤退,放棄了新收復(fù)的十多個州
      。這一戰(zhàn)
      ,吳璘的軍隊犧牲了幾十名部將,三萬多名將士
      。撤兵時
      ,不甘撤退的宋軍將士連營痛哭,聲音響徹原野

      幾年后

      ,66歲的吳璘病逝,臨終前他在遺表中只是勸南宋朝廷不要放棄四川
      ,也不要輕易出兵
      。僅此兩件事為吳璘心中掛念,他沒有一句話提及私事

      南宋初年的大將中

      ,像吳玠、吳璘這樣鎮(zhèn)守一方又能全身而退的名將少之又少
      。吳氏兄弟四十年如一日的守護
      ,守住了巴蜀之地,也捍衛(wèi)了風(fēng)雨飄零的南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00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