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范蠡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根據《史記》的記載
但是在另一本史書《吳越春秋》上
,記載了范蠡西施在與越滅吳之后的故事。范蠡不顧越王的挽留,飄然而去,并且是“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以終”,是帶著西施這個大美女一起歸隱江湖的。從那之后
,許多古代文學作品都記錄了范蠡的事跡和傳說,結局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經商致富和得道成仙。在魏晉時期的一些筆記小說中,甚至記載了西施也和范蠡一起成仙了。比如《窮怪志》中就有劉導遇到成仙后的西施的故事。拋開西施不說
,從正史的記載來看,范蠡在滅吳之后,帶著家人隱居經商,應該是真實的。那么他是如何經商發(fā)家一
春秋時期,各國經常爆發(fā)戰(zhàn)爭
春秋時期,許多國家都出現了商業(yè)市場
有了市場
早在辭官前
,他在越國任大夫的時候,就對越國的經濟政策提出了保持總需求和總供給平衡的問題。他主張谷產品多而賤時,官府要收購存放;谷產品少而貴時,官府要從庫里拿出來平價售出。只有使豐年和災年的物價持平范蠡的經商之道
1
春秋末期
2
“旱則資舟
具體到操作上
3、“務完物
“務完物”是要把握商品質量
4、“逐十一之利”
范蠡是商人,但不是奸商
二、范蠡怎么變成財神的
中國民間財神很多
,趙公明、關羽、范蠡、比干都是財神。在這四人當中,只有范蠡是從商出身的,他的財神地位最名符其實。財神是道教的一個神靈,在中國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
。財神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中國民間信仰。道教賜封為天官上神,中國民間信仰為天官天仙。范蠡的財神是道教賜封的“天官上神”,因為他與道教的淵源很深早在《列仙傳》中
在道教典籍中
,范蠡原是修道之人,他幫助越國,是屬于“玩票”的性質,玩完了是要回去修練的。道教天師道有著名的二十四治,其中之一就是范蠡“漓沅化實”,白日飛升的故事。據說范蠡升仙的地方在益州麗元山,至今山上還有他種植的松樹。道教另一位大天師張道陵撰過一本《老子想爾注》,上面也有范蠡
。張道陵說范蠡是個懂得天之道的人,明白“名與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即滅”的道理,所以對范蠡歸隱一事,張道陵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范蠡本人
,屬于先秦諸子百家中的道家。章太炎先生說“歷代戰(zhàn)亂之時,須道家補儒家權謀之不足。凡戰(zhàn)亂之輔佐,如越之范蠡,漢之張良,皆得老子之道”。為什么呢?因為道家善于沉機觀變,不輕舉不妄動,謀定而后動,常操必勝之券。所以范蠡是道家黃老之學的實踐者,也是后世認為他是老子化身的原因。因為有道教的加持
,所以范蠡在道教的經典中,形象越來越神仙化。而道教又是中國本土宗教,信奉的人特別多最遲在漢朝末年
在范蠡效力的吳越地區(qū)
,對范蠡的祭祀更加廣泛。從魏晉到南宋,臨安、會稽、蘇州等地建起過許多“三高祠”,里面供奉的是范蠡、張翰、陸龜蒙三位先賢。到了明清時期,又出現了祭祀范蠡的陶朱廟或者范少伯祠,許多名人都曾拜謁過,還題了不少詞。民間傳說中,范蠡成仙后
,將全部的財產燒制成了一個“聚寶盆”,誰要是得到這個盆子,那就是財源滾滾,一生受用不盡。正如童謠中傳唱的“聚寶盆,天下聞,財源滾滾滿乾坤”,因為這個傳說,范蠡逐步向財神靠攏了明清時期
正因為道教與范蠡的淵源很深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00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