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春秋五霸
,說的是春秋時期最著名的五位霸主,而真正的春秋霸主,不只是五位,有十二位都曾稱霸一時。1、齊桓公——尊王攘夷
齊桓公
,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終年73歲。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三兒子,其母為衛(wèi)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于內(nèi)亂后,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齊國在今山東北部
,盛產(chǎn)魚鹽,經(jīng)濟富裕,地近渤海,有山海漁田之利,是東方的一個大國。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擊,齊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見
齊桓公晚年昏庸
,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nèi)亂中餓死。2
、晉文公——會盟天下晉文公(前697年-前628年)
,姬姓,名重耳,是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晉文公初為公子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領(lǐng)楚
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及報答因晉國內(nèi)亂逃亡在外時楚王的幫助和殷勤接待(在逃亡時
城濮離晉國比較近
此后
3、秦穆公——獨霸西戎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
秦穆公繼位后馬上任百里奚(即五羖大夫)、蹇叔
晉惠公的兒子太子圉(晉懷公)
秦穆公在成功完成秦晉聯(lián)盟之后
,急欲進兵中原,完成霸業(yè)。后遣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奔襲鄭國,后被鄭人識破,途中順道又滅了滑國,中原自危。晉襄公為了遏制秦人東進的勢頭,親率先軫等人于崤山(今河南洛寧縣西北)埋伏,全殲秦軍。雖然之后秦人成功復仇秦穆公于是掉頭向西發(fā)展
4
楚莊王(?—公元前591年)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
,轉(zhuǎn)而向東吞并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齊國衰落后,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zhàn),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開始成為中原霸主。在與晉國爭霸的過程中,楚莊王曾經(jīng)率領(lǐng)楚軍北上,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之機,把楚國主力大軍開至東周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聞訊忐忑不安,派巧言善變的王孫滿去慰勞
。莊王接見王孫滿,二人談?wù)撎煜麓髣荩f王一時興起,向王孫滿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即:問鼎中原)。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quán)量力,挑戰(zhàn)周王室的權(quán)威;欲完成祖先“窺中國之政”的夙愿,其勃勃野心昭然若揭。楚莊王是楚國大力推行華夏文明的第一人
。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訪楚國,稱楚莊王的政治思想與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莊王之前5
、鄭莊公——四方是維鄭莊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
,姬姓,名寤生,鄭武公之子,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鄭國第三任國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前743年鄭莊公即位
,掃除了共叔段之亂以鞏固政權(quán),之后與齊魯結(jié)盟假命伐宋,由于鄭國勢大,周天子企圖分解鄭莊公權(quán)利造成鄭莊公不滿,而后發(fā)生周鄭交惡。繻葛之戰(zhàn)鄭國擊敗周、虢、衛(wèi)、蔡、陳聯(lián)軍,前719年又擊敗宋、陳、蔡、衛(wèi)、魯?shù)葒?lián)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6、宋襄公——春秋大義
宋襄公(?-前637年)
齊桓公死后
宋襄公雄心勃勃
7
、晉襄公——垂拱而治晉襄公(?—前621年),姬姓
,名歡,晉文公之子,春秋時晉國君主。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傾國復仇時主動避讓其鋒。在位時舉賢任能
晉襄公是一位有作為的少年君主
8、晉景公———續(xù)霸中原
晉景公
前597年
晉景公是個知人善任、有所作為的君主,但是他設(shè)立六卿制度卻為后來晉國的分裂打下基礎(chǔ)
9
晉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亦作“糾”)
晉周乃晉室正統(tǒng)
晉悼公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
,他的文治武功帶領(lǐng)晉國再次走向全盛,鑄造軍國霸權(quán),尊天子而令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終得以完全獨霸中原。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縱橫家,同時也毫無疑問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偉大的諸侯之一。后世評議晉悼公:“論謀,不減于晉文公重耳;論智
,不屈于鄭莊公寤生;論略,不低于齊桓公小白;論才,不遜于楚莊王熊旅;論仁,不亞于宋襄公茲父;論勢,不弱于秦穆公任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10
闔閭(公元前537年―公元前496年),一作闔廬
公元前515年
11
、吳王夫差——爭霸中原夫差(前528年―前473年)姬姓
,吳王闔閭之子,吳國末代君主,公元前495年―公元前473年在位。夫差為了洗雪其父闔閭敗給越王勾踐的恥辱,夫差勵精圖治
,吳國也迅速增強。夫差二年(前494年),于夫椒(今江蘇蘇州西南太湖中)打敗越王勾踐。勝利后,勾踐向吳國表示臣服,夫差將勾踐釋回越國。勾踐在越國臥薪嘗膽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迅速恢復越國國力,圖謀報復。前486年,夫差在邗(今江蘇揚州附近)筑城,又開鑿邗溝,連結(jié)了長江、淮河,在艾陵之戰(zhàn)中全殲10萬齊軍夫差二十三年(前473年)
,都城姑蘇(今蘇州)被勾踐興兵攻破,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吳國滅亡,而夫差也被勾踐流放,最后自殺身亡。12
、越王勾踐——東南稱雄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
,姒姓,名勾踐,又名鳩淺、菼執(zhí),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6年即位。公元前494年
,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于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quán)。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后,臥薪嘗膽,立志報仇,經(jīng)過幾十年努力勾踐已平吳
齊桓公、宋襄公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10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淮泗集團與江東士族的爭斗
春秋五霸是東周春秋時期相繼稱霸主的五個諸侯,主流說法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不同歷史文獻也有不同記載。
春秋時期周王室勢力衰微,一些強大的諸侯國開啟了爭霸戰(zhàn)爭以奪天下,春秋五霸便是該時期的歷史產(chǎn)物
齊桓公的為君之路輝煌而又艱辛
在趕回齊國的路上
在齊國貴族國氏、高氏和莒國的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