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并且輯有《曹操集》。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yōu)”
,“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奸雄”
,“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敝摹蹲尶h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
,字字真摯
。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
,幾人稱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笔聦嵉拇_如此。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里面
,表現(xiàn)出明顯的貶曹筆法
。但后世學(xué)者認為,這是有意的歪曲事實
,并沒有正確評價曹操
。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zhàn)術(shù)戰(zhàn)略靈活多變
。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tǒng)一
,經(jīng)濟生產(chǎn)的恢復(fù)和社會秩序的維系有著重大貢獻。在內(nèi)政方面
,曹操創(chuàng)立屯田制
,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zhàn)時的糧食問題
。
曹操的詩歌
,極受樂府影響,現(xiàn)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
。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
,卻不因襲古人詩意,自辟新蹊
,不受束縛
,卻又繼承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精神
。例如《薤露行》
、《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卻以之憫時悼亂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恫匠鰱|門行》原是感嘆人生無常,須及時行樂的曲調(diào)
,曹操卻以之抒述一統(tǒng)天下的抱負及北征歸來所見的壯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姴懿俑挥袆?chuàng)新精神的民歌
,開啟了建安文學(xué)的新風(fēng),也影響到后來的杜甫
、白居易等人
。
曹操詩的內(nèi)容大致有三種:反映漢末動亂的現(xiàn)實、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
、以及抒發(fā)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
漢末大亂
,曹操又南征北討,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
,故多有親身經(jīng)驗和體會如《蒿里行》謂漢末戰(zhàn)亂的慘象
,見百姓悲慘之余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故后人謂曹操樂府“漢末實錄
,真詩史也”
。
曹操生于官宦,對天下具有野心
,故懷有統(tǒng)一之雄圖
,《短歌行》有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可資明證
。其進取之心亦可見出
,如《龜雖壽》言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
一代裊雄
,縱風(fēng)光一世,亦有星落殞滅之時
。曹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
,只有作詩感嘆,無可奈何
。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的感傷,《秋胡行》之低沈情緒
,《陌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返扔蜗勺髌分卸伎梢娝南麡O情緒。
曹操的詩歌形式是十分創(chuàng)新的
。他尤擅寫五言體和四言體
。《蒿里行》原是雜言
,曹操卻以五言重寫
,非常成功。四言詩方面
,本自《詩經(jīng)》之后已見衰落
,少有佳作,但曹操卻繼承了《國風(fēng)》和《小雅》的傳統(tǒng)
,反映現(xiàn)實
,抒發(fā)情感。例如《短歌行》
、《步出夏門行》等均是四言詩之佳作
,使四言詩重生而再放異彩
。曹操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
,慷慨悲涼而沉郁雄健
,華美辭藻并不常見,惟形象鮮明
,如《觀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芬辉姡骸扒镲L(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寥寥數(shù)筆
,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
,表現(xiàn)詩人的胸襟,不加潤飾
。
曹操有二十五位兒子:
曹昂
,年輕時曾舉孝廉,為張繡所殺
。
曹丕
,公元220年迫漢獻帝禪讓帝位,是為魏文帝
。
曹彰
,綽號黃須兒,為一勇將
,曾大破代郡烏丸
。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
,擅長文學(xué)
,曾作《洛神賦》。雖然得到曹操寵愛
,但最終與其兄曹丕爭位失敗
,從此在政治上無所作為。公元225年立為陳王
。
曹熊,早薨
。
曹鑠
,早薨
。
曹沖,為著名神童
,曾根據(jù)浮力的原理為大象秤重
。
曹據(jù),公元232年封為彭城王
。
曹宇
,公元232年封為燕王。
曹林
,公元232年封為沛王
。
曹袞,公元232年封為中山王
。臨終病重時魏明帝曹睿對其愛護備至
,死后又獲厚葬。
曹玹
,公元211年封為西鄉(xiāng)侯
。
曹峻,公元232年封為陳留王
。
曹矩
,早薨。
曹干
,公元232年封為趙王
。
曹上,早薨
。
曹彪
,公元232年封為楚王。公元251年與太尉王凌謀反事泄
,被賜死
。
曹勤,早薨
。
曹乘
,早薨。
曹整
,公元217年封為郿侯
。
曹京,早薨
。
曹均
,公元217年封為樊侯。
曹棘,早薨
。
曹徽
,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曹茂
,素來與曹操及曹丕不和
。公元232年封為東平王。
參考資料:《曹操集 》曹操著
,中華書局編
,中華書局,1959
介紹曹操
長期以來,曹操在人們的心目中
,一直是被看作同殷紂王
、秦始皇一樣,是個殺人如麻
、權(quán)傾一時的暴君
、*雄。毛澤東也把曹操與殷紂王
、秦始皇一塊加以評價
。他反人們的傳統(tǒng)認識而議之,并且主張翻這樁歷史舊案
。在他多次評曹操的言論中所包含的核心觀點之一
,是認為曹操利用集中在手中的權(quán)力,改革惡政
、推行法治
、提倡節(jié)儉、穩(wěn)定恢復(fù)發(fā)展了社會
。曹操是天下大亂時期出現(xiàn)的“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是“代表正義一.
東漢王朝后期
,由于政治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