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亂軍之逃掉了兩個孩子到底是誰,他們真的改變了三國的歷史嗎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17 10:01:07

      亂軍之逃掉了兩個孩子到底是誰,他們真的改變了三國的歷史嗎

      你真的了解建安二年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天下大勢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按照歷史規(guī)律
      ,后漢經(jīng)過曹劉孫三家爭霸
      ,最后應(yīng)該歸于一統(tǒng)。但是孫堅孫策曹操劉備這樣的梟雄或者說禍害們紛紛死去之后
      ,漢室并沒有復(fù)興
      ,最后被最擅長扮豬吃老虎的司馬懿撿了大便宜

      細(xì)看后漢三國正史,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

      ,在漢獻帝建安二年
      ,從亂軍之逃掉了兩個孩子,正是這兩個孩子阻止了三國歸漢
      。亂兵手不夠狠
      ,馬不夠快,沒有殺掉這兩個小家伙
      ,犯了歷史錯誤
      。所以我們可以說,漢朝的滅亡
      ,在建安二年就埋下了伏筆:亂軍之中
      ,跑掉了兩個熊孩子!

      曹丕之所以敢于并成功篡漢

      ,是因為他看到孫劉聯(lián)盟已經(jīng)名存實亡
      ,而且經(jīng)過夷陵之戰(zhàn)
      ,劉備和孫權(quán)都元氣大傷,不但不能同心協(xié)力伐魏
      ,而且還要防范對方背后捅刀子
      。如果孫權(quán)沒有奪荊州殺關(guān)羽,一旦曹丕稱帝
      ,這兩個人就可以打著為漢獻帝報仇的旗號
      ,大張旗鼓地進攻曹魏,而且會得到中原多數(shù)百姓的支持

      外有孫劉兩面夾攻

      ,內(nèi)有門閥士族起兵內(nèi)應(yīng),曹丕一定會死得很難看。

      但是這大好局面

      ,被年輕氣盛目光短淺的孫權(quán)破壞了——他只想擴大自己的地盤
      ,但拿到荊州之后,才知道這是一塊燙手山芋

      劉備發(fā)誓不死不休

      ,在夷陵戰(zhàn)敗后調(diào)集趙云星夜趕來,準(zhǔn)備重整旗鼓再戰(zhàn)江東
      ,孫權(quán)只好第二次遣使請和(第一次求和劉備沒答應(yīng)):“孫權(quán)聞先主住白帝
      ,甚懼,遣使請和
      。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劉備之所以答應(yīng)孫權(quán)的請和要求,是因為他本人正在拉肚子

      ,一時半會兒好不了
      ,暫時允和,未嘗不是緩兵之計
      。只可以劉備這肚子拉得有點厲害
      ,病倒了就再也沒爬起來,孫權(quán)算是逃過了一劫

      夷陵之戰(zhàn)后

      ,曹丕迅速調(diào)兵遣將準(zhǔn)備玩兒一手卞莊刺虎:“命曹休、張遼
      、臧霸出洞口
      ,曹仁出濡須,曹真
      、夏侯尚
      、張郃、徐晃圍南郡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孫權(quán)被嚇得手足無措,趕緊寫信給曹丕

      ,愿意獻出全部地盤換取自己一條小命:“若罪在難除
      ,必不見置,當(dāng)奉還土地民人
      ,乞寄命交州
      ,以終余年。”

      能惹事兒不能平事兒

      ,這就是熊孩子孫權(quán)
      ,如果不是他只顧眼前利益而罔顧天下大勢,曹丕也不敢悍然廢掉劉協(xié)而以魏代漢

      曹丕接管的曹魏集團

      ,內(nèi)部也并不是鐵板一塊:曹彰曹植口服心不服,賈詡明哲保身
      ,司馬懿包藏禍心
      ,劉曄等漢室宗親伺機而動,五子良將的幸存者搖擺不定
      ,曹丕一著不慎
      ,就會滿盤皆輸。

      這時候我們禁不住要埋怨周泰周幼平了:建安二年

      ,你為什么要舍命救出十五歲的熊孩子孫權(quán)?讓他死在亂軍之中
      ,哪還有和后來這么多麻煩事兒?

      我們細(xì)看三國三巨頭,就會發(fā)現(xiàn)孫權(quán)的人品和能力

      ,都不如曹操和劉備
      ,老年的孫權(quán)更是昏聵殘暴,要是他再晚死幾年
      ,東吳就被他折騰垮了——地盤和地位不是自己打下來而是繼承來的
      ,所以孫權(quán)身上頗有些二世祖的驕橫習(xí)氣。

      如果建安二年周泰不冒死救出孫權(quán)

      ,也就沒有后來的赤壁之戰(zhàn)
      ,劉備可能早就跑到蒼梧太守吳巨那里去了。

      周泰冒死救孫權(quán)

      ,在《三國志》和《江表傳》中都有記載:建安二年
      ,十五歲的陽羨縣長孫權(quán)被數(shù)千亂兵包圍,戰(zhàn)刀已經(jīng)砍到了孫權(quán)的馬鞍子
      ,再砍幾刀
      ,孫仲謀就要變成孫肉醬了,這時候周泰出現(xiàn)當(dāng)了肉盾
      ,“泰奮激
      ,投身衛(wèi)權(quán),膽氣倍人
      ,左右由泰并能就戰(zhàn)
      。賊既解散,身被十二創(chuàng)
      ,良久乃蘇
      。是日無泰
      ,權(quán)幾危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建安二年

      ,孫權(quán)十五歲了,這一年曹丕更小
      ,只有十歲
      。巧合的是,正是這一年
      ,十歲的曹丕也在亂軍之中撿了一條命

      建安二年,張繡在曹操軍事壓力下被迫投降

      ,又被曹操搶走了嬸子
      ,于是在毒士賈詡的策劃下,對曹操發(fā)動了突然襲擊

      宛城之戰(zhàn)

      ,是曹操敗仗中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曹操的長子曹昂戰(zhàn)死,曹操的侄子曹安民戰(zhàn)死
      ,大將典韋戰(zhàn)死,而且曹昂和典韋完全是替曹操死掉的

      典韋之死

      ,讀者諸君耳熟能詳,就不再贅述
      ,曹昂之死
      ,讓曹操愧疚了一輩子,臨死前還在念叨
      。事實上曹操也真應(yīng)該愧疚
      ,因為在宛城之戰(zhàn)中,曹昂是可以跑掉的:“公所乘馬名絕影
      ,為流矢所中
      ,傷頰及足,并中公右臂
      。昂進馬于公
      ,公故免,而昂遇害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曹昂因為沒有戰(zhàn)馬而死于亂軍之中,十歲的曹丕則比較幸運

      ,他逃掉了
      。在多年以后
      ,曹丕還在他撰寫的《典論·自敘》中心有余悸地記載:“上(曹操)南征荊州,至宛
      ,張繡降
      。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
      、從兄安民遇害
      。時余年十歲,乘馬得脫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也不知道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天不佑漢,建安二年跑掉的這兩個熊孩子

      ,一個成了魏文帝
      ,一個成了吳大帝,大漢帝國的破滅
      ,在建安二年埋下了伏筆

      我們細(xì)看三國正史,就會發(fā)現(xiàn)曹魏大權(quán)只要不落到曹丕手里

      ,就一定會回歸天子劉協(xié):黃須兒曹彰只想做衛(wèi)青霍去病
      ,為大漢開疆拓土建功立業(yè);文藝青年曹植只會喝酒作詩,既沒有雄心也沒有霸氣

      文章最后

      ,照例請問讀者諸君:如果建安二年,曹丕戰(zhàn)死于宛城
      ,孫權(quán)被亂兵所殺
      ,后漢三國的走勢將會如何?曹魏集團還有誰可以取代曹丕?東吳除了孫權(quán),還有誰可以接手孫策的地盤?

      筆者絞盡腦汁

      ,也沒找出可以替代人選:曹彰曹植不行
      ,曹沖早夭,曹熊體弱多病
      ,都沒有曹丕文武雙全膽大包天;孫策遇刺重傷不治的時候
      ,孫翊、孫匡
      、孫朗還沒成年
      ,他們的能力和威望,能夠震懾江東群雄并讓周瑜和張昭甘心輔佐嗎?

      如果孫策沒有死那么早的話,歷史會變成怎樣呢

      經(jīng)“袁史”公眾號授權(quán)發(fā)布

      東漢末年

      ,朝廷吏治腐敗
      ,宦官與外戚為權(quán)利爭奪不休,百姓承擔(dān)著難以想象的徭役與賦稅
      。再加上當(dāng)時連年的天災(zāi)
      ,百姓本就艱難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纱藭r的朝廷非但沒有采取措施安撫百姓
      ,反而內(nèi)斗不止,這令看不見希望的百姓們更加絕望
      ,一時之間
      ,華夏大地上無數(shù)農(nóng)民揭竿而起。

      公元184年

      ,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黃巾起義爆發(fā)
      。從此,東漢政權(quán)迎來了它的滅亡
      ,中原大地也迎來了長達百年的征戰(zhàn)與混亂
      。董卓趁朝廷內(nèi)亂,把持漢室
      ,妄圖掌控天下
      。中央下轄的各地方為討伐董卓開始興兵。在此過程中
      ,不免有人渾水摸魚
      ,借機壯大自身勢力。由此
      ,中華土地上各路豪杰、各方勢力割據(jù)混戰(zhàn)

        

        在連年的征戰(zhàn)中

      ,逐漸形成了曹魏、東吳
      、蜀漢三大政權(quán)并立的形勢
      。然而有這樣一種說法,即若是孫策沒有去世
      ,便不會出現(xiàn)三國鼎立之勢
      。為什么會有這種說法呢?孫策到底是何人呢
      ,他又有什么本事可以摒除三家
      ,一家獨大呢?

      孫策其人

      孫策是破虜將軍烏程侯孫堅的長子

      ,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英勇之人
      。時人盛贊其高超的武功和過人的勇毅
      。袁術(shù)曾經(jīng)說,“使術(shù)有子如孫郎
      ,死復(fù)何恨
      ?”曹操也說自己“難與爭鋒”。

      作為孫堅的兒子

      ,孫策很小的時候就展現(xiàn)出異于常人的號召力與引導(dǎo)力
      。《三國志·吳書》記載他
      ,“收合士大夫
      ,江、淮間人咸向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督韨鳌芬舱f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交結(jié)知名,聲譽發(fā)聞”

      不可否認(rèn)

      ,這其中有部分他父親孫堅的原因在里面。但是
      ,他一個人十幾歲的小孩子
      ,乳臭未干的年紀(jì),若是沒點真本事
      ,僅靠早亡的父親的威名
      ,怎么會有如此多的名士大夫甘愿投靠他,屈居他之下呢

        

        除此之外

      ,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演義》中那個和諸葛亮斗智斗勇的周瑜,更是孫策的摯友
      。二人年紀(jì)相仿
      ,少時便相識,“推結(jié)分好
      ,義同斷金”
      。在孫策之后的政治軍事生涯中,周瑜可謂是助他良多

      那么

      ,這么多人投奔于孫策名下,仰慕其英勇果敢
      ,他的武藝究竟如何呢

      勇冠一世,于天下爭衡

      在孫策十七歲時

      ,他的父親孫堅就在攻打劉表的戰(zhàn)斗中為黃祖所殺
      ,離開人世
      。作為喪父長子,孫策自然是要挑起家中的大梁的
      ,也自然是要為父親報仇雪恨的

      孫策明白當(dāng)時的自己勢單力薄,想要在亂世中生存

      ,想要為父親報仇
      ,不能急于一時,得先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
      。于是
      ,他帶領(lǐng)著一家老小前往曲阿,投奔在丹陽做太守的舅舅吳景
      。在此過程中
      ,“因緣招募得數(shù)百人”。之后
      ,他又前往父親生前的盟友袁術(shù)的麾下
      ,欲在此大顯身手,增強實力

      袁術(shù)早就聽聞過孫策的名聲

      ,對于他能在路上招募士兵人才一事頗為稱贊,并且“以堅部曲還策”
      。就此
      ,孫策的勢力進一步擴大。當(dāng)時的太傅馬日磾也很看好孫策
      ,專門上表朝廷征召他為懷義校尉
      。而孫策也不負(fù)眾望,他幫助袁術(shù)成功打下了廬江郡
      ,擊敗太守陸康
      ,保證袁術(shù)攻打徐州有足夠的糧草。

        

        這之后

      ,在袁術(shù)攻打劉繇“連年不克”時
      ,也是孫策挺身而出
      ,“助景等平定江東”
      。更難能可貴的是,孫策雖是個行軍打仗的武夫
      ,但也是個顧念百姓的將軍
      。他的軍隊,所過之處“軍令整肅”
      ,僅僅有條
      ,也不殺燒搶掠百姓
      。故而,百姓們都愿意依附他

      眼看著孫策的勢力穩(wěn)步擴大

      ,但袁術(shù)卻不是明主。他多次許諾孫策攻下郡縣后封他做太守
      ,但此次都失信于人
      ,不念孫策的功勞不說,反倒不吭一聲就把自己的親信推上位
      ,完全不顧孫策的面子
      。就這樣,孫策對袁術(shù)逐漸失望
      ,自立門戶的念頭也越發(fā)深了

      在劉繇兵敗逃走后,孫策領(lǐng)兵追擊的路上

      ,各地郡守聽說孫策的威名
      ,或棄城而逃或舉城投降。漸漸得
      ,孫策的兵力愈發(fā)壯大
      。后來他擊敗了以嚴(yán)白虎為首的數(shù)萬賊寇,又攻占了會稽
      ,聲名更加盛大
      ,許多有識之士慕名前來投靠他。一時間
      ,孫策的陣營又?jǐn)U大了
      。而此時的他,也不過二十歲左右

        

        恰在此時

      ,孫策聽聞“袁術(shù)僭號”,公然稱帝
      ,便毅然決然地與其決裂
      ,專心發(fā)展自身的勢力。不久后
      ,袁術(shù)就去世了
      ,他的部下廬江太守劉勛收割了他的勢力與地盤。孫策便假裝與劉勛交好
      ,趁機打敗了他
      ,接手了袁術(shù)的大部分勢力,基本占領(lǐng)了江東地區(qū),為東吳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業(yè)

      英年早逝

      ,托孤張昭

      當(dāng)時北方的曹操正與袁紹開戰(zhàn),二人都知道孫策的實力

      ,出于對自身安危的考慮
      ,他們不敢公然與其對抗,反而想和他結(jié)交
      。照這樣的勢頭
      ,孫策若是沒有去世,天下也不一定就是三分了
      。然而
      ,這個少有才名,勇冠天下
      ,才略絕異的青年
      ,就在二十六歲時早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三國志》記載

      ,“策單騎出
      ,卒與客遇,客擊傷策”
      。孫策單獨打獵出游
      ,被為許貢報仇的幾人伏擊,幸好他反應(yīng)快
      ,沒有當(dāng)場斃命
      ,但也傷得不輕。而后不久
      ,他便重傷不愈而亡

        

        在臨死之前,他惦記的還是東吳的基業(yè)

      。他明白
      ,此時東吳剛剛建立,正是內(nèi)不穩(wěn)
      ,外有憂的時候
      ,偏逢自己命不久矣,弟弟孫權(quán)又年幼
      ,還不足以完全撐起東吳
      。于是,他將重任托付給自己信任的謀士張昭
      ,甚至說“若仲謀不任事者
      ,君便自取之”。

      一個因重傷將死之人

      ,當(dāng)時必定是渾身劇痛難忍的
      ,孫策竟能在那樣的情形下還能顧全東吳,甚至把事情和形勢看得清清楚楚
      ,可見他不是一個只懂舞刀弄槍的武夫
      ,更是個文武雙全之人。不僅如此
      ,從他對張昭那一番話
      ,我們便可以看出,孫策不是一個目光短淺
      、心胸狹隘之人
      ,反而是個禮賢下士、善用人才
      、心胸闊達之人

      這樣一個人,若是沒有英年早逝

      ,想必東吳定然比孫權(quán)在位時要強上更多
      ,說不定,還不會有什么天下三分之勢呢
      。不過可惜的是
      ,這個“好笑語,性闊達聽受
      ,善于用人”的孫伯符
      ,就死在壯年,沒能見到東吳的風(fēng)光
      ,也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
      。(微信公眾號:袁史)

      參考資料:肖溱.劉備與孫策托孤比較[J].三明學(xué)院學(xué)報,2016,33(5):76-80.

      關(guān)青,王瑞.霸業(yè)之基兆——評孫策歷史地位[J].西江月,2013,(6):290.

      三國演義
      、水滸傳、傅雷家書
      、培根隨筆的讀后感
      !急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

      ,再到大破遼兵
      ,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
      ,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
      ,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
      ,對自己身邊的親人
      ,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
      ,這就是忠
      ;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的凌辱
      ,寧死不屈
      ,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dāng)今這個社會中
      ,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
      ,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
      ,包括了太多的內(nèi)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
      ,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
      ,就只為了一個‘義‘字
      ;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
      ,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
      ,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xiàn)實生活中
      ,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
      ,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dāng)?shù)挠職猓踔潦且幻鼡Q一命的決心.

      ,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
      ,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yōu)榱苏x
      ,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
      ,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
      ,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
      ,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
      ,奮斗的激情已經(jīng)被凍結(jié),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
      ,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
      ,經(jīng)常為小事與他人發(fā)生沖突
      ,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fēng)喪膽.在現(xiàn)實生活中
      ,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fā)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
      ,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
      ,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
      ,當(dāng)日本侵華
      ,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
      ,誓死不屈
      ,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
      ,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xù)
      ,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
      ,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當(dāng)前
      ,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wù)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shè)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
      ,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水滸傳》讀后感:梁山泊悲劇
      ,宋江之過?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
      ,最終卻落的個四分五裂
      ,死的死,走的走
      ,這不免使人為他們鳴不平
      。在批判宋王朝腐敗的同時,許多人也將矛頭直指宋江——這個梁山泊的領(lǐng)軍人物


      有人認(rèn)為
      ,梁山好漢之所以會落得如此結(jié)果
      ,是宋江一手造成的。作為戰(zhàn)無不勝的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
      ,宋江卻斷然拒絕了如同李逵說的:“殺上東京
      ,奪了鳥位”的主張,自覺選擇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
      ,帶領(lǐng)“替天行道”的梁山泊義軍
      ,去殘殺“僭號稱王”的方臘義軍,在兩敗俱傷的大屠殺中
      ,遭到慘痛的失敗
      。他們認(rèn)為,如果當(dāng)初宋江采納李逵說的:“殺上東京
      ,奪了鳥位”的主張
      ,以梁山泊當(dāng)時的實力,定能推翻宋王朝
      。而宋江卻奴顏婢膝
      ,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dāng)賭注
      ,真是個忘恩負(fù)義之徒


      識江湖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
      ,若高若低
      ,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谷
      ,終日追陪
      ,并無厭倦;若要起身
      ,盡力資助
      ,端的揮霍,視金似土
      。人問他求錢物
      ,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
      ;每每排難解紛
      ,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為東,河北聞名
      ,都稱他做及時雨
      。”
      ,由此可見
      ,宋江乃仁義之仕
      ,決不會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dāng)賭注


      然則為何要接受招安
      ?我認(rèn)為,這是由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氣所造成的
      。當(dāng)時社會宣揚“三綱”
      ,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
      、“夫為妻綱”
      ,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chǎn)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
      ,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
      ,好好為官
      ,處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
      ,宋江也答應(yīng)了。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
      ,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
      。他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圣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高俅到來他親自下山迎接并在談判中保護其不被梁山好漢追殺
      ,以致氣死林沖。他一直認(rèn)為走與統(tǒng)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
      。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jīng)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
      ,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yù)示著起義的不戰(zhàn)而敗


      不僅是宋江
      ,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
      、關(guān)勝
      、史進、柴進
      、秦明等人
      ,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持招安的
      。所以
      ,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
      。所以
      ,將梁山好漢起義的失敗歸罪于宋江
      ,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劇
      ,并非宋江之過
      。梁山泊悲劇,這也是社會的悲劇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
      ,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
      ,最后剿滅叛黨
      ,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
      ,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
      ,義。

      ,即是對自己的祖國
      ,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
      。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
      ,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
      ;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
      ,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
      ,最終上吊自殺
      ,這也是忠。在當(dāng)今這個社會中
      ,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
      ,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
      ,包括了太多的內(nèi)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疂G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
      ,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
      ,就只為了一個“義”字
      ;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
      ,也只為一個“義”字
      。由此可見
      ,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
      。在現(xiàn)實生活中
      ,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
      。因為它需要有相當(dāng)?shù)挠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可以解釋為正義
      。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
      ,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
      ?他們?yōu)榱苏x
      ,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
      ,什么是不該做的
      ,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
      。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
      ,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
      ,奮斗的激情已經(jīng)被凍結(jié)
      ,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丑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
      ,他生性魯莽
      ,性情暴躁,經(jīng)常為小事與他人發(fā)生沖突
      ,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家伙們聞風(fēng)喪膽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fā)生
      ,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
      。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
      。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
      ,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
      ,當(dāng)日本侵華
      ,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
      ,誓死不屈
      ,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
      ,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xù),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
      ,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當(dāng)前
      ,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wù)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shè)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
      ,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
      。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圣”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我借助這個假期讀完了這本描寫人物的性情鮮明的名著給讀完了,讀后感嘆到: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果然引人入勝
      ,令我興奮不已!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話:讀不完水滸傳的不是中國人!感慨萬分.

      水滸傳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
      ,膽大如虎的武松,機智聰明的吳用等等……揭露了封建社會的官逼民反
      ,只手遮天的社會狀況


      我被里面的情節(jié)給深深地吸引住了,武松醉酒打死猛虎等
      ,但大家對宋江的看法便不全相同
      ,現(xiàn)在我來品一品他吧.

      宋江自幼讀儒家書,受傳統(tǒng)教育
      ,走入社會在縣衙中做押司(小吏)
      ,刀筆精通。他的出身經(jīng)歷和性格
      ,使他了解和體驗百姓的痛苦
      ,有正義感,養(yǎng)成一種辦事謹(jǐn)小慎微、隨機應(yīng)變
      ,喜歡玩權(quán)術(shù)
      。因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
      ,有遵守法度的習(xí)慣
      。宋江到梁山泊以后,他處理問題比較周全
      ,有人說他虛偽
      、玩權(quán)術(shù),這是他處理問題的一種手段
      。如俘獲霹靂火秦明
      ,讓位盧俊義等。他犯罪后衙門給他戴上枷
      ,別人把枷打開時
      ,他說不能,這是國家的法度


      宋江上梁山前是一位仗義英雄
      ,義放晁蓋,當(dāng)法與義發(fā)生矛盾時
      ,宋江就不顧法度了
      。他對梁山的事業(yè)有一定的貢獻,他為了梁山好漢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閻婆惜


      宋江上梁山后
      ,成為義軍的首領(lǐng)。他自己說在文武方面并無過人之處
      ,為什么還能當(dāng)梁山泊的首領(lǐng)呢
      ?這是由于宋江有以下優(yōu)勢:仗義疏財
      ,在江湖中有一定的號召力
      ;關(guān)懷兄弟,兄弟遇難設(shè)法相救
      ;有一定的組織和軍事指揮才能
      ,如三打祝家莊戰(zhàn)役,他注意總結(jié)經(jīng)驗
      ,從調(diào)查虛實入手,又拆散祝家莊與其他二家聯(lián)盟等。

      受招安以后
      ,宋江成為了一個朝廷的忠臣
      。他的思想是為國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蓋死后
      ,宋江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
      ,這對起義軍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滸傳》中宋江的一大關(guān)鍵
      。受招安以后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
      ,他也由起義軍首領(lǐng)走到服從朝廷的順臣。這時
      ,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熱愛國家的
      ,皇帝代表國家,朝廷不負(fù)我
      ,我不負(fù)朝廷
      。他不聽吳用等好漢的勸阻,去征起義軍領(lǐng)袖方臘
      ,打得十分慘烈


      悲劇的結(jié)局。宋江帶領(lǐng)眾人征方臘以后
      ,原本的108位好漢還剩下27個
      ,其余的不是犧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
      ,對他加害致死
      。宋江臨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
      ,讓李逵喝藥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義英雄
      ,梁山首領(lǐng)
      ,招安后成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慘的結(jié)局


      水滸傳讀后感 3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
      ,好辛苦!不過
      ,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fēng)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
      ,吳用的足智多謀
      。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
      ,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yè)游名的習(xí)氣
      ,動不動就發(fā)火
      ,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
      。結(jié)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
      ,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氣概
      ,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
      ,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雖然說現(xiàn)在仍離內(nèi)行很遠(yuǎn),不料卻也看出一點門道


      魯達何以成五臺山和尚


      俗話說不在高,有仙則名
      。五臺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五臺山的和尚當(dāng)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況象魯達這樣有命案在身兇犯
      ?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
      、大鬧五臺山的故事,至于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剎的大和尚
      ,不細(xì)心看還未必看得明白

      魯達三拳打死鄭屠之后便 亡命天涯,一日
      ,在代州雁門縣的十字街頭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過的金老
      ,金老的女兒嫁給了雁門的大財主趙員外,趙員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兒
      ,魯達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
      ,受人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
      。這趙員外和五臺山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
      ,寺里的智真長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錢在寺里
      ,是寺里的大施主
      。趙員外還曾向寺里買了一個名額,寺里曾許過愿讓他剃度一僧
      。于是,趙員外就把這名額給了魯達
      ,有了名額還不夠
      ,趙員外還向寺里繳納一筆"集資費",那集資費便是趙員外帶魯達上山見智真長老時特意準(zhǔn)備的一擔(dān)"段匹禮物"。如果沒有趙員外的一個名額和一擔(dān)集資費
      ,魯達便有天大的本事也進不了五臺山山門
      ,更不會成為后來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魯智深了。

      生辰綱事發(fā)與晁蓋的關(guān)系網(wǎng)

      劫了當(dāng)朝太師的生辰綱
      ,絕對是死罪一條
      。作為這樁劫案的首犯,晁蓋在生辰綱東窗事發(fā)之后
      ,利用他多年精心編織的關(guān)系網(wǎng)居然安然逃脫
      ,遠(yuǎn)走高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疂G》雖是一部反映農(nóng)民起義的小說
      ,不過里面的108將很少是正兒八經(jīng)的正宗農(nóng)民,晃蓋當(dāng)然也不是

      晁蓋是山東鄆城縣東溪村的一名富戶
      ,"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jié)識天下好漢
      ,但有人來投奔他的
      ,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
      。"他獨霸一方
      ,在江湖上很有些名氣。晁蓋有很多錢
      ,也很會花錢
      ,他的錢絕對不會是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得
      ,生辰綱都敢劫
      ,他還有什么事不敢做的。晁蓋用大量的錢財精心編織了許多的關(guān)系網(wǎng)
      ,而這些關(guān)系網(wǎng)在緊要的關(guān)頭發(fā)揮了作用
      。先是他的把兄弟--在縣衙門作事的宋江從濟州府捕頭何濤處獲得秘捕晁蓋的消息后,便立即前去通風(fēng)報信
      ,使晁蓋得了寶貴的時間
      。在圍捕行動中,鄆城縣的兩位和他交往很深的
      ,平時得了許多好處的都頭朱仝
      、雷橫更是心懷鬼胎,陽奉陰違
      。打前門的的雷橫故意大驚小怪
      ,高聲叫嚷
      ,暗示晁蓋快逃,打后門朱仝更是不但放過了他
      ,還特意為他指出了一條逃生之路說?quot;你不可投別處去
      ,只除梁山泊可能安身。"關(guān)系網(wǎng)織到這個份上
      ,誰還奈得他何


      宋江使梁山泊興旺發(fā)達,宋江又把梁山泊引上絕路
      ,真可謂成也宋江
      ,敗也宋江。應(yīng)該說宋江取得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之前
      ,還是為山寨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的
      ,尤其是徹底拋棄了王倫的閉關(guān)自守、盲目排外的路線
      ,廣納天下豪杰
      ,使得山寨一片繁榮。他還常親自下山
      ,率領(lǐng)一幫弟兄沖州過府
      ,立了不少軍功,三打祝家莊
      、攻克高唐州
      ,都有他的功勞。不過
      ,耐人尋味的是
      ,當(dāng)梁山泊英雄排定座次,宋江坐穩(wěn)了法定的第一把交椅后
      ,他的行為產(chǎn)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前身先士卒的宋江不見了,自那以?quot;一向不曾下山"
      ,"每日肉山酒海
      ,大吹大擂,與弟兄們打團兒吃酒
      。"而且他下山的第一件事竟是去東京賞燈
      ,任憑"眾人苦諫不住,他堅執(zhí)要行
      。"拿著弟兄們出生入死換來的血汗錢供自己肆意揮霍
      。看完了燈會之后他還去逛妓院
      ,為了會一會名妓李師師
      ,光見面禮便花了黃金一百兩
      。為了不使自己的所作所為引起弟兄們的不滿
      ,他早就想好了一個絕妙的理由:這一切都是為了山寨的前途著想
      ,為了讓大家將來有個好的歸宿。說到底
      ,他的旅游
      、嫖妓都是為了工作的需要。為了山寨宋江真可謂是"奮不顧身"


      《水滸傳》畢竟是寶藏
      ,不時會有新發(fā)現(xiàn)。最近
      ,一位著名史學(xué)教授的研究又出新成果:“《水滸》是中國第一反腐名著”
      。教授認(rèn)為,在封建社會里
      ,直接迫害農(nóng)民的是貪官污吏
      ,是高俅一類人物。農(nóng)民起來反抗
      ,矛頭直指貪官
      ,這是理所當(dāng)然。農(nóng)民鏟除貪官污吏
      ,實現(xiàn)天下太平
      ,實際上就是反貪污、反腐敗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啊端疂G》雖然情節(jié)復(fù)雜紛紜,但其主題總離不開一件事———反貪污
      、反腐敗
      。”端的是有一千個學(xué)者就有一千個主題


      《水滸》反腐
      ,第一斗士該是宋大哥了。宋江“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
      ,為人仗義疏財”
      ,老太爺宋太公和胞弟宋清“在村中務(wù)農(nóng),守些田園過活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未蟾鐒t在鄆城縣衙當(dāng)文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捌缴缓媒Y(jié)識江湖上好漢
      ,但有人來投奔他的
      ,若高若低,無有不納……端的是揮霍
      ,視金似土
      。”宋王朝該不會實行“高薪養(yǎng)廉”吧
      ?一個縣衙的小文書
      ,不知工資有多少?竟能揮金似土
      ,不知是有灰色收入還是有其他收入
      ?莫非黑三郎上山之前也腐敗
      ?那豈非成了以腐敗反腐敗了
      ?最堅定的“反腐斗士”當(dāng)推李逵,那鐵牛的板斧砍起江州百姓的頭顱來就如切菜
      ,“只要殺得快活”
      。事情緣起乃智取生辰綱,理由非常充分:“此不義之財
      ,取之何礙”
      ,因為是反腐的正義行動,打劫也就不叫打劫
      ,叫智取


      《水滸》反腐,本是古人的事
      ,與咱何干
      ?只是那濃濃的《水滸》氣綿綿不絕:晁蓋們劫生辰綱是“反腐”,今天小偷偷貪官的贓款贓物更是“反腐”了
      。那宋押司在政府機關(guān)干事
      ,卻一心編織關(guān)系網(wǎng),哥兒們來了“終日追陪”
      。利用職務(wù)之便為犯罪嫌疑人
      、也是關(guān)系網(wǎng)中一哥兒們的“鄉(xiāng)長”晁蓋通風(fēng)報信,指使他們脫逃
      ,那原福建省公安廳副廳長莊如順通知賴昌星快點出國好像就頗得宋江的真?zhè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宋江殺閻婆惜之后,鄆城縣“公安局長”朱仝
      、雷橫私自放走宋江
      ,“縣長”也有心為宋開脫,那浙江溫嶺市原市長周建國、市公安局長楊衛(wèi)東與黑社會頭子張畏的瓜葛
      ,那沈陽市原市長慕綏新
      、副市長馬向東與劉涌的關(guān)系,不就與此一脈相承嗎
      ?慕綏新
      、莊如順、周建國
      、楊衛(wèi)東們
      ,血液中就浸透了《水滸》氣


      《水滸傳》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
      。不過依我看,倒是表現(xiàn)了皇帝不懼民反的一面

      雖然歷代帝王都懲戒貪污
      ,但反貪不是他們的頭等大事,他們最怕的是有人凱覦皇位
      。篡權(quán)當(dāng)然不是那些“草民”力所能及的
      ,只有權(quán)臣才能做到。因此
      ,皇帝的精力主要用于防范功臣名將
      ,對他們恩威并用,只要他們沒有野心
      ,搜刮一點民脂民膏
      ,皇上是不會計較的,甚至還會鼓勵他們這樣做
      ,如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quán)”就是這個意思
      。而對于似乎天生就是任人踐踏的“草民”,則不會這樣煞費苦心了
      ,只顧大膽地蹂躪就是了
      。所謂“柿子挑軟的捏”是也。統(tǒng)治者也毫不諱言稱九州之長為“牧”
      ,把治理百姓說成是“牧民”
      。既然把百姓當(dāng)成牛羊,就不妨用皮鞭
      、棍棒
      、刀劍來侍候,并對他們敲骨吸髓
      。統(tǒng)治者奉行的是壓迫有理政策
      ,才不管什么官逼民反的道理呢!阮小五唱的:“酷吏贓官都?xì)⒈M
      ,忠心報答趙官司家”恐怕要讓宋徽宗竊笑
      。殊不知酷吏贓官是趙官司家一手扶植培養(yǎng)的
      ,趙官司家的統(tǒng)治是靠他們維持的,把他們殺盡了
      ,趙官司家豈不真成了寡人
      ?這,趙官司家豈肯答應(yīng)
      。這也就是童貫
      、蔡京、高俅們雖殘民以逞卻沒有被趙官家傷及一點皮毛的秘密所在

      當(dāng)然
      ,官司逼民反的道理皇帝不會不懂。但是
      ,面對“草民”們的揭竿而起
      ,皇帝是不屑一顧的。他不相信這些“甕牖繩樞之子”會干出驚天動地的事情
      。事實也大致如此
      。歷代的農(nóng)民起義,除了劉邦
      、朱元璋的義軍能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外
      ,其他的大都以失敗而告終。何況
      ,由于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的軟弱性和局限性
      ,在義軍有了一定的勢力后,往往以此為資本向朝廷招安
      ,撈個一官半職
      。即舊時民謠所說:“要當(dāng)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睆亩Y(jié)束被動挨打的局面。但招安的主動權(quán)掌握在朝廷手中
      ,加上他們對義軍的憤恨
      ,總要先將他們玩弄于股掌,不輕易答應(yīng)他們的請降
      。據(jù)《舊唐書.黃巢傳》
      ,王仙芝攻破鄂州后,曾7次向唐朝請降
      ,不但此愿未成
      ,王仙芝及數(shù)萬將士還飲恨黃梅。反對王仙芝招安的黃巢,攻入廣州后已擁有50萬大軍
      ,還托人奏請?zhí)瞥馑麨樘炱杰姽?jié)度使
      ,朝廷沒有同意后,又想請封他為廣州節(jié)度使
      ,最后因朝廷開給黃巢的價格太低而告吹
      ,可見招安并非易事。關(guān)于在招安中捉弄義軍這一點
      ,《水滸傳》有更生動的描寫
      。宋江為了招安,對俘虜高太尉“納頭便拜
      ,口稱死罪”
      ,并大設(shè)筵宴,“宋江執(zhí)盞摯杯
      ,吳用公孫勝執(zhí)瓶捧案
      ,盧俊義侍立相待”,極盡巴結(jié)奉承之能事
      ,求高俅“慈憫,救拔深陷之人
      ,得瞻天日”
      。高俅回朝后,將允諾招安之事置于腦后
      ,宋江只得派燕青再一次走“枕頭風(fēng)”路線
      ,趁宋徽宗“深入下層”與李師師同樂時,燕青奏知圣上:“宋江早望招安
      ,愿與國家出力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徽宗終于答應(yīng)了宋江招安的請求
      ,并大罵童貫
      、高俅一頓。但也只是罵而已
      ,并沒有動他們一根毫毛
      。因為童貫、高俅對宋江的使壞
      ,是對宋江“忠心”的嚴(yán)峻考驗
      ,童貫、高俅的所為,深合上意
      。我敢說
      ,徽宗在罵他們時,心里早就準(zhǔn)備獎賞他們了
      。招降了宋江
      ,不但消除一方內(nèi)患,而且還可讓宋江去征服那些不馴從的“草民”
      。這樣
      ,朝廷便多了一些得力的鷹犬,這等于擴大了趙官家酷吏贓官的隊伍
      。以此來推論
      ,統(tǒng)治者是不怕百姓造反的。

      亂世讀三國
      ,曹操是一個怎么也抹不黑的絕世梟雄

      亂世三國,是中國人記憶中最精彩的英雄時代

      。一時間風(fēng)云際會
      ,涌現(xiàn)出數(shù)量如此之多的智謀或勇武之士,令人有眼花繚亂之感
      。如果把他們各自放進別的時代里
      ,也許都會很快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但與這么多水平相近的敵手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英雄們難免會有“既生瑜
      ,何生亮”的悲哀。
      從早期的袁紹到后來的劉備
      、孫權(quán)
      ,曹操面對的全都是不容忽視的強大敵手,他的勝利之路也絕非一帆風(fēng)順
      ,許多時候如果對手再高明一些
      ,或者他的運氣再差一些,可能就不是后來三分天下的結(jié)局
      。能在這個群雄混戰(zhàn)的亂世里生存下來的人
      ,除了必須擁有過人的才干外,還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做好應(yīng)對各種變化和挫折的心理準(zhǔn)備
      ,能勝能敗,百折不回
      ,才有機會爭奪天下
      。曹操從起兵到坐擁北方
      ,其間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挫折,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希望
      ,屢次絕處逢生
      ,重整旗鼓,才有了后來的輝煌

      曹操最成功的一步棋就是迎來了漢獻帝
      ,挾天子以令諸侯,迅速培養(yǎng)起自己的聲望和勢力
      。但曹操決不是只會假借虎威的狐貍
      ,他是一條潛藏在深淵之底的蛟龍,等待著風(fēng)云突變的時機
      ,時刻準(zhǔn)備著一飛沖天
      。他是個很明智的人,在看到進軍江南的不易之后
      ,他沒有走上窮兵黷武的道路
      ,轉(zhuǎn)回頭經(jīng)營北方,把未竟的事業(yè)留給了繼承者
      。能在晚年還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
      ,單憑這一點曹操就已經(jīng)可以立足于中國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政治家之列。
      關(guān)于曹操的出世
      ,史書上并沒有留下神異的傳說
      。有許多開國皇帝都喜歡給自己的身世涂抹上一些“天命所歸”、“真龍出世”的色彩
      ,但曹操卻不同。以他比較務(wù)實的性格
      ,大概不重視這些怪力亂神
      ,更在乎的還是別人對他后天能力的評價。曹操出生在東漢末年
      ,當(dāng)時社會上活動著很多名士
      ,他們很有自己的思想,喜歡清談
      ,行為風(fēng)雅
      ,特立獨行,對社會輿論有著很大影響
      。其中有一個名叫許劭(字子將)的人
      ,很喜歡評價別人的能力和品行。他每個月都要和自己的堂兄許靖共同挑一個人物來評論
      ,當(dāng)時稱為“月旦評”
      。有一次他們說到曹操
      ,許子將下了一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
      ,年輕的曹操聽了非常開心
      。后來這個“亂世奸雄”的定義一直陪伴了曹操將近兩千年,直到今天
      ,一提到“奸雄”兩個字
      ,許多人第一反應(yīng)就會想到曹操。
      從后來曹操的事跡來看
      ,他確實非常聰明機警
      ,做事不拘一格,行為舉止也常常不符合傳統(tǒng)的思想規(guī)范
      。歷史上留下了許多關(guān)于少年曹操事跡的傳奇
      ,比如《世說新語》里有一個故事說到年輕的曹操和袁紹都很喜歡胡鬧,有一次看到別人家在娶親
      ,就想出了搶新娘的惡作劇
      。結(jié)果半路上被人發(fā)現(xiàn),許多人追趕過來
      ,曹操和袁紹慌忙逃竄
      ,結(jié)果袁紹一不留神掉進了大坑里,無論如何也爬不出來
      。于是曹操站在坑邊大喊:“搶新娘的毛賊在這里
      !”袁紹一著急,自己奮力從坑里跳出來
      ,兩人這才脫險
      。從這里能充分看出曹操的機智要勝出袁紹一籌,假如這個故事屬實
      ,官渡之戰(zhàn)的結(jié)果大概從那時起就已經(jīng)注定了

      當(dāng)時并不是只有許子將一個人看出了曹操的潛力,素來很有知人之明的太尉橋玄看到曹操后也很驚奇
      ,對他說:“如今正是亂世
      ,非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能平定天下。莫非這個人就是你嗎
      ?”曹操本來就很有決心和能力
      ,又有了這些人的鼓勵,從此就更加相信自己是個能夠做大事
      、成大業(yè)的人
      ,人生志向也更加遠(yuǎn)大而堅定了。
      初露鋒芒的年輕官員
      。雖然有了時人的高度評價
      ,但曹操還需要以實際行動來證實他的能力
      。東漢靈帝熹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74年
      ,二十歲的曹操剛一登上政界
      ,就以出色的表現(xiàn)讓所有人刮目相看。當(dāng)時曹操被舉為孝廉
      ,隨后出任洛陽北部尉一職
      ,洛陽是東漢的首都,城里皇親國戚匯聚
      ,幾乎人人都有后臺勢力
      ,一般的官員都難免束手束腳,不知所措
      。但初出茅廬的曹操卻毫無忌憚
      ,一上任就讓人做了十幾根五色大棒懸掛在衙門兩側(cè),聲明如果有人敢觸犯法律禁令
      ,立即棒殺勿論
      。當(dāng)時有個皇帝很寵幸的宦官名叫蹇碩,他的叔父違禁夜行
      ,撞在曹操手里
      ,曹操立即下令處死,這一下震動了京城
      ,從此首都風(fēng)氣肅然一變
      ,再沒有人敢違禁行事。
      到了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
      ,黃巾起義爆發(fā)
      ,曹操以騎都尉之職參與鎮(zhèn)壓,結(jié)果大獲全勝
      ,受命擔(dān)任濟南相
      。濟南國本是個法紀(jì)混亂的地方,管轄的十幾個縣風(fēng)氣極壞
      ,貪污徇私一類的事情屢見不鮮,卻從來沒有人過問
      。曹操上任之后
      ,又拿出當(dāng)年在洛陽時的作風(fēng)和手段,一下奏免了八名縣級主管
      ,結(jié)果又在當(dāng)?shù)叵破鹆艘粓鲲L(fēng)暴
      ,貪官污吏們聞風(fēng)喪膽,紛紛逃到其他郡縣
      ,當(dāng)?shù)仫L(fēng)氣立即大為好轉(zhuǎn)
      。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扭轉(zhuǎn)不了整個時代的風(fēng)氣
      ,曹操也知道自己這些年來的行為觸動了太多利益集團,如果再在政界里待下去
      ,在當(dāng)時混亂的社會環(huán)境下
      ,恐怕總有一天會為自己招來禍患。于是他干脆告病回家
      ,在家鄉(xiāng)建設(shè)田園
      ,修葺房舍,春夏讀書
      ,秋冬游獵
      ,倒也過得清閑自在。
      三國時代的許多風(fēng)云人物都有隱居的經(jīng)歷
      ,但隱居絕不是他們的目的和歸宿
      ,只是一種休養(yǎng)生息、更有效地洞察世事的手段
      。一旦機會來臨
      ,他們就會從隱居的山野茅舍間走出來,走進更廣闊的人生舞臺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度龂萘x》里隱居在南陽臥龍崗草廬中的諸葛亮是這樣,此時的曹操也是這樣

      中平五年
      ,由于有鎮(zhèn)壓黃巾起義時的軍功作基礎(chǔ),三十三歲的曹操被漢靈帝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
      。第二年董卓之亂爆發(fā)
      ,天下大亂,屬于曹操的時代從此來臨
      。剛開始時
      ,董卓看重曹操的名聲和能力,還想要和他合作
      ,但曹操已經(jīng)看出憑董卓的人品和能力絕沒有發(fā)展前途
      ,于是改名換姓,逃回家鄉(xiāng)
      。在回家的路上
      ,曹操因為誤會而殺死了呂伯奢一家人,這段故事經(jīng)過《三國演義》的渲染已經(jīng)廣為流傳
      。正是在這時
      ,曹操說出了著名的“寧教我負(fù)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fù)我”的話
      ,言語中流露出的冷靜與狠辣使他身邊的人感到毛骨悚然
      。在即將開始人生大業(yè)的前夕發(fā)生了這樣一段插曲
      ,似乎已經(jīng)預(yù)示了曹操一生的功業(yè)都要在一種獨特的方式下完成。
      英雄時代的開端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氐郊亦l(xiāng)后,曹操變賣家產(chǎn)
      ,招兵買馬
      ,很快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隊伍,當(dāng)?shù)卦S多有志向的年輕人都跑來投奔他
      ,還有不少曹操的親屬
      ,像后來成為魏國著名將領(lǐng)的夏侯惇、夏侯淵
      、曹洪
      、曹仁等都在其中。
      初平三年
      ,司徒王允與呂布在長安殺死董卓
      ,隨后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又殺死王允
      ,迫使呂布出走
      ,從此天下大亂。各州郡牧守們割據(jù)地盤
      ,相互攻伐
      ,一個屬于英雄的亂世揭開了帷幕。
      尋找一片立足之地
      。雖然亂世是屬于英雄的時代
      ,但想要在群雄蜂起的形勢下獲得一片立足之地并不容易。每路諸侯都擁有自己的優(yōu)勢
      ,有的占據(jù)有利地形
      ,有的兵強馬壯,有的財力充足
      ,有的出身名門
      ,誰都在想方設(shè)法消滅別人,擴大自己的勢力
      ,這種競爭到了最后就變成了對領(lǐng)導(dǎo)者們綜合素質(zhì)的考驗

      剛開始時,曹操的軍事實力并不強
      ,占領(lǐng)的地區(qū)也有限。但他富有遠(yuǎn)見卓識
      ,善于把握機會
      ,終于逐漸消滅了一個個勢力
      ,最后終于使中國北方成為自己的戰(zhàn)略根據(jù)地。
      同是在初平三年
      ,青州的黃巾起義軍攻進兗州
      ,刺史劉岱被殺。鮑信把曹操迎來做了兗州牧
      ,一起攻打黃巾軍
      。在起初的戰(zhàn)斗中,鮑信不幸戰(zhàn)死
      ,而曹軍士兵剛來到兗州
      ,對當(dāng)?shù)匾灿行┥琛榱伺まD(zhuǎn)局面
      ,曹操親自巡視軍隊
      ,明令賞罰,讓軍隊風(fēng)氣為之一變
      。后來曹軍連戰(zhàn)連捷
      ,一路追黃巾軍直到濟北,終于迫使他們投降
      。這年冬天
      ,曹操的軍隊里接收了三十萬歸降的黃巾軍,其中精銳的力量被編成一支部隊
      ,就是著名的青州兵

      三年以后,曹操遇上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當(dāng)時漢獻帝回到洛陽
      ,但經(jīng)過董卓之亂后,昔日繁華的國都已經(jīng)成為一片廢墟
      ,到處斷垣殘壁
      ,荊棘叢生,大臣們衣食無著
      ,根本無法維持生計
      。一些有識之士敏銳地看到了迎奉天子將會帶來的好處,紛紛向自己所跟隨的領(lǐng)袖提出了行動計劃

      袁紹和曹操都聽到了這種意見
      ,但袁紹很不以為然,對部下的建議置之不理
      ,而曹操聽了謀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以后卻迅速行動
      ,于當(dāng)年八月親自到洛陽去見漢獻帝。獻帝正處在極其窘迫的境地,曹操很順利地就把他接到了許昌
      ,從此之后就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經(jīng)常借獻帝的中央權(quán)威向各方勢力發(fā)號施令。
      這為曹操在政治上贏得了優(yōu)勢
      ,但操縱天子的行為卻也常使他被人指斥為竊國奸賊
      。不過曹操本人并不在乎這些言論,許多年后
      ,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道:“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
      ,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碑?dāng)時的情況也確實是這樣,如果不是因為曹操在名義上保證了獻帝的權(quán)威
      ,多少挽回和維持了一些秩序
      ,東漢末年的中國將會是一種更加混亂的狀況。
      看到曹操迎奉獻帝帶來的好處后
      ,袁紹這才后悔起來
      。他回憶起當(dāng)年和曹操共同起兵時的往事,憤怒地說:“要不是因為我
      ,他曹操早不知道已經(jīng)死過幾回了
      !”但不論他如何不情愿,曹操的力量終究是慢慢強大起來了
      。幾年之間
      ,曹操先后消滅了袁術(shù)、陶謙
      、呂布等勢力
      ,到了公元200年,他在北方已經(jīng)成為僅次于袁紹的一支力量
      。一山難容二虎
      ,這兩位曾經(jīng)交往多年的亂世豪杰終于要展開生死決戰(zhàn)了。
      官渡之戰(zhàn)·統(tǒng)一北方
      。雖然此時的中國北方是袁曹兩大勢力并立
      ,但袁紹的實力要遠(yuǎn)遠(yuǎn)強于曹操,他占據(jù)了幽
      、并
      、青、冀四州地界
      ,而曹操擁有的只有豫
      、兗二州。官渡之戰(zhàn)開始時,袁紹統(tǒng)帥十萬大軍
      ,戰(zhàn)馬萬匹
      ,而曹操只有兩萬兵力。當(dāng)時徐州還有劉備的勢力
      ,他和袁紹聯(lián)合,對曹操造成了很大威脅
      。為了避免兩面受敵
      ,曹操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先向東攻打徐州,消滅了劉備部
      ,然后才轉(zhuǎn)而進軍官渡

      在攻打劉備之前,許多人都擔(dān)心袁紹會趁曹軍后方空虛之機來攻打許都
      ,但曹操很熟悉袁紹的個性
      ,知道這個人優(yōu)柔寡斷,很不善于決策行動
      ,于是趁劉備在徐州立足尚未穩(wěn)之機迅速突破
      ,迫使其遠(yuǎn)走投奔袁紹。
      官渡之戰(zhàn)開始時
      ,袁紹首先派大將顏良包圍了白馬
      。曹操采取謀士荀彧的計策,做出要襲擊敵后的架勢
      ,將袁紹軍調(diào)開后
      ,自己率軍出擊白馬,殺死顏良
      。等到袁紹聞訊追來時
      ,曹操又沿途放置輜重,吸引袁紹軍搶奪
      ,趁著他們陣型混亂的機會突然沖出來
      ,又殺死了另一名袁軍大將文丑。
      顏良和文丑先后被殺
      ,讓袁紹軍震動不小
      。這一戰(zhàn)后曹軍屯駐官渡,與袁軍進入相持階段
      。到了八月
      ,袁紹軍逼近官渡,軍營連結(jié)數(shù)十里
      ,給曹軍造成很大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采取防御戰(zhàn)術(shù),但由于糧食儲備不足
      ,處境越來越艱難
      。曹操也曾經(jīng)想要退兵,但受到荀彧勸阻
      ,決定還是留下來尋找新的戰(zhàn)機

      到了十月,這個機會終于來了
      。袁紹軍大將淳于瓊押送大量糧草
      ,囤積在袁軍大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謀士沮授勸袁紹增加烏巢的守備兵力
      ,另一名謀士許攸也勸袁紹趁曹軍后方空虛之時攻打許昌
      ,但袁紹都不聽從。許攸失望之余去投奔曹操
      ,向他說明烏巢守備空虛的情況
      ,曹操立即決定親自率領(lǐng)五千精兵連夜前去偷襲,同時命令曹洪和荀彧堅守大營

      曹操率軍到達烏巢以后四面放火
      。袁軍看守糧草的大將淳于瓊是個愛喝酒的人,他當(dāng)晚喝得醉醺醺的
      ,根本沒料到曹操會來這一手
      ,只好倉皇抵抗。袁紹接到烏巢糧草被燒的消息
      ,覺得曹操一定帶了不少人馬去烏巢
      ,大營的兵力一定不足,因而只派了很少的援軍去幫助淳于瓊
      ,而錯誤地命令全軍攻打曹軍的陣地
      。結(jié)果曹軍根本不去防備援軍,集中力量攻打淳于瓊
      ,淳于瓊抵擋不住
      ,死在亂軍之中。而這時曹軍大營拼死抵抗
      ,袁紹大軍進攻遲遲不能得手
      ,而烏巢失守的消息卻很快傳來,在這決戰(zhàn)的關(guān)鍵時刻
      ,袁軍的士兵頓時失去了斗志
      ,開始四散潰逃。曹操抓住時機迅速指揮軍隊轉(zhuǎn)入反攻
      ,袁軍兵敗如山倒
      ,被殺的有七萬多人
      ,其余大多被俘虜或逃散,袁紹最后只帶了七百多騎兵逃回河北老家

      官渡之戰(zhàn)
      ,曹操的兵力不過一萬多人,糧草匱乏
      ,卻在絕境中堅守不退
      ,主動創(chuàng)造戰(zhàn)機,戰(zhàn)勝了比自己強大十倍的袁紹
      ,顯示出他非凡的軍事才能
      。當(dāng)時曹操的處境非常緊張,他手下有不少人都在和袁紹秘密商談投降
      ,曹操戰(zhàn)勝袁紹后,來往的書信都被繳獲
      。將領(lǐng)們要求把那些人都抓起來
      ,曹操卻說:“當(dāng)時連我尚且不能自保,又何況這些人呢
      !”命人將書信一把火燒掉了

      官渡之戰(zhàn)后,河北的局勢已經(jīng)基本被曹操控制
      ,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
      、袁譚都是沒有什么抱負(fù)的人,遠(yuǎn)遠(yuǎn)不能和他們的父親相比
      ,他們沒有能力抵擋曹操
      ,相互又發(fā)生了內(nèi)訌,袁譚被殺
      ,袁尚逃往遼東

      整個華北地區(qū)雖然已經(jīng)被平定了,但是曹操卻還沒有徹底放心
      。當(dāng)時中國的東北生活著一個強大的少數(shù)民族——烏桓
      ,他們的首領(lǐng)蹋頓野心勃勃,收留了袁尚等人
      ,不斷地騷擾邊境
      ,殺掠人民。曹操為了解除邊患
      ,消滅袁氏的殘余勢力
      ,決心帶領(lǐng)精銳部隊跨越塞北,進攻烏桓
      。曹操出兵的時間在五月份
      ,那時快到夏季
      ,雨水很多,道路泥濘
      ,無法行走
      。曹操聽從當(dāng)?shù)厝颂锂牭慕ㄗh,繞道走荒無人煙的小路
      ,從今天河北的喜峰口長城一帶翻過山嶺
      ,直指烏桓的老巢柳城。蹋頓根本沒想到曹操的軍隊來得這么快
      ,只得和袁尚等人調(diào)集軍隊來迎戰(zhàn)
      。蹋頓的士兵雖然多,但訓(xùn)練很差
      ,事先完全沒有準(zhǔn)備
      ;而曹操的軍隊都是精銳,經(jīng)歷過和袁紹的大戰(zhàn)
      ,這次跋涉萬里
      ,深入敵境,更是抱定了必死的決心
      ,那些平時以剽掠為生的烏合之眾又怎么會是他們的對手
      。曹操把軍隊布置在山上,乘蹋頓還沒有把陣型整頓好
      ,派大將張遼帶著騎兵直沖而下
      ,喊聲震天,蹋頓猝不及防
      ,隊伍一下子被沖得七零八落
      ,他自己也死于亂軍之中。烏桓的二十多萬民眾都愿意歸降曹操
      。袁尚等人見大勢已去
      ,連夜繼續(xù)逃亡,投奔割據(jù)遼東的公孫康等人
      。曹操手下的將領(lǐng)都建議追擊
      ,但曹操不同意,他說:“如果我緊追不舍
      ,公孫康就會和袁尚他們聯(lián)合起來抵抗我
      ;如果我放棄追擊,日子一長
      ,公孫康就會不信任袁尚而把他殺了
      。”下令班師
      。果然沒過多久
      ,遼東就派人送來了袁尚等人的頭顱
      ,諸將不得不佩服曹操過人的見識。
      在班師的時候
      ,曹操經(jīng)過面臨渤海灣的碣石山
      ,想到經(jīng)過多年的征戰(zhàn),整個北方終于完全平定
      ,不由得感慨萬千
      ,留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詩篇《觀滄海》


      建安十三年
      ,曹操恢復(fù)了東漢久已不行的丞相制度,自己擔(dān)任丞相
      ,掌握了全部的軍政大權(quán)
      。他還在鄴城大興土木,修建了著名的銅雀臺
      。官渡之戰(zhàn)后的七八年時間
      ,是曹操事業(yè)上的巔峰時期。這個時期
      ,南方尚有荊州的劉表、劉備
      ,江東的孫權(quán)
      ,四川的劉璋這幾股割據(jù)勢力。他雄心勃勃
      ,要打過長江
      ,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宏愿?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钦l又能想到
      ,僅僅半年以后,他就和袁紹一樣
      ,被弱小的對手擊敗
      ,而使宏愿成為泡影。
      赤壁之戰(zhàn)
      。建安十三年七月
      ,曹操大起馬步三軍,開始為統(tǒng)一中國而南征
      。南征的第一個對象是荊州的劉表
      。劉表在南方所有這些軍閥中,兵馬最多
      ,勢力最強
      ,但劉表自己卻是個老弱的文人
      ,在亂世中無心進取,只想保住自己的地盤
      。他聽到曹操大軍離開許都的消息以后
      ,就一病不起,八月中就死了
      。他的兩個兒子
      ,長子多病,次子年幼
      ,最后由他妻子蔡氏主持局面
      ,立幼子為主,帶著荊州的七萬多士兵向曹操投降
      。曹操的軍士都是北方人
      ,剛到南方,不習(xí)慣在船上作戰(zhàn)
      ,這次整個荊州不戰(zhàn)而降
      ,一下子得到這么多戰(zhàn)船水手,令曹操大喜過望
      ,就命令降將蔡瑁
      、張允等人訓(xùn)練水軍。
      曹操的另一個老對手劉備
      ,本來寄居在屬于劉表勢力范圍的新野縣
      。曹操大軍南下,劉備倉皇撤退
      ,在當(dāng)陽縣長坂坡附近被曹軍的騎兵追上
      ,打得潰不成軍,除了關(guān)羽的水軍還算完整外
      ,身邊只有幾千人跟著他逃跑
      。他本來打算向南一直逃到荊州南部,進入廣東
      ,但這時候
      ,東吳政權(quán)已經(jīng)知道曹操大軍的兵鋒要指向江南,急忙派謀士魯肅來找劉備
      ,勸說他聯(lián)合起來一道抵抗曹操
      。半路上劉備遇到了魯肅,聽從了他的建議
      ,派諸葛亮前往東吳一起參加軍事會議

      當(dāng)時,曹操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長江中游
      ,順流而下就可以到達東吳
      ,兵力有三十多萬
      ,戰(zhàn)船、糧草都很充足
      ;而孫劉聯(lián)軍一共才五六萬人
      ,強弱對比十分懸殊。但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
      ,沒有經(jīng)過水戰(zhàn)的訓(xùn)練
      ,上船以后容易暈船,站都站不穩(wěn)
      ,怎么能打仗呢
      。士兵們千里迢迢從中原開赴江南,為追擊劉備的軍隊
      ,騎兵一天要趕幾百里路
      ,已經(jīng)精疲力盡。投降的劉表舊部士卒
      ,又大多不愿意為曹操賣命
      。而且秋冬之際已經(jīng)來臨,士兵缺少棉衣
      ,瘟疫流行
      ,非戰(zhàn)斗減員大大增加。因此數(shù)量雖多
      ,卻遠(yuǎn)不如孫劉聯(lián)軍來得精悍
      。但是曹操當(dāng)時卻滿以為自己人多勢眾,即將大功告成
      ,所以并不在意對手的舉動,有時候還坐船在大江上飲酒賦詩
      ,等待對岸陸續(xù)來投降的人

      但是他的對手卻遠(yuǎn)比他想象的高明。兩軍剛剛在湖北赤壁山附近交鋒了一下
      ,曹操就吃了虧
      ,不得不放棄到南岸扎營的計劃,退到烏林的江北
      。這時東吳的統(tǒng)帥周瑜設(shè)反間計
      ,使曹操懷疑蔡瑁等荊州降將要做內(nèi)應(yīng),而把他們誤殺
      。周瑜又命部將黃蓋假裝投降
      ,帶著小船裝滿引火之物,乘起東南風(fēng)之時
      ,接近曹軍水寨放火,曹操的戰(zhàn)船躲避不靈,被燒掉很多
      ,大火又蔓延到岸上
      ,烏林附近的北岸營寨大片起火。周瑜催動大軍趁機發(fā)動進攻
      。曹操從華容道逃回江陵,他看到自己的精銳主力已經(jīng)被擊潰
      ,知道再打下去也沒有什么意思,不得不下令燒掉所有戰(zhàn)船和營寨
      ,全軍撤回北方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zhàn)。
      這一戰(zhàn)后
      ,曹操認(rèn)識到自己的實力還遠(yuǎn)不足以平定南方
      ,而劉備和孫權(quán)也松了口氣,各自開始擴大地盤
      ,三國時期的分裂局面
      ,從這時開始才算大致定型。曹操回到鄴城后
      ,采取了很多措施恢復(fù)元氣
      ,發(fā)展生產(chǎn),發(fā)布《求賢令》
      ,規(guī)定“不拘品行
      ,唯才是舉”的方針,招攬了很多士人在自己周圍
      ,北方的局面才穩(wěn)定下來
      。然而這時,關(guān)中卻傳來了馬超
      、韓遂起兵造反的消息

      關(guān)中之戰(zhàn)。馬超
      、韓遂等人為什么會造反呢
      ?原來,在這之前
      ,建安十五年
      ,曹操為消滅盤踞在漢中一帶的軍閥張魯?shù)膭萘Γ社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夏侯淵等率軍經(jīng)過關(guān)中
      ,引起了馬超、韓遂等懷疑,擔(dān)心這樣的命運不久以后也會落到自己的身上
      ,所以索性先下手為強
      ,派兵占據(jù)潼關(guān),與曹操為敵
      。關(guān)中位于中原的背后
      ,如果關(guān)中不平定,則曹操統(tǒng)治的中心地帶將永無寧日
      。于是他決定親自率領(lǐng)大軍討伐馬超
      、韓遂。
      馬超把大部分軍隊都駐扎在潼關(guān)
      ,以為這樣就可以扼制住曹軍前進的要道
      ,但是曹操卻命令大將徐晃悄悄北上,繞開潼關(guān)
      ,從蒲坂津渡過黃河
      ,建立營壘。而馬超的大軍卻因為曹操大軍的正面壓力
      ,無法分兵擊退徐晃的過河之軍
      。曹操見徐晃得手,迅速率大軍北上
      ,隨后過河
      ,順利進入了關(guān)中平原,與馬超軍隊夾渭水對峙
      。在關(guān)中平原上
      ,西涼的騎兵和長矛十分厲害,曹操只能依靠堡壘和柵欄步步為營以求前進
      。曹軍多次強渡渭水
      ,都因為關(guān)中沙土松散,過河后不能馬上筑成營壘
      ,而被馬超的騎兵趕回北岸
      。這時將屆九月,忽然天賜寒流
      ,曹操抓住機會,派兵偷渡過河
      ,用水澆土
      ,一夜之間筑起了堅固的冰壘,馬超徒呼奈何
      。曹軍終于在渭河南岸扎下了根

      曹操渡過渭水后,仍然保持堅守不出的姿態(tài),任憑馬超挑戰(zhàn)
      ,不予理睬
      。馬超本來打算率部撤往西涼的,見曹操總是處于守勢
      ,以為曹軍怯戰(zhàn)
      ,所以不但沒有撤軍,反而把各地的部隊又陸續(xù)調(diào)來很多
      。曹操聽了以后不禁大喜
      ,他對部將說:“這次如果讓他們逃回去,以后就難以收拾了
      ;不如讓他們都集中起來
      ,這樣一次解決,以后就省事許多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幻嫠抵行蟹撮g計,勸說韓遂不要幫助馬超
      ,一面約馬超決戰(zhàn)
      。等到?jīng)Q戰(zhàn)的那一天,曹軍和馬超的軍隊混戰(zhàn)在一起
      ,雙方不分勝負(fù)
      ,而韓遂卻沒有盡力幫助馬超。曹操看得一清二楚
      ,下令派精銳的騎兵對馬超的兩翼進行夾擊
      ,將其一舉擊潰。馬超
      、韓遂不得不逃回涼州
      。曹操進軍攻克長安西北的屏障安定郡,整個關(guān)中地區(qū)遂告平定

      再戰(zhàn)孫劉
      。曹操平定關(guān)中后,建安十八年
      ,他的江南夢又開始膨脹起來
      ,決心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平定孫權(quán)的勢力
      。這一次
      ,北方已無后患,南征的兵力也比上次充足
      ,達到四十萬之眾
      ,起初進行得很順利,一直打到安徽的長江邊上。孫權(quán)的據(jù)點大部分被摧毀
      ,只剩下巢縣一帶尚在控制中
      ,于是孫權(quán)親率大軍七萬,前進到濡須口與曹操對峙
      。雙方在那里僵持了一個多月
      ,曹操暗中觀察孫權(quán)的陣營,始終衣甲鮮明
      ,旌旗獵獵
      ,士氣高昂,竟找不到一絲破綻
      。曹操知道
      ,這輩子他東征西討,沒有遇上過幾個對手
      ,只有江東的孫權(quán)
      ,讓他屢次受挫。他想起第一次南征劉表的時候
      ,劉表父子坐擁七萬大軍
      ,松松垮垮,不戰(zhàn)而降
      ,相比起眼前的對手
      ,不啻是天壤之別啊。他不禁感慨道:“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
      ,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這一年,曹操已經(jīng)五十八歲了
      ,歲月催人老
      ,已經(jīng)再也見不到當(dāng)年臨江賦詩的豪情了,遂下令班師回朝
      。這一年
      ,漢獻帝封曹操為魏王。從此以后
      ,直到去世
      ,他再也沒有踏上江南的土地。
      東吳的這一頭大家相安無事了
      ,西邊的劉備也是亂世梟雄
      ,正在積極擴張勢力,準(zhǔn)備將來進攻中原
      ,重新恢復(fù)漢家的光榮
      。劉備的才能和手下的兵力絲毫不弱于孫權(quán),這使得曹操頭痛不已
      。建安二十年
      ,曹操看到劉備已經(jīng)奪取了四川劉璋的土地,將來一定會進兵漢中作為攻取長安的基地
      ,而漢中的軍閥張魯又是個只知道貪財?shù)臒o能之輩
      ,因此決定先下手為強,搶先一步發(fā)兵漢中
      。這次出兵非常輕松
      ,只花了四個月,張魯就開城投降了
      。曹操留下夏侯淵等人駐守漢中
      ,帶著主力返回長安。
      哪知曹操前腳剛走
      ,劉備后腳就跟了進來
      ,兵分兩路向夏侯淵進攻。曹操只好派曹洪等人率軍返回漢中
      。曹洪順利地?fù)魯×笋R超
      、張飛率領(lǐng)的一路蜀軍,但是夏侯淵卻中了另一路蜀軍的計謀
      ,把自己的大半兵力派去增援張郃
      。劉備命黃忠等人乘夏侯淵正在修理鹿角、疏于防備的時候
      ,突然從山上沖下來
      ,將其砍殺,一舉攻克了漢中的門戶陽平關(guān)
      。曹操看到大將被殺
      ,不得不親自回到漢中指揮作戰(zhàn)。劉備此時士氣正旺
      ,雖然雙方各有勝負(fù)
      ,但曹操年事已高,無心戀戰(zhàn)
      ,趙云等人又偷襲曹軍糧道
      ,燒掉了萬余斤糧草。曹操覺得支持下去已經(jīng)沒有必勝的把握
      ,于是決定放棄漢中
      ,帶著七八萬百姓緩緩撤回長安。漢中之戰(zhàn)
      ,這位英雄親自指揮的最后一場大戰(zhàn)
      ,就這樣黯然落幕了
      。從此以后,在生命的最后半年里
      ,他再未踏上過戰(zhàn)場

      英雄遲暮。建安二十四年秋天
      ,曹操拖著疲憊之軀從漢中返回長安
      。劉備雖然沒有追趕,但他手下的大將關(guān)羽卻在荊州向曹操的領(lǐng)地樊城發(fā)動了進攻

      關(guān)羽的智勇雙全是很有名的
      ,曹操派去增援樊城的七支軍隊浩浩蕩蕩而來,關(guān)羽卻看準(zhǔn)了他們扎營的地方地勢低洼
      ,乘大雨的時候決堤放水
      ,把那七路兵馬都淹沒在大水中,生擒了曹軍的主將于禁
      。他又趁勢進兵
      ,圍住樊城,一時整個關(guān)中被關(guān)羽的威名所震動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墒顷P(guān)羽雖然很厲害,但還是沒有曹操聰明
      ,他沒想到曹操自己不直接出兵來抵抗進攻
      ,卻暗中聯(lián)結(jié)東吳,叫孫權(quán)抄關(guān)羽的后路
      。東吳很早就想奪取荊州
      ,這時關(guān)羽的精兵都北上攻打曹操去了,荊州只留著少數(shù)的老弱士卒
      。東吳的大將呂蒙采用偷襲的辦法
      ,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荊州。而這時死守樊城的曹軍得知這個消息
      ,士氣越發(fā)高漲
      。關(guān)羽進不能進,退不能退
      ,士兵們都無心作戰(zhàn)
      ,散去大半,他自己也在麥城被東吳的伏兵捉獲斬首
      。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
      ,加封孫權(quán)為驃騎將軍、荊州牧
      ,孫權(quán)卻寫了一封信給曹操
      ,勸他早點廢掉漢獻帝自己當(dāng)皇帝
      。曹操接到書信后,遍示群臣
      ,說道:“孫權(quán)小兒是想把我放在爐火上烤?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贝蠹页脵C一起勸曹操代漢稱帝
      ,曹操卻始終不愿意,他回答說:“如果天命真的眷顧我們曹氏
      ,那我就當(dāng)周文王吧
      。”意思是想讓自己的兒子稱帝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
      ,曹操病死在洛陽。同年十月
      ,曹丕正式廢掉漢獻帝
      ,改國號為魏,是為魏文帝
      ,他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有人說曹操死后,為了防止別人盜墓
      ,立了七十二座疑冢
      。實際上,他是一個很開明節(jié)儉的人
      ,不可能花費那樣大的財力去做這些事情
      。但曹操的墓地在哪,至今仍是一個謎~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15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對這個故事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有無數(shù)鐵血將士保家衛(wèi)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