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
今天我們聊的主人公不是寫下《滕王閣序》的王勃
,他的一生經(jīng)歷了什么.png" />
后來李元嬰又被李治貶到江西南昌。李元嬰也算是位念舊之人
李元嬰作為皇室子孫
時光荏苒,當初泛舟賞蝶的翩翩公子已經(jīng)逝去
,他的滕王閣也多次遭遇損毀,最后一次滅頂?shù)臑?zāi)難,是太平軍攻占南昌的時候,一把火將滕王閣燒成了灰燼,滕王閣曾經(jīng)的輝煌變成了無數(shù)的細灰隨風散去。直到1942年,滕王閣被重新修建起來
,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來到江西南昌,來到李元嬰曾經(jīng)居住的地方,參照多幅滕王閣的舊畫原貌重新修建了滕王閣,使滕王閣重新高高屹立,成為了中國四大名樓之一,至今被很多人參觀拜訪,成為了一處旅游勝景。初唐才子王勃的一首《滕王閣序》流傳千古
作為帝子,李元嬰一生的行為是紈绔子弟的最好詮釋
貞觀十三年李元嬰受封為滕王
因為李元嬰實在不像話
他“不遵軌轍
,逾越典章”,他常糾集手下觀賞舞樂雜技,無視城禁制度,夜里城門不關(guān)以方便自己隨時出入。他經(jīng)常下基層“巡省百姓”,不過他的“巡省百姓”不是去體察民情而是帶人到處征借獵狗和禽網(wǎng)來打獵游玩。更是在農(nóng)忙時節(jié),拿著彈弓肆意射打農(nóng)民,以觀看農(nóng)人四散躲避逃跑為樂。他還不顧皇家帝子身份,與府中的倡優(yōu)賤隸一起摔跤搏斗
,且縱容奴仆戲侮前來辦事的官員。他甚至在唐太宗喪期中,不知法度繼續(xù)以歌舞為樂。
唐高宗李治下旨嚴厲指出他的罪行
,希望他能改正,但他仍我行我素。實在沒辦法唐高宗將他趕到蘇州當刺史
,不久又趕到更偏遠的南昌任都督。從山東到蘇州再到南昌,他一路走來沒有忘記把歌舞樂伎帶著。到了南昌之后他終日在府中飲酒作樂,后來更是臨江修建了舉世聞名的滕王閣,專供他玩樂。
不僅如此
,在南昌他還經(jīng)常強搶下屬妻子,有一次遇到一個下屬妻子寧死不從,被她用鞋打破了臉,弄得狼狽不堪。此舉大傷皇家顏面,被唐高宗治罪貶斥滁州,不過他仍不知收斂。李元嬰上述的這些行為
,完全就是一幅“惡少”的形象,仗著皇子身份為非作歹,作奸犯科在正常人的眼中
,李元嬰絕對是一個混蛋,他的行徑是催命符,恨不得他早死。但在帝王眼中,李元嬰只不過是一個毫無威脅的無能之輩
,他的行徑卻是保命符了。真正的催命符不是他的行為,而是他帝子的身份
。身為帝子,卻行為放蕩煩擾百姓,這行為反倒是保命符了。看看李唐宗室那些王爺?shù)南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唐太宗的十四個兒子中,三個早夭
,第九子李治繼位,剩余十個兒子中有九個死于非命,只有第十三子趙王李福因庸碌善終。
而唐高祖的二十二個兒子中
,五個早死六個病死,除了二哥李世民,只有他一人得以善終。到武則天時期,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兒子很多被以謀反罪殺害
,而一生品行不端,違法亂紀的滕王李元嬰?yún)s被武則天加開府儀同三司兼梁州都督,他不但沒有被打擊迫害而且被升官重用。壽終正寢后被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李元嬰是真的品行敗壞
,還是有意如此?恐怕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唐高祖和唐太宗的皇子中不乏有像李元嬰一樣行為頑劣,放蕩不羈的
從李元嬰的兄長和侄子的下場來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16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李世民最信任的三個武將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