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zhàn)的故事大家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長平之戰(zhàn)的失策,真的是毀在紙上談兵的趙括手上嗎?也有專家表示
首先
而一場戰(zhàn)爭的勝負
,不但看戰(zhàn)場上的計謀,比拼的,同樣是兩個國家的實力,先不妨來看下兩個國家的綜合底蘊。公元前350年
,秦國進行了商鞅變法,國力大幅度的加強,秦昭王期間,加強了對外擴張的腳步,垂沙之戰(zhàn),大敗楚軍再說趙國
然而趙國比起秦國,卻有一個致命的漏洞
公元前262年,因為上黨地區(qū)的爭端
,秦昭王正式命令60萬大軍,進攻趙國。這是一個什么概念?長平之戰(zhàn)的時候,秦軍的人口數量在600萬左右,可以說這次是傾國之兵,明顯是打算和趙國決一死戰(zhàn),徹底剿滅這個強敵,而趙國當時的人口在350萬左右,也組織起45萬大軍進行迎敵?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盡管是秦國發(fā)起的進攻,然而最先熬不住的是趙國
,根據典籍記載,趙國先是找到齊國借糧,然后魏楚紛紛找了一通,可是,沒有人愿意把糧食借給趙國,這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秦國的準備工作做得好,長平之戰(zhàn)前期,迫于壓力趙孝成王派遣使臣去求和,結果秦國熱情招待,同時邀請各國在秦國的大使作陪,對于五國而言,他們自然認為秦趙會停兵,在這個時候借糧草給趙國,反而得罪了秦,而秦轉過背,又在暗地拒絕了和談。第二個原因,對于大部分國家來說,秦國野心很大,趙國同樣是一個刺頭,為何不讓他們兩強相爭,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呢?因此在長平之戰(zhàn)
,五國始終沒有給趙相對應的支援。而廉頗也在這種情況下,帶兵出征了,他其實心里也明白,最好速戰(zhàn)速決,于是主動出擊打了幾場戰(zhàn)爭,結果是怎樣的?當年4月,秦趙交戰(zhàn),秦國偵察兵斬殺了趙軍裨將茄,6月,秦將王龁率軍進攻,攻破趙軍陣地經過這幾場交鋒
而趙括倒也忠實履行了趙孝成王的話,堅決出擊,從而掉入了白起的圈套
。最終趙括率領勇士突圍不果,從而用生命的代價承擔了這場戰(zhàn)爭的失敗,而秦軍也傷亡慘重(損失20萬人),多少還是能看出趙括一些實力的,坦率的說,這場戰(zhàn)爭,趙括要承擔主要責任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17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