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書為《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內(nèi)容記敘唐德宗西狩事
。
《玄宗編遺錄》2卷
,是書為《宋史·藝文志》著錄,內(nèi)容敘唐玄宗(李隆基)之軼事遺聞
。
《制話集》10卷
、《奏草》6卷、《奏議》6卷
,此三書為《新唐書·藝文志》和《郡齋讀書志》所著錄
。其內(nèi)容極為廣泛,涉及到中唐社會的財(cái)政
、經(jīng)濟(jì)
、軍事及藩鎮(zhèn)割據(jù)與回紇、吐蕃的關(guān)系等方面
。所論切中時弊
,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宋代司馬光撰《資治通鍳》采用陸贄奏議有三十九篇之多
。后世刊行的各種版本
,均從此三書輯選注:例如[宋]婺州刊本《郎曄注陸宣公奏議》15卷,元至大四年(1311)嘉興路儒學(xué)刊本《陸宣公集》22卷
,明天順元年(1457)延公祥刊本《重刊陸宣公奏議》22卷
,萬歷九年(1581)徐必達(dá)校刊本《陸宣公奏議》22卷
,清康熙間張伯行刊本《陸宣公文集》
、雍正元年(1823)年羹堯刊本《唐陸宣公集》、清同治八年(1869)左宗棠增刊本《陸宣公文集》
、光緒間陸心源“十萬卷樓叢書”本《經(jīng)進(jìn)新注唐宣公奏議》20卷
,商務(wù)書館民國24年(1935)版(周養(yǎng)初選注)《陸贄文》、大東書局24年版(沈卓然重編)《陸宣公全集》
、中華書局25年(1936)“四部備要”本《唐陸宣公集》22卷《增輯》2卷([清]耆英增輯)
、國學(xué)整理社25年版《陸宣公全集》
、兩間書屋33年(1944)版(王丹岑選注)《陸宣公經(jīng)世文編》;解放后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陸宣公集》
。
《備舉文言》20卷,是書內(nèi)容分450余門
,大類六帖而文辭過之
。
《遣使錄》1卷,是書為《新唐書·藝文志》
、《宋史·藝文志》所著錄
。
《古今集驗(yàn)方》15卷,是書系陸贄被貶忠州別駕時
,在忠州所輯
,后裔陸游作跋刊行。
(二)陸贄遺跡
1
、宣公墓
據(jù)明吳一鵬撰《陸宣公年譜》云:“宣公卒于忠州(今四川忠縣)
,葬忠州屏風(fēng)山玉虛觀側(c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睋?jù)此
,忠州之宣公墓為陸贄遺體安葬處,是真墓
。
舊時蘇州齊門外欣字圩有陸宣公墓
,墓園宏大,占地48畝
,有石人石馬
。此為衣冠墓。
舊時嘉興城東36里之新豐鎮(zhèn)
,有陸宣公墓
。墓前有橋,俗呼陸贄墳橋
,此也是衣冠墓
。
2、宣公祠
忠州宣公祠:祠在四川忠州城南之長江岸邊
,系南宋理宗紹定年間(1228—1233)忠州知州王俅建造
,此祠毀于明末。清初
,知州武烈
、張照先后重修。清道光元年(1821)刺史李紹祖與酉陽知州陸光宗、宜賓知縣陸成本捐資修整祠墓
。
蘇州宣公祠:祠在蘇州齊門外欣字圩宣公墓側(cè)
,祠制宏大。明嘉靖初年
,吳一鵬曾塑宣公像于祠旁的塔院中,后漸圮
。清乾隆十六年(1715)
,詔江蘇巡撫王師重撰神道碑立石并修復(fù)祠墓。
無錫惠山宣公祠:祠座落于惠山鎮(zhèn)直街
,始建于宋朝散大夫陸元珍
,毀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日寇之炮火?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箲?zhàn)勝利后
,民國三十五年(1946),無錫陸氏合族公推陸雨生主持籌建修復(fù)事宜
,當(dāng)年夏開工
,次年春峻工。合族子孫舉行春祭典禮
,并接受湯恩伯書贈之“帝師祠”匾額
。
杭州西湖宣公祠:祠在白堤孤山之南,原系明朝中書舍人洪澄的別墅
,后屬陸炳
。陸炳自謂系出宣公,于明嘉靖年間改別墅為祠祀宣公
。此詞規(guī)模宏敞
,臺榭之盛為當(dāng)時杭州之冠。清乾隆帝南巡時
,曾三次派大臣致祭
,并曾四次御題孤山祠詩,今抄錄一首于下:
題孤山祠 乾隆十六年
策馬孤山腳
,崇祠陸氏傳
。
去留關(guān)治亂,事業(yè)付云煙
。
房相希前躅
,蘇公表舊編。
德宗事苛察
,胡獨(dú)昧知賢
。
嘉興宣公祠:祠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由知州程俱始建于州學(xué)中
,毀于南宋末年
。明嘉靖十七年(1538)
,通判張本結(jié)改建于府城報(bào)忠坊之楊柳灣,明清以來多次拓建
。至清乾隆時祠制宏敞
,占地18畝余。清乾隆三十年(1765)
,乾隆帝南巡駐蹕嘉興時
,海昌鵬墩希賢支、平湖景賢支
、嘉善奉賢支共同捐修嘉興宣公祠
。道光六年(1826),奉旨宣公從祀文廟東廡
,而舊祠日漸坍廢
,僅存正殿三間。禾郡族人陸磨齋等邀同海昌鵬墩希賢支倡議集族捐造大殿
、儀門等建筑
,春秋兩祭,嘉屬各縣文派祭祀
。咸豐十年(1860)
,祠毀于太平軍炮火,僅存正殿五椽
,湮埋荊榛砂礫中近五十年
。光緒三十三年(1907)族人陸鶴翔至祠助祭,與嘉善汾湖支陸頌襄等倡議重修
,經(jīng)一年多修繕完畢
,惟規(guī)模已不及從前。這就是辛亥革命以來
,人們看到的嘉興宣公祠
。抗日戰(zhàn)爭以來
,祠日漸傾圯不堪
。整個拆毀,則在1958年后
,其遺址在今楊柳路安樂路口西首之嘉興汽車配件廠
。
海寧宣公祠:祠在海寧鹽官鎮(zhèn)東北鵬墩村。由陸贄十六世孫陸元珍于明初創(chuàng)建
,明隆慶六年(1572)重修
。清乾隆七年(1742),裔孫陸克諧、陸奕觀等重修
;浙江總督德沛作碑記
。此祠,今已不存
。
平湖宣公祠:祠在平湖縣城東大街德藏寺左首
,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祀唐相陸贄
;陪祀有宋儒陸正明
,明征士陸宗秀、程鄉(xiāng)令陸克潛
、吏部尚書陸光祖、兵部員外郎陸澄原
、巡按御史陸清源
、濟(jì)南府推官陸振玉,清贈禮部侍郎陸隴其等
。此祠
,今已不存。
嘉善宣公祠:祠在嘉善縣城東北十二里
,始建于宋代
,宋迪功郎陸瑀及其子孫聚居于祠之周圍,因名陸莊
。后歲久傾圯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后裔陸道乾捐田贍祠。此祠
,今已不存
。
3、宣公讀書臺
據(jù)光緒《嘉興府志》卷14《古跡一》記載:“讀書臺
,在春波門西南一里
,馬場湖(南湖)之滸,唐陸宣公讀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