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東吳靠啥平分天下的?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國時期
,魏蜀吳三國之所以能在一段時期內維持和平相處,背后的原因很多曹魏陣營中
,司馬懿背后所代表的勢力正在慢慢地掌控著曹魏的政權;蜀漢方面,劉備死后,諸葛亮獨攬大權,繼續(xù)著匡扶漢室的理想偉業(yè)。那當時的東吳靠的是啥與他們三分天下的呢?孫權18歲就繼承了父輩們打下的江山
,但因為年少,手下的一批人對其都不是很恭敬,最后在周瑜和張昭的極力支持下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士族
士族,指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
東漢時期有三大勢力,第一就是士族
,第二是宦官階層,第三是外戚。這三方勢力都在奪權,所以才會爆發(fā)東漢末年,以何進為代表的外戚與宦官集團火拼,最后以袁紹為代表的士族滅了宦官集團。所以三國時期的天下
,就是看誰瓜分到的士族力量多,誰就能夠稱霸天下。曹操
,劉備和孫權都不是士族出身,所以也需要他們的支持,尤其是當地士族的支持。這三國之中
,孫權可以說是最輕松的,最沒有政治抱負的,他既沒有光復漢室的偉大理想,也不認為曹操是奸賊,所以他能夠在三國之中左右逢源,說難聽點就是墻頭草。所以他是不忌諱用士族的,而且用的還是本地士族。這樣一來的話
,本地士族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自然會擁戴孫權。雖說東吳能夠稱霸一方
,人才是一大方面,但這些人才背后其實代表的都是當地不同的勢力。反觀蜀漢
,劉備一心想著要光復漢室,可這些士族不這么想,他們要的是利益,本地的利益能夠得到鞏固,能夠最大化諸葛亮沒有像東吳那樣實行本地化運作,當然了
,他也不想這樣,因為他根本就不相信蜀地的那些士族。如果權力被他們掌控,他們只會得過且過,根本不會管你的什么匡扶漢室的理想偉業(yè)。不過諸葛亮確實是個治國的人才
,所以才能在眾多的勢力中平衡他們。而曹魏后期的力量是由司馬家族所掌控的,而司馬家所代表的也正是當地的士族
。如此這般
,這般如此,你了解了嗎?先用一句簡短的話形容東吳四大都督:周瑜:文武全才
,膽識過人,氣量宏大。魯肅:長于戰(zhàn)略,豪爽大氣
如果此四人只比軍事才能
陸遜的戰(zhàn)略堪稱完美
在擋住劉備軍的過程中避戰(zhàn)
之所以說陸遜的軍事能力排在第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陸遜的個人軍事能力超強
個人覺得陸遜的做法沒有錯,如果真聽了朱桓的建議
為什么說周瑜排第二呢
再說南郡之戰(zhàn)
,同樣是周瑜先采納了甘寧的建議,奪取夷陵
這就是周瑜與陸遜的區(qū)別,陸遜基本上全是本人制定全盤戰(zhàn)略
而呂蒙唯一一次戰(zhàn)略建議
,就體現在偷襲荊州上,老實說這是戰(zhàn)略冒險,要不是孫權運氣好,要不是曹操去世,要不是曹丕能力差點,東吳被滅亡都有可能,三國中的兩弱開戰(zhàn),最大受益者就是曹丕,無論兩弱勝敗如何,曹丕坐著不動都受益,而如何讓自已的利益最大化,曹丕顯然沒有想清楚,從而導致錯失統一三國的機會。所以呂蒙作為一個猛將,沒有異議,但是作為統帥,則對全局的把握不強。
說魯肅軍事能力最差
,恐怕沒人反對吧,確實如此
但是戰(zhàn)略歸戰(zhàn)略
,終究不是軍事能力,所以魯肅的軍事能力確實不咋的。最后說一句,東吳的四大都督都有一個優(yōu)良傳統,就是推薦自已的繼任者時,不以政治觀點為依據,而是以能力為依據,比如周瑜與魯肅政治觀點不同,但是周瑜推薦魯肅接任自已的職位,魯肅與呂蒙政治觀點不同,但是魯肅也推薦呂蒙接任自已職位,這確實是東吳的優(yōu)良傳統。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21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