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周朝時期的諸侯們都只能自稱為公,楚國君主為什么會自稱為王

      以史為鑒 2023-06-17 17:03:23

      周朝時期的諸侯們都只能自稱為公,楚國君主為什么會自稱為王

      很多人都不了解楚國君主的事情

      ,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公元前1044年

      ,周武王姬發(fā)率領(lǐng)眾諸侯起義
      ,組成了一支討伐紂王的聯(lián)軍。兩年后
      ,伐商聯(lián)軍在牧野大敗紂王
      ,滅亡了無道的商朝
      ,建立了嶄新的朝代——周朝

      周武王奪取天下后

      ,自稱為"天子",并將伐紂過程中立下功勞的諸侯
      、上古圣賢人物的后代
      ,以及自己的同族宗親分封到全國各地,讓他們各自建國
      ,拱衛(wèi)中心的周朝都城鎬京
      。后來,周朝遷都洛邑
      ,歷史進入春秋時期

      這一時期,其他國家都稱"公"例如齊桓公

      ,唯獨楚國稱"王"例如楚莊王
      ,這是為什么呢?

      后世稱呼一國之主的"皇帝"一詞,要到公元前221年才被自認為"德兼三皇

      、功蓋五帝"的秦始皇嬴政所創(chuàng)造。在此之前
      ,周朝作為天下共主
      ,被稱為"天子"、"周王"
      ,而其他諸侯則只能夠自稱為"公"
      。據(jù)唐代史學(xué)家司馬貞所著的《史記索隱》記載
      ,后世稱之為"春秋五霸"的五位國君,分別是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楚莊王
      、宋襄公

      而《荀子》主張的"春秋五霸"則是齊桓公、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這些君主中
      ,齊、晉
      、秦
      、宋的國君都稱"公",而吳
      、越
      、楚則不同,他們雖然身為諸侯
      ,但自稱的確實與周天子地位相等的"王"
      。而要想知道是什么原因?qū)е铝诉@一情況,還得從這幾國的建國史說起

      我們先來說說題外的吳國和越國

      。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稱王的吳
      、越
      、楚三國都處在當(dāng)時中原地區(qū)以南的偏僻之處,那里距離周天子掌控力最強大的地區(qū)比較遙遠
      ,正所謂"天高皇帝遠"
      ,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暢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赡苤T侯在南方稱王很多年后才會被周天子知曉。

      當(dāng)然

      ,即使如此
      ,也不是人人都敢于稱王的,稱王前必然要具備一定的實力
      ,否則周圍的強鄰很輕易便會以"尊王攘夷"為名前來討伐
      。吳國
      、越國因雙方的君主夫差、勾踐而為人所熟知
      ,"臥薪嘗膽"也是后世常用的成語典故

      而早在夫差成為吳王前百余年,吳國國君已然稱王

      。傳說
      ,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有三個孩子,周文王姬昌之父季歷是最小的一個
      。周太王喜愛自己的孫子姬昌
      ,但按照立嫡立長的繼承規(guī)則,季歷是無法繼承的
      。季歷的兩個哥哥懂了父親的心意
      ,便主動離開,前往了南方
      ,于是開創(chuàng)了吳國

      后來吳國持續(xù)發(fā)展,逐漸壯大

      ,據(jù)《史記》記載
      ,魯成公五年(前586)時,"壽夢立而吳始益大
      ,稱王
      。"越國則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后裔,他們在南方發(fā)展許久
      ,到了周敬王時
      ,越國國力漸強,于是國君允常便自稱越王

      楚國和吳

      、越非常相似,楚國本是北方一支部族
      ,受到商朝人驅(qū)逐而逃往南方
      ,周朝建立過程中,楚部落首領(lǐng)鬻熊為周王當(dāng)火師
      ,肩負祭祀祈禱重任
      ,但周朝建立后卻沒有得到封賞。直到周成王時期
      ,鬻熊的曾孫熊繹才得到封爵
      ,不過也只是最低等的子爵。

      在楚國的發(fā)展過程中

      ,來自中原的諸侯們都對其十分蔑視
      ,認為楚國地處蠻荒、人民野蠻
      ,不配和中原眾諸侯一同會盟
      ,于是都排擠楚國,稱之為蠻夷
      。楚人忍辱負重
      ,背負著屈辱和嘲笑,拼命的開墾土地
      、發(fā)展國力
      ,并陸續(xù)對外吞并了一些小國。

      據(jù)《史記》記載:"三十五年

      ,楚伐隨
      。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
      。'"可見
      ,楚人對于"蠻夷"的稱號恨之入骨,并用這一稱號來挖苦曾經(jīng)嘲笑楚國的隨國
      。楚國攻打隨國
      ,讓身為周朝宗親的隨國國君面見周天子,請求為楚國提升爵位

      楚武王三十七年(前704)

      ,隨國國君帶著周天子否定的答復(fù)回到南方,"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
      ,文王之師也
      ,蚤終。成王舉我先公
      ,乃以子男田令居楚
      ,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
      ,我自尊耳
      。'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
      。"楚國國君自此代代稱王

      綜上所述,楚國之所以稱王

      ,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受到諸侯的嘲諷
      、周王的輕慢,這也是日后楚莊王做出"問鼎中原"的威脅舉動之原因所在
      。其次
      ,距離周天子和其它強國距離較遠
      ,不易被討伐也是楚國稱王所依仗的因素之一。

      同為春秋五霸,為何就楚國敢稱王

      春秋五霸

      ,齊桓公、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以及楚莊王,其中只有楚國敢自稱王
      。究竟是誰給他的特權(quán)
      ,周天子?非也
      ,楚國自己封的
      。這就是楚國的特色,你周王室不敢我封
      ,我就自己封
      。憑啥?任性

      01 周天子如何給諸侯劃分等級

      凡國公侯伯子男,以周知天下

      。凡邦國大小相維
      ,王設(shè)其牧,制其職
      ,各以其所能
      ,制其貢,各以其所有

      這段文字大概包含兩層意思

      1)周武王統(tǒng)一天下后,就開始分封諸侯

      。諸侯又分為公
      、侯、伯
      、子
      、男等五種等級的爵位。也就是說,除了周天子能稱王
      ,其他諸侯只能按那五等爵位來分封
      。2)所有諸侯都要由周天子來冊封,包括他們的職責(zé)
      、貢品等

      02 除了楚國敢稱王,他的幾個鄰居也是如此

      ,如吳國、越國

      吳王夫差在黃池與晉國爭盟主之位

      ,晉定公派使者復(fù)命時,一針見血地指出:“諸侯無二君
      ,而周無二王
      。”吳國當(dāng)初被周天子冊封為吳伯
      ,諸侯不可有兩個盟主
      ,周王室也不可有兩個王,如果像吳國這樣的姬姓諸侯都對周王室有僭越之心
      ,那么其他蠻荊之國對周王室還講什么禮儀呢

      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原諸侯口中所指的蠻荊之國的代表就是楚國了

      ,楚國擅自稱王的行徑早就為中原諸侯所不齒
      。所以,無論楚國怎樣努力
      ,中原諸侯就是把他當(dāng)作蠻夷

      03 楚國為何要稱王呢?

      周文王之時

      ,楚國先人鬻熊鞍前馬后地效命于文王
      。等到周成王即位后,想提拔文王那時的功臣
      。于是熊繹(鬻熊的曾孫)便被封到楚蠻
      ,子爵,姓羋

      那時

      ,周成王與諸侯在岐陽會盟,楚子管理置茅縮酒
      ,與鮮卑首領(lǐng)一起“守燎”
      ,根本沒有資格參加諸侯盟會,可見楚國地位的低下。

      一晃到了公元前741年

      ,一位極具野心的人出現(xiàn)在楚國的舞臺上
      ,他就是楚武王熊通。熊通殺死了蚡冒的兒子
      ,即侄子
      ,奪過了楚國國君的大印。如果認為他的野心止于此
      ,那就錯了

      眾所周知,當(dāng)時

      ,中原發(fā)生了一件極為重要的大事
      ,那就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的東遷。接著
      ,中原就開始禮崩樂壞
      。晉國曲沃莊伯殺死晉孝侯,鄭國侵占了周天子的田地
      ,衛(wèi)人殺了衛(wèi)桓公
      ,魯人殺了魯隱公,宋國太宰華督殺死了宋殤公
      。更要命的是
      ,鄭莊公的手下在繻葛之戰(zhàn)時一箭射中了周桓王。

      連續(xù)發(fā)生的一樁樁慘劇在不斷地刷新著中原禮樂的底線

      ,也在不停地撩撥著熊通的心
      。終于他再也無法壓抑內(nèi)心的欲望。公元前706年(即位35年)
      ,楚國開始將魔掌伸向了隨國
      。原來,隨國是姬姓諸侯國
      ,侯爵
      。熊通知道隨侯地位高,于是就想借他之口去周天子那里討個名號
      ,表面上是去辦周天子清理門戶
      ,實際上想將來能名正言順地干涉中原事務(wù)。

      隨侯沒辦法

      ,只能替他傳話
      。雖然周王室日益式微,但周桓王也是一位有抱負的王
      ,他連鄭莊公都不放在眼里
      ,又怎么會搭理這個小小的楚子

      公元前704年,熊通越想越火:“我先人鬻熊盡心伺候文王

      ,周成王只賜予先公熊繹子爵
      ,如今蠻夷順服,周桓王居然視若無睹
      !既然周王無情
      ,也別怪我無禮了,我自稱尊號
      !”然后
      ,熊通便自稱武王。

      從那時起

      ,楚國便以王自居
      ,直到楚國滅亡。而旁邊的吳國也在公元前585年
      ,壽夢自稱吳王,接著便是公元前5世紀(jì)左右
      ,允常自稱越王
      。話說回來,如果壽夢和允常不稱王
      ,這不明擺著被楚國壓了下去

      04 孔子的態(tài)度

      不過,三個國家不過是活在自己的夢里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追蜃釉凇洞呵铩防锲鞄悯r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壓根就沒提過楚武王
      ,即便后來楚成王
      、楚莊王等開始干預(yù)中原政事,不過稱他們?yōu)椤俺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吳國
      、越國也是一樣,統(tǒng)統(tǒng)被貶稱為“子”

      其實

      ,我們也可以通過中原諸侯會盟時,看出那些元老級諸侯的爵位:晉侯
      、宋公
      、魯侯、齊侯
      、衛(wèi)侯
      、曹伯
      、莒子、邾子
      、滕子
      、薛伯、杞伯等

      結(jié)語

      楚國地處南方荊蠻

      ,隨著自身的逐漸強大和中原禮崩樂壞,不甘心再居子爵之位
      ,得不到周王室的正式加封
      ,便自稱為王。

      這對中原諸侯而言

      ,不過是一則掩耳盜鈴式的笑話
      ,然而,卻表明了楚國欲問鼎中原的雄心壯志
      ,也拉開了楚國稱霸的序幕

      在楚國的影響下,同處南蠻之地的吳國和越國紛紛效仿之

      ,自稱為王
      。然而中原始終秉持“周無二王”的態(tài)度,在得不到中原諸侯的擁護下
      ,他們的輝煌終究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君主
      ,為什么有的稱為“公”有的卻稱為“王?

      讀過春秋戰(zhàn)國的朋友肯定都知道

      ,那個時候還沒有皇帝這個稱謂
      。當(dāng)時名義上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是周天子,被尊稱為“天王”
      ,而其他被分封在各處的諸侯
      ,按理說是不允許自稱為王的。當(dāng)時的君主有的稱為“公”
      ,還有小一點的諸侯君主稱為“侯”或者“伯”
      ,同一時期可能這個封地的君主被稱為“公”,別的封地的君主就叫“侯”了
      ,而到了戰(zhàn)國時期
      ,又幾乎所有的諸侯都變成“王”了,這是怎么回事

      /fd039245d688d43f266c873a761ed21b0ff43b3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周天子分封的稱號

      ,有公
      、侯、伯
      、子
      、男,這五個等級
      。當(dāng)時的諸侯國君主理論上最高可以被封為公
      ,而且一般是比較重要的諸侯國,很有名的像是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但是有一個國家早在西周時期就稱王了
      ,這個國家就是楚國

      /7a899e510fb30f24fb5ffacbc395d143ac4b033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楚國一開始是被封為子爵,后來楚國國君向周天子請求更高級的爵位但被拒絕

      ,之后索性直接稱王
      。在那個時代,稱王
      ,就代表著和周天子平起平坐
      ,將其視為僭(jiàn)越,為周天子和其他諸侯所不容
      ,所以在周厲王時期,迫于壓力
      ,楚王去了王號
      ,后來楚武王在位時期,西周已亡
      。周王室的影響力與日俱減
      ,楚國國君再次稱王。周天子也無力將胳膊伸到楚國那么遠的地方
      ,也號召不了各國一同伐楚
      ,楚國就這么稱王一直到秦國統(tǒng)一六國。

      /0e2442a7d933c8956a6489b3da1373f0830200d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除了楚國稱王

      ,大家一定聽說過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所以比較熟悉的就是吳越兩國,吳國在壽夢時期
      ,開始稱王
      。楚國為了牽制吳國崛起,支持越國
      ,越國國君允常一看吳國國君稱王了
      ,不久自己也稱了王
      。但是,中原各國把楚
      、吳
      、越這些南方之地視為蠻夷,并不承認他們的王位
      。在當(dāng)時中原留下的史書里
      ,仍然把他們記為“子”爵。

      /d01373f082025aaf65286f03f0edab64024f1ad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隨著春秋時期的戰(zhàn)亂與兼并

      ,到了戰(zhàn)國時期
      ,周天子的地位更是形同虛設(shè)了,剩下的諸侯也少了
      。但同時這些諸侯實力都不弱
      ,也都有著更大的野心。其中
      ,由三晉之一的魏國和剛由田氏取代姜氏的齊國這兩個新興國家?guī)ь^
      ,于公元前334年,在徐州舉行會盟
      ,互相承認對方為王
      ,就是魏惠王和齊威王。史稱“徐州相王”
      。之后不久
      ,在當(dāng)時看來更為瘋狂的舉動出現(xiàn)了,蘇秦倡導(dǎo)六國合縱抗秦
      ,由于當(dāng)時齊楚魏三國已經(jīng)稱王
      ,而燕國稱公,趙韓兩國君主仍舊以侯來稱呼
      ,六國索性從此一起稱王
      ,平起平坐。

      /4bed2e738bd4b31c63f982738cd6277f9f2ff83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秦國作為當(dāng)時最強大的國家

      ,國君也在公元前324年稱王
      ,就是后來平定巴蜀的秦惠文王。

      /b151f8198618367a04936e1525738bd4b21ce5e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后來

      ,連不屬于戰(zhàn)國七雄的宋國也稱了王
      ,就是稱霸一時的宋康王。至此
      ,幾乎所有的諸侯都以“王”自稱
      ,周天子本來實力微弱,連統(tǒng)治之名都蕩然無存
      ,徹底淪為傀儡

      為什么春秋戰(zhàn)國各諸侯稱公
      ,只有楚國稱王

      因為七個諸侯都是受封于周王室的公侯,共封五等爵位:公

      、侯
      、伯、子
      、男
      。 (例如齊桓公、趙驤子等)在春秋時期
      ,周王室尚有號召力
      ,各個諸侯以“尊王攘夷”為旗號,結(jié)為聯(lián)盟
      ,抵抗夷狄(包括秦楚)
      ,因此,“周德雖衰
      ,其命未改”

      但在春秋后期,周王室已經(jīng)名存實亡

      ,所以楚在春秋時期就一直稱王
      。公元前344年,齊魏“會徐州相王”
      ,已開始諸侯稱王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
      ,韓
      、趙
      、魏
      、燕、中山“五國相王”
      。諸侯稱王事實上已不承認周為宗主國或者共主了
      。?

      戰(zhàn)國時期也屬東周時期,東周時期(自公元前770——公元前249年)

      ,公元前249年被秦國攻滅
      ,周朝滅亡。

      擴展資料

      西周時期

      ,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quán)
      。平王東遷以后
      ,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
      ,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
      ,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jīng)濟條件不同
      ,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xiàn)了
      ,各國的兼并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qū)的統(tǒng)一。因此
      ,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蕩
      ,為全國性的統(tǒng)一準(zhǔn)備了條件。

      春秋戰(zhàn)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zhàn)國時期

      ,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
      ,韓、趙
      、魏三家滅掉智氏
      ,瓜分晉國為標(biāo)志。

      春秋時期

      ,簡稱春秋
      ,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于東周的一個時期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
      ,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
      、晉文公
      、宋襄公、秦穆公
      、楚莊王相繼稱霸
      ,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zhàn)國時期簡稱戰(zhàn)國

      ,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后期至秦統(tǒng)一中原前
      ,各國混戰(zhàn)不休
      ,故被后世稱之為“戰(zhàn)國”。“戰(zhàn)國”一名取自于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zhàn)國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春秋戰(zhàn)國

      百度百科-楚國

      為何楚國很早稱王
      ,其他諸侯國只稱公或侯呢

      周武王姬發(fā)在滅亡了商紂王之后,建立了西周王朝

      ,隨后大封天下諸侯以建國
      ,分封制成為周朝的基本國策,在當(dāng)時只有周天子才能稱王
      ,諸侯國的國君有五種爵位
      ,分別是:公、侯
      、伯
      、子、男
      ,根據(jù)周朝的制度
      ,公爵與侯爵的封地是一百里或者數(shù)百里,伯爵的封地是七十里
      ,子爵和男爵的封地是五十里
      ,不同爵位之間有著等級森嚴(yán)的制度。

      根據(jù)史書記載

      ,周初分封了71個諸侯國
      ,其中53個是姬姓諸侯國,只有宋國
      、陳國
      、薊國、虢國
      、焦國
      、祝國、杞國等七個諸侯國是公爵
      ,而侯爵的諸侯國最多
      ,代表有魯國、齊國
      、晉國
      、衛(wèi)國
      、唐國
      、隨國等,一些比較小的諸侯國只是子爵或者男爵
      ,比如楚國國君最早的爵位就是子爵

      楚國的分封比其他一些老牌諸侯國都要晚

      ,楚人最初的部落首領(lǐng)是鬻(Yù) 熊,鬻熊在商朝末年帶領(lǐng)自己的部落投靠了周文王
      ,鬻熊服侍了周文王與周武王兩代
      ,成為周朝的火師,負責(zé)在祭祀時點燃火把及保存火種
      ,因為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
      ,周朝立國后,楚人并沒有得到分封
      ,周天子似乎忘記了楚人的功勞

      鬻熊去世后,兒子熊麗成為楚人首領(lǐng)

      ,熊麗后來率領(lǐng)自己的部族在睢山與荊山一帶的荒野之地生活
      ,到了周成王時期,執(zhí)政的周公有一段時間因為避禍
      ,而逃到了楚人居住的地方
      ,熊麗熱情接待了周公,待為上賓
      ,周公回朝后
      ,把這個事告訴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就封熊麗的孫子熊繹為諸侯
      ,爵位是子爵
      ,封地只有五十里,在丹陽
      ,在今河南省淅川縣境內(nèi)

      至此楚國正式建立,盡管只有五十里地

      ,但好歹也算是個諸侯國了
      ,熊繹則成為第一代的楚君,楚人被分封建國也意味著得到周王朝的承認
      ,在那個時代周王朝代表著華夏與正統(tǒng)
      ,能得到周王朝的承認與分封,在當(dāng)時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
      ,楚人非常高興
      ,對周朝非常感激和效忠。

      那個時候剛剛建立的楚國真的是啥也沒有

      ,非常窮非常弱小
      ,整個部落連一頭祭祀的牛也找不出來,于是楚人就跑到鄀國去,偷了一頭還沒長角的小牛
      ,又怕牛主人找來
      ,于是連夜殺牛祭祀,所以后來楚國的祭祀都在晚上

      但是熊繹侍奉周天子卻是非常恭敬

      ,盡管楚國窮,但是熊繹經(jīng)常坐著柴車
      ,穿著破衣服
      ,跋山涉水向周天子進貢,由此產(chǎn)生一個成語
      ,叫“篳路藍縷”
      ,意思是說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
      ,后來引申為創(chuàng)業(yè)剛開始的時候

      盡管如此,楚國仍然不受周王待見

      ,《國語 晉語》上記載了楚國國君與周天子及諸侯會盟的情況
      ,是這樣記載的:

      《國語 晉語》: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楚為荊蠻

      ,置茅蕝
      ,設(shè)望表,與鮮卑守燎
      ,故不與盟
      。 當(dāng)初周成王在岐陽與諸侯會盟時,楚國當(dāng)時是荊蠻
      ,在會盟時負責(zé)擺放包茅草(一種祭祀用的茅草)
      、擺設(shè)木制的姓名座次表、與鮮卑首領(lǐng)一起守著祭祀的火種
      ,根本不能像其他諸侯一樣面見周天子
      ,周天子是把楚國當(dāng)成了與鮮卑一樣的蠻族。國語上直接稱楚國為荊蠻
      ,這就是證明

      荊是指荊山,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西北部的荊山

      ,包括湖北的房縣
      、十堰、荊門
      、當(dāng)陽
      、遠安一帶
      ,這里也是楚人生活的地方,蠻是華夏人對南方異族的一種稱呼
      ,有一種蔑視的感覺,除了蠻之外
      ,還有夷
      、狄、戎都是華夏對異族的蔑稱

      但是

      ,按照楚國的世系來看,楚人最早的祖先是黃帝的孫子顓頊的后裔
      ,顓頊?zhǔn)遣獾膬鹤?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也是五帝之一,顓頊有個兒子叫稱
      ,稱有個兒子叫卷章
      ,卷章有個兒子叫重黎,重黎成為帝嚳的火正(負責(zé)管理火種的官職)
      ,也就是祝融
      ,重黎因為平叛不力被帝嚳所殺,重黎有個弟弟叫吳回
      ,接替了重黎的官職

      吳回有個兒子叫陸終,陸終有六個兒子

      ,最小的兒子叫季連
      ,季連姓羋,季連有個兒子叫附沮
      ,附沮有個兒子叫穴熊
      ,到了周文王時期,季連有個后代叫鬻熊
      ,這就是楚人的祖先
      ,算起來楚人的祖先明明是華夏正統(tǒng),但在熊繹時代雖然被封為諸侯
      ,但還是被當(dāng)成蠻夷來看待
      ,這對楚人來說是一種不公平的待遇。

      楚人將這種不公平待遇化作艱苦奮斗的努力

      ,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發(fā)展
      ,到了楚國第六任國君熊渠在位期間,楚國已經(jīng)把勢力擴張到江漢平原一帶
      ,這個時候的楚國早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初的五十里子爵之國了
      ,而是方圓百里的大諸侯國
      ,與此同時,還在不斷對外擴張

      熊渠在位時

      ,先后攻打庸國(今湖北竹山縣)、鄂國(今湖北鄂州
      、武漢一帶)
      、揚越(古時百越族的一支,在今湖北中部)
      ,楚國國力的強盛
      ,也讓熊渠的野心越來越大,于是熊渠擅自稱公
      ,并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

      《史記 楚世家》:熊渠曰:我蠻夷也

      ,不與中國之號謚。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
      ,中子紅為鄂王
      ,少子執(zhí)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
      。及周厲王之時
      ,暴虐,熊渠畏其伐楚
      ,亦去其王
      。 熊渠還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
      。這話的意思是說:我在蠻夷地區(qū)
      ,不必和中原各國的名稱謚號一樣

      這話似乎是楚國國君熊渠對一百年多前受到周天子冷落

      ,被周天子當(dāng)成與鮮卑一樣的蠻夷對待的報復(fù)性話語
      ,熊渠的言外之意是:你周天子不是當(dāng)我是蠻夷嗎?我現(xiàn)在就是蠻夷了
      ,我還要做出蠻夷的行為
      ,這就是僭越稱公與封王。

      熊渠的爵位是子爵

      ,這從他的祖先熊澤那里繼承來的
      ,一直都是子爵,沒有改過
      ,但是熊渠自稱為公爵
      ,然后把他的長子康封為句亶王,二子紅封為鄂王
      ,三子執(zhí)疵封為越章王
      ,這是楚國歷史上第一次封王
      ,也是西周時期第一個僭越稱王的事例,這個時候還是西周
      ,周天子是周夷王
      ,西周的第九位天子,時間差不多是公元前886年~前877年之間

      當(dāng)時的西周已經(jīng)衰弱了

      ,不像周初那么強大,而楚國則在南方的勢力越來越大
      ,這也是熊渠敢僭越稱公與封王的原因
      ,熊渠的行為就是靠自己的實力
      ,故意來違背周禮
      ,以顯示自己對周朝的不服,來表達楚人的反抗之意

      周夷王去世后

      ,周厲王成為天子,熊渠擔(dān)心周厲王聯(lián)合其他諸侯來討伐自己
      ,于是把自己兒子封王的爵位給去掉了
      ,這說明楚國此時雖然強大了,但是這個時候的西周還是有點實力的
      ,尤其是周天子如果聯(lián)合其他諸侯一起來討伐楚國
      ,楚國是無法抵抗的,所以熊渠拿掉了兒子們的王號

      雖然熊渠封自己的兒子為王

      ,但并沒有自立為王,熊渠本人沒有稱王
      ,所以這不算楚國公開稱王
      ,楚國國君公開稱王則要到楚武王熊通時期了,楚武王熊通是楚國的第17位國君
      ,熊渠是第6位
      ,兩人之間相差了一百多年,楚武王是楚國歷史上第一個僭越稱王的國君
      ,也是周朝歷史上第一個稱王的諸侯
      ,時間大概是在公元前704年左右

      公元前706年

      ,楚國討伐隨國
      ,隨國國君說:我沒有罪過,你為什么攻打我
      ?熊通說:我生活在蠻夷的地區(qū)
      ,今天諸侯們都背叛周王室互相攻伐
      ,我們楚國有軍隊,想?yún)⑴c中原的正事
      ,請你向周天子請求
      ,讓周天子尊奉我的名號。

      隨國人無奈

      ,只得請求周天子
      ,當(dāng)時的周天子是周桓王,他沒有答應(yīng)
      ,隨國人告訴了熊通
      ,到了公元前704年,熊通才得知這事
      ,然后很生氣地說: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師
      ,很早死去。周成王提拔我的先公
      ,竟只賜予子爵的田地
      ,讓他住在楚地,蠻夷部族都順服
      ,可是周王不加封爵位
      ,我只好自稱尊號了。

      熊通的意思是讓周桓王增加他的爵位

      ,因為這個時候的楚國勢力已經(jīng)是方圓百里了
      ,是一個大的諸侯國,楚國仍然想通過周王室來增加爵位
      ,以示正統(tǒng)
      ,熊通此時并沒有稱王的意圖,他就是想跟其他大的諸侯國獲取平等的地位
      ,想讓周桓王封他為公或者侯
      ,能讓周王室分封,這是一種肯定
      ,同時也是擺脫蠻夷身份最大的證明

      但是,周桓王拒絕了他

      ,這讓熊通很生氣
      楚國如今已經(jīng)發(fā)展這么大了,但是仍然不能得到周王室的肯定
      ,所以熊通稱王
      ,以對周桓王的報復(fù),因為在當(dāng)時只有周天子才能稱王
      ,熊通稱王等于是對周桓王的蔑視
      ,當(dāng)年周天子蔑視楚人
      ,如今楚人也開始蔑視周天子了,這就是熊通稱王的原因

      歷代楚國國君的心態(tài)其實是復(fù)雜的

      ,一方面他們想得到周王室的承認,承認自己是華夏正統(tǒng)的身份
      ,另一

      方面

      ,當(dāng)周王室不承認楚人時
      ,楚人又表現(xiàn)出一種極度的反抗精神
      ,這也是不服周的由來。

      這個時候已經(jīng)是東周的初年

      ,東周王室的實力早就已經(jīng)不如西周了
      ,王室的實力甚至不如一個中等的諸侯國
      ,而楚國也越來越強大,再也不像一百多年前還擔(dān)心周天子討伐自己
      ,這個時候的楚國不怕周天子了
      ,所以熊通敢稱王
      ,不僅敢稱王
      ,楚國還在四面擴張,實力也是越來越強
      ,這是楚國敢稱王的底氣

      除楚國之外,第二個稱王的諸侯是春秋時期的吳王壽夢

      ,時間大概是在公元前585年
      ,比楚國稱王晚了119年,而第三個稱王的諸侯是春秋晚期的越王允常
      ,允常是勾踐的父親
      ,稱王時間大概是在公元前538年,比楚國稱王晚了166年
      ,至于戰(zhàn)國時期的稱王則更晚了
      ,比如說徐州相王,是在公元前334年
      ,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
      ,互相承認對方為王,這比楚國稱王晚了370年了

      為什么楚國第一個稱王

      ,其他諸侯國不能稱王呢?

      主要有幾個原因:

      、稱王要有實力
      ,沒有實力的稱王分分鐘被滅
      ,楚國在西周時期已經(jīng)成為勢力較大的諸侯國,從五十里的小國發(fā)展到數(shù)百里的大國
      ,同時楚國還占據(jù)了江漢平原的戰(zhàn)略資源銅綠山
      ,實力強大,所以有稱王的底氣

      、楚國地處偏遠,遠離中原
      春秋時期雖然周天子實力不行了
      ,但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國當(dāng)霸主尊王攘夷還是存在的,如果在中原核心區(qū)
      ,周邊都是諸侯國
      ,一旦稱王,就會受到其他諸侯國的聯(lián)合攻擊
      ,但楚國又偏又遠
      ,諸侯國想要聯(lián)合起來攻打,也是不容易的
      ,盡量齊桓公聯(lián)合其他諸侯國討伐過楚國
      ,但也沒敢開戰(zhàn)。

      再看吳國與越國

      ,都是實力強大
      ,并且地處偏遠,遠離中原
      ,滿足這兩個基本條件
      ,就敢稱王了。

      、楚國被稱為蠻夷是楚人心中的痛
      楚人一直想證明自己不是蠻夷,但一直被周天子看不起
      ,實力強大了還不被承認
      ,所以就想以稱王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不是蠻夷
      ,而是華夏
      ,楚國事實上也是學(xué)習(xí)華夏文化最積極的諸侯,這在楚人心中就是一個矛盾與心結(jié)
      ,稱王可以讓楚人證明自己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25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他的皇后張嫣為什么能活下來" rel="prev"> 劉盈的兒子被人殺盡,他的皇后張嫣為什···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宋之蔡京
      ,明之嚴(yán)嵩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秦朝的滅亡,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官升至四川總督
      、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