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梁啟超寫序
,寫著寫著寫成了一本書。柯文也是,本來只是想就自己的中國歷史研究歷程寫篇心得,但寫著寫著就寫成了一本回憶錄。在這篇介紹回憶錄的演講稿里,他說自己既是歷史的親歷者,又是歷史的闡釋者,因此中國歷史研究這條路,他走了兩遍。“路”上的得失體會,貫穿于他作為局外人的心態(tài)、審視角度的轉變和對歷史與敘事關系的認知之中。
文 | 柯文(Paul A. Cohen)
(《讀書》2019年12期新刊)
書寫一本職業(yè)生涯回憶錄
這本書不是為了提醒、教導后輩
我的寫作生涯貫穿始終的一個主題是局外人與局內人的對立
局內人文化知識的概念絕不僅適用于中國。所有文化中都存在,局外人常常難以接觸到
回首我的學術生涯至今
作為一個既研究中國史又研究世界史的學者,我的歷史觀最新的轉變是愈加欣賞歷史故事
在這個問題上
,我的立場介乎這兩種極端之間,不過比較傾向于卡爾。我同意他的觀點:敘事不僅對個人,而且對社群來說,都是日常生活的基本組成元素。因此,歷史學家的敘事化處理,本身并不割裂人們經歷的過去與歷史學家重構的歷史。然而,歷史學家重構的過程往往引入其他因素,重構的實踐雖不會完全割裂過去與歷史,但會制造出一系列與界定直接經歷截然不同的元素——至少所有歷史著作都會對過去高度簡化、壓縮,最出色的也不例外。就像義和團運動這樣大的事件,歷時數年,波及大半個華北,但一旦寫成史書,卻區(qū)區(qū)百頁,只手可握,十個小時就能從頭翻到尾了。
歷史學家的工作
我下一本書講的是勾踐的故事對二十世紀中國的影響
之前講到
然而
(A Path Twice Traveled:My Journey as a Historian of China.Paul A.Cohen.Fairbank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HarvardUniversity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28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