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李氏】深度歷史長文:這就是中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ㄖ腥A地理歷史概覽)

    網絡 2023-06-17 21:21:04

    【李氏】深度歷史長文:這就是中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ㄖ腥A地理歷史概覽)

    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

    ,那就是中國
    。我們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不以當一個王朝人為榮
    。當中國強大如漢王朝
    、唐王朝、清王朝時
    ,我們固以當一個王朝人為榮
    。當中國衰弱如南北朝
    、五代
    、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時
    ,我們仍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
    。中國——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的惟一的立足點。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國的王朝
    ,所有的國
    ,都是中國的另一種稱謂。

    我們的歷史舞臺是世界上最巨大

    、最古老的舞臺之一
    ,這舞臺就是本文要重點介紹的中國疆土
    。它位于亞洲東部,介于驚濤萬里的太平洋和高聳天際的帕米爾高原之間
    。大約紀元前三十世紀前后
    ,遙遠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較近的印度
    ,都在萌芽他們的古文明時
    ,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中國文明
    。這文明一直延續(xù)
    ,并于不斷揚棄后,發(fā)揚光大
    ,直到今日


    ▲四大文明古國示意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當時的中國人自以為恰恰地居于世界的中心,所以自稱中國

    ,意義是位于全世界中心的國度
    。又因為所居住的土地美麗可愛,所以自稱中華
    ,華的意義正是美麗可愛。

    至于自稱和被稱為漢民族或漢人

    ,那是紀元前二世紀西漢王朝建立以后的事。在紀元前三世紀和紀元前二十二世紀時
    ,也曾自稱和被稱為秦人或夏人
    ,前者謂秦王朝之人
    ,后者謂夏王朝之人

    中國跟任何一個文明古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qū)

    ,不斷的聯(lián)合、融化和擴張
    ,而終于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截至二十世紀初葉
    ,中國疆域面積達1140萬平方公里
    。最西到帕米爾高原(東經74度),最東到烏蘇里江口(東經135度)
    ,最北到黑龍江省的漠河縣漠河鎮(zhèn)(北緯53度)
    ,最南到南中國海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北緯4度)。

    中華人就在這個空間上降生

    、成長
    ,中國歷史也在這個舞臺上演出。

    太空中國·馬上中國


    現(xiàn)在

    ,讓我們搭乘可以跟光速相等速度的太空船
    ,從廣闊的太平洋向西飛航。

    首先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排日本列島

    ,安靜地斜臥在巨濤之中
    ,它上面幾乎全是山脈,而且我們還可能察覺到它不斷的在顫動
    ,那里是世界上聞名的火山地帶
    ,日本列島正座落在上面。續(xù)向西飛
    ,我們可以看到有日本列島一半大的一個雄偉半島,像一個驚嘆號形狀
    ,插入日本海島黃顏色的黃海之間。它的南端跟日本列島的南端
    ,隔著對馬海峽,遙遙相望
    ,這就是朝鮮半島
    ,中國文化的繼承者之一,并由它轉輸給另一中國文化繼承者的日本

    朝鮮半島之北

    ,是中國富庶的東北地區(qū)。朝鮮半島之南
    ,是長達一萬四千公里
    ,曲折而成為半圓弧形的中國海岸。北方海岸有兩個小半島——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
    ,像蟹螯一樣箝住渤海的海灣
    。中部海岸向東方凸出
    ,南方海岸向西前伸展
    ,兩顆珍珠島嶼
    ,臺灣島和海南島,清晰在目

    越過海岸

    ,太空船正式進入中國上空,四條悠長的大河
    ,在巨大的舞臺上
    ,均勻地并排著,從西向東流
    。最北一條跟俄國交界的是黑龍江
    ,次北一條成“幾”字形的是黃河
    ,偏南一條白浪滾滾的是長江,最南一條像手指匯到手掌一樣的是珠江

    ▲我國河流分布示意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如果是二月

    ,我們在太空船上會眺望到,最北的黑龍江千里冰封
    ,那里的中國人還穿著皮衣皮靴
    ,從口中吐出的熱氣會立刻在睫毛上凝結成冰;而最南的珠江卻仍滔滔奔流
    ,那里的中國人額上正淌著汗珠
    。一個人如果穿著單衣服從廣州出發(fā),當他在黑龍江畔的漠河縣下飛機時
    ,他可能會被凍死
    ,這說明中國南北距離遙遠的程度。

    在渤海岸四處

    ,一條黑線向西翻山越嶺的蜿蜒伸展
    ,那就是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長城以北是內外蒙古沙漠地區(qū)
    ,這時仍一片隆冬景象,但長城之南卻已大地春回。從萬里長城到淮河這個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上
    ,全部覆蓋著青青的小麥,像一座無涯的大海
    ,城鎮(zhèn)只不過是一群孤島
    。溫和的春風吹動時
    ,原野掀起麥浪,翻騰澎湃
    ,密接的村落在麥浪中飄浮,更像海上的點點漁舟
    。在南方
    ,也就是在淮河以南,跨越長江
    ,直到海南島
    ,全是一望無際的稻田,為了灌溉的緣故
    ,那稻田被分割為一塊一塊
    ,像無數(shù)寶鏡在太陽光下反射出萬道光芒。

    這就是中國本部的景觀

    ,截至二十世紀初,六分之五的中國人居住在這里

    再續(xù)向西飛

    ,距山東半島約八百公里
    ,太空船越過南北縱長的太行山
    ,就看到地面突然隆起的山西高原
    。它的北方是瀚海沙漠群,靜止時像一個死海
    ,連秋蟲的聲音都聽不見
    ,一旦掀起風沙,人們的視線便全部模糊
    。山西高原不過是黃土高原的一部分,風沙怒吼時
    ,它的威力僅次于真正的沙漠。黃土高原的居民大多數(shù)住在窯洞之中
    ,窯洞的外貌很拙陋
    ,但內部冬暖夏涼。

    就在山西高原的中央城市太原

    ,向南到洞庭湖
    ,南北一線的上空,我們必須把手表投慢一小時
    ,假如太空船是八時進入中國
    ,那么在越過這一條線之后
    ,時間卻是七時
    。因為我們跨進格林威治時間的另一個地區(qū)。光陰正在回轉

    ▲中國地形階梯示意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不久

    ,我們就可眺望到黃河之濱的一座古城——蘭州
    ,在它之北仍是向西延伸的瀚海沙漠群,在它之南是廣大的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
    。華北大平原跟錦繡江南的廣大綠色世界
    ,逐漸消失。我們看到的是另一種景象
    ,除了青蔥的四川盆地外
    ,其他地區(qū)的農作物的生長,都十分困難
    。北方瀚海沙漠群上的駱駝鈴聲是最有力的響聲
    ,南方云貴高原全是驚人的山嶺和驚人的河谷,它地下豐富的礦產
    ,到二十世紀,才顯出它的重要

    中國第一大咸水湖青海湖

    ,在太空船下滑過去,我們看到了萬里長城盡頭的嘉峪關
    ,也看到像天上繁星一樣的黃河發(fā)源地星宿海和潺弱一線的長江發(fā)源地沱沱河
    。就在它們上空,必須再把手表撥慢一小時
    ,因為自上次撥慢了一小時后
    ,我們又直線前進了1500公里。而就在同時
    ,我們會吃驚地發(fā)現(xiàn)
    ,地面更突然間峻拔上升。假如我們以4000米的高度進入中國而一直保持這個高度不變
    ,那么此時太空船已經撞到地面
    ,因為我們已到了平均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也就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被稱為世界屋脊
    ,太空船必須升高。

    在青藏高原上看不到什么

    ,它在二十世紀前,是中國最寂寞的地區(qū)
    ,眼睛所及的全是終年覆雪的山頭和寒冷貧瘠的砂礫丘陵
    ,只偶爾有長毛的耗牛在山谷中載著貨物,成一個伶仃的隊形
    ,踽踽前進
    。農作物因氣候寒冷和土壤太壞的緣故,十分稀少
    ,只有少量品質低劣的青裸
    ;人口更是稀少
    ,平均每平方公里還不到一個人。

    在世界屋脊之北

    ,是陡然陷下去的巨大的塔里木盆地。再北則是天山
    。越過天山,又是一個陡然陷下去的盆地
    ,即準噶爾盆地
    。這兩個盆地上的稀少人口中——二十世紀初只有250萬,包括了各種民族
    ,是中國境內人種最復雜的地區(qū)
    ;就在那沙漠跟巨山之間的千里草原上,不時興起詩人形容的“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動人場面。比起東部中國
    ,這里顯示的不是在方塊稻田上生活的人們所能想象的氣魄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它所屬的巨大山脈喜馬拉雅山,都在我們眼下消失

    。太空船現(xiàn)在又前進了約1500公里
    ,正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中央上空
    ,必須再把手表撥慢一次,把六時撥為五時
    。使人興起一種青春倒流的驚奇和喜悅。

    不斷的時間變換

    ,會擾亂正常的生活程序
    ,這是疆土過于廣袤的煩惱。從極東的烏蘇里江口
    ,到極西的帕米爾
    ,時距相差四個小時
    。當烏蘇里江口的漁夫在晨光曦微中泛舟捕魚時,帕米爾的農人還在酣睡
    。一個人從烏蘇里江口
    ,于黎明時乘超光速飛行器向西飛航
    ,他會發(fā)現(xiàn)天色越走越黑,當他完成5000公里的旅行
    ,敲他住在帕米爾山下朋友的家門時
    ,卻正是午夜。

    撥過手表

    ,于是我們到了群山之母的帕米爾高原
    ,它是中國最西的邊界,塔吉克
    、阿富汗
    、巴基斯坦三個國家環(huán)繞在另一面,成為中國西陲盡頭的三大鄰邦

    空中鳥瞰之后

    ,讓我們走下太空船,跨上馬背
    ,對這個巨大舞臺
    ,再作一次了解。

    ▲示意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這則表格

    ,顯示出十八世紀之前,我們如果騎馬對若干重要城市作一次訪問的話所需的時日

    那是十八世紀清王朝

    ,從當時的首都北京到各地驛站的官定行程(最后一項從包頭到喀什
    ,是普通的商旅行程)
    ,它說明中國人對這個龐大國度的長久凝結力量的韌度。那雖然是十八世紀清政府時的規(guī)定
    ,但這種情況可以追溯到紀元前三世紀跟匈奴人作戰(zhàn)時代
    ,在交通方面,二千年間只有稍稍的改進
    ,很少突破性的變化

    “限期”是驛站傳遞公文書時以馬匹普通速度作為標準

    ,也就是以騎馬的正常速度作為標準
    。“加急”多半用于軍事行動
    ,凡加急的驛站遞送
    ,本身的動作就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電影鏡頭:驛馬以四足高地的速度狂奔,鈴聲可傳到一公里以外
    ,下一驛站聽到后,日夜都在待命的驛率
    ,立即上馬飛馳
    。當后馬追及前馬,兩馬相并時
    ,馬足不停
    ,即在馬上將公文書交遞

    驛馬往往因狂奔過度而倒斃,如果五年內幸運不死的

    ,它就成為寶馬退休,由政府飼養(yǎng)
    ,不再作工
    ,以酬庸它對國家的貢獻。

    ▲資料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東西兩洋歷史上只有少數(shù)帝國

    ,如波斯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和稍后的蒙古帝國
    ,帖木兒帝國
    ,可以跟中國這種馬行105日的情況相比。但他們都已被時間抹滅
    ,只中國迄今巍峨獨存

    注意兩地之間的距離

    ,里數(shù)相等
    ,并不是說行程
    、日數(shù)也會相等。像山徑崎嶇之類的障礙
    ,能使速度銳減
    。表格上的日數(shù),是以馬匹為主
    。如果我們從馬背上跳下來
    ,改為步行
    ,日數(shù)恐怕要增加三倍到四倍

    ▲資料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江河湖泊


    在對中國全部疆域有一個概括的印象后,讓我們分門別類地介紹他各方面的形態(tài)

    ,這些形態(tài)構成中國大舞臺的全部地貌
    ,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首先介紹中國歷史上幾條重要的河流。


    黑龍江

    全長4350公里

    ,但在中國境內和流經中國跟俄國邊境的只有3420公里
    。它是中國最北的水道
    ,一年中有六個月的結冰期,河面像鋼鐵一樣
    ,重型坦克車可以任意在上面馳騁。不過在古代中國史上卻沒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它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全長1927公里
    ,曾是契丹人建立的遼帝國的主要漁獵河道
    ,名震一時。

    ▲美麗的黑龍江(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黃河

    全長5464公里

    ,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河流
    。古中國文明就在這個流域發(fā)生和成長
    ,大部分歷史也都在這個流域上演。凡是河流
    ,幾乎都具備若干利益
    ,如航行、漁產
    、灌溉
    。只有黃河,對它兩岸的居民
    ,幫助很少而傷害很大
    。它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像一條喜怒無常的巨龍,翻滾奔騰
    ,專門制造可怕的災難

    ▲雄偉的黃河(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所以黃河也是世界上吞沒生命財產最多的一條河流。從紀元前二十三世紀到紀元后二十世紀初葉

    ,4000余年間
    ,便有過1500余次的小決口和下表所列的七次大決口及八次大改道(包括一次人為改道)。

    ▲示意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對于黃河

    ,一直到二十世紀
    ,中國人除了嘆息命運不濟外,別無他策
    。尼羅河泛濫后留下的是沃土
    ,黃河決口后留下的卻是一片黃沙。然而就在這種艱苦的環(huán)境中
    ,產生了燦爛的古中國文明



    長江

    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公里

    。跟黃河相反
    ,長江是一條歡愉的和慈悲的河
    ,凡河流應有的利益,它無不具備
    。長江的地理背景比黃河更適于產生文明
    ,而兩條巨河又相距甚近。

    我們不知道什么契機使中國文明發(fā)生在黃河

    ,而不發(fā)生在長江
    ,這恐怕是人類進化史上最大的困惑之一。但長江一旦在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
    ,就把中國疆土攔腰切斷

    魏文帝曹丕曾說過:“上天創(chuàng)造長江,就是要把中國分割為南北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長江(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習慣上長江以北稱北方,長江以南稱南方

    ,或江南
    。很多建都在北方的王朝,一旦受到更北方沙漠地帶游牧民族的攻擊
    ,抵抗失敗時
    ,往往逃到南方,在長江的保護下茍延殘喘
    。游牧民族雖然精于馬上功夫
    ,但對船只卻一籌莫展,在他們無法渡過廣闊長江的情勢之下
    ,只好承認南北對峙之局
    。而逃到江南的殘余政權卻很難有能夠成功反擊的。有名的魏晉南北朝三百年大分裂時代和一百余年宋金兩大帝國對抗
    ,就是由長江的洶涌波濤
    ,僵持而成。


    珠江

    事實上它本身只有80公里

    ,但它擁有西江
    、東江、北江三大支流
    ,而以西江作為主干
    ,全長2197公里。它在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的最晚
    ,流經的又多半是不能發(fā)生政治經濟影響的蠻荒地區(qū)
    。它的重要性在十九世紀鴉片戰(zhàn)爭之后,才開始顯現(xiàn)

    ▲珠江風光(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四大河流之外

    ,還有一些在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其他較小河流。諸如:汾水
    、桑干河
    、渭河、淮河
    、錢塘江
    、南北大運河、青海湖
    、洞庭湖
    、鄱陽湖、太湖
    、居延海湖......

    ▲青海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太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華夏山川


    中國極西邊界上的帕米爾高原

    ,是亞洲的群山之母,她向四方繁衍出她的兒孫
    。這些兒孫
    ,每一個都具有無比的雄姿。在中國境內部分
    ,我們分為兩項介紹:一是山脈
    ,一是山岳。

    山脈

    ,指連續(xù)起伏
    ,顯而可見的峰巒系統(tǒng)。


    太行山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山脈是太行山脈:起自北京的西北

    ,止于南方的黃河北岸
    。地質學家說,太行山之東
    ,太古時候原是大海
    ,北京、天津一些城市都在海底
    。大概紀元前四十世紀或三十世紀
    ,才沖積成為海拔僅20余米的廣大原野,稱為大陸澤或河北平原
    ,構成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主峰小五臺山,海拔2882米

    太行山之西

    ,是平均高度1000以上的高原,稱山西高原
    ,構成黃土高原的一部分
    。太行山脈的平均高度1500米
    ,足以隔斷河北平原上的戰(zhàn)爭不能西進,也成為戰(zhàn)亂時代難民們的避難所在
    。太行山南北長800余公里
    ,只有八個僅可容身的峽谷,以溝通河北平原跟山西高原
    ,世人稱之為“太行八陘”
    ,形勢險要,被形容為“一夫當關
    ,萬夫莫前”
    。一直到二十世紀初,太行山仍在國防上作過偉大貢獻

    ▲我國山脈(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秦嶺

    秦嶺:橫亙在古都西安之南

    ,跟渭河平行,主脈東西700公里
    ,主峰太白山高度3767米
    。主脈平均高度2500米,比太行山要高1000米
    。它的峻峭而驚險的嶺谷有效的把中國中部隔斷
    。它的尾巴跟淮河的頭部遙遙相接,連成一條我們所稱的“秦嶺-淮河線”
    ,作為中國本部南北的分界

    ▲云橫秦嶺(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秦嶺擁有古中國最著名的“棧道”工程,在懸崖絕壁上

    ,鑿洞插桿
    ,上鋪木板,作為穿越山脈的道路
    。若干使歷史扭轉方向的戰(zhàn)役
    ,就是由于戰(zhàn)勝的一方能控制棧道的緣故。


    桐柏山和大別山

    它們事實上是秦嶺山脈的尾巴

    ,錯綜相連
    ,橫臥在淮河跟長江之間,成為北方蠻族侵入華北大平原時
    ,中華人的最后防線
    ,過此便直抵長江。它們是長江的前衛(wèi)
    ,大分裂時代和金
    、宋二帝國對抗時代,退縮到長江之南的殘余王朝,即靠此二山作為緩沖
    。此二山如果落入敵人之手
    ,長江之北的重鎮(zhèn)如襄陽、漢口
    ,便無法拒守
    。長江天險
    ,即喪失一半

    ▲大別山風光(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祁連山

    橫亙在天山跟中國地理中心蘭州之間,綿延1000公里

    ,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
    。紀元前后,北方是匈奴人
    ,南方是蕪人
    ,所以它在中國早期歷史上,擔任隔絕這兩大蠻族結合的任務
    。匈奴所居的山北一帶
    ,水草茂盛,被稱為河西走廊
    ,是匈奴汗國唯一可從事農業(yè)的富饒地區(qū)
    。位于甘肅省永昌縣的胭脂山,是祁連山群峰之一
    ,出產高級化妝品胭脂
    ;紀元前二世紀時,河西走廊歸附中國
    ,匈奴人悲歌:“奪我胭脂山
    ,使我婦女無顏色。守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養(yǎng)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毙倥箛鴱拇宿D衰

    ▲祁連山(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喜馬拉雅山

    它是全世界無人不知的終年都被積雪覆蓋著的巨山。跟北方的昆侖山和東方的大雪山

    ,共同筑成世界屋脊,包括古吐蕃王國的全部疆土,廣達230萬平方公里
    ,不僅面積廣袤,而且海拔極高
    ,平均6000米
    。假如把世界縮小為一個普通城市,這個高原就像唯一的一座50層高的巨樓
    ,矗立在最高只有30層
    ,而絕大多數(shù)只有一層二層的矮小的群屋之間

    喜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國跟尼泊爾王國之間

    ,海拔8848米
    。喜馬拉雅山隔斷了中國跟印度的交通,蒙古帝國的創(chuàng)造者鐵木真就因恐懼它的高度
    ,而不敢穿越
    。十八世紀英國征服印度后,雖野心勃勃地企圖北進
    ,也因喜馬拉雅山的危險山道和稀薄空氣
    ,使積極的軍事行動發(fā)生困難。現(xiàn)在雖然已是核武時代
    ,但它仍是中國西南邊疆的保護神

    ▲喜馬拉雅山脈(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除上述之外,還有陰山

    、昆侖山
    、五嶺、中岳嵩山
    、東岳泰山
    、西岳華山、北岳恒山
    、南岳衡山
    、天臺山、五臺山
    、五虎山
    、峨眉山、黃山
    、武當山
    、廬山、等名山大川

    ▲黃山(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廬山(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沙漠與萬里長城


    在二十世紀初葉

    ,五塊巨大無朋的大沙漠覆蓋著中國百分之六的疆土,這些被覆蓋的疆土
    ,全部變成毫無價值
    ,有百害而無一益的死寂荒野。幸而它們只分布在北中國的萬里長城之北和之西
    ,集中于下列四個地區(qū):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集中準噶爾盆地

    ?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庫姆塔格沙漠(白龍堆沙漠)——集中塔里木盆地

    ?鄂爾多斯沙漠——集中黃河河套

    ?瀚海沙漠群——集中內外蒙古


    準噶爾盆地

    位于中國西北邊陲新疆的北部

    ,在阿爾泰山跟天山之間,成一個三角形地帶,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它跟它上面的45000平方公里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默默無聞
    。紀元前二世紀跟紀元后二世紀的英雄人物張騫
    、班超的偉大勛業(yè),都限于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
    ,跟本區(qū)的關系很少
    。直到十八世紀,立國數(shù)百年之久的準噶爾汗國被大清滅國
    。從此中國境內再沒有準噶爾人
    ,只留下這個仍保持準噶爾名稱的盆地和位于中國跟哈薩克交界處一個名“準噶爾門”的要隘
    ,供后人憑吊

    ▲準葛爾盆地示意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塔里木盆地

    位于新疆南部天山與昆侖山之間,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

    ,80%被32萬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10萬平方公里的庫姆塔格沙漠所掩蓋
    。這是一個標準的閉鎖形態(tài)的內陸盆地,四周全是高達4000米以上的大山
    ,僅東北一隙跟河西走廊相通
    。氣候干燥,居民一輩子都不了解什么是“大雨傾盆”和“陰雨連綿”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面積等于一個日本

    ,屬于流沙類型,橫亙在盆地中央
    ,是最可怕的一種沙漠
    ,維吾爾語“塔克拉瑪干”,就是“進去就出不來”之意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耧L卷起的沙丘有時高達220米,像巨魔一樣的翻騰滾動
    ,旅人和駱駝商隊都會像螞蟻般地被它吞食

    庫姆塔格沙漠面積則有英國的一半大。兩大沙漠隱約相連

    ,從東到西
    ,長約1300公里,南北最廣處有500公里
    。當張騫到西域時
    ,所遇到的最大威脅就是這個使人色變的障礙,但他總算繞過了它。當?shù)谄呤兰o
    ,佛教高僧玄奘九死一生的沿著它的邊緣前往印度
    ,《西游記》一書中所描述的那些充滿妖怪的魔山和充滿奇異事物的王國,大部分都在這兩個大沙漠的四周
    。像其中的火焰山
    ,就是指吐魯番附近的山群,吐魯番曾被命名為火州
    ,氣溫曾高達攝氏75度

    可能比紀元前五世紀更早,沿著這兩大沙漠的南北兩側

    ,開辟有兩條艱險的道路
    ,像兩條細絲一樣,中國就靠它跟西方世界作微弱的聯(lián)系
    。這兩條道路
    ,史學家稱為絲路,并不是對此細絲一樣的通道作詩意的稱呼
    ,而是商人們利用它把只有中國才有的生絲和絲制品
    ,歷經千山萬沙,運到歐洲出售

    河套的鄂爾多斯沙漠:位于鄂爾多斯高原之上

    ,是黃河以南唯一的沙漠。當中國古代最北的疆域以陰山山脈為界時
    ,這塊沙漠曾阻撓著遠征軍的出擊行動和邊防軍的后勤補給
    。大黑暗時代時,中國北界退縮到萬里長城之內
    ,這塊被遺棄在邊疆之外的沙漠上的綠洲
    ,遂成為北方強大的蒙古人和瓦拉人的牧場,不時沿著長城抄掠
    。明王朝那些昏庸低能的帝王將相除了怒詈他們是“套寇”外
    ,別無他法。清朝時期
    ,內外蒙古相繼并入中國
    ,中國北界推進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畔,這塊沙漠的國防意義
    ,才歸消失

    ▲資料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散布在蒙古高原上的瀚海沙漠群,這個大而無當?shù)纳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座落在萬里長城和陰山之北

    ,東起大興安嶺南端
    ,西止于天山東麓,北到外蒙古中部
    ,東西約2000公里
    ,南北約400公里或1000公里不等,面積大約有150萬平方公里
    ,可容納四個日本
    。它事實上由無數(shù)獨立的各有自己名稱的小沙漠組成,主要包括戈壁沙漠(蒙古南部)
    、騰格里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皆在內蒙西部)、渾善達克沙漠(內蒙錫林郭勒盟)
    。間隔地帶往往是平坦的巖石原野
    ,而且生有水草。

    沿著瀚海沙漠群南部的邊緣

    ,排列著一系列的商業(yè)城市
    ,如赤峰、張家口
    、包頭
    、集寧、呼和浩特
    。如果把瀚海沙漠群當作一個真正的大海的話,這些城市就是陸地的港口
    。以張家口為例
    ,它是萬里長城最大的關隘之一,有一條穿過沙漠的小道
    ,像航線一樣
    ,北通蒙古的首府烏蘭巴托。商旅必須在張家口治辦行裝
    ,才能從事這個需時45日的商業(yè)性的沙海航程
    。而從烏蘭巴托南來的商旅,也到張家口為止
    ,把貨物從駱駝上卸下后
    ,交給代理店處理,即另行載貨返航

    塞北跟中國本部的劃分

    ,在此可看出顯明的色彩。長城以南
    ,農田相接
    ,青蔥千里
    。而出了張家口后,便景物全異
    ,沙漠
    、駱駝、蒙古包
    、牛馬羊群
    ,完全是另一種天地。我們可借用詩人形容繁華和荒涼之界的詩句
    ,說明旅人的心情:“馬后桃花馬前雪
    ,教人怎能不回頭?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瀚海沙漠群和它以北地區(qū)

    ,因氣候寒冷和求生艱難,促使游牧民族無休止地企圖擺脫它
    ,渴望進入遍地桃花的長城以南世界
    。從上古時代起,就發(fā)生數(shù)不清次數(shù)的南下侵略戰(zhàn)爭
    。中國人常大惑不解地責備他們不安于自己的鄉(xiāng)土
    ,但如果把位置調換一下的話,恐怕也免不了會有同樣的行動
    。所以古代中國的外患
    ,95%來自北方。

    來自北方無休止的長期侵略

    ,迫使中原王朝建筑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是中華人抵抗沙漠游牧民族最艱苦和最偉大的軍事防御工程。紀元前八世紀起

    ,瀚海沙漠群上
    ,陸續(xù)崛起山戎、北狄
    、東胡等強大部落
    ,他們的武士騎在馬背上,來去如風
    ,使周王朝一些位于北疆用拙笨車輛作戰(zhàn)斗工具的封國
    ,大為狼狽,只好分別沿著各自的國界
    ,修筑長城
    。從燕山山脈西端到遼東半島,有燕王國長城
    ;從燕山山脈西端到河套
    ,有趙王國長城
    ;從河套到隴西高原,有秦王國長城
    。紀元前三世紀時
    ,匈奴汗國統(tǒng)一了瀚海沙漠群,秦王朝也統(tǒng)一了中國
    ,為了抵御新興的匈奴南侵
    ,秦王朝把各封國的長城連接起來,成為中國第一個完整的防線

    秦朝長城矗立在中國北疆一千余年

    。十世紀時,遼帝國乘中國小分裂時代
    ,取得包括今北京在內的十六個州
    ,進入長城之內,長城遂喪失作用
    。接著金帝國和蒙古帝國興起
    ,塞北是他們的本土,萬里長城正位于他們的腹地
    ,六百年間沒有人關心它
    ,甚至還嫌惡名妨礙交通,遂終于隳廢

    一直到十五世紀

    ,漢人建立的明王朝把蒙古人逐回他們的老家瀚海沙漠群,但沒有力量把他們逐向更北
    ,只好再度乞靈于長城
    ,重加修筑,東起渤海灣的山海關
    ,西到河西走廊西端的嘉峪關,也就是現(xiàn)代我們所看到的萬里長城
    。萬里
    ,是增強性的形容詞,事實上只有2300公里
    ,但仍然是有史以來人類建筑的最長的巨城

    十七世紀中葉,明王朝覆亡

    ,代替他的是來自北方的滿洲人建立的清王朝
    ,將內外蒙古并入版圖,這是中國疆域最大的一次擴張
    。萬里長城再度位于腹地
    ,也再度喪失它的國防價值
    。但它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仍然如昔
    ,它象征中國人忍辱負重
    ,永不屈服的精神。

    古 城


    中國的城市

    ,跟其他任何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國家的城市一樣
    ,價值不斷的在改變。現(xiàn)代的重要城市
    ,往往在歷史上沒有地位
    。像東部第一大港上海,十七世紀時尚是一個荒涼的漁村
    。西部邊疆的伊寧
    ,遲到十八世紀并入中國版圖后,才成為重鎮(zhèn)
    。以大霧聞名世界的重慶
    ,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作為中國的戰(zhàn)時首都,才突然重要
    。而在歷史上曾充當過非常重要角色的城市
    ,現(xiàn)代卻大都凋零。云南省的大理市
    ,曾作為大理帝國的首都516年之久
    。黑龍江省的阿城市,十二世紀時是金帝國的首都
    ,宋王朝皇帝趙佶父于就匍匐在它那簡陋的宮闕之下

    先來介紹古都部分:

    從紀元前二十七世紀的軒轅黃帝開始,到清王朝末任帝溥儀被逐下金鑾寶殿為止

    ,4643年間
    ,中國共出現(xiàn)了83個大小不同和壽命不同的政權,559個男女帝王
    。83個政權共建立了96個國都
    ,那就是說,有96個城市之多
    ,曾充當過發(fā)號施令的場所

    我們用下表列出建都時間最長的最前十名:

    ▲資料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資料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中國最早、最古老的國都

    ,是居第十位的新鄭
    ,筑城時間在紀元前二十七世紀,僅比西方世界薩爾貢帝國的阿卡德城稍晚一百年
    。居第四位的夏縣
    ,筑城時間在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居第八位的商丘,筑城時間在紀元前十八世紀
    。居第六位的江陵
    ,筑城時間在紀元前七世紀。但這一系列的在古中國煊赫一時的權力中心
    ,現(xiàn)在雖然仍有名稱相同的城市存在
    ,卻很難再找到昔日光榮的殘跡。

    建都之長居第一位的西安

    。它所在位置的渭河流域和關中地區(qū)
    ,是古中國的精華所在。八
    、九世紀時
    ,受到吐蕃王國和叛軍的攻擊,灌溉系統(tǒng)破壞
    ,人民逃散
    ,不能再維持一個經濟單元,才喪失繼續(xù)作為國都的資格
    。它擁有最多的古跡
    ,從紀元前二世紀西漢王朝所建立的長樂宮遺跡,到絕世美女楊玉環(huán)沐浴過的華清池溫泉
    ,無一不使人興起懷古的幽情

    居第二位的洛陽亦然,紀元前十一世紀

    ,周王朝在此興筑兩個相距二十公里的雙子城:西城稱為王城
    ,東城稱為成周——成周也稱洛邑、洛陽
    ,不久就成為全國政治文化的中心
    ,以美女和牡丹聞名于世。但它恰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方邊緣
    ,跟關中地區(qū)相接
    ,成為內戰(zhàn)中必爭之地,再三再四地被大火焚毀
    ,以致十世紀之后,終于沒落為一個窄狹而又粗陋的小城
    ,直到二十世紀末
    ,才逐漸恢復它過去的光輝。它擁有跟西安同樣多的古跡
    ,洛陽城跟黃河之間的邙山
    ,就隱藏著無數(shù)歷史故事

    居第三位的北京,自十三世紀起

    ,一直都是中國大一統(tǒng)時代中央政府所在地
    。它所擁有的古跡都是近代的,沒有西安
    、洛陽那么古老
    ,因之保存的也比較完整。北京在中國近代史上顯示出它重要性的原因有二:一是它的位置
    ,不但可照顧多災多難的北疆
    ,還有充分的熱力,輻射到遙遠的東北地區(qū)黑龍江流域和西北地區(qū)的新疆
    。在來自北方的侵略威脅消失前
    ,國都設在北京,是一種倔強的面對挑戰(zhàn)的態(tài)度
    。二是國民的心理狀態(tài)
    ,北京一連數(shù)百年都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人們有一種向往的向心力
    ,增加全國團結和統(tǒng)一的力量

    ▲資料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居第五位的南京,于三世紀東漢王朝末期筑成

    ,被形容為具有龍蟠虎踞的形勢
    。但它充當國都的時代,幾乎全是分裂時代
    。而且每一個王朝
    ,都在短短的期間內,發(fā)生變化
    ,包括令后人惋惜的悲劇
    。從前中國人口集中在長江以北中原地區(qū),不像現(xiàn)在
    ,江南的人口密度反而較高
    ,所以把南京作為首都,在過去那些時代
    ,有它的困難

    居第七位的開封,是地理條件最差的古都

    。它四周連一個較為險要
    ,可作初步抵抗外來軍隊,以待援軍的關隘都沒有。敵人從東西南三方任何一方進攻
    ,都能長驅直入
    ,逕抵城下。北方雖然有黃河
    ,但黃河是會結冰的
    ,反而更有利于敵人的行軍。而在不結冰時期
    ,敵人又隨時可以決堤灌城
    。所以凡是以開封作國都的政權,幾乎全都以被屠殺作為結局

    居第九位的杭州

    ,是中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但它比南京更偏東南
    ,在交通不便的往昔
    ,情形跟成都相同,只能充當分裂時代一個地區(qū)的重心
    。它近郊的西湖
    ,是中國最美麗的勝景之一,湖畔全是引人入迷的古跡名勝
    ,幾乎每一個墳墓
    ,每一條小橋,都是一部史詩

    ▲資料圖(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華夏重要地理區(qū)域


    每個國家對自己的國土

    ,都有歷史累積下來的識別,也就是習慣上的稱謂
    。原則上依據(jù)自然山川和人文狀況
    ,但主要的還是依據(jù)歷史發(fā)展的軌跡。所以地區(qū)的區(qū)分
    ,并不一定完全合理
    ,更沒有明確的界限。中國亦然
    。我們必須把它一一介紹明白
    ,然后在敘述歷史活動時,才不致被這種不規(guī)則的地理區(qū)域所混淆

    中國歷史上主要的有下列九個地理區(qū)域:

    ?河西走廊(甘肅中西部)

    ?西域(新疆)

    ?河套(內蒙古伊克昭盟)

    ?塞北(內蒙古中部)

    ?漠北(外蒙古)

    ?東北(遼寧

    、吉林、黑龍江三省
    ,及內蒙古東二盟)

    ?云貴高原(云南

    、貴州)

    ?青藏高原(世界屋頂)

    ?中國本部


    河西走廊

    位于中國的中西部,北面是瀚海沙漠群西端的諸小沙漠和一連串較小的被稱為“北山”的山系,南面是我們所介紹過的祁連山脈

    ,也被稱為“南山”。這個走廊從天山東端起
    ,斜向東南
    ,直到西部城市蘭州,長達1100公里
    ,但最窄狹的腰部寬度只100公里
    。如同一條匹練,把一連串寶石——武威
    、張掖
    、酒泉、敦煌等大城
    ,聯(lián)綴在一起
    ,是古中國通往西方諸國唯一的國際道路。第七世紀時
    ,沃野相接
    ,被形容為“塞外江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呛髞頊S落入吐蕃王國和回紇汗國潰散后的零星部落之手
    ,遂變成一個荒涼貧苦地帶。直到二十世紀
    ,交通道路和水利工程復建
    ,這個殘破的匹練才再度發(fā)出亮光。

    ▲河西走廊(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西域

    指現(xiàn)在的新疆和中亞的東部

    ,以及克什米爾地區(qū)
    。但大多數(shù)情形下,只指新疆
    。阿爾泰山
    、天山、昆侖山
    ,三條高入云霄的巨大山脈
    ,成一個“三”字形,夾著兩塊巨大的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紀元前二世紀張騫進入這個陌生的世界時
    ,僅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四周就有36個獨立王國。七世紀一度被中國并入版圖
    ,設立100多個州
    。但到了八世紀,卻被吐蕃王國奪去。一千年之后的十八世紀
    ,才再回到中國版圖
    ,命名為新疆,成為中國最大的一行政區(qū)域

    ▲西域(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河套

    即黃河“幾”字地區(qū)

    。黃河穿過全國中心蘭州后折向北流,流到陰山山脈之下
    ,一連作兩個九十度的劇烈轉彎
    ,好像天神拋的繩索恰恰套住鄂爾多斯高原跟它上面的鄂爾多斯沙漠。這一帶應該是貧瘠的
    ,但因黃河跟陰山之間有完備的灌溉系統(tǒng)
    ,所以人煙稠密,農產豐富
    。一個古老的諺語說:“黃河百害
    ,唯利一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倍兰o后
    ,工業(yè)發(fā)達,使本區(qū)達到連夢都夢不到的繁榮

    ▲河套地區(qū)(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塞北

    指萬里長城以北

    ,也稱“塞外”。廣義的塞北包括“漠北”
    ,即包括從萬里長城直到貝加爾湖的內外蒙古全部地區(qū)
    。狹義的塞北則只到外蒙古邊境,所以也稱為“漠南”——瀚海沙漠群南部之意
    。該區(qū)跟中國本部雖只隔一線萬里長城
    ,但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文反應,都大不相同
    。塞北比較寒冷
    ,缺雨而多風沙,只有少數(shù)沙漠的間隙地帶
    ,才有辛苦開辟的農田和作為沙漠港口的城市

    塞北是中國歷史上產生外患最多的地區(qū),除八世紀吐蕃王國和十九世紀之后西洋海上諸國外

    ,中國95%以上的對外戰(zhàn)爭
    ,都是抵御來自塞北的侵略。數(shù)不勝數(shù)的游牧民族
    ,從塞北沙漠排山倒海般地涌出鐵蹄
    ,這跟羅馬帝國的命運一樣
    ,但羅馬人缺少中華人的數(shù)量和中華人所具有的彈性。


    ▲塞北風光(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漠北

    指瀚海沙漠群的北部

    ,也就是狹義的塞北之北
    ,包括外蒙古跟貝加爾湖,是北方游牧民族向中國發(fā)動侵略的根據(jù)地
    。中國對侵略者反擊時
    ,遠征軍必須作艱苦地深入,穿越瀚海沙漠群
    ,才能打擊到侵略者的心臟。如果僅只在塞北地區(qū)取得勝利
    ,只不過是一種假象
    。遠征軍一旦撤退,游牧民族的力量就會立刻再度集結
    。這是中國所感受的最大的威脅
    。漠北跟中國合而為一時,中華人才有安全
    ;跟中國分離時
    ,中華人不能安枕。

    ▲漠北(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東北:也稱遼東

    ,滿洲

    因位于萬里長城起點山海關之北

    ,所以也稱關外,而稱山海關以南的中國本部為關內
    。東北是中國最寒冷的地區(qū)
    。該區(qū)擁有兩個大的水系跟兩個大的平原,即松花江平原和遼河平原
    。土壤肥沃
    ,僅把泥土運到關內,就是上等肥料
    。紀元前十二世紀時
    ,松花江畔有一個肅慎部落,曾派人千里迢迢前來中國朝貢
    。以后在這個古部落故土上
    ,出現(xiàn)過很多獨立王國。七世紀末期崛起的渤海王國
    ,更一度成為東北地區(qū)的強權
    。后來成為女真人的根據(jù)地,先后建立了強大的金帝國和加倍強大的清帝國
    。二十世紀初
    ,日本還在此制造一個傀儡政權滿洲帝國
    。說明這個地區(qū)跟巴蜀地區(qū)一樣,是一個完整的經濟和軍事單元
    ,具有獨立防御和獨立進攻的能力

    ▲東北風光(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云貴高原

    包括云南和貴州二省,是由無數(shù)大山

    ,無數(shù)急湍河流和無數(shù)險峻深谷所構成的廣大高原
    。云南地區(qū)的山脈,大都由北向南的密密排列
    ,像一道又一道的巨墻
    ,緊夾著翻騰而下的咆哮河川。貴州地區(qū)則萬山交錯
    ,難得看見稍大一點的平坦地面
    。這種困難的交通情況和阻塞的地勢,是云貴高原重大的特征
    。另一個特征是人種復雜
    ,貴州叢山是苗民族的根據(jù)地,其他地區(qū)則星棋羅布著傣人
    、水人
    、侗人、布依人
    、土家人
    、仡佬人等等。漢人對這些少數(shù)民族十分陌生
    ,對被稱為“瘴氣”的空氣污染
    ,和各種蠻荒地區(qū)所有的傳染病,又深懷恐懼
    ,所以在十九世紀之前
    ,一直把該區(qū)當作遍地都是毒蟲的穴窟,堅信每一位漂亮的苗族女郎
    ,都會一種神秘的“下蠱”邪術
    ,能使欺騙她愛情的漢族薄幸男子毒發(fā)不治。于是大家認為十人到此
    ,至少有九人會不幸死亡
    。連被派到這里充當官員的漢人,也都像綁赴刑場一樣的悲哀
    。二十世紀后
    ,鐵路公路和重工業(yè),以雷霆萬鈞的力量進入該區(qū)
    ,一切都發(fā)生奇異的改變
    ,成為一個嶄新的現(xiàn)代化世界

    ▲唐朝疆域(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青藏高原

    即吐蕃王國故地,亦即我們前面所介紹的世界屋脊

    ,藏民族古老的生存空間
    。吐蕃于十四世紀稱烏斯藏,十七世紀稱圖伯特
    ,又稱西藏
    。因為是世界屋脊的緣故,所以空氣稀薄而寒冷
    ,夏天仍需穿著棉衣
    。山上遍是千年以上的積雪,地面遍是無法流到海洋里的短促河流所造成的內陸湖沼
    。藏民族七世紀時
    ,曾在這里建立強大的吐蕃王國,征服西域
    ,重創(chuàng)大唐,跟向東擴張的阿拉伯帝國不斷戰(zhàn)爭而且獲勝
    。王國因內戰(zhàn)瓦解后
    ,再不能復興,人口也急劇減少
    。到了十九世紀
    ,230萬平方公里廣大的吐蕃王國故地上,藏人只剩下200萬人
    。二十世紀后
    ,藏人的覺醒和漢人大量的移民,本區(qū)才獲得新生力量

    ▲青藏高原(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中國本部

    即中國最初的疆土

    ,猶如英國最初的英格蘭,美國最初的十三州
    。中國第一個王朝——黃帝王朝在紀元前二十七世紀建立時
    ,位于黃河中游跟支流的汾水下游,面積大概只有2萬或3萬平方公里
    。經過不斷地開拓
    ,到了紀元前三世紀,秦王朝贏政大帝征服了林立的獨立王國
    ,又向北向南
    ,作劇烈地擴張,國土遂膨脹到300萬平方公里
    ,北到萬里長城
    ,南到南中國海
    ,西到黃河南岸的蘭州,東到東中國海(包括渤海
    、黃海
    、東海)。此即我們所稱的中國本部
    ,不過有時候也包括河套和河西走廊
    ,有時候也包括云貴兩省以及海南島、臺灣島

    ▲秦朝疆域(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中國本部復分為下列七個小區(qū):中原

    、河東、關中
    、隴西
    、江淮、巴蜀
    、江南

    縱橫古今,俯覽萬里

    ,看我中華大好河山之壯麗
    ,五千文化之異彩。說雄奇
    ,吾有西岳的重巒疊峻
    ;說秀美,吾有黃山的云松石峰
    ;說肅威
    ,君不見紫禁城里柱廊門檐;說別致
    ,君不見蘇州園林中描山畫水
    。濃彩黃河,淡色西湖
    ,北有黑土森林
    ,南有青山綠水,東有汪洋無垠
    ,西有大漠孤煙
    。和我中華論人杰:文有李太白,武有孫武子
    ,自夏建朝
    ,多少出類拔萃之人物在中華大地一展才華:和我中華論地靈:嘉峪山海,長城內外
    ,千秋各有
    。更兼青藏屋脊接天露
    ,東南平川拾海珍。我中華有如此山岳河流
    ,我中華是如此人杰地靈
    ,哪還有理由讓我不去愛她?哪還有理由讓吾輩不去為她奮發(fā)圖強
    ?中國
    ,傲立世界的泱泱大國,有千萬理由
    ,更有千萬力量昌盛繁榮
    。想到這里,總不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一陣

    中國

    ,愿你長青,愿你長盛


    感恩的句子經典語錄張愛玲語錄經典語錄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小王子經典語錄網絡

    請點擊原文閱讀更多內容

    國學寶典《百家姓》:李姓

    【 #能力訓練#導語】據(jù)統(tǒng)計

    ,李姓人口總數(shù)超過1億,占中國總人口的7.19%多
    。河南省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
    。下面是分享的國學寶典《百家姓》:李姓。歡迎閱讀參考


    【李姓介紹】

    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
    。是2007年中國大陸人口第二多的姓氏
    。但根據(jù)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tǒng)”(NCIIS),李姓則為第三大姓
    。在朝鮮和越南
    ,李姓也是常見姓氏,在朝鮮李姓為第二大姓


    李姓為了區(qū)別其他同音姓
    ,常說“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據(jù)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fā)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
    ,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據(jù)統(tǒng)計,李姓人口總數(shù)超過1億
    ,占中國總人口的7.19%多
    。河南省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

    【歷史先秦時期】

    李姓從形成時起
    ,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帶
    ,春秋時期的李耳
    ,是正史中立傳的第一個李姓人物。李耳
    ,字伯陽
    ,外字聃,號老子
    ,生于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裏
    ,做過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是春秋時的思想家和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
    ,傳為《老子》一書的作者
    。古書有的說他是周平王時(春秋初期)人,又說春秋末期的孔子曾向他問禮
    ,于是就說他活了160多歲或200多歲
    ,是因為修道養(yǎng)壽才活了那麼大歲數(sh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独献印酚置?a href="/daodejingjishi">道德經》
    、《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經典
    ,用“道”來說明宇宙萬物的演變
    ,包含著某些樸素辯證法因素,對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後來唯物
    、唯心兩派都從不同的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

    據(jù)《新唐書》記載:李姓始祖李利貞也是娶陳國契和氏家的女兒
    ,生兒子叫李昌祖
    ,後在陳國任大夫,住在苦縣
    。李昌祖的兒子叫李彤德
    。彤德的曾孫叫李碩宗,被周康王賜采邑(采邑也叫食邑
    、采地或封地
    ,是奴隸社會時期帝王或諸侯封給卿、大夫的連同土地上勞動的奴隸在內的土地)于苦縣
    。李碩宗的五世孫叫李乾
    ,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
    ,娶益壽氏女嬰敷
    ,這就是李耳的父親和母親。李耳的後代李宗,字尊祖
    ,在魏國做官
    ,被封于段,為干術大夫
    。李宗之子李同為趙國大將軍
    ,孫李兌為趙相,曾孫李躋為趙國陽安君
    。李躋有兩個兒子:李云
    、李恪。李恪的兒子李洪
    ,任秦國(在今甘肅
    、陜西一帶)太子太傅,其孫李興族為秦將軍
    。李興族之子李曇
    ,字貴遠,在趙國做官
    ,封柏人(今河北唐山)侯
    ,後又入秦,任御史大夫
    。李曇有4個兒子:崇
    、辨、昭
    、璣
    。他們及其後代因分別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兩支:長子李崇
    ,任隴西(治所在今甘肅臨洮縣)守
    ,封南鄭公,為隴西房
    ;四子李璣,戰(zhàn)國末任秦國太傅
    ,李璣的二兒子李牧在趙國做官
    ,定居在趙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鄲市西南),為趙郡房
    。後來
    ,隴西房又分為39房,趙郡房又分為東
    、南
    、西3組。

    李耳以後,李姓人口逐漸增多
    。春秋時晉文公(都城在今山西翼城東南)的理獄官李離
    、戰(zhàn)國時魏文侯(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相李悝,都是早期遷入今山西境內的李姓人
    ;戰(zhàn)國時被秦昭王任為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守的李冰
    ,是最早遷入今四川的李姓人;李耳之孫李同
    ,到趙國(都城在今河北邯鄲)做官
    ,是最早遷入今河北的李姓人;李同裔孫李恪的兒子李洪
    ,到秦國(都城在今陜西咸陽東北)做官
    ,是最早遷入今陜西的李姓人;李洪裔孫李曇
    ,在秦國任御史大夫
    ,其長子李崇開創(chuàng)隴西房,四兒子李璣的二兒子李牧開創(chuàng)趙郡房
    ,形成李姓宗族最重要
    、最根本的兩大支派。

    【兩漢
    、三國時期】

    兩漢
    、三國時期,李姓人又在許多地方開辟出新的聚居點
    。西漢時
    ,李姓有徙居今山東、江西者
    ,如李耳裔孫李解
    ,因在膠西國做官,留居高密(今山東高密縣西南)
    ;更始初任軍師將軍的李淑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
    。到東漢、三國時
    ,李姓有更多的人走向四面八方
    ,向東北已發(fā)展至今遼甯一帶,如東漢時率鄉(xiāng)勇抗擊海賊的李久為遼東(今遼甯遼陽)人
    ;向西北已發(fā)展至今甯夏一帶
    ,如東漢末車騎將軍李催為北地(今甯夏吳忠西南)人;向東南又發(fā)展至今江蘇
    ,如東漢時善風角占候之術的李南為句容(今屬江蘇)人
    ;向南已發(fā)展至今廣東
    、湖南、湖北
    ,如東漢時交趾刺史李進為高要(今屬廣東)人
    ,三國時吳丹陽太守李衡為襄陽(今屬湖北)人;向西南已發(fā)展至今云南
    ,如三國時蜀漢興亭侯李恢為俞元(在今云南澄江縣境)人


    三國時,魏文帝立“九品官人法”
    ,州設大中正
    ,郡設中正,執(zhí)掌用人權
    ,從此形成把持政權的土族制度
    。在這個任人以“家世”為重的時代,“士族”行列裏沒有李姓
    。東晉
    、南朝時期,排列士族姓氏等級
    ,把北方山東(指崤山或華山以東地區(qū))在一郡之內的大姓望族稱為郡姓
    ,列王、崔
    、盧
    、李、鄭為大姓
    。因為士族門第大抵是由祖先有聲望
    、代代保持富貴、常有功臣名人
    、一家男女熟習禮教的形式和表現(xiàn)異于常人的風尚
    、能談論、有文章等各種因素構成的
    ,說明李姓已經崛起
    。但是,這裏所列的大姓僅限于“山東”地區(qū)
    ,說明當時李姓還不是全國的大姓
    。十六國時,先後出現(xiàn)了兩個李姓政權——大成國和西涼國
    ,從而提高了李姓聲望。

    【隋唐時期】

    隴西李氏自西魏
    、北周至隋代
    ,世代為皇親國戚,官位顯赫,至隋末
    ,在朝廷內外已具有相當雄厚的實力
    ,因之為唐代李姓的空前大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
    ,這一歷史時期
    ,李姓除分布于上文所述的地區(qū)外,又有今內蒙古
    、浙江
    、安徽等省區(qū)的李姓人載入史冊,但總的來說
    ,李姓仍主要是在北方發(fā)展
    。李姓從形成時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帶
    ,在這長達幾百年的時間內
    ,雖然也有人在朝做官,但因知名度不高
    ,所以
    ,幾乎是默默無聞。

    隨陳化父子入閩唐朝初期
    ,朝廷派陳政任嶺南行軍總管
    ,率兵往閩南鎮(zhèn)壓“蠻獠嘯亂”,後其子陳元光繼任
    ,平定了局勢
    。固始籍將佐李伯瑤隨陳氏父子入閩開發(fā)漳州,功績卓著
    ,留居當?sh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其子孫散處龍溪、漳浦諸縣


    武周時避禍南逃唐高宗皇後詩
    、聯(lián)。例如
    ,清道光《李氏宗譜》列李金脈派的輩次為:“榮升芳建定
    ,萬代承宗明;世時乾坤太
    ,子文應必興”
    ;清光緒《隴西郡李氏族譜》列李觀脈派班次(班列的次序)為:“紹祖隆先澤,道德傳家良
    ;學士登魁首
    ,榮華萬載香”
    ;“光宗思繼述,世代發(fā)籍長
    ;久遠綿祖德
    ,永賴振綱常”
    。這些詩
    、聯(lián),按先後順序拆開的每一個字
    ,就是這一脈派下傳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輩


    【李氏政權】

    李氏先后建立的政權有:

    成漢

    西涼



    吳(李子通)

    魏(李密)

    唐朝

    西夏

    后唐

    南唐

    大順

    朝鮮王朝

    越南李朝

    新加坡

    【歷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
    ,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
    。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


    李冰:戰(zhàn)國時期水利家
    。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
    ,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為國家農業(yè)生產、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貢獻
    ,被后世奉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創(chuàng)造了“從諫如流
    ,道不拾遺
    、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李白:唐代浪漫主義詩人
    ,他在中國文學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
    ,人稱“詩仙”。

    李賀:(公元790~816年)
    ,中國唐代詩人
    。字長吉。號詩鬼
    。祖籍隴西
    ,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陽)昌谷,后世稱李昌谷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
    ,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
    。晚唐詩人。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
    ,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
    。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廣:西漢名將,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zhàn)爭
    ,以勇敢善戰(zhàn)著稱
    。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shù)年不敢攻擾
    ,稱之為飛將軍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論詞強調協(xié)律
    ,崇尚典雅
    、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
    ,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李時珍:明代杰出醫(yī)藥學家。著有《本草綱目》
    ,聞名于世


    李信:戰(zhàn)國時代秦國將軍。

    李登:(生卒年待考)
    ,三國時期魏國音韻學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
    ,上蔡人(今河南上蔡)
    。秦國政治家。

    李陵:(公元前
    ?~前74年)
    ,字少卿,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
    ,名將李廣之孫
    。西漢將領。

    李悝:(生卒年待考)
    ,又名李克
    ,有的古書中還將李克寫成里克,或訛作李兌
    、季充等
    。戰(zhàn)國初期魏國政治家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
    ,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
    ,戰(zhàn)國末年軍事家。

    李廣利:(公元前
    ?~前88年)
    ,中山人(今河北定縣),漢武帝寵姬李夫人之兄


    李固:(公元94~147年)
    ,東漢大臣。字子堅
    。漢中南鄭人(今陜西漢中)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
    ,山陽鉅野人(今山東山陽)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禮
    ,漢朝潁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
    。東漢政治家。

    李傕:董卓的部下
    ,被派往陳留
    、潁川等地劫掠。

    李忠:字仲都
    ,東萊黃人
    。云臺二十八將之十五。

    李克用:(公元856~908年)
    ,本姓朱耶氏
    ,祖先是唐朝時西北沙陀人。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
    ,字藥師
    ,京兆三原人(今陜西三原)。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
    ,唐朝將領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門
    ,唐高祖李淵長子
    ,隴西成紀人(今甘肅秦安)。

    李勤:(公元594~669年),本姓徐
    ,名世~勛
    ,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東南部)
    。家富有
    ,初從翟讓起義,參加瓦崗軍
    ,因功封東?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す邖徿娛『蠼堤?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被唐高祖李淵任為右武侯大將軍,封曹國公
    ,賜姓李
    ,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單名(責力)


    李突地:稽靺鞨酋長(分布在松花江
    、牡丹江流域及黑龍江中下游),唐朝初建時即來唐朝貢
    ,后曾擊敗進攻幽州的突厥兵
    ,他于唐貞觀初年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為右衛(wèi)將軍,賜為李氏
    。李嘉慶也是靺鞨族人
    ,本姓茹,名常
    ,徙幽州
    ,為朔方部將,以戰(zhàn)功被賜姓李
    ,更名嘉慶
    。其子李懷光,在唐德宗時被封為都虞侯


    李林甫:(公元
    ?~752年),小字哥奴
    ,與大唐皇帝一脈相承
    ,是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孫。若論其輩分
    ,李林甫還比唐玄宗李隆基高出一輩


    李輔國:(公元704~762年),本名李靜忠
    ,因擁立唐肅宗即位有功
    ,任元帥府行軍司馬事
    ,故更名輔國。唐朝宦官


    李思摩:突厥頡利族人(東突厥)
    ,原名阿史那思摩,其酋長稱頡利可汗
    ,名咄苾
    。頡利人曾屢次侵擾唐朝,咄苾與思摩于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擾唐時
    ,被唐軍俘獲并送往長安(今陜西西安)
    。唐太宗李世民認為思摩忠誠可嘉,于是賜為李氏
    ,令他統(tǒng)領頡利舊部駐守河南之地


    李愬:(公元773~821年)中唐將領,雪夜入蔡州
    ,平吳元濟之亂


    李晟:(公元727~793年)中唐將領。字良器
    。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
    。勇烈有才,善騎射
    ,平朱沘之亂


    李國昌:本為朱邪氏,名赤心
    ,沙陀突厥酋長朱邪執(zhí)宜之子
    。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任太原行營招討等職,因隨從康承訓擊敗龐勛起義軍有功
    ,升為單于大都護
    、振武軍節(jié)度使,被賜姓李名國昌


    李粲:滑州人
    ,本姓丙,在隋朝任屯衛(wèi)大將軍
    ,唐高祖李淵入關后
    ,率眾歸唐,被授宗正卿
    ,封應國公
    ,賜姓李。

    李子和:蒲城人,本姓郭
    ,原在隋朝做官
    ,曾以罪徙榆林,唐高祖武德初年獻款
    ,被任為靈州總管
    ,后又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劉黑闥起義,因有功
    ,被賜姓李
    ,封夷國公。

    李抱玉:河西人
    ,本姓安
    ,唐高祖時功臣安興貴的后裔,原名重璋
    ,善騎射
    。唐玄宗李隆基以其戰(zhàn)河西有功,為他改名抱玉
    。安祿山叛亂時,安抱玉鎮(zhèn)守南陽
    ,上書朝廷
    ,說恥與逆臣安祿山同宗,要求改姓
    ,于是唐玄宗賜他姓李


    李忠臣:薊人,本姓董
    ,名秦
    ,少年時從軍,憨直不通書
    ,但努力奮斗
    ,因有戰(zhàn)功,被唐肅宗李亨賜姓李
    ,賜名忠臣


    李國臣:河西人,本姓安
    ,膂力過人
    ,積功升任云麾大將軍,被唐肅宗李亨賜姓李


    李寶忠:奚族人
    ,原為范陽守將張鎖高的養(yǎng)子,名忠志,字為輔
    ,為安祿山
    、史思明的部屬,隨同安
    、史叛唐
    。公元761年史思明逝世后,張忠志獻恒
    、趙
    、深、定
    、易五州
    ,唐朝宗李豫升他為禮部尚書,賜姓李
    ,賜名寶忠
    ,封趙國公。

    李光進:其祖先為河曲羌族人(今青海黃河曲流處)
    ,姓阿跌氏
    ,唐朝貞觀中期內屬,以其地為雞田州
    ,光進隨從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
    ,收復兩京有功,于大歷年間被唐朝宗李豫賜姓李


    李元諒:安息人
    ,本姓安,少為宦官駱奉仙所養(yǎng)
    ,冒姓駱
    ,名元光,勇敢有謀略
    ,唐德宗時與李晟收京師
    ,貞元年間因守備有方,避免了一次與吐蕃的戰(zhàn)爭
    ,被賜姓李
    ,賜名元諒。

    李全略:本姓王
    ,名日簡
    ,以功累官橫海軍節(jié)度使、滄德棣州觀察使
    ,被唐穆宗李恒賜姓李
    ,賜名全略


    李茂勛:回鶻族(即回紇)阿布思后裔,降唐后
    ,受到兵部尚書張仲武的重用
    ,后因積功較多,被唐宣宗李忱賜姓李名茂勛


    李存勖:后唐莊宗


    李棟:宋代官員,李氏入粵始祖


    李煜:(公元937~978年)
    ,南唐李后主,李煜初名從嘉
    ,字重光
    ,號鐘隱,又號蓮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夢陽:(公元1473~1530年),明代文學家
    。字獻吉
    ,號空同子。慶陽(今屬甘肅)人


    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鮮卑黨項族后裔
    。原名鴻基
    。尊黨項族李繼遷為太祖


    李文茂:(公元
    ?~1858年),清末粵劇名演員
    。清未天地會領袖
    ,攻廣西建大成國。

    李漁:(公元1611~1680年)
    ,戲曲理論家
    、作家。原名仙侶
    ,字謫凡
    ,號天徒,中年改名李漁
    ,字笠鴻
    ,號笠翁
    。浙江蘭溪人。

    李開芳:(公元
    ?~1855年)
    ,壯族,廣西郁林州人
    ,沖鋒破陳
    ,與林鳳祥齊名。

    李秀成:(公元1823-1864年)太平天國將領
    。初名以文
    。廣西藤縣大黎里新旺村人。他出身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849年
    ,二十六歲的李秀成加入了拜上帝教。1851年9月參加太平軍


    李鴻章:(公元1823~1901年)
    ,字子黻、漸甫
    ,號少荃
    、儀叟,漢朝合肥人(今安徽合肥)
    。清朝晚期軍政重臣
    、清朝淮軍的創(chuàng)始人和統(tǒng)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


    【來源】

    第一個來源:源于嬴姓源于嬴姓
    ,或出自皋陶之后顓頊帝高陽氏的后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教創(chuàng)始人老子李耳
    ,屬于以官職名為氏


    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
    ,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
    ,后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
    ,以官為氏
    ,稱理氏。

    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概括有兩種:

    一種說法是:商紂時
    ,皋陶后裔理征
    ,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
    ,而被處死
    ,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
    ,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
    ,故不敢稱理
    ,便改姓李氏。

    另一種說法是:據(jù)史籍記載
    ,周朝以前未見有李氏
    ,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
    ,為利貞的后裔
    ,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
    ,李兩字古音相通
    ,便也以李為氏。顯然
    ,李氏是始于李耳稱姓的


    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
    ,沉湎女色
    ,使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個叫理征的人
    ,出于一片忠心
    ,直爽地指出紂王的錯誤,勸他改正
    ,結果因此惹惱了紂王而被殺害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聽到消息后,便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
    。契和氏本是陳國人(今河南淮陽)
    ,想逃回娘家,又怕連累娘家人
    ,于是便往豫西方向逃
    。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
    ,母子二人饑餓難忍
    ,疲憊不堪,尤其是小利貞
    ,餓得奄奄一息
    。可是
    ,這一帶荒無人煙
    ,又怎能找到食物呢
    ?幸好契和氏發(fā)現(xiàn)附近的樹上結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來吃
    。就這樣
    ,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后
    ,他們又到豫東
    ,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今河南鹿邑東部)安家落戶。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
    ,同時也為了躲避紂王的追緝
    ,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
    ,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


    第二個來源:他族改姓源于改姓,屬于以帝王賜姓為氏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平定哀勞夷后
    ,曾賜當?shù)馗魃贁?shù)民族以趙、張
    、楊
    、李等姓。

    北魏鮮卑族有復姓叱李氏
    ,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
    ,實行全面漢化政策,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
    ,有不少姓氏是歷代皇帝賜予的姓,如李
    、達
    、答、張
    、白
    、沐、陜
    、鄭
    、朱、金等姓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刈謇钍鲜瞧呤兰o以來少數(shù)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中國并定居;十三世紀以后又有一部分中亞細亞人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
    ,他們在與漢
    、維吾爾、蒙古族相處的過程中形成回族
    ,又稱“回回”
    。回族散布面廣
    ,主要與漢族雜居
    ,以西北地區(qū)及河南、河北
    、山東
    、云南、安徽
    、遼寧
    、北京等省、市分布較多
    ,約有七百三十萬人
    。李氏在回族中所占比例較高,有些直接來自古波斯或阿拉伯
    ,如五代前蜀詞人李珣
    ,其祖先就是波斯人,來中國后留居梓州(今四川三臺)


    第三個來源:他姓改李氏出自他姓改李氏
    。據(jù)載,唐開國元勛諸將因立功從唐國姓
    ,賜予李氏
    。如李元昊原是黨項拓跋氏。由此
    ,李姓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


    第四個來源:虎圖騰說源于虎圖騰說。此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
    ,而是老虎
    。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qū)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
    。龔維英著《原始崇拜綱要》中說:李耳亦楚語
    ,即虎。老子故國陳
    ,滅于楚
    ,故得為楚人
    。陳屬淮河流域
    ,正呼虎作“李耳”
    。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
    。李耳應是陳楚民間對虎的俗稱
    。今陳地民間相傳,老子生于庚寅年
    ,屬虎
    。當時苦縣一帶方言稱虎為“貍兒”,故親鄰戲呼老子為貍兒
    ,后漸演變?yōu)椤袄疃薄?br>
    第五個來源:老姓說源于老姓說
    。這種說法主要源于對老子姓氏的考證,認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
    ,李姓源于老姓
    。古文字學家唐蘭認為,老子姓李名耳的說法不確實:“據(jù)當時人普通的稱謂
    ,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稱
    ,因為當時稱子的,像孔子
    、有子
    、曾子、陽子
    、墨子
    、孟子、莊子
    、惠子以及其余
    ,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書中絲毫沒有姓李的痕跡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ㄌ铺m:《老聃的姓名和時*》,《古史辨》第四冊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1982年)。

    唐蘭明確地說明:老子并不姓李
    ,而是姓老
    。郭沫若、馬敘倫
    、陳獨秀等人同意唐蘭之說
    。高亨對此說有進一步的考證,他在《老子正詁·前記》中說:老、李一聲之轉
    ,老子原姓老
    ,后以音同變?yōu)槔睿怯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他列出四條證據(jù):

    、先秦舊籍如《莊子》、《荀子》等
    ,對孔
    、墨等人皆舉其姓,稱“孔子”
    、“墨子”
    ,獨于老子則稱“老聃”而不稱“李聃”;稱“老子”
    ,而不稱“李子”
    ,所以“明見老子原姓老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古有老姓而無李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讹L俗通義》:“老氏
    ,顓頊子老童之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贝呵飼r代無李姓
    。《史記·循吏列傳》的李離
    ,系《左傳》士離之誤
    ,不作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稇?zhàn)國策》中始有李悝
    、李牧,李姓起源甚晚


    、古人姓氏多無本字,常假借同音字
    。老姓變?yōu)槔钚?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也是同音假借?br>
    四、“古韻‘老’屬幽部
    ,‘李’屬之部
    ,二部音近,古或不分”。高亨從《老子》一書中引大量語句
    ,證幽部
    、之部音韻通諧。最后
    ,他說:“老
    、李二字其聲皆屬來紐(即聲母為L)
    ,其韻又屬一部
    ,然則其音相同甚明,惟其音同
    ,故由老而變?yōu)槔?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依高亨等人的說法
    ,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來
    ,而是源于老姓。高先生從音韻學的角度引證甚詳
    ,有說服力

    李姓輩分排名表是怎樣的

    李姓家族,輩序是"元

    、美、光
    、先
    、緒、敦
    、修
    、大、守
    、成
    、廣、傳
    、家
    、仕、本
    、唯
    、學、可
    、長
    、榮”這樣進行排名的。

    李姓,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全國戶籍人口的統(tǒng)計分析顯示:李姓人口有1.07億

    ,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7.9%
    ,是當代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除中國外
    ,在朝鮮
    、韓國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
    ,尤其在朝鮮
    ,李姓為第二大姓。

    李姓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地區(qū)以及西北河西走廊

    ,另外在西南云貴走廊也有集中聚落
    ,其中河南是中國李姓的第一大省。現(xiàn)在一般認為李姓源自于徐淮夷
    ,發(fā)祥在隴右
    、趙郡兩地。李姓歷代名人極其多
    ,如思想家李耳
    、戰(zhàn)國時期水利專家李冰、詩仙李白
    、唐太宗李世民
    、藥圣李時珍等。李姓在中國歷史上稱王稱帝人數(shù)多達62人

    先后建有成漢

    、西涼、萬春國
    、野能國
    、唐朝、后唐
    、南唐
    、西夏、越南李朝
    、李蜀
    、大順、朝鮮王朝
    、大韓帝國
    、韓國、新加坡等王朝和政權
    。另有李憲
    、李密
    、李軌、李子通
    、李希烈等割據(jù)政權

    李姓是出自黃帝之后顓頊帝高陽氏的后裔理徵和舜帝姚姓的后代結合的后代,或出自老子李耳

    ,屬于以官職名為氏
    。顓頊和舜帝后代一說:李姓祖先之一是伯益,伯益是帝顓頊的裔孫
    。舜帝時候
    ,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
    ,被舜賜姓嬴氏,李姓出自嬴姓和姚姓
    ,李姓祖先之一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34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很難再被復制的8個完美的巧合事實,令人毛骨悚然" rel="prev"> 中國歷史上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有無數(shù)鐵血將士保家衛(wèi)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