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
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隨即劉備宣布伐吳,理由是為二弟關羽報仇。當年七月
如今看來,曹丕失去了一個一統(tǒng)天下的好機會
!.png" />
接到孫權的投降信后,曹魏廟堂分成了三派:以侍中劉曄為首
“今還自相攻,天亡之也
劉曄一再堅持
,奈何曹丕還是否決了。否決劉曄聯(lián)蜀攻吳的主張時,曹丕拋出自己觀點,“人稱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來者心,必以為懼,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吳降,而襲蜀之后乎?”就在曹丕和劉曄互相爭辯時咋一看
權衡之下
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曹丕這是在投機
。既然是投機,就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孫權取得夷陵之戰(zhàn)勝利后,仿佛把曾經(jīng)向曹魏稱臣這件事忘記了,曹丕很是氣憤。既然你不尊敬我,那我就“生死看淡,不服就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曹丕決定對孫權敲打一番
,從222年開始,曹丕多次御駕親征,結果絲毫沒得到便宜。就這樣,曹丕失去了最好一統(tǒng)天下的機會。試想,如果曹操在世,他一定不會像曹丕這樣瞻前顧后,一定會把握住這次千載難逢一統(tǒng)天下的機會。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38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下一篇:
李存勖是唐氏宗族的人么他為何忠于唐朝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