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成語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
,小朋友也要多多發(fā)揮想象,咱們歷史成語故事中的人和事
,讓你想到了什么呢
?
往期回顧(點擊可收聽):
聽故事丨《三十六計》
聽故事丨《神奇校車》
聽故事丨《小魯講故事之中國歷史》
聽故事丨《小魯講故事之世界歷史》
聽故事丨《小魯講故事之偉人故事》
聽故事丨《中華上下五千年》
聽故事丨《三國演義》少兒版
聽故事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
聽故事丨《水滸傳》少兒版
聽故事丨《藍精靈》
聽故事丨《希臘神話》
……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01:安步當車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02: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03:班門弄斧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04:半途而廢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05:抱薪救火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06:閉門思過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07:鞭長莫及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08:不恥下問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09:不得要領(lǐng)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不寒而栗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1:不可救藥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2: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3:不遺余力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4:長驅(qū)直入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5:車水馬龍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6:懲前毖后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7:出爾反爾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8:初出茅廬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9:唇亡齒寒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20:打草驚蛇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21:大公無私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22:大器晚成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23:倒行逆施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24:東施效顰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25:對牛彈琴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26:對癥下藥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27:多多益善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28:咄咄怪事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29:惡貫滿盈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30:反客為主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31:分道揚鑣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32:分庭抗禮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33:奉公守法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34:赴湯蹈火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35:負隅頑抗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36:感恩圖報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37:各自為政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38:恭敬不如從命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39:茍延殘喘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0:瓜田李下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1:好逸惡勞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2:后來居上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3:囫圇吞棗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4:畫餅充饑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45:揮汗如雨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6:既往不咎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7:家喻戶曉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8:箭在弦上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49:江郎才盡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0:驕兵必敗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1:驕奢淫逸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2:狡兔三窟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3: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4:井底之蛙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5:九牛一毛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6:舉足輕重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7:卷土重來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8:開誠布公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59:開卷有益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60:開門揖盜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61:克己奉公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62:空中樓閣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63:口蜜腹劍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64:口若懸河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65:膾炙人口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66:曠日持久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67:狼子野心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68:老生常談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69:力不從心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70:厲兵秣馬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71:勵精圖治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72:兩敗俱傷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73:芒刺在背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74:莫須有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75:墨守成規(guī)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76:南轅北轍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77:難兄難弟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78:嘔心瀝血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 79:盤根錯節(jié)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0:拋磚引玉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1: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2:疲于奔命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3:撲朔迷離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4:歧路亡羊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5:旗鼓相當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6:千里送鵝毛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8:前車之鑒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89:巧取豪奪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0:青云直上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1:請君入甕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2:罄竹難書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3:取而代之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4:如出一轍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5:如鳥獸散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6:孺子可教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7:塞翁失馬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8:三令五申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99:三人成虎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0:身無長物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1:生吞活剝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2:拭目以待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3:是可忍孰不可忍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4:樹倒猢猻散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5:水滴石穿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6:司空見慣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7:死灰復(fù)燃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8:談笑自若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09:螳臂當車
聽故事丨《中國歷史成語故事》1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聽故事傳送門
隨緣知識付費
收聽更多故事
很多寶爸寶媽們說娃們一個故事不夠聽
,其實成語故事還有一個專門
陪娃講故事和聽故事的平臺,叫陪娃夜聽...有好聽的兒童文學(xué)名著《窗邊的小豆豆》……
最近最受歡迎的《米小圈上學(xué)記》《淘氣包馬小跳》也每天晚上在陪娃夜聽上更新。
?隨緣知識付費陪娃夜聽每晚聽故事
文章 | 一發(fā)千鈞
編輯| 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xiāng)下人
,丟了一把斧子
。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
,一舉一動
,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后來
,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
,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
,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
,怎么也不像賊了
。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jù),對人
、對事胡亂猜疑
。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nóng)夫
,他總是嫌田里的莊稼長得太慢
,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
,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
。他心想:有什么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
,他來到田里
,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
,等他拔完了禾苗
,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里卻很高興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氐郊依镞€夸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好幾寸
!”他兒子聽了
,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發(fā)現(xiàn)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經(jīng)枯死了
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詩才
,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
,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可是
,周厲王飛橫跋扈
,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
,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
。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
,奸臣出入宮廷
,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
,寫了一首詩
,后來收入《詩經(jīng)》。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
,不可救藥
!”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
4.乘風(fēng)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
,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
,也很有抱負
。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fēng)
,破萬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
,勇往直前
,干一番事業(yè)。宗愨經(jīng)過勤學(xué)苦練
,努力奮斗
,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
后來
,人們就用“乘風(fēng)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
,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
北周的宰相楊堅
,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
,建立了隋朝
。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
,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
,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
,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
,精通音律
,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
。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xué)
,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
,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
,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
,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
,只見波浪洶涌
,浪花激濺
;海鳥翻飛,鳴聲入耳
;山林樹木
,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
。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
,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
,音隨意轉(zhuǎn)
,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師告訴他:“你已經(jīng)學(xué)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
。面對清風(fēng)明月
,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
,琴聲悠揚
,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
。伯牙聞聲走出船來
,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
,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
。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
!雄偉而莊重
,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
,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
,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
,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
,激動地說:“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個樵夫就是鐘子期
。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
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字的老師
。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
,文學(xué)藝術(shù)也很發(fā)達
,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
,不僅詩人多
,創(chuàng)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shù)上
、內(nèi)容水平上都很高
。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
,某年冬天
,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
,詩興大發(fā)
,創(chuàng)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里早開的梅花
。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里
,昨夜數(shù)枝開。寫好后
,他覺得非常滿意
。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后
,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
。于是,他經(jīng)過反復(fù)思考推敲
,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shù)枝梅花都開了
,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shù)字改為一字
,只有一字之改
,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
,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
,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
秋有兩個學(xué)生
,一起跟他學(xué)習(xí)下棋,其中一個學(xué)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xué)習(xí)
。另一個卻不這樣
,他認為學(xué)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
。老師講解的時候
,他雖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里卻想著:“要是現(xiàn)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鴻雁
,美餐一頓該多好
。”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
,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
結(jié)果,雖然兩個學(xué)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
,但是
,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
,另一個卻沒學(xué)到一點本事
。
回答者:_雯_WEN_ - 見習(xí)魔法師 二級 2-25 13:29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jīng)》
,以為相馬很容易
,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
,一無所獲
。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后發(fā)現(xiàn)有一只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
,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
,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
,只是蹄子稍差些?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备赣H一看
,哭笑不得
,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
,不能用來拉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苯又袊@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
,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
。有一次
,因為他喝醉酒
,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
,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
。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
,隨后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
,并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
,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
,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
,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
,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
后來
,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軍隊輸了
,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這一切的不幸,讓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xù)住下去
,就回到京城
。可是
,在京城里
,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于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
,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
,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xiāng)。一離開槐安國
,淳于棼就醒了
,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
不久,淳于棼發(fā)現(xiàn)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
,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
,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
,應(yīng)該就是這個螞蟻洞
。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
淳于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
,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
,于是
,他最后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
。成語“按圖索驥”
,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
;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完)
班門弄斧
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
來來往往一首詩
,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
。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
,死后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jīng)過李白墓前
,都想停留片刻
,吟詩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fēng)雅
,“魯班門前班門弄斧”
,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zhàn)國時代的魯國人
。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
,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
。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shù)
,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lǐng),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
,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
,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guān)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
。文學(xué)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門
,斯顏耳!”意思是說
,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xiàn)用斧子的本事
,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
,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lǐng)
。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廳中喝酒
。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
,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
,他心里很厭惡
,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
,心里到底不自在
,放心不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氐郊抑芯蜕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
,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
。樂廣心里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于是
,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
。原來,在大廳墻上
,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
。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
,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里去
,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
,病就立刻好了
。
后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
,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
。在人間
,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yōu)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
,他是春秋時代的人
。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
,干脆稱他為伯樂
,一直到現(xiàn)在。
一次
,伯樂受楚王的委托
,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
,千里馬少有
,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
,請楚王不必著急
,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
,仔細尋訪盛產(chǎn)名馬的燕趙一帶
,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fā)現(xiàn)中意的良馬
。一天
,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
,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
,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
,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
。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
。馬見伯樂走近
,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
,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
。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
,有個名士禰衡
,才華出眾。當時
,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
,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
,必蓄非常之寶
。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
漢獻帝不敢作主
,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
。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
。哪知禰衡蔑視曹操
,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
,在大宴賓客時
,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
,一邊大罵曹操
,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
,想借劉表之手殺他
。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fā)布文告
,都得由禰衡表態(tài)
。后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里當書記
。禰衡恃才傲慢
,非常狂妄
,后來
,終于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
,形容非常稀少
、非常難得。多用于贊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
,而且善于治理國事
。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牵軈柾躏w橫跋扈
,枉法斷事
。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
,列數(shù)朝政弊端
,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
,從此
,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憤慨
,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jīng)》
。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
,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
不學(xué)無術(shù)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
,深得武帝信任
。武帝監(jiān)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托付給霍光輔佐
。昭帝去世后
,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艄庹莆粘髾?quán)四十多年
,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后
,立許妃做皇后
。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
,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后
,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
,買通女醫(yī)下毒害死了許后。毒計敗露
,女醫(yī)下獄
。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
,霍顯才告訴他
。霍光非常驚懼
,指責(zé)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
。他也想去告發(fā),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
,前思后想
,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艄馑篮?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有人向宣帝告發(fā)此案,宣帝派人去調(diào)查處理
。霍光的妻子聽說了
,與家人
、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
,不想走漏了風(fēng)聲
,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
東漢史學(xué)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
,說他“不學(xué)無術(shù),暗于大理”
,意思是霍光不讀書
,沒學(xué)識,因而不明關(guān)乎大局的道理
。成語“不學(xué)無術(shù)”
,指沒有學(xué)問,沒有本領(lǐng)
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
,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xué)家
。他聰明好學(xué),讀過許多書
,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
他出身于東晉大士族
,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
。他身為公侯
,卻并無實權(quán),被派往永嘉任太守
。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
,常常丟下公務(wù)不管,卻去游山玩水
。后來
,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
。當?shù)靥嘏扇藙袼?jié)制一些
,卻被他怒斥了一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
。他每寫出一首新詩
,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
宋文帝接位后
,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
。謝靈運更加驕傲了
,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
,我得一斗
,天下共分一斗?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
,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把草木都當成敵兵
。形容極度疑懼
,驚恐不安。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苻堅載記》
,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
,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
;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
,皆類人形
。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
,率領(lǐng)90萬兵馬
,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
,謝玄為先鋒
,率領(lǐng)8萬精兵迎戰(zhàn)。
秦軍前鋒苻融攻占壽陽(今安徽壽縣)后
,苻豎親自率領(lǐng)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
。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
,只要他的后續(xù)大軍一到
,一定可大獲全勝。于是
,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后
,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
,并建議晉軍在前秦后續(xù)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
,出兵偷襲秦營
,結(jié)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
,大驚失色
,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
。當時正是隆冬時節(jié)
,又是陰天,遠遠望去
,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
。仔細看去,那里桅桿林立
,戰(zhàn)船密布
,晉兵持刀執(zhí)戟,陣容甚為齊整
。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
,訓(xùn)練有素
。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
。那里橫著八公山
,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
。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
。隨著一陣西北風(fēng)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
,就像無數(shù)士兵在運動
。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
,怎么能說它是弱兵呢
?”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
,下令將軍隊稍向后退
,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zhàn)。結(jié)果
,秦兵在后退時自相踐踏
,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
這一戰(zhàn)
,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是歷史上以少勝多
,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
。
邯鄲學(xué)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
,不愁吃不愁穿
,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
,經(jīng)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
,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
,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