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語】許昌人必看!源自許昌的成語典故(三國篇)
網(wǎng)絡
2023-06-18 01:52:10
【絮語】許昌人必看!源自許昌的成語典故(三國篇)
許昌地處中原
,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西周時為許國
。東漢末年
,曹操迎漢獻帝劉協(xié)遷都許昌
,著名的“建安文化”即源于此。三國時
,曹丕建魏
,許昌是五都之一
。許昌長期為郡或州治所,為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史作出了應有貢獻
。許昌在歷史上發(fā)生過許多大事
,涌現(xiàn)了許多歷史名人,為世人傳頌
。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
,形成并留下了許多含義豐富、膾炙人口的成語和典故
。有的至今仍被人們所常用
。
關注許言絮語,更多精彩等著你
.png)
多端寡要
三國時
,曹操謀士郭嘉
,字奉孝,潁川陽翟(今許昌市禹州)人。郭嘉投奔袁 紹 ,在共事中
,感到袁紹徒有虛名
,不能成大業(yè)。他批評袁紹的主要缺點是“多端寡要
,好謀無決
。”意思是說:袁紹想法很多
,抓不住要點
,遇事喜歡反復推敲,但缺少決斷
。于是他棄袁又投曹操
。“多端寡要”形容頭緒多
,不得要領
,抓不住關鍵。
先禮后兵
三國時
,曹操領兵攻打徐州
,徐州牧懼怕曹操,請劉備給曹操寫一書信
,勸其解和
。曹操看了劉備的書信后很生氣,欲斬殺送信的使者
,并竭力攻城
。曹操的謀士郭嘉(穎川穎翟人)諫言曰:“劉備遠來救援
,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
,以慢備心
;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辈懿購钠溲裕盍羰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后發(fā)回書
。“先禮后兵”形容和人打交道
,先禮貌
,行不通,再用武力的辦法解決
。
挾天子以令諸侯
東漢末年
,曹操的謀士荀 ,字文若
,潁川潁陰(今許昌市魏都區(qū))人
。此人天資聰慧,才華超人
。原跟隨袁紹
,不久棄袁投奔曹操。他見曹操胸懷大志能建大業(yè)
,便向他諫言:“現(xiàn)在皇帝顛沛流離
。如此時奉迎獻帝,正符合黎民的愿望
,用忠于皇帝的行動
,鎮(zhèn)服諸侯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計策
。另一謀士毛階也有“宜奉天子以言令不臣”之議。曹操采納了荀 和毛階等人的建議
,于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
,曹操奉迎漢獻帝劉協(xié)遷都于許昌。從此
,曹操以皇帝的名義命令大臣與諸侯
,朝政大權落入曹操之手。后用“挾天子以令諸侯”比喻假借名義或權勢發(fā)號施令
。
堅壁清野
東漢末年
,軍閥豪強分割一方
。割據(jù)開始時,曹操實力較小
,在打了幾個勝仗后
,特別是在山東兗洲打敗了呂布之后,威勢大增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拷鼉?州的徐州,不僅地理位置重要
,物產(chǎn)也十分豐富
,曹操想占領這個地方。由于徐州守將陶謙治理有方
,很得人心
,打了一仗,沒有取勝
。后來聞知陶謙病死
,曹操想立刻攻打。曹操的謀士荀 勸阻說:“兗州我們立足未穩(wěn)
,呂布還想伺機反撲
,如果我們攻打徐州,呂布必乘虛而入
,兗 州勢必失守
。徐州牧陶謙雖死,州牧又讓給劉備
,因我們打過他一次,他們的部將必定提高警惕
,防備我們攻擊
。眼下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
,以待我軍
。如攻城不下,略之無獲
,未戰(zhàn)我軍而自困
。”曹操聽了荀 的分析
,認為很有道理
,就不攻打徐州了。后來用“堅壁清野”的策略對付優(yōu)勢的敵人
。
愛人以德
三國時
,曹操的重要謀士荀
,字文若,潁川潁陰(今許昌市魏都區(qū))人
。他少時好學
,才思敏捷。曾任漢侍中
、尚書令等職
,為曹操謀劃了許多大事,推薦了許多人才
。他為人謙虛
,尊重人才,但對人不偏私
,不姑息
。《三國志·荀 傳》:“君子愛人以德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币馑际钦f,按照德的要求去愛護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在用“愛人以德”比喻要以治病救人的態(tài)度幫助別人
。
韜晦之計
東漢末年,劉備兵敗在許昌時
,為了隱藏自己的才華和大志
,經(jīng)常躲避曹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度龂萘x》二十一回:“玄德也防曹操謀害
,就下處后園種菜,親自澆灌
,以為韜晦之計 ”
。關、張二人不知劉備用意
,卻埋怨劉備:“兄不留心天下大事
,而學小人之事,何也
?”玄德曰:“此非二弟 所 知也
。”“韜晦之計”形容隱藏才華和技藝以等待時機的計謀
。
煮酒論英雄
東漢末年
,軍閥混戰(zhàn),劉備兵敗呂布后,到許昌投奔曹操
。一天
,曹操看到梅子青青,又遇煮酒正熟
,便邀請劉備飲酒賞梅
。曹操問劉備:“當今天下誰可稱為英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眲渖钆虏懿倏闯鲎约盒貞汛笾?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更因與國舅董承等謀害曹操之事,心中戒備很深
,常在后園種菜表示不關心國家大事
。曹操突然問起這個問題,劉備假裝糊涂
,言不由衷
。曹操一針見血的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指劉備)與操耳
!”劉備聽了大吃一驚
,手中的筷子不覺落在地上。這時天下大雨
,忽然一聲響雷
,劉備借機聞雷失箸。后人常用“煮酒論英雄”比喻評論功績
。
何足掛齒
漢末
,曹操與劉備在許昌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問劉備:“玄德久歷四方
,必知天下英雄
,請試指言之。 ”玄德怕曹操看出他的胸懷大志
,故意提出袁術
、劉璋等人是天下英雄,他提出許多人被曹操否定后又提出張 繡
、張魯、韓遂等人
。曹操鼓掌大笑說:“此等碌碌小人
,何足掛齒!”“何足掛齒”形容不值得一提
。
胸懷大志
漢末
,曹操與劉備在許昌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問劉備:“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
。請試指言之
。”當劉備所提及的人物都被曹操否定之后
,劉備自責的說:“舍此之外
,備實不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辈懿僬f:“夫英雄者
,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有包藏宇宙之機
,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靶貞汛笾尽毙稳菪刂杏羞h大志向
。
縱虎歸山
東漢末年,劉備投奔曹操后
,怕曹操 加以謀害
。正在無法脫身之時,一天忽然聽說袁紹滅了公孫瓚
,袁紹的弟弟袁術帶領部隊投奔袁 紹
,還準備把他得到的玉璽送給袁 紹。劉備看到曹操對形勢的發(fā)展很焦急
,便乘機提出自己愿意領兵去徐州攔截袁術
。曹操同意了,撥給劉備 5 萬人馬東征
。曹操謀士郭嘉
、程昱知道此事后忙來勸阻說:“昔劉備為豫州牧時,某等請殺之
,丞相不聽
。今又與之兵,此放龍入海
,縱虎歸山也
!” 曹操猛然醒悟,急派許褚去追
,已追不回來了
。后人用“縱虎歸山”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后患
。
身在曹營心在漢
曹操部將張遼
,在下邳勸說身處困境的關羽歸曹
。開始時,關羽寧愿戰(zhàn)死也不歸順
。張遼責備關羽雖戰(zhàn)死
,也有三罪。后來關羽改變了態(tài)度
,提出歸順三個條件:“一者
,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
,吾今只降漢帝
,不降曹操。二者
,二嫂處請給皇叔養(yǎng)瞻
,一應上下等不許到門。三者
,但知劉皇叔去向
,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
。 ”經(jīng)張遼與曹操策劃
,從下關羽三個條件,并設宴款待關羽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氐皆S昌后,曹操撥給關羽宅院
,贈關羽戰(zhàn)袍與戰(zhàn)馬等
。后人議論關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后常用“身在曹營心在漢”譏諷一些人共事不共心
。
出言不遜
三國時
,關羽辭曹,為尋劉備千里走單騎
,關羽出許昌西北而行
。正走時,曹操趕來送行
,辭別曹操去追趕車仗
。約行三十余里,關羽看不見甘
、糜二人坐的車仗
,心中慌亂。忽見一少年趕來
,棄槍下馬
,拜伏于地。關羽問曰:“壯士愿通姓名嗎
?”答曰:“吾本襄陽人
,姓廖名化,字元儉
。因世亂流落江湖
,聚眾五百余人,劫掠為生
。適才同伴杜遠下山巡哨
,誤將二夫人劫掠上山。吾問從者
,知是大漢劉皇叔夫人
,耳聞將軍護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來
,杜遠出言不遜
,被某殺之,今獻頭與將軍請罪
。 ”“出言不遜”形容說話傲慢
。
過五關 斬六將
關羽在許昌辭別曹操,帶領甘
、糜二夫人去尋找劉備
,發(fā)生了“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候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關羽出許昌西北而行
,闖過五關:東嶺(今 白 沙)、洛陽
、汜水
、滎陽、黃河渡口五關
,斬六將:孔秀
、孟坦、韓福
、卞喜
、王植、秦琪
。當時是贊揚關羽的英雄業(yè)績
。后用“過五關斬六將”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割發(fā)代首
建安三年(公元 198 年)農(nóng)歷四月
,曹操統(tǒng)兵從許昌出發(fā)征討張繡
。他看到麥子正熟
,群眾外逃不敢收麥,便使人傳諭村民及軍士曰:“吾奉天子明詔
,出兵討逆
,與民除害。方今麥熟之時
,不得已而起兵
,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
,并皆斬首
。 ”曹操乘馬正行,忽田中驚起一鳩
。馬見眼生
,竄入麥田中,踐壞了一大片麥田
。曹操隨口呼行軍主薄
,擬議自己踐麥之罪。主薄曰:“丞相豈可認罪
?”曹操曰:“吾自制法
,吾自犯之,何以服眾
?”即掣所佩之劍欲自刎
,眾急救住。部將郭嘉曰:“古者《春秋》之義
,法不加于尊
。丞相總統(tǒng)大軍,豈可自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辈懿俪烈髁季茫詣Ω钭约旱念^發(fā)
,擲于地曰:“割發(fā)權代首
。”使人以割發(fā)代首
,傳至三軍曰:“丞相踐麥
,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fā)已代
。 ”于是三軍悚 然
,無不懔遵軍令。后來這個典故流傳很廣
。
毛發(fā)倒豎
東漢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
,漢獻帝遷都許昌后
,朝政大權落入曹操之手,漢獻帝劉協(xié)很不滿意
。建安四年三月
,獻帝召國舅董承,以贈錦袍名義
,傳授密詔,要其殺滅曹操
。詔曰:“朕聞人倫之大
,父子為先;尊卑之殊
,君臣為重
。近日曹操弄權,欺壓君父
,結(jié)連黨伍
,敗壞朝綱;敕賞封罰
,不由朕主
。朕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
。卿乃國之大臣
,朕之至戚,當念高帝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
,糾合忠義兩全之烈士
,殄滅奸黨,復安社稷
,祖宗幸甚
!破指灑血,書詔付卿
,再四慎之
,勿負朕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詔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倍袣w家在錦袍中找到詔書,在后堂正與朝臣子服
、子蘭商議詔書之事
,西涼太守馬騰來許求見董承。開始董承不愿見馬騰
,在得知馬騰也有反曹救國之心后
,邀其入院相見
。《三國演義》二十回:“(董)承知(馬)騰忠義
,乃曰:公且息怒
,某請公看一物。取詔示之
。騰讀畢
,毛發(fā)倒豎,以齒嚼唇
,滿口流血
。”“毛發(fā)倒豎”形容恐懼的感覺和害怕的樣子
。
如坐針氈
東漢建安四年三月
,漢獻帝向國舅董承贈錦袍傳詔書之后,董承遵漢獻帝旨意
,連結(jié)了王子服
、王子蘭、吉平等六人反曹
。后來有人向曹操告密
,詔書敗露。曹操先拿吉平問罪
,又趁設宴席
,把董承與王子服等人抓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度龂萘x》二十三回:“(曹)操曰:‘眾人不知
,此人(指吉平)連結(jié)惡黨,欲反背朝廷
,謀害曹某
,今日天敗,請聽口詞
。'曹操命人將其先打一頓
,昏絕于地,以水噴面
。吉平蘇醒
,睜目切齒而罵道:‘曹賊!不殺我
,更待何時
!'曹操曰:‘同謀者先有六人,與汝共七人耶?'吉平只是大罵
。王子服等四人面面相覷
,如座針氈?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叭缱槡帧毙稳萁辜笨只?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坐立不安。
大驚失色
東漢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正月
,曹操將董承等五位大臣及其全家老小押至許都各門斬首示眾
。《三國演義》二十四回:“曹操既殺了董承等眾人
,怒氣未消
,遂帶劍入宮,來弒董貴妃
。董貴妃是董承之妹,帝幸之
,已懷孕五月
。當日,帝在后宮
,正與伏皇后私論董承之事尚無音耗
,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面有怒容
,帝大驚失色
。”“大驚失色”形容非常驚恐
,臉色都變了
。
外愚內(nèi)智
三國時,曹操的尚書令荀攸
,字公達
,穎川穎陰(今許昌市魏都區(qū))人。荀攸智廣多謀
,原為汝南太守
。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曹操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后
,入朝為尚書
。他協(xié)助曹操打了許多勝仗,特別是建安 5 年(元年 200 年)
,是他向曹操獻計
,以少勝多,打敗了袁紹
,立下奇功
。后轉(zhuǎn)為中軍師
,為尚書令。荀攸功高德重
,很受曹操器重
,被譽為“外愚內(nèi)智”的謀士。曹操稱贊說:“公達
,非常人也
。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
!”《三國志·魏志·荀攸傳》:“太祖每稱曰:‘公達外愚內(nèi)智
,外怯內(nèi)勇,外弱內(nèi)強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巴庥迌?nèi)智”形容外表看很笨,實際很聰明
。
外弱內(nèi)強
“外弱內(nèi)強”形容外表很軟弱
,實際上很剛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度龂尽の褐尽ぼ髫鼈鳌罚骸疤婷糠Q曰:‘公達外愚內(nèi)智
,外怯內(nèi)勇,外弱內(nèi)強'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疤妗奔粗覆懿伲肮_”即荀攸
。曹操稱公達外弱內(nèi)強
,意思是說荀攸外表好象軟弱,實際很剛強
。
外怯內(nèi)勇
“外怯內(nèi)勇”形容外表好象很膽小
,實際上卻很勇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度龂尽の褐尽ぼ髫鼈鳌罚骸疤婷糠Q曰:‘公達外愚內(nèi)智
,外弱內(nèi)強,外怯內(nèi)勇'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疤妗奔粗覆懿伲肮_”即荀攸
。曹操稱公達“外怯內(nèi)勇”
,意思是說荀攸外表好象膽小,實際卻很勇敢。
倩人捉刀
三國時
,曹操有一位武官崔琰
,長得眉清目秀,長須飄灑顯得威武而有風度
。曹操常以為自己的相貌遠不如他
。曹操晉升為魏王后,有一次在許昌接見匈奴使者
,為了顯示魏王的風度
,讓匈奴使者見而敬威,就叫崔琰穿戴他的魏王衣帽
,冒充魏王
,他卻裝扮成持刀侍衛(wèi),站在崔琰的一旁觀察動向
。接見后
,又派人暗訪匈奴使者評價 。這位使者很有眼力
,對曹操派的人說:“魏王固然出眾
,看來,那位站在一旁的捉刀人
,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圍魏救趙,聲東擊西的三國故事主要內(nèi)容
說的是《三國演義》群雄逐鹿(22 官渡之戰(zhàn))
官渡之戰(zhàn):第三十回 戰(zhàn)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
公元200年
,曹操與袁紹決戰(zhàn)于官渡。
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昌
,曹操部將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
。但曹操卻根據(jù)他 對袁紹的了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
,刻薄寡恩
,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
,將驕而政令不一
,于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shù)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為爭取戰(zhàn)略上的 主 動
,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瑯玡(今山東臨沂北)入青州
,占領齊(今山東臨淄)、北海(今山東昌樂)
、東安(今山東沂水縣)等地
,牽制袁紹,鞏固右翼
,防 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昌
;曹操率兵進據(jù)冀州黎陽(今河南浚縣東
,黃河北岸)
,令于禁 率步騎2000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協(xié)助扼守白馬(今河南滑縣東
,黃河南岸)的東郡太守劉延
,阻滯袁軍渡河和長驅(qū)南下,同時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一帶筑壘固守
,以阻擋袁紹從正面進攻
;派人鎮(zhèn)撫關中,拉攏涼州
,以穩(wěn)定翼側(cè)
。從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戰(zhàn)略方針
,不是分兵把守黃河南岸
,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
,重點設防
,以逸待勞,后發(fā)制人
。從當時情勢而言
,這種部署是得當?shù)摹J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袁紹兵多而曹操兵少
,千里黃河多處可渡
,如分兵把守則防不勝防,不僅 難 以阻止袁軍南下
,且使自己本已處于劣勢的兵力更加分散
。其次,官渡地處鴻溝上游
,瀕臨汴水
。鴻溝運河西連虎牢、鞏
、洛要隘
,東下淮泗,為許昌北
、東之屏障
,是袁紹奪取許昌的要津和必爭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許昌
,后勤補給也較袁軍方便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當曹操正部署對袁紹作戰(zhàn)時
,劉備起兵反操
,占領下邳,屯據(jù)沛縣(今江蘇沛縣)
。劉軍增至數(shù)萬人
,并與袁紹聯(lián)系,打算合力攻曹
。曹操為保持許昌與青
、兗二州的聯(lián)系,避免兩面作戰(zhàn)
,于次年二月親自率精兵東擊劉備
,迅 速占領沛縣
,轉(zhuǎn)而進攻下邳
,迫降關羽。劉備全軍潰敗
,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紹
。當曹、劉作戰(zhàn)正酣之時
,有人建議袁紹“舉軍而襲其后”
,但袁紹以兒子有病為辭拒絕采納, 致使曹操從容擊敗劉備回軍官渡
。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
,袁紹發(fā)布討曹檄文
,二月進軍黎陽,企圖渡河尋求與曹軍主力決戰(zhàn)
。他首先派顏良進攻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
,企圖奪取黃河南岸要點,以保障主力渡河
。四月
,曹操為爭取主動,求得初戰(zhàn)的勝利
,親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馬之圍
。此時謀士荀攸認為袁紹兵多,建議聲東擊西
,分散其兵力
,先引兵至延津,偽裝渡河攻袁 后方
,使袁紹分兵向西
,然后遣輕騎迅速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
,定可擊敗顏良
。曹操采納了這一建議,袁紹果然分兵延津
。曹操乃乘機率輕騎
,派張遼、關羽為前鋒
,急趨白馬
。關羽迅速迫近顏良軍,顏良倉促應戰(zhàn)被斬殺
,袁軍潰敗
。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后,遷徙白馬的百姓沿黃河向西撤退
,袁紹率軍渡河追擊
,軍至延津南,派大將文丑與劉備繼續(xù)率兵追擊曹軍
。曹操當時只有騎兵600
,駐于南阪(在白馬南)下,而袁軍達五六千騎
,尚有步兵在后跟進
。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馬,并故意將輜重丟棄道旁
。袁 軍一見果然中計
,紛紛爭搶財物
。曹操突然發(fā)起攻擊,終于擊敗袁軍
,殺了文丑
,順利退回官渡。
袁軍初戰(zhàn)失利
,但兵力仍占優(yōu)勢
。七月,進軍陽武(今河南中牟北)
,準備南下進攻許昌
。八月,袁軍主力接近官渡
,依沙堆立營
,東西寬約數(shù)十里。曹操也立營與袁軍對峙
。九月
,曹軍一度出擊,沒有獲勝
,退回營壘堅守
。袁紹構(gòu)筑樓櫓,堆土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