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發(fā)布古代漢語,星期三發(fā)布古代文學(xué)。
發(fā)布時間分別為7:00 、9:00
。
提示:古代漢語文學(xué)
QQ群[2](314120068)、古代漢語文學(xué)QQ群[1](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國古典文獻學(xué)》《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學(xué)》《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等古代漢語
、古代文學(xué)
、辭書、歷史書籍300多部可免費下載
。很多難以買到的書群內(nèi)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維碼。
向本 發(fā)送關(guān)鍵字“群”“費”,也能收到加群方法。~●~●~●~●~●~●~
——▲以上內(nèi)容非正文▲——

?
1.錢可通神唐朝宰相張延賞有一次過問一場冤獄,要有關(guān)獄吏十天內(nèi)查明判決
。第二天一早
,他見案頭放著一份小貼子,上寫:“錢三萬貫
,乞不問此獄
。”他大怒
,把案子催得更緊
。第三天,又見有小帖子
,寫明“錢五萬貫”
。他更加光火了。要求兩天內(nèi)結(jié)案
。第四天
,又見小帖子,寫明“錢十萬貫”
。這一下
,他氣餒了,說道:“錢到十萬
,已可通神
,我還管得了嗎!”(見唐張固《幽閑鼓吹》)后以“錢可通神”極言錢的誘惑力之大
。
2.騎豬唐朝武則天時
,河內(nèi)王武懿宗,率軍去趙州一帶打仗。懿宗聽說敵方有數(shù)千騎從北而來
,便棄甲而逃
,其實當(dāng)時雙方相距還有七百里之遙。后來懿宗回師京都
,置酒慶功
。張元一在武則天面前寫詩嘲笑他,有“忽然逢著賊
,騎豬向南竄”之句
。武則天問:“懿宗難道沒有馬嗎?為什么要騎豬
?”張元一說:“騎豬是是夾豕走也
。”按:豕即豬
,豕與屎同音
,夾豕走,意思是來不及大便
,夾著大便就逃走
。(見唐孟棨《本事詩?嘲戲》、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后以騎豬指倉皇逃跑
。
3.鳥盡弓藏把鳥射完以后
,弓就用不著了。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后懷疑韓信謀反
,把他抓起來
。韓信說:“狡兔死,走狗烹
,高鳥盡
,良弓藏;敵國破
,謀臣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天下已定,我是應(yīng)該死了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又《越王勾踐世家》也載有范蠡的話:“飛鳥盡,良弓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焙笠浴傍B盡弓藏”為事后拋棄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風(fēng)誤點三國時
,曹不興給孫權(quán)畫屏風(fēng)
,不小心,誤點了一滴墨
,便將它畫成一只蒼蠅
。孫權(quán)看到后。以為是真蒼蠅
,用手去趕它
。(見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曹不興》)后以“屏風(fēng)誤點”形容畫藝高超。
5.蒲柳先秋晉代人顧悅之與簡文帝同歲
,但頭發(fā)早白了
。簡文帝問他為什么會這樣,他說“蒲柳之姿
,望秋而落
;松柏之姿,經(jīng)霜彌茂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币馑际俏蚁衿巡菖c柳葉一樣,一到秋天就萎落
;你像松樹和柏樹
,雖然經(jīng)歷霜雪,卻越來越茂盛
。簡文帝說他答得很好
。(見《世說新語?言語》《晉書?顧悅之傳》)后以“蒲柳先秋”為體質(zhì)弱的典故。
6.棄席春秋時
,晉國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
,不少人跟隨他出生入死。后來
,他加國為晉文公
。在途經(jīng)黃河邊時,下令把原來的生活用品如席蓐(臥具)籩豆(食具)等都丟掉
。凡是手足胼胝
,面目黧黑的人都走在后面。跟隨他流亡的人中有個叫咎犯的聽后大哭
。
重耳問他:“回國應(yīng)該高興
,你為什么要哭呢?”咎犯說:“你所丟棄的
,正是流亡中賴以生活之物和出生入死的功臣
,我能不感到悲哀嗎?”重耳當(dāng)即收回成命
,表示永不拋棄故舊
。(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后以“棄席”比喻對下屬故舊棄置不用
。
7.黔婁被春秋時,齊國賢者黔婁善于韜略
,能退敵兵
,國人對他很敬重。魯恭公請他為相
,齊威王聘他為卿士
,他都不去。他非常窮困
,死后因被子太小
,連遺體都蓋不住,孔子的學(xué)生曾子
,建議他的妻子把被子斜過來蓋
,他妻子說:“寧可正而不足,也不能斜而有余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見漢劉向《列女傳?魯黔婁妻》、晉皇甫謐《高士傳?黔婁》)后以“黔婁被”為清貧的典故
。
8.墻東窺宋戰(zhàn)國時的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說道: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說宋玉好色
,宋玉否認了,并且說:天下的美色
,沒有能比得上我家東鄰的女子
,她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傅粉則太白
,涂朱則太紅。但她登墻偷看我三年
,我至今都沒有動心
。后以“墻東窺宋”為美女多情的典故。
9.喬遷《詩經(jīng)?小雅》里有一首《伐木》詩
,開頭四句是:“伐木丁丁
,鳥鳴嚶嚶,出自幽谷
,遷于喬木
。”意思是:砍伐樹木
,丁丁?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圾B兒鳴叫
,嚶嚶嚶
。它們飛出深谷
,遷上高高的樹林。按:唐代以后
,都把詩中的鳥認作黃鶯
,后以“喬遷”、“鶯遷”為遷居或升官的賀詞
。
10.青白眼晉代的阮籍能為青白眼,凡遇到他喜歡或尊敬的人就用青眼
,即眼睛正視
,眼珠在中間。遇到他討厭或輕視的人就用白眼
,即眼珠向上或向旁邊看
。他母親死后嵇喜來吊喪,他用白眼
,嵇康來吊喪
,他用青眼。(見《晉書?阮籍傳》)后以“青白眼”表示對人尊敬
、重視或輕視
、憎惡。
11.蘧(qú)輪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蘧輪
,字伯玉
,有很好的名聲。一次
,衛(wèi)靈公和夫人夜坐
,聽到車聲轔轔,到宮門附近就聽不見了
,過了一會兒
,在宮門的另一邊又響了起來。衛(wèi)靈公問夫人:“這是誰的車子
?”夫人說:“一定是蘧伯玉的
。”靈公問何以見得
。夫人解釋說:“只有像他這樣的人才會夜間行車也不失禮
,過宮門而下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毙l(wèi)靈公派人去查看
,果然是蘧伯玉。(見漢劉向《列女傳?衛(wèi)靈夫人》)后以“蘧輪”為稱頌賢臣的典故
。
12.屈谷巨瓠古代寓言:宋人屈谷去拜見齊居士田仲
,說道:“我聽說先生不恃人而食(不依賴別人生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在我有巨瓠(一種瓜)堅硬的像石頭,又厚又沒有窟窿
,想拿來獻給先生
。”田仲說:“瓠是用來盛東西的
,而你的瓠
,卻厚而無竅,又硬得像石頭
,剖不開來
,我拿來做什么用呢?”屈谷說:“是的
,無益于人之物
,我只好把它丟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逼鋵?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屈谷是借此諷刺田仲自稱不恃人而食,但也無益于人之國(宋國)
,屬于堅瓠之類
。(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后以“屈谷巨瓠”、“堅瓠”比喻無用之物或無用之人
。
13.如皋射雉春秋時
,祁國大夫賈辛,相貌丑陋
。妻子卻很美
,妻子嫌他丑,三年不言不笑
。后來賈辛為妻子駕車如皋(到皋澤去)
,打獵,射中一只雉雞
。妻子見他有本事
,才開笑口講話。賈辛感慨地說:“人實在少不了本事
,我如果沒有這點射技
,你就一直不言不笑下去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見《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后以“如皋射雉”為一技之長可以發(fā)揮作用的典故。
14.襦袴歡聲東漢人廉范
,字叔度
,曾經(jīng)任蜀郡太守
,有惠政
。(有很好的政績),百姓為他作了這樣的歌:“廉叔度
,來何暮
;不禁火,民安作
。平生無襦今五袴
。”意思是:廉叔度啊
,你早就該來了
,你來了以后,不禁止我們開夜工
,我們都安心勞動。過去
,我們短衣沒有一件
,現(xiàn)在我們褲子都有五條了。(見《后漢書?廉范傳》)后以“襦袴歡聲”為稱頌太守一級地方官惠政的典故
。
15.孺子牛孺子
,小孩子。春秋時的齊景公喜愛小兒子荼
,曾經(jīng)自己兩手著地當(dāng)作牛
,口里銜著繩索,讓荼騎在背上玩耍
。荼玩得高興
,一不小心,從“牛背”上滾下來
,繩子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斷了
。(見《左傳?哀公六年》)后以“孺子牛”比喻為大眾謀利益而不惜獻身的人
。
16.傾蓋論交春秋時
,孔子在郯地的路上遇見程子,兩人停車交談
,車蓋靠得很近
,因為意見投合,一談就是一整天
。(見《孔子?雜訓(xùn)》)后以“傾蓋論交”形容志同道合
、一見如故。
17.青鳥傳書傳說漢武帝有一次在承華殿
,見有青鳥從西方飛來
,集于殿前
。漢武帝就此事問
東方朔。東方朔說:“這是西王母要來了
,它們是先來報信的
。”不久
,西王母果然來了
,有兩青鳥如鸞,夾侍其旁
。(見《漢武故事》)后以“青鳥傳書”比喻傳信
,以“青鳥”比喻傳信的使者。如:“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情為探看”
。
18.青錢萬選唐代著名傳奇小說《游仙窟》作者張鷟所作的詩文,不僅流行國內(nèi)
,連日本
、新羅使者也紛紛前來購求。他曾八次應(yīng)試
,都登科甲
。當(dāng)時有個叫員半千的人說張鷟的“文詞如青銅錢,萬選萬中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笔廊艘虼朔Q他為“青錢學(xué)士”,后以“青錢萬選”為文才出眾的典故。
19.請纓漢武帝派終軍去勸說南越(亦作“粵”)王來朝
,終軍請求給他一根長纓
,表示一定要把南越王縛回來。后來
,他果然不出所料說服南越王歸漢
。(見《漢書·終軍傳》)后以“請纓”為投軍報國或要求給以重任的典故。如毛澤東詞:“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
20.染指春秋時,鄭國大臣子公每逢食指動起來
,就會吃到好東西
。鄭靈公知道這件事,有一次賜大家吃黿肉
,故意不給子公吃
。在這以前,子公的食指早已動了起來。他見靈公不讓他吃黿
,一氣之下
,用指頭往鍋里一染,伸到嘴巴里去
,說道:“這不是也吃到了嗎
?”(見《左傳?宣公四年》)后以“染指”為吃到某種東西、沾到某種利益或參與某種事情的典故
。
21.御批韓翃唐代詩人韓翃
,曾任員外郎,晚年頗不得意
,建中初
,屈居幕吏,常辭疾在家
。人多鄙之
,惟一韋姓巡官知他是名士,與他交好
。一日夜半
,韋巡官急叩韓翃家門,祝賀其任駕部郎中
、知制誥
。知制誥職掌草擬朝廷詔告文書
,為清貴之職
。
韓翃不信,韋巡官說:據(jù)京報
,知制誥缺人
,中書省選中兩名呈德宗親批,御筆不點出
,后批曰:與韓翃
。時有兩人名韓翃,另一韓翃任江淮刺史
。中書省又將兩韓翃同時呈進請示
。
御筆錄詩一首:“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痹谝慌耘唬号c此韓翃
。韋巡官曰:“此非員外詩耶?”韓翃方確信不誤。此事傳為佳話
,后世詩文常用典實
。
22.奉旨填詞宋詞人柳永,原名柳三變
。擅作慢詞長調(diào)
,每為教坊樂妓所傳唱,當(dāng)時有“凡有井水處
,皆能歌柳詞”之謠
。他常與歌妓來往,留連于燈紅酒綠
,徵歌逐舞
。因功名未遂,曾作《鶴沖天》一首解嘲
,詞中有“忍把浮名
,換了淺斟低唱”句。
仁宗曾言:“此人好去淺斟低唱
,何要浮名
?且填詞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绷缽拇艘娣爬诵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逢人即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后因以“奉旨填詞”喻自我嘲諷
,將錯就錯
。(典見《本事詞》《能改齋漫錄》《方輿勝覽》《藝苑雌黃》等)
23.重見云英晚唐詩人羅隱,十次應(yīng)試
,俱未得中
。初次趕考,途經(jīng)鐘陵時
,風(fēng)華正茂
,與歌妓云英頗相得,云英亦正妙年
,色藝俱絕
。十二年后,羅隱再次落第
,路過鐘陵
,又與她相遇。云英仍未嫁
,言談中
,頗怪羅隱落拓不遇。羅隱作詩贈之。詩曰:“鐘陵醉別十余春
,重見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痹娭屑瓤畤@功名蹭蹬,對云英身世
,亦深表憐惜之意
。但后世用“重見云英”一語,多指文中與鐘情女子離別多年又意外相逢
,如清初吳偉業(yè)《臨江仙·逢舊》詞中有句云“落拓江湖常載酒
,十年重見云英”,即用此義
。(典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24.蘭亭修禊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
,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親友四十余人
,相聚于山陰(今紹興)西南二十七里的蘭亭
。按照古代風(fēng)習(xí),在此舉行祛除不祥的修禊之儀:各人依次分列蘭渚曲水旁
,將酒杯置于水上
,任其隨波而下。酒杯過時必須賦詩
,不成則罰酒
。其日天朗氣清,風(fēng)和日麗
。王羲之等十一人各賦詩二首
,另十五人各賦詩一首
。王羲之為所賦詩作《蘭亭集序》
,以紀其事。王羲之手寫此序的書法向被視為藝術(shù)瑰寶
,與其事其文相得益彰
。從此“蘭亭修禊”便成了文人聚會的典故,曲水傳杯或曲水流觴遂也為文人雅集的佳話
。(典見《晉書·王羲之傳》)
25.曉風(fēng)殘月與大江東去蘇軾是北宋杰出的文學(xué)家
,所作散文汪洋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詩歌也清新豪健
,獨具一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頗具影響
。他在翰林院任職時
,曾遇一善歌的幕僚,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
?”對方答道:“柳中郎詞
,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拍板
,唱楊柳岸
,曉風(fēng)殘月;學(xué)士詞
,須關(guān)西大漢
,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碧K軾聽后,為之絕倒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皶燥L(fēng)殘月”為柳永《雨霖鈴》中句,“大江東去”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首句
。兩句頗能代表柳
、蘇兩家詞的不同風(fēng)格,后人論詞
,議及婉約派豪放派之不同特征時
,常用此典。(典見《吹劍續(xù)錄》)
26.前度劉郎古代神仙故事:東漢時
,劉晨和阮肇同赴天臺山采藥
,在桃源遇二仙女,劉阮被邀留居半年
,兩人返回家鄉(xiāng)時
,子孫已經(jīng)歷七世。于是二人又重返天臺
。唐代詩人劉禹錫自屯田員外遷朗州司馬凡十年
,始被召回京,游玄都觀
,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后栽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有人向執(zhí)政進讒,謂意存諷刺
,乃出任連州刺史
,十四年后方召回,得再游玄都觀
。庭院內(nèi)一片荒涼
,桃樹無存,道士也不知去向
,不禁感慨萬端
,又作一詩道:“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前度劉郎”
,既是以姓自指,又是用劉
、阮故事
,后人因稱去而復(fù)來的人為“前度劉郎”,亦為詠桃花的熟典
。蘇軾《留別釋迦院牡丹呈趙粹》詩結(jié)句“去年崔護若重來
,前度劉郎在千里”,即用此典
。(典見《幽明錄》《本事詩》)
27.秉燭夜游《古詩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
,何不秉燭游”之句
。曹丕為魏王時,與吳質(zhì)交好
。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一時文人如徐乾、劉楨
、應(yīng)玚
、阮瑀
、陳琳
、王粲等均罹疾死亡,曹丕因作書與吳質(zhì)
,勸其惜時自娛
。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游
,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燭夜游”喻及時行樂
。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即用曹丕原語
,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燭看花
。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風(fēng)起應(yīng)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李商隱《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
,更持紅燭賞殘花”
,均襲此意。(典見《文選·魏文帝與吳質(zhì)書》)
28.金龜換酒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初至京師長安
,宿于旅邸
。詩人賀知章雖對李白慕名已久,但未曾謀面
,聞李白來京
,亟往拜訪。李白出門迎客
,兩人相攜入屋
,縱論古今,一見如故
。李白出示詩作《蜀道難》《烏夜啼》
。賀知章贊賞備至,稱李白為謫仙人
。倉卒間未攜錢帛
,當(dāng)場解下身上所佩金龜,交酒家沽酒與李白對酌
,盡歡散
。
賀知章死后,李白曾作《對酒憶賀監(jiān)》記其事
,詩曰:“四明有狂客
,風(fēng)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
,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
,卻憶淚沾巾?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焙笕嗣恳越瘕敁Q酒為傾心結(jié)交的佳話
。(典見《本事詩》)
29.登龍門黃河禹門口(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和陜西韓城縣東北)
,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
。古代傳說
,每年春末數(shù)千尾鯉魚集于此,爭登龍門
。能躍登者不過七十二尾
。登龍門后,鯉即化為龍
,故禹門亦稱為龍門
。《后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fēng)裁
,以聲名自高
。士有被其接者,名為登龍門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碧评畎住杜c朝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笨婆e時代凡會試得中,致身榮顯
,也叫登龍門
。《封氏聞見記》卷二“貢舉”:“故當(dāng)代以進士登科為登龍門”
。(典見《太平廣記》卷四六六引《三秦記》)
30.春風(fēng)得意唐代詩人孟郊
,少年時隱居嵩山,兩試進士不第
,曾作《下第》詩一首
,中有云:“棄置復(fù)棄置,情如刀劍傷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肿鳌对傧碌凇吩娫疲骸耙幌牌疣担瑝舳滩坏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兩度長安陌
,空將淚見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北磉_科場失意和仕途困頓的痛苦心情
。直至四十六歲他才應(yīng)舉中試,欣喜之情
,不能自已
,遂作《登科后》詩云:“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焙笠蛞浴按猴L(fēng)得意”喻進士及第
。元喬吉《金錢記》“他見我春風(fēng)得意長安道,因此上迎頭兒將女婿招”
,用典本此
。(典見《唐才子傳》)
31.曲江宴曲江池以水流曲折得名。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
,漢武帝所鑿
。唐代開元、天寶間
,曾于池岸廣筑樓臺亭閣
,花木繁茂,煙水明媚
,風(fēng)景佳麗
,為長安勝景。每逢中和(二月初一)
、上巳(三月初三)等節(jié)日
,帝王將相以及商賈庶民,游者接踵
。唐制
,新科進士放榜后,皇帝賜宴游賞于曲江池旁的杏園
,時人稱為“曲江宴”
、“杏園春宴”。后遂被專指進士及第
。唐劉滄《及第后宴曲》:“及第新春選勝游
,杏園初宴曲江頭?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碧茰赝ン蕖洞喝諏⒂麞|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詩也有云:“知有杏園無路入
,馬前惆悵滿枝紅?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ǖ湟姟短茋费a》《唐摭言》)
32.雁塔題名長安慈恩寺西院塔
,高三百尺,俗稱大雁塔
,為唐代名僧玄奘收藏從印度帶回的佛經(jīng)和佛像
,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建造
。從武則天神龍年間開始,新科進士在曲江宴以后
,即集于慈恩寺塔題名
,請同科進士中擅長書法者將全榜諸人姓名寫于塔上。后遂成為考中進士的代稱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短妻浴芬拙右自娫疲骸按榷魉滤}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又元楊載《送完者都同知》詩:“姓名題雁塔
,譜牒記龍沙?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ǖ湟姟短妻浴贰队轰洝罚?br/>
33.龍虎榜唐德宗貞元八年(729)會試
,當(dāng)時天下名士韓俞、李觀
、李絳
、崔群、王涯
、馮宿
、瘐承宣、歐陽詹等二十三人同登進士第
,得人才之盛
。于是時人稱為龍虎榜。后凡會試中選者亦被呼為登龍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