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傳統(tǒng)文化】100條歷史典故,讀懂半個中國

      網絡 2023-06-18 03:36:19

      【傳統(tǒng)文化】100條歷史典故
      ,讀懂半個中國

      九溪鄒氏”——命理學

      關注”后免費閱讀更多族譜與好文

      ,了解姓氏文化、知曉天下時事
      、洞悉民生資訊。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氏族文化
      ,傳播正能量。

      ,讀懂半個中國.png" />

      九溪匯聚大海

      鄒氏源遠流長

      2021

      刊頭題字:著名書法家倪進祥 免費訂閱放心關注中華鄒氏聯(lián)修族譜(江西唐應龍世系文興脈系)

      人生幾何

      ?我欣賞曇花
      。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快樂來自于內心”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100條歷史典故

      ,讀懂半個中國

      讀史明志,此文收錄了100個歷史典故
      ,從黃帝時期至南宋。存下來
      ,慢慢講給孩子聽

      1、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
      ,軒轅(即黃帝)聯(lián)合炎帝戰(zhàn)勝九黎族蚩(chi)尤
      ,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后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qū)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
      。后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
      ,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
      ,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后比較著名部落聯(lián)盟首領
      ,堯去世后
      ,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不拜丹朱卻拜舜
      ,推舜為帝
      。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
      、鯀(gun)的兒子禹采取“開、通
      、疏
      、鑿、引
      ”方法治水有功
      ,被推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
      ,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
      ,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
      。5
      、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
      、“桀驁不馴”都出于此人
      。6、“湯”以“網開一面”展示他的仁慈
      ,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擁戴
      ,后打敗夏桀,滅夏建商
      ;湯又名成湯
      ,是堯舜時期契(qi)的后裔。時搬到客廳
      ,有時搬進陽光房
      ,輕松音樂
      ,焚香品茗,談天說地
      ;瓜果佐酒
      ,漫論詩書。用一位作家朋友說的話
      ,“醉里挑燈看花”
      ,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澀的美人,在在千呼萬喚中
      ,一點一點地展現(xiàn)它的秀色
      。未開放時絳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開放時
      ,它有著別的花所不及的氣度
      ,潔白的花瓣,一點點向外舒展
      ,如美人伸著懶腰
      ,雖然柔情似水,但它開放的樣子
      ,極其狂放
      ,閉謝的姿勢也剛烈異常,象倒掛金鐘
      ,不減姿態(tài)
      。宗彪、王寒夫婦
      ,文字唱和
      ,各領千秋。他們連續(xù)三年
      ,每次堅守三五小時
      ,觀察細致入微,與我們共享曇花開放的美好時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督喜菽居?曇花》,講到了這件樂事
      。撮影家葉曉光
      ,為曇花留影作畫冊;盧霞客與臺岳學子
      ,詩詞唱和:小暑臺風送清涼
      ,安心靜觀漸開花,妙曼多姿色
      。人到閑處,你我他。

      賞曇花能讓人變得清明與寧靜

      。如果地球與宇宙相比
      ,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曇花雖然弾指芳華
      ,轟轟烈烈
      ,但也是剎那美麗,瞬間永恒
      !人呢
      ,以百年記,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多天
      ,在歷史長河中
      ,能有雪爪鴻妮,實是不易
      。有一付對聯(lián)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
      ,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
      。撇不出即苦
      ,捺收得住是名,一撇一捺是人字
      。人生幾何
      ?我欣賞曇花。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
      ,快樂來自于內心”

      蜜多時,

      每年花開時節(jié)

      ,我邀約朋友來家共賞
      。賞花只讓識花人。我們有時在露天
      ,有時搬到客廳
      ,有時搬進陽光房,輕松音樂
      ,焚香品茗
      ,談天說地;瓜果佐酒
      ,漫論詩書
      。用一位作家朋友說的話,“醉里挑燈看花”
      ,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澀的美人
      ,在在千呼萬喚中
      ,一點一點地展現(xiàn)它的秀色
      。未開放時絳紫色的花苞象小家碧玉
      ;開放時,它有著別的花所不及的氣度
      ,潔白的花瓣
      ,一點點向外舒展
      ,如美人伸著懶腰,雖然柔情似水
      ,但它開放的樣子
      ,極其狂放,閉謝的姿勢也剛烈異常
      ,象倒掛金鐘
      ,不減姿態(tài)。宗彪
      、王寒夫婦
      ,文字唱和,各領千秋
      。他們連續(xù)三年
      ,每次堅守三五小時,觀察細致入微
      ,與我們共享曇花開放的美好時光
      。《江南草木記.曇花》
      ,講到了這件樂事
      。撮影家葉曉光,為曇花留影作畫冊
      ;盧霞客與臺岳學子
      ,詩詞唱和:小暑臺風送清涼,安心靜觀漸開花
      ,妙曼多姿色
      。人到閑處,你我他

      賞曇花能讓人變得清明與寧靜

      。如果地球與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
      。曇花雖然弾指芳華
      ,轟轟烈烈,但也是剎那美麗
      ,瞬間永恒
      !人呢
      ,以百年記,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多天
      ,在歷史長河中
      ,能有雪爪鴻妮
      ,實是不易
      。有一付對聯(lián)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
      。橫批:撇捺人生
      。撇不出即苦,捺收得住是名
      ,一撇一捺是人字
      。人生幾何?我欣賞曇花
      。巜人類簡史》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新世紀的口號
      ,快樂來自于內心”。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7、“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功臣

      ,也是中國第一位賢臣
      ,歷史上被視為臣道的楷模,后輔佐“外丙
      、仲壬(ren)
      、太甲”三王執(zhí)政,親作《伊訓》
      、《肆命》等
      ,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8
      、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從商朝開始的。9
      、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
      ,歷史上有“桀紂”并稱。紂創(chuàng)造了“炮烙”
      、“蠆(chai)池”等刑罰
      ,造“鹿臺、酒池
      、肉林”
      ,勞民傷財,草菅人命
      。10
      、姬昌,后人尊稱周文王
      ,實施仁政
      ,有太顛、辛甲大夫
      、閎(hong)夭
      、散宜生等賢臣,在姜尚(名望
      、字子牙)的輔佐下奠定了滅商的基礎
      ,著有《周易》,將八卦演為64卦
      ,并做卦辭
      、辭。11
      、殷商“讒言進用
      ,忠良遠黜(chu)”
      ,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裝瘋
      、微子出走
      ,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
      ,紂王鹿臺自焚
      ,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
      ,殷商滅亡
      ,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
      、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
      ,后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
      烽火連臺戲諸侯
      ,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
      ,周幽王被殺
      ,西周滅亡。太子即位
      ,為周平王
      ,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13
      、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
      ,與后來的晉文公(重耳)
      、宋襄公、秦穆公
      、楚莊公一起
      ,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后兩位也有說是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14
      、“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
      ,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15、“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
      ,并將自己的女兒文嬴(ying)嫁給了重耳
      ,成就了“秦晉之好”。16
      、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征
      ,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
      ,“問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歷經22年
      ,復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后一個霸主
      。18
      、范蠡(li),是勾踐成霸業(yè)的主要謀士
      ,跟隨勾踐20多年
      ,殫精竭慮。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于吳王夫差
      ,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滅吳
      。勾踐成霸業(yè)后
      ,尊其為上將軍。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后
      ,難以久居”
      ,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
      ,后隱退到陶邑經商
      ,身家巨萬,人稱為“陶朱公”
      ,被后世商人奉為保護神
      。19、“三家分晉”:春秋時期
      ,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
      ,但“政出多門”不能統(tǒng)一力量重振霸業(yè),多年后被“韓
      、趙
      、魏”三家分割而亡。20、商鞅變法:商鞅(yang)
      ,原名公孫鞅
      ,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
      ,但因執(zhí)法惹了太子
      ,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尸)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21
      、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
      ,獻讒言于魏帝
      ,并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
      ,后有“圍魏救趙”的事跡
      ,并在一次戰(zhàn)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后人的啟示
      。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22、戰(zhàn)國時期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
      、趙國平原君趙勝
      、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23
      、自秦孝公起,強大的秦國便有了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
      ,于是“齊
      、楚、燕
      、韓
      、趙、魏”六國便“合縱”抗秦
      ,秦謀士張儀“連橫”散聯(lián) 盟
      ,為秦國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24
      、屈原投江
      ,屈原名平
      ,楚國王室貴族,我國偉大的詩人
      ,政治家
      、思想家,愛國人士
      ,因遭讒言被流放
      ,后因不忍看到國家(楚國)淪亡,抱石自投汨(mi)羅江
      ,百姓乘舟尋尸不遇
      ,為防魚兒蠶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
      ,后演化為賽龍舟
      、包粽子。屈原著有《離騷》
      、《天問》
      、《九章》等愛國詩篇,被后人整理為《楚辭》流傳至今
      。25
      藺相如完璧歸趙,廉頗(po)負荊請罪
      26
      趙括紙上談兵: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據(jù)守
      ,秦無策
      ,后秦使離間之計,調離了廉頗
      ,趙國任趙括統(tǒng)兵,此人只識紙上談兵
      ,并無實戰(zhàn)之能
      ,被秦將白起打敗,40萬趙兵
      ,除240名年幼者
      ,全部被坑殺于長平,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慘案
      。27
      毛遂自薦:毛遂,趙國平原君趙勝門客
      ,因秦攻打趙國時
      ,說服楚國合縱抗秦
      ,而“鋒芒畢露”且“脫穎而出”,“穎”指錐子的柄
      。28
      信陵君竊符救趙: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圍攻趙都邯鄲
      ,平原君一面與楚合縱(毛遂)
      ,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國威脅未允
      ,信陵君竊取兵符
      ,假魏王將令出兵救趙,事成后留在趙國未歸
      。29
      荊軻刺秦王:秦王嬴政執(zhí)政后,滅韓
      、趙
      ,并攻占燕國,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
      ,“圖窮匕見”
      ,刺殺未果,丟了性命
      ,可他英勇機智
      、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青史
      。30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秦王先后滅韓、趙
      、燕
      、魏、楚
      、齊山東六國
      ,實現(xiàn)了中國的統(tǒng)一,并決定采用皇帝的稱號
      ,自稱“始皇帝”
      ,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統(tǒng)治
      ,地方實行郡縣制
      ,同時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
      、車同軌”
      ,統(tǒng)一貨幣
      、度量衡;為抵御匈奴的侵犯
      ,修筑了西起臨洮(tao)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
      ,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
      ;大興土木
      ,橫征暴斂,導致民不聊生
      ,在他死后不久便被農民起義軍推翻
      。31、陳勝吳廣起義:秦始皇死后
      ,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稱帝
      ,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趙高(有“指鹿為馬”典故)的唆使下
      ,變本加厲
      ,繼續(xù)興建阿房宮,民不聊生
      ,怨聲載道
      。兵夫屯長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全國各地紛紛響應
      ,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秦農民大起義。
      32
      西楚霸王項羽:陳勝
      、吳廣被害后,反秦聲勢以南方會稽郡最大
      ,其首領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梁和侄子項羽
      ,北上進軍沿途收編了劉邦、英布
      、呂臣的反秦武裝
      ,并在巨鹿一戰(zhàn),破釜沉舟
      ,一舉擊潰了秦軍主力,扭轉了反秦戰(zhàn)局
      。33
      鴻門宴:反秦義軍劉邦攻下秦都咸陽,秦王朝滅亡
      ,西楚霸王項羽從范增之計預設鴻門宴鏟除劉邦
      ,劉邦攜張良
      、樊(fan)噲(kuai)赴宴,席間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
      ,劉邦在項伯、樊噲的養(yǎng)護下得以逃脫
      。34
      蕭何月下追韓信:漢王劉邦謀士蕭何月下追回了韓信,并舉薦給劉邦為將軍
      ,韓信采用“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之計,攻下三秦
      ,占據(jù)關中
      ,后協(xié)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做了皇帝后
      ,以韓信匿藏項羽部下將其治罪降職
      ,后蕭何與呂后(劉邦妻)設計將韓信處死,所謂:“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35、霸王別姬:劉邦趁項羽出兵之際
      ,自漢中出擊攻占了項羽都城彭城
      ,項羽回攻,大敗漢軍
      ,擒獲了劉太公和呂雉(zhi)
      ,劉邦求和,范增未允
      ,劉邦用反間計離間了范增
      ,又以劃分楚河漢界為誘救回老小,后采用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困在垓(gai)下
      ,項羽愛妻虞姬
      ,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損
      。項羽退至烏江
      ,烏江亭長勸其退回江東稱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
      ,在烏江邊拔劍自刎
      ,“生當做人杰
      ,死亦為鬼雄”,西楚霸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36
      呂氏之亂:呂雉,劉邦結發(fā)之妻
      ,其子劉盈即位
      ,呂氏便執(zhí)掌大權,進入了呂后時代
      ,呂后為人陰險毒辣
      、殘酷無情,殘害劉氏家族
      ,欲將劉氏天下改為呂氏天下
      ,其中,將劉邦愛妾戚夫人
      ,砍手足
      、挖出雙目、熏聾耳朵
      、弄啞喉嚨
      ,扔進豬圈,做成“人彘(zhi)”
      。呂氏執(zhí)政16年
      ,死后,劉氏勢力消滅呂氏家族勢力
      ,迎立劉邦之子劉恒為帝
      ,恢復了劉氏家族的統(tǒng)治。但呂氏繼承了漢高祖開創(chuàng)的“與民休息
      、無為而治和對外和親”政策
      ,是歷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37
      飛將軍李廣:漢朝猛將
      ,一生抗擊匈奴,贏得飛將軍美名
      ,后被衛(wèi)青陷害引劍自刎
      。有唐詩人王昌齡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說的就是李廣
      。38、衛(wèi)青和霍去病:均為西漢時期抵抗匈奴的將軍
      ,“匈奴未滅
      ,無以家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寫照,霍去病病逝年僅23歲
      。39
      張騫通西域:西漢張騫是歷史上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
      ,對開辟絲綢之路卓有貢獻


      40、司馬遷寫《史記》:西漢司馬遷秉承父志編寫《太史公記》(《史記》)
      ,因替大將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
      ,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輕于鴻毛”,6年出獄后奮發(fā)著述
      ,終于完成了《史記》
      ,歷時10余年,共130卷
      ,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
      ,無韻之離騷
      。41、昭君出塞:王昭君
      ,漢元帝時宮女
      ,名王嬙(qiang),字昭君
      ,因未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丑化
      ,不得寵幸。后漢室與匈奴和親嫁給匈奴單于
      ,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艷
      ,南飛大雁為之駐足,故有“落雁”之稱
      。從此
      ,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60余年,王昭君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征。42
      王莽改制:漢成帝時大司馬
      ,公元8年,王莽篡漢位稱帝
      ,該國號“新”
      ,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
      ,公元25年
      ,漢宗氏子弟劉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東漢王朝
      。43
      馬援老當益壯:東漢大將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
      ,窮當益堅
      ,老當益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澳袃阂斔烙谶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以馬革裹尸還葬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逼湟浴岸衙诪樯健狈治鰬?zhàn)局也是戰(zhàn)爭史上的創(chuàng)舉
      。44、班超棄筆從戎:班超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探險家
      ,通軍事
      ,有膽氣。40歲出使西域
      ,71歲回洛陽
      ,歷經31年,招撫了西域鄯(shan)善
      、于闐(tian)
      、龜茲等50余國再度隸屬于東漢統(tǒng)治。45
      黨錮(gu)事件:指東漢漢桓帝時期
      ,以李膺(ying)、陳蕃為首的官僚集團與以郭泰為首的太學生結成朋黨
      ,抨擊宦官的黑暗統(tǒng)治
      。官宦依靠皇權,兩次向黨人發(fā)動迫害
      ,史稱:“黨錮之禍”
      ,時光荏(ren)苒(ran),黨人“殺身以成仁”的氣節(jié)為歷代文人所推崇。46
      黃巾軍起義:東漢晚期
      ,官宦和外戚兩大集團交替專政,社會動蕩不安
      ,民眾流離失所
      。冀(ji)州巨鹿人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
      ,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
      ,規(guī)定義軍以黃巾纏頭,故稱“黃巾起義”
      ,后被官軍鎮(zhèn)壓
      ,余部作亂了20余年,使得東漢王朝奄奄一息
      。47
      董卓專權:黃巾起義后,各地豪強以鎮(zhèn)壓黃巾為名
      ,招兵買馬
      ,擴充實力,割據(jù)一方
      。涼州軍閥董卓以鏟除宦官為名進京駐守
      ,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漢獻帝)
      ,董卓自封相國
      ,獨攬大權。驍(xiao)騎校尉曹操
      ,聯(lián)絡冀州袁紹
      ,聚集各州郡人馬,選袁紹為盟主
      ,進軍洛陽
      。董卓得知,遷都長安
      ,燒毀洛陽城
      。48、袁紹盡滅宦官:東漢末年
      ,宦官當政
      ,大將軍何進召前將軍董卓進京協(xié)助誅滅宦官,反被宦官謀殺,袁紹
      、袁術引兵入宮
      ,大殺宦官兩千多人,宦官張讓
      、段珪(gui)挾帝出逃
      ,后被逼投水自盡。49
      王允巧誅董卓:董卓挾天子專橫當?sh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發(fā)展到“董卓不除,國無寧日”的地步
      ,司馬王允將義女貂蟬同時許給呂布和董卓(義父子關系)
      ,使之反目,并挑唆呂布將董卓誅殺
      。(正史中未有貂蟬的記載
      ,只說是呂布與董卓婢妾私通,二人終至反目)50
      挾天子以令諸侯:王允定計誅董卓
      ,執(zhí)掌朝政,董卓部將郭汜(si)帥大軍攻陷長安
      ,呂布出逃
      ,王允被殺,郭汜當政
      ,國舅董承及部將楊奉護漢獻帝出逃
      ,被曹操接至許昌為都,曹操自封大將軍
      ,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51、官渡之戰(zhàn):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北方的袁紹產生了沖突
      ,公元200年
      ,袁紹派軍10萬進軍,先是大將顏良
      、文丑被暫降曹操的關羽所殺
      ,形成了官渡對峙。袁紹謀士許攸(you)獻計不被采用
      ,且家人被拘捕
      ,棄袁投曹,并向曹操獻計火燒袁紹糧營烏巢
      ,一戰(zhàn)將袁紹擊敗
      ,兩年后袁紹憂憤而亡
      。官渡之戰(zhàn)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而后曹操各個消滅袁紹殘余
      ,統(tǒng)一了北方
      。52、華佗:漢末注明醫(yī)學家
      ,外科技術尤為精湛
      ,首次將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應用于外科手術。并模仿“虎
      、鹿
      、熊、猿
      、鳥”5種禽獸創(chuàng)編了“五禽戲”
      。53、三顧茅廬:袁紹敗北
      ,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
      ,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hui)知:臥龍
      、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芭P龍”諸葛亮,字孔明
      ,劉備三訪襄陽隆中
      ,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并按照《隆中對》“東聯(lián)孫吳
      ,西據(jù)荊益
      ,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
      ,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yè)
      。54、赤壁之戰(zhàn):曹操消滅袁紹統(tǒng)一北方
      ,欲南下掃平劉表和江東孫權
      ,劉表病故,次子劉琮(cong)繼位
      ,向曹操遞了降表
      ,劉備腹背受敵,撤往江陵
      ,被曹軍在長坂坡追上
      ,幸有趙云
      、張飛奮力拼殺得以脫險,退至江夏與劉琦匯合
      ;同時
      ,孫權接到曹操檄文,勸其投降
      ,魯肅獻計聯(lián)合劉備抗曹
      ,任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
      ,魯肅為贊軍校尉
      ,領兵五萬赤壁下寨抗曹。因北方士兵不習水戰(zhàn)
      ,曹操采用龐統(tǒng)之計將戰(zhàn)船連在一起
      ,孫劉聯(lián)盟設反間計(蔣干中計)、苦肉計(周瑜打黃蓋)
      ,并巧借東風
      ,火燒連營,曹操敗走華容道
      ,被關羽所放(曹操對關羽有救命之恩)
      ,逃回江陵。赤壁一戰(zhàn)
      ,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注:來自《三國演義》,非正史)55
      孔明巧取荊襄: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后
      ,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計,略施小計
      ,兵不血刃
      ,巧奪南郡、荊州和襄陽
      。劉備喪偶
      ,周瑜生計,用孫權的妹妹向劉備招親為由
      ,欲將劉備騙到南徐
      ,以換回荊州。劉備協(xié)同趙云如約而至
      ,在諸葛亮三個錦囊的幫助下
      ,帶著妻子安全回到荊州,所謂“周郎妙計安天下
      ,賠了夫人又折兵”
      。(注:來自《三國演義》
      ,非正史)56、建安七子:在曹操統(tǒng)治集團里
      ,建安七子:孔融
      、陳琳、王粲(can)
      、徐幹(gan)
      、阮瑀(yu)、應玚(yang)
      、劉楨(zhen)主導文壇發(fā)展
      。57、公元220年
      ,一月政治家
      、軍事家、詩人曹操在洛陽病逝
      ,十月
      ,曹丕稱帝,建魏
      ,東漢滅亡
      。58、公元221年
      ,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
      ,史稱蜀漢
      。59、關羽因大意失荊州
      ,公元222年
      ,劉備為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
      ,出兵三峽
      ,進攻東吳,在彝(yi)陵猇(xiao)亭被陸遜打敗
      ,于次年病逝
      。60、自蜀漢建興5年起
      ,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后主劉禪(shan)
      ,六次出兵北伐,史稱“六出祁山”
      。在最后一次北伐
      ,至五丈原
      ,終因心力交瘁(cui),病逝
      ,年僅54歲
      。雖然沒有實現(xiàn)統(tǒng)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萬古流芳
      ,他為蜀漢的鞏固和發(fā)展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1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
      ,國號吳
      ,遷都建業(yè),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62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事件
      ,殺曹爽
      、何晏(yan)等,司馬氏至此專權魏國
      。63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ao)
      ,曹丕之孫
      ,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勢日重
      ,危及帝位
      ,聲稱司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
      ,率殿中衛(wèi)士
      、僮仆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
      ,司馬昭立曹奐(huan)為帝
      ,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
      。64
      三國歸晉: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后舉兵進攻蜀漢,蜀漢后主劉禪昏庸透頂
      ,是扶不起來的天子
      ,在奸佞(ning)宦官黃皓(hao)的唆使下負荊而降
      ,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chuàng)的蜀漢政權從此滅亡
      。蜀漢滅亡不久
      ,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
      ,自立為晉武帝
      ,建立了晉朝
      ,公元279年
      ,起兵滅吳
      ,三國歸晉
      ,全國統(tǒng)一。65
      、公元290年
      ,晉武帝病重
      ,弱智太子司馬衷即位
      ,為晉惠帝
      ,晉惠帝皇后賈南風(賈后)陰險毒辣,先后除掉汝南王司馬亮
      、楚王司馬瑋(wei)
      ,廢太子(后毒殺),趙王司馬倫聯(lián)合齊王司馬囧(jiong)廢除賈后
      ,司馬倫稱帝
      ,之后各諸侯為爭奪皇位展開了廝殺,有:趙王司馬倫
      、齊王司馬囧
      、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yong)
      、長沙王司馬乂(yi)、東海王司馬越
      ,加上被賈后所殺的汝南王司馬亮
      、楚王司馬瑋,史上稱“八王之亂
      ,持續(xù)16年
      ,獨剩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毒死晉惠帝
      ,立司馬熾(chi)為帝
      ,即晉懷帝,西晉王朝從此衰落
      。66
      、公元308年
      ,匈奴人劉淵稱帝,國號漢
      ,十六國開始
      ,公元316年漢軍大舉進攻西晉都城長安,晉愍帝赤上身
      ,乘羊車出城請降
      ,西晉滅亡。次年東海王司馬越侄司馬睿(rui)在南方建業(yè)正式稱帝
      ,為晉元帝
      ,建立東晉王朝,任王導為宰相
      ,共同執(zhí)掌朝政
      ,實為“王與馬,共天下”
      ,司馬睿亦因不滿“王馬共天下”的局面
      ,最終抑郁病死。67
      十六國:從劉淵的后漢開始
      ,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許多國家,史上稱為“十六國”
      ,南方由東晉統(tǒng)治
      。十六國與東晉并立百余年。68
      南北朝:公元420年
      ,東晉將領劉裕登基,國號“宋”
      ,統(tǒng)治南方
      ,晉恭帝退位,東晉滅亡
      ;次年劉裕毒殺晉恭帝
      ,開了殺“禪讓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滅掉北方的幾個小國
      ,結束了十六國分裂的局面
      ,公元439年統(tǒng)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統(tǒng)天下
      ,并立百余年
      ,歷史上把這段時期叫“南北朝”。69、科學巨匠祖沖之就是南北朝時期的杰出的數(shù)學家
      、天文家和機械制造家
      。他所創(chuàng)制的《大明歷》,確定一年為365.2428天(與現(xiàn)代科學確定的只差50秒)
      ,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shù)值推算到7位數(shù)字以上的科學家;祖沖之還和他的兒子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
      ,后人稱之為“祖氏原理”
      。于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歲
      。70
      淝水之戰(zhàn):十六國時期,前秦苻(fu)堅討伐東晉
      ,其先鋒部隊被晉軍擊潰
      ,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晉軍要求秦軍后撤
      ,以便渡河一決勝負
      ,在秦軍撤退之際,秦軍中有人疾呼:秦軍敗了
      ,秦軍大亂
      ,晉軍乘勝出擊,大獲全勝
      。僥幸逃脫者丟盔棄甲
      ,連聽到“風聲鶴唳(li)”也以為是晉軍到了。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zhàn)”
      。71
      顧愷之:東晉時期繪畫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國早期繪畫理論家
      ,代表作《洛神賦圖》
      。72、公元581年
      ,楊堅滅北周
      ,稱帝,國號隋
      ,為隋文帝
      ,建都長安
      。楊堅登基后以“節(jié)儉”
      、“殺貪官污吏”穩(wěn)定了政權,后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績是
      ,廢除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
      ,開創(chuàng)了科舉制。公元587年
      ,隋文帝舉兵南下
      ,消滅了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朝”,統(tǒng)一了中國
      ,結束了270年(東晉
      、南北朝)的分裂局面。73
      、公元604年
      ,楊堅次子楊廣奪取皇位,是為隋煬(yang)帝
      ,公元617年
      ,晉陽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攻入長安
      ,立代王侑(you)為帝
      。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被右屯衛(wèi)將軍“宇文化及”殺于江都
      ,五月李淵在長安廢隋恭帝侑
      ,稱帝,國號唐
      ,建元武德
      ,是為唐高祖,隋朝滅亡
      。74
      玄武門之變:唐高祖李淵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長子太子建成
      、次子秦王世民
      、四子齊王元吉。長子建成
      、四子元吉因懼怕李世民的勢力
      ,屢次設計謀殺李世民,公元626年
      ,李世民伏兵玄武門
      ,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
      ,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
      ,八月李世民即位
      ,是為“唐太宗”,年號
      ,“貞觀”
      。75、房謀杜斷:指唐太宗的兩個得力的宰相
      ,房玄齡
      、杜如晦,房玄齡善于謀略
      ,杜如晦能斷大事
      ,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輔佐唐太宗,唐太宗視為自己的手臂76
      、公元641年
      ,文成公主與吐蕃(bo)王朝松贊干布和親,為加強藏
      、漢兩族的友好作出了貢獻
      。77、玄奘(zang)西游取經:公元627年
      ,陳玄奘孤身西行取經
      ,歷經大小110各國家,到達佛教圣地—天竺
      ,公元645年返回長安
      ,歷時18年,帶回佛經600余部
      ,著《大唐西域記》
      。78、公元649年五月
      ,唐太宗病逝
      ,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yan)武修文”
      ,使得百姓安居樂業(yè)
      ,文化繁榮,國力鼎盛
      ,史稱“貞觀之治”
      。79、女皇武則天:公元655年
      ,唐高宗廢皇后王氏
      ,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自此
      ,武氏獨攬內宮大權
      ,660年
      ,因高宗患風眩,目不能視
      ,下詔委托武則天協(xié)理政事,武則天從參政步入執(zhí)政
      ;674年武則天與高宗同殿聽政
      ,共受朝拜,天下稱“二圣”
      ,公元683年
      ,高宗卒,武則天立三子李顯為帝
      ,是為唐中宗
      ,自為皇太后臨朝聽政,次年
      ,武后廢中宗
      ,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
      ,是為睿宗
      。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下
      ,登臨大寶
      ,改唐為“周”,自號“圣神皇帝”
      ,武則天稱帝后
      ,大開科舉,破格用人
      ,獎勵農桑
      ,發(fā)展經濟,知人善任
      ,容人納諫
      ,在其掌理朝政的半個世紀,社會穩(wěn)定
      ,經濟發(fā)展
      ,為后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80
      請君入甕(weng):武則天稱帝
      ,平定徐敬業(yè)叛亂后,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
      ,昭告國人告密
      ,告密者可以做官
      。因此出現(xiàn)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
      、周興
      、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
      、手段殘忍
      ,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后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
      ,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
      ,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因害人太多
      ,民憤太大
      ,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
      ,被后者先發(fā)制人
      ,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
      。81
      狄仁杰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
      ,尊稱“國老”
      ,狄仁杰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后來都成了唐代名臣
      ,包括宰相張柬之
      ,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門下
      ,故稱“桃李滿天下”
      。82、公元705年
      ,武則天重病
      ,宰相張柬之等人發(fā)動政變,殺張易之
      、張忠昌
      ,唐中宗李顯復位,恢復國號唐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83、唐中宗復位后
      ,讓其妻韋后當權
      ,公元710年
      ,中宗卒,唐睿宗的兒子李隆基起兵殺韋后
      ,擁其父戴睿宗復位
      ,兩年后,睿宗傳位給李隆基
      ,是為“唐玄宗”
      。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輔佐下
      ,吏治不紊、綱紀有條
      ,再次出現(xiàn)了“天下大理”的中興局面
      ,史稱“開元盛世”。后來被奸相李林甫(fu)
      、楊國忠(楊玉環(huán)的同族哥哥)破壞殆盡
      。84、公元713年
      ,高宗之女(武后生)
      ,太平公主謀反被玄宗賜死,其黨羽及兒子們盡數(shù)被誅殺
      ,同黨竇懷貞被改姓“毒”
      ,王晉改姓為“厲”,以作為懲罰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鹿俑吡κ恳蛘D逆有功被破格提升,官宦之盛從此開始
      。85
      、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國
      ,受唐皇帝接見
      ,獲贈大量朝服。次年
      ,日本天皇下令
      ,舉國仿衣隋唐,遂成為和服基礎
      。86
      、公元713年,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隨遣唐使團來到中國
      ,考中進士
      ,在唐朝政府擔任官職
      ,唐玄宗賜名:晁(chao)恒。同期唐朝和尚鑒真東渡日本
      ,將中國豐富的文化傳到日本
      。兩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終都客死他鄉(xiāng)。87
      、李白和杜甫是歷史上最杰出的詩人
      ,李白,字太白
      ,后人稱為“詩仙”
      ,是繼屈原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
      ,字子美
      ,后人稱為:“詩圣”,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公元744年
      ,兩位文學巨匠在洛陽相遇,成為歷史佳話
      ,聞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88、安史之亂:唐玄宗執(zhí)政后期
      ,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
      ,在范陽起兵,攻陷洛陽
      ,安祿山自立為帝
      ,號大燕皇帝,之后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
      ,唐軍乘機收復長安
      、洛陽。不久安祿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
      ,也稱大燕皇帝
      ,后又被兒子史朝義所殺,此次叛變持續(xù)了8年
      ,史稱“安史之亂”
      ,也是由盛到衰的轉折點。89
      、楊貴妃
      ,小字玉環(huán),“姿色冠代”,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冊為貴妃
      ,深得寵愛。安祿山叛亂攻陷潼關
      ,唐玄宗攜楊貴妃逃離長安
      ,至馬嵬(wei)驛,將士殺奸相楊國忠
      ,玄宗被逼縊殺楊貴妃
      ,卒年38歲。90
      唐代兩位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
      、柳公權,后人并稱“顏筋柳骨”來形容書法風格
      。91
      、唐末,公元875年
      ,王仙芝起義
      ,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
      ,黃巢率眾響應
      ,公元880年黃巢義軍攻克長安,唐僖宗南逃
      ,黃巢稱帝
      ,改號大齊。公元884年
      ,唐李克用
      、朱全忠擊敗黃巢義軍,黃巢至狼虎谷自殺
      ,起義失敗
      ,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92
      、唐朝末期
      ,經過藩鎮(zhèn)混戰(zhàn),官宦專權
      ,朋黨之爭
      ,以及農民起義,唐王朝已處風雨飄搖之中
      ,于公元907年被朱全忠所滅
      ,唐高祖李淵創(chuàng)立的大唐近300年(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基業(yè)退出歷史舞臺。93
      、唐王朝滅亡以后的53年中(公元907年至960年)
      ,中國先后經歷了后梁
      、后唐、后晉
      、后漢
      、后周五個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后周“點檢”(職位名稱
      ,相當于皇家部隊司令)趙匡胤(yin)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
      ,“黃袍加身、拜呼萬歲”
      ,奪取周政權
      ,即位皇帝,建立宋朝
      ,是為宋太祖
      ,建都開封。94
      、南唐后主李煜(yu)是歷史上有名的作家
      ,其王國后的詞寫的很好,最著名的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95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禁軍大將石守信
      、王審琦的兵權
      ,不久用同樣的方式罷免了個藩鎮(zhèn)的節(jié)度使,加強了中央集權
      。96
      寇準抗遼:寇準是北宋名相,宋太宗時期入朝任職
      ,因剛正不阿被貶
      ;宋真宗即位后,再次被啟用任宰相。對北宋抗遼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公元1004年
      ,契丹大舉南下攻宋,兵至澶州
      ,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
      ,挫敗契丹前鋒,雙方議和
      ,訂立“澶州之盟”
      。97、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學家
      。宋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萬言書給宋仁宗,名為《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主張變法
      ,未被仁宗采納;宋神宗即位
      ,任參知政事開始變法
      ,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
      ,守舊派執(zhí)政
      ,新法全部被廢除。王安石一生著述頗多
      ,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98
      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
      ,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
      ,徽宗
      、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
      ,史稱“靖康之恥”
      。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
      ,是為宋高宗
      ,南宋開始。99
      岳飛:南宋著名將領
      。公元1126開始抗金衛(wèi)國的戎馬生涯,公元1140年金人背盟,大舉南侵
      ,岳飛
      、韓世忠、張俊等率領宋軍奮起抵抗
      ,在郾(yan)城之戰(zhàn)中
      ,岳飛破金兀術“拐子馬”,大敗金軍
      ,在岳飛乘勝追擊
      ,收復失地之時,被宋廷召回
      ,“十年之功
      ,毀于一旦!”
      。100
      、公元1271年,蒙古建國
      ,國號為元
      ,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
      ,后來
      ,南宋光復勢力陸秀夫、文天祥等人連續(xù)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
      、幼主)
      ,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舍
      。崖山海戰(zhàn)失敗后
      ,走投無路的南宋終于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滅亡。更多

      【傳統(tǒng)文化】二十四孝圖的故事

      ,你知道嗎

      往期精彩回顧(點擊藍色字體鏈接直接閱讀)1、三皇五帝參拜處

      2

      、【尋根問祖】四川大部分祖籍真的都來自麻城
      ?湖廣與四川的百年糾葛

      3、【尋根問祖】尋重慶涪陵鄒氏尋根問祖(必進——云祥系)和200年前入川綿陽希賢公后裔鄒忠信子孫

      4

      、【尋根問祖】尋找榮公之下宏?公后裔

      5、【尋根問祖】尋金谿鄒氏宗親

      6

      、【尋根問祖】河南鄒家樓覺敬公 道信公后裔尋江西南昌祖源

      7

      、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四)—— 皇帝(軒轅氏)

      8

      、中華百大姓氏堂號表

      9、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六)—— 帝嚳(高辛氏)



      文章來源于網絡或宗親提供

      ,內容不代表本 觀點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八字命理學奇門遁甲六爻13786833487)
      關注留言與提供資料(郵箱1839009880@qq.com或微信z1378683)點擊“八字命理學六爻卦”更多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1. 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詩句
      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詩句 1.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詩詞有哪些
      1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
      、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
      ,又吹得煙火紛紛
      、亂落如雨。

      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
      。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
      ,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
      ,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
      。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
      ,猛然一回頭
      ,她卻在
      ,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fā)現(xiàn)了她。

      2
      、《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


      譯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雪亮
      。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
      ,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
      ,月光與燈光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淚珠兒不覺濕透衣裳


      3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江南清明時節(jié)細雨紛紛飄灑
      ,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shù)刂撕翁庂I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4
      、《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
      、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
      、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
      ,猶未雪。臣子恨
      ,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 譯文:氣得頭發(fā)豎起,以至于將帽子頂起
      ,登高倚欄桿
      ,一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

      抬頭望眼四望遼闊一片
      ,仰天長聲嘯嘆
      ,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
      ,南北轉戰(zhàn)八千里
      ,經過多少風云人生。 不要虛度年華
      ,花白了少年黑發(fā)
      ,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
      ,尚未洗雪
      。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


      我要駕著戰(zhàn)車向賀蘭山進攻
      ,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
      ,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
      ,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

      我要從頭再來
      ,收復舊日河山
      ,朝拜故都京闕。 5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 永結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

      譯文: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
      ,自斟自酌無友無親
      。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


      明月當然不會喝酒
      ,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
      ,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
      。醒時一起歡樂
      ,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
      ,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2.含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詩有哪些
      含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詩如下:

      1、宋·岳飛《滿江紅·寫懷》

      怒發(fā)沖冠
      ,憑欄處
      、瀟瀟雨歇。抬望眼
      ,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
      ,何時滅!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
      、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2
      、唐·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3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宋·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5
      、宋·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
      。漢族
      ,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
      。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
      ,高宗時應禮部試
      ,為秦檜所黜
      。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
      ,投身軍旅生活
      ,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
      。創(chuàng)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
      ,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
      、《渭南文集》
      、《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3.有關傳統(tǒng)文化的詩句
      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韓愈《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絕句》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類

      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2. 《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3. 《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
      ?尤眨?馨研綠一瘓煞?


      4. 《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 月到柳梢頭
      ,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5. 《中秋月》暮云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

      4.關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古詩
      關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古詩

      【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


      譯文:在爆竹聲中
      ,我們迎來了新年送走了舊年。人們正喝著屠蘇酒
      ,春風撲面而來


      【北宋】王安石《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家家戶戶都貼上新桃符取下了舊桃符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
      ,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
      ,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
      ,亂落如雨
      。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
      ,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
      ,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譯文:去年元宵夜之時
      ,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
      。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
      ,黃昏之后


      【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

      譯文:今年元宵夜之時
      ,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菂s見不到去年之佳人
      ,相思之淚打濕了春衫的衣袖。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我獨自一人在異鄉(xiāng)做客人的時候
      ,每遇到佳節(jié)良辰時總會更加思念起家鄉(xiāng)的親人。雖然我人在他鄉(xiāng)
      ,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jié)
      ,故鄉(xiāng)的兄弟們要登高望遠,我想當他們在佩戴茱萸時
      ,會發(fā)現(xiàn)少了我一人

      5.傳統(tǒng)經典詩詞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 不教胡馬度陰山。 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勸學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發(fā)憤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雜詩陶淵明盛年不再來
      ,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明日歌文嘉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
      ,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
      ,請君聽我明日歌
      。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漢樂府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浣溪沙 蘇軾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
      ,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個人認為毛爺爺?shù)倪@首很好哦)風雨送春歸
      ,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 猶有花枝俏
      。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 她在叢中笑。 江 城 子* 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
      ,左牽黃
      ,右擎蒼,錦帽貂裘
      ,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
      ,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
      ,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
      ,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
      ,射天狼

      6.弘揚傳統(tǒng)文化名言
      1.文化成就未來,遺產不容忘懷


      2.愛我中華
      ,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

      3.窮當益堅
      ,老當益壯


      4.博覽五千年,塑造當代賢


      5.傳古今經典
      ,樹當代風范


      6.學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財富


      7.往事越千年
      ,傳承永不變。

      8.破壞古跡
      ,就是破壞你的未來


      9.弘揚傳統(tǒng)美德,繼承傳統(tǒng)文化


      10.培養(yǎng)中國魂
      ,樹立中國心。

      11.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弘揚時代創(chuàng)新精神


      12.揚傳統(tǒng)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絕技
      ,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


      15.根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土壤
      ,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

      1. 傳統(tǒng)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
      ,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
      、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

      2. 世界各地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


      3.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
      、法家
      、名家、釋教類
      、回教類
      、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tài)
      ,包括:古文
      、詩、詞
      、曲
      、賦、民族音樂
      、民族戲劇
      、曲藝
      、國畫、書法
      、對聯(lián)
      、燈謎、射覆
      、酒令
      、歇后語等。

      4. 傳統(tǒng)文化的全稱是傳統(tǒng)的文化
      ,落腳在文化
      ,對應于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

      5. 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
      、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
      。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
      、古典詩文
      、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7.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詩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
      ,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fā)布者:jiangling332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古詩詞鑒賞陳麗依我所見,詩歌在中國已經代替了宗教的作用……詩歌教會了中國人一種生活觀念……給予他們悲天憫人的意識
      ,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
      ,并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

      ——林語堂目錄第一講第二講第三講第四講走進詩詞鑒賞詩詞詩意棲居詩情生命第一講走進詩詞一
      、詩詞的基本常識1
      、詩一種文學體裁,通過有節(jié)奏
      、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
      。按音律分(1)古體詩:包括唐以前的詩歌
      、楚辭、樂府詩


      發(fā)展軌跡:《詩經》→楚辭→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淵明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
      、新樂府。(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
      ,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詩
      ,其字數(shù)、句數(shù)
      、平仄
      、用韻等都有比較嚴格的規(guī)定


      ①律詩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韻有定位字有定聲聯(lián)有定對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首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頷聯(lián))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頸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尾聯(lián))②絕句每首四句對仗比律詩自由按“言”分三言
      、四言、五言
      、六言
      、七言、雜言等
      。比較常見的有五言
      、七言的絕句和律詩。

      2
      、詞一種韻文形式
      ,由詩和民間歌謠發(fā)展而成,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
      ,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
      ,又稱長短句。憶江南白居易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8.含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詩
      首先,關于音樂和樂器方面的


      省試湘靈鼓瑟 錢起 善鼓云和瑟
      ,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 蒼梧來怨慕
      ,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
      ,悲風過洞庭
      。 曲終人不見
      ,江上數(shù)峰青。

      菩薩蠻 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
      , 聲聲寫盡湘波綠
      。 纖指十三弦, 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
      , 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
      , 春山眉黛低


      琵琶行 白居易 太長了,不粘
      ,你看這個地址就行
      。 ?wtp=tt 琴歌 作者:李頎 類別:七言古詩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
      ,霜凄萬木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
      ,初彈淥水后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 清淮奉使千余里
      ,敢告云山從此始。

      繪畫方面的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硯池頭樹
      , 個個花開淡墨痕
      。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欲下丹青筆
      ,先拈寶鏡端。 已驚顏索莫
      ,漸覺鬢凋殘


      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
      。 愿君渾忘卻,時展圖畫看 ----薛媛
      ,《寫真寄外》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時
      。 林良畫兩角鷹歌 李夢陽(明) 百余年來畫禽鳥
      ,后有呂紀前邊昭。

      二子工似不工意
      ,吮筆決眥分毫毛
      。 林良寫鳥只用墨,開縑半掃風云黑


      水禽陸禽各臻妙
      ,掛出滿堂皆動色。 空山古林江怒濤
      ,兩鷹突出霜崖高


      整骨刷羽意勢動,四壁六月生秋
      。 一鷹下視睛不轉
      ,已知兩眼無秋毫。

      一鷹掉頭復欲下
      ,漸覺振翮風蕭蕭
      。 匹綃雖慘淡,殺氣不可滅


      戴角森森爪拳鐵
      ,迥如愁胡眥欲裂。 朔風吹沙秋草黃
      ,安得臂爾騎駟驖
      ! 草間妖鳥盡擊死,萬里晴空灑毛血


      我聞宋徽宗
      ,亦善貌此鷹, 后來失天子
      ,餓死五國城
      。 乃知寫畫小人藝,工意工似皆虛名


      校獵馳騁亦末事
      ,外作禽荒古有經。 今王恭默罷游宴
      ,講經日御文華殿


      南海西湖馳道荒,獵師虞長皆貧賤
      。 呂紀白首金爐邊
      ,日暮還家無酒錢。

      從來上智不貴物,淫巧豈敢陳王前
      。 良乎
      ,良乎,寧使爾畫不直錢
      , 無令后世好畫兼好畋


      其它的方面,茶藝
      ,棋藝等
      。 棋聲 作者:【黃庚】 何處仙翁愛手談。

      時聞剝啄竹林間
      。 一枰子玉敲云碎
      ,幾度午窗驚夢殘。

      緩著應知心路遠
      ,急圍不放耳根閑
      。 爛柯人去收殘局。

      寂寂認亭石幾寒
      。 汲江煎茶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作品】: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煮
      ,自臨釣石取深清。

      [1] 大瓢貯月歸春甕
      ,小杓分江入夜瓶
      。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2] 枯腸未易禁三碗
      ,坐聽荒城長短更。[3]

      9.關于“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古詩都有哪些
      1. 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2. 宋 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宋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 宋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
      ,歡飲達旦,大醉
      ,作此篇
      ,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 唐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46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孫策是怎么安排的" rel="prev"> 和諸葛亮同為托孤重臣的張昭,孫策是怎···

      下一篇:

      ,連曹操都甘拜下風" rel="prev"> 三國時期最傳奇的武將
      ,連曹操都甘拜下···

      相關文章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