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意大利畫師所畫的乾隆畫像,畫出來的樣子和想象的不太一樣

    眾妙之門 2023-06-18 06:11:03

    意大利畫師所畫的乾隆畫像,畫出來的樣子和想象的不太一樣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長相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皇帝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國家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再加上百姓封建迷信的思想

    ,所以他們又被當(dāng)成天選之人
    ,具有濃厚的神學(xué)色彩
    。而關(guān)于這些天子的長相
    ,現(xiàn)代人也是一直頗為感興趣
    , 尤其是清朝最風(fēng)流的乾隆皇帝
    ,其真實相貌到底如何更是讓人們異常關(guān)注

    其實中國古代留下的皇帝畫像不在少數(shù),尤其是離我們最近的清朝

    ,幾乎每個皇帝都有畫像流傳下來
    ,但是讓人感到無奈的是這些皇帝的長相看起來似乎都一樣
    ,因為中國古代的繪畫主要以寫意為主,再加上是給皇帝作畫
    ,所以自然要將他們美化一些
    ,所以這些畫像就很難呈現(xiàn)出其真實的相貌。

    乾隆皇帝也不例外

    ,他一生之中也留下了許多宮廷畫像
    ,而這些畫像也無一例外都沒有什么辨識度。唯獨一幅叫《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的肖像例外
    ,因為這幅畫的作者并不是中國人
    ,他是一位來自意大利叫郎世寧的宮廷畫師,因此他所用的繪畫風(fēng)格也并不是寫意
    ,而是寫實

    這幅流傳下來的乾隆寫實畫像也成為了眾多網(wǎng)友熱議的焦點,在很多人看來

    ,風(fēng)流的乾隆皇帝一定是長得十分英俊
    ,但其實從這幅畫像中可以看出,乾隆的長相并非是想象中的那么倜儻
    ,他長著一雙單眼皮
    ,留著短短的八字胡,甚至因為鷹鉤鼻的原因使其看起來還有一絲嚴(yán)厲兇狠之感
    。由此可見
    ,乾隆能獲得那么多江南女子的傾心,似乎并不是因為長相英俊
    ,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皇帝的身份

    乾隆皇帝長什么樣子
    ?乾隆真實畫像公開

    乾隆皇帝是兩百多年前的人物

    ,乾隆去世40年后相機(jī)才被發(fā)明出來
    ,所以大家想要看乾隆皇帝原本的相貌是不可能了
    。不過現(xiàn)代的科學(xué)技術(shù)基本上能通過一些畫像還原出乾隆的真實樣子,也能讓我們一睹乾隆的容顏
    ,到底是帥哥還是大豬蹄子呢?這次就為大家揭曉這個謎底
    。實際上乾隆不同時期的畫像還挺多的,而且風(fēng)格也不同
    ,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畫像喜歡把人給畫圓
    ,但乾隆的畫像看起來卻有種現(xiàn)代感,趕快來瞧瞧吧


    乾隆的長相
    ,在中國古代的皇帝中算是清秀帥氣的
    。當(dāng)然,這里必須指出
    ,因為不同歷史時期人的審美多有變化
    ,因此,古時候那些帥哥
    ,未必就符合今人的審美


    比如,隋煬帝
    ,如下圖:

    上圖居中者為隋煬帝楊廣
    。此圖是現(xiàn)藏美國波士頓的唐代文臣閻立本《歷代帝王圖》(一說郎余令所作)長卷畫作的局部。

    按照《隋書煬帝本紀(jì)》第一句話的記載
    ,煬帝本人“美姿儀”
    。隋煬帝是漢胡混血,楊氏家族為北朝胡化漢人
    ,起于邊塞六鎮(zhèn);其母獨孤氏
    ,是鮮卑人。隋煬帝作為混血兒
    ,自然生得好容貌


    上圖作者,不論閻立本
    ,抑或是郎余令
    ,都是距隋煬帝不遠(yuǎn)的人,也都發(fā)自北方朝廷
    ,對于隋煬帝的面容不會不清楚
    。因此畫作也有真實性。但煬帝的面貌
    ,用今人審美來看
    ,說他雍容端莊沒有問題。但若說他帥
    ,估計讀者中的姑娘們是不答應(yīng)的


    但是乾隆爺就不同了,用今日審美來看
    ,乾隆還是很清秀的
    。大家可見下圖:

    瘦臉,尖下巴
    ,細(xì)眉毛
    ,高鼻梁……五官很端正。我們暫且不說乾隆帥不帥
    ,起碼這個證件照看起來還是很舒服
    ,容貌氣度還是不錯的


    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讀者或許會有異議——吳老師,中國古代人物畫中的人物
    ,有幾個是畫得像的?比如
    ,晚明人物畫高手陳洪綬的《斗草圖》,您看
    ,畫面中的美女都是什么模樣兒?

    這倒是實話
    ,中國古代人物畫中的人物大多是不真實的。這也是我們的人物畫相比西方人物畫一個不足之處
    。然而
    ,乾隆這幅畫像倒很真實。為什么呢?因為這幅圖的作者叫郎世寧


    郎世寧是米蘭人
    ,作為傳教士來到中國,除了教義
    ,他還將西方畫的寫實技術(shù)帶入中國
    ,并創(chuàng)新地將西方畫和中國畫相融合,形成中國古代繪畫中一種全新的模樣
    。(下為郎世寧花陰雙鶴圖)

    因此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郎世寧所作的乾隆像是真實的


    實際上
    ,郎世寧還給不同時代的乾隆創(chuàng)作過不少畫像。有出席正式場合的
    ,比如《乾隆大閱圖》

    人馬畫法一如西畫
    ,造型逼真,至于光陰效果
    ,看得出有素描基礎(chǔ)


    這種立體的無關(guān)輪廓,較之中國畫那種人物面目平板一塊的效果
    ,確實與眾不同


    馬匹也是用西方畫法創(chuàng)作。但是整幅作品背后的山石背景就極其中國畫了——用傳統(tǒng)的南派山水董源畫法來描繪土質(zhì)的山體


    礬頭苔點一應(yīng)俱全
    。這種中西合璧的畫法
    ,在中國古代美術(shù)史上是絕對的另類
    ,在看慣了一千多年的中國畫之后,皇帝對于這種創(chuàng)新當(dāng)然很喜歡


    《大閱圖》所記錄的是乾隆戎裝閱兵的模樣
    ,基本算是乾隆的個人閱兵照
    。這當(dāng)然是正式場合的寫真。

    郎世寧還創(chuàng)作過乾隆朝服照
    ,不過這時候的乾隆已經(jīng)上了年紀(jì)
    ,似乎不比上圖年輕了。

    中老年發(fā)福
    ,臉型都變了
    。但是從畫面細(xì)節(jié)來看,背景
    、陳設(shè)都有極強(qiáng)的油畫效果


    人物面目則突出了中國畫中人物畫的線描技術(shù)效果,用線條表現(xiàn)面目的皺紋
    。技術(shù)上依舊是中西合璧的


    除了這些正裝照,郎世寧還給乾隆畫過便裝照
    。比如下面這幅《平安春信圖》

    嚴(yán)格說來
    ,這幅圖還不能說是郎世寧為乾隆所繪制。因為這時候的乾隆尚年少
    ,這幅圖的主人公是乾隆他爹雍正——也就是畫面中體積較大者
    。實際上,乾隆晚年重觀此圖時
    ,也題跋回憶了自己的少年時代
    。他的題跋說:“寫真世寧擅,繢我少年時
    ,入室皤然者
    ,不知此是誰?壬寅暮春御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贝蠹铱煽聪聢D:

    所以
    ,根據(jù)乾隆的題跋,我們可以肯定地判斷圖上兩人分別是雍正皇帝和少年時代的乾隆
    。這幅圖也成為比較難得的清代兩位帝王同框的合影


    不過,有一點值得一提
    ,清代帝王雖是滿人
    ,但入主中原后,一直積極漢化
    。拋開漢文化對滿人的文化感召不談
    ,積極漢化亦是為了維持大清江山的必須手段。

    因此,在滿清時代
    ,尤其是康雍乾時期
    ,諸如“行樂圖”、“耕織圖”一類漢家傳統(tǒng)繪畫題材的作品非常多
    。而圖中的清代帝王
    ,均是一幅漢家模樣。我們依舊用郎世寧舉例
    。下圖為《雍正十二月圓明園行樂圖絹本》


    此圖屬于行樂圖范疇,采用異時同圖的構(gòu)圖形式
    ,將主人公
    ,也就是雍正皇帝,分處于不同位置
    ,表現(xiàn)雍正皇帝的行樂生活


    比如,在讀書的雍正帝(低頭站立讀書者):

    比如
    ,在文會雅賞的雍正帝(藍(lán)衣者)

    比如
    ,臨淵羨魚的雍正帝:

    以及雍正帝的嬪妃們,春日秋千:

    開戶刺繡:

    總之
    ,不論滿漢人物
    ,以雍正為代表的滿清貴族,一派漢家子弟形象
    。究其所以
    ,無非以自身變裝漢人的形式,來做大清帝國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唯有滿漢一家
    ,唯有漢化得徹頭徹尾
    ,才能穩(wěn)定自己的江山嘛!

    跑了點題,再回到我們的正題上
    。乾隆皇帝究竟長啥樣兒呢?

    沒有對比沒有差距
    ,沒有對比沒有發(fā)言權(quán),無圖無真相
    。相信大家在對比了上文的圖片后
    ,自然不再會受網(wǎng)絡(luò)照片的蠱惑——那張黑白照片中的男子,那種弱雞的氣場
    ,怎能與十全老人乾隆爺相比呢?

    乾隆爺是幸福的
    。在沒有照相技術(shù)的年代里,老爺子有專職畫家給他畫肖像
    ,而這個專職畫家還是個擅長寫實技術(shù)的意大利人

    7張罕見的乾隆生活畫像畫了什么內(nèi)容
    ,圖1穿著漢服撫琴
    ,圖5圍獵老虎

    七張乾隆的生活畫像,主要畫了乾隆捕獵時的威風(fēng)形象

    。其中有射大雁的
    ,有射鹿的,有捕老虎的
    ,還有穿漢服彈琴的

    清朝乾隆皇帝是一個對皇權(quán)做了很多美化的皇帝,他在位近六十年

    ,但是掌控權(quán)力卻有六十多年
    。他有著很多的喜好,他喜歡出去游覽
    ,曾經(jīng)多次下過江南
    ,也喜好收藏一些名人字畫,也愛收藏印章
    除了這些他還很喜歡畫像
    ,所以也留下了很多的畫像,我們現(xiàn)在來說一下他留下的七張生活畫



    第一張是他穿著漢服在彈琴的畫像

    ,從這幅畫也能看出乾隆實際上是很喜歡漢文化的,畫中都能看出來乾隆的悠閑
    第二張是畫的他騎在馬上彎弓搭箭射大雁
    ,大雁被射中往下掉落的情景,看起來很是威風(fēng)
    。第三張是他騎馬追著一條落了單的狼
    ,平常厲害的狼,遇到了拿著弓箭的乾隆皇帝
    ,也只能趕緊跑了

    第四張是乾隆一箭雙雕射了兩只鹿,看起來這射箭的技術(shù)真是好得不得了啊

    第五張最厲害了
    ,下了馬和侍衛(wèi)一起,拿著長槍在和老虎對峙
    ,這也真是夠勇猛的了
    。第六張是打獵后扎營休息,和侍衛(wèi)們一起席地而坐,準(zhǔn)備用餐
    。第七張是一幅看起來像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情景
    ,畫中乾隆坐在中間,一點都不像是一個威風(fēng)八面的皇帝
    ,更像是一個富裕人家的老爺
    ,很是閑暇和舒適。

    歐洲人筆下的清朝皇帝
    ,帶著無窮的想象和貶低·····

    這是歐洲人靠著自己想象畫出來的努爾哈赤,說實話

    ,如果沒人說這是努爾哈赤
    ,一定會認(rèn)為這是阿拉丁神燈的燈神,不知道努爾哈赤知道自己在歐洲人心目中是這個形象會不會再氣的活過來
    。 這是歐洲人筆下的皇太極和崇禎皇帝
    ,這個歐洲畫家絕對是抽象派的,因為這兩個人除了穿的衣服不同之外
    ,看臉我都會認(rèn)為他們是親兄弟
    ,臉型一樣就算了,胡子的樣式也想同
    ,其實當(dāng)時 *** 和滿人的長相區(qū)別還是比較大的
    。不可能如此形象,再說了
    ,歷史上的皇太極和崇禎從未同框過
    ,他們是死敵啊。 歐洲人筆下的順治皇帝
    ,這位畫家可能是聽說了順治信仰佛家
    ,結(jié)果就按照他們當(dāng)?shù)氐慕虝?xí)俗加上自己的想象作出了這幅畫,身為中國人的我看完了之后心里真的是百感交集
    ,一時間無語凝噎
    ,果然歐洲人把清朝皇帝全盤西化了。 這是歐洲人筆下的康熙大帝
    ,我想這位畫家應(yīng)該是一個嚴(yán)謹(jǐn)?shù)膭?wù)實派
    ,但是可惜他可能對中國文化一知半解。尤其是對康熙知道的比較少
    ,康熙爺其實很瘦的
    ,沒有他描繪的這么壯實。因為清朝皇帝不吃晚飯
    ,康熙爺又尚武
    ,所以這個畫作顯然不符合康熙形象
    。 雍正皇帝,沒找到歐洲人給他畫的像
    ,他非常喜歡cosplay
    ,留下的畫作非常多,這張蒙古王公扮相的雍正只是其中一種
    ,其他比如西方洋人扮相
    ,書生扮相的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歐洲人筆下的乾隆皇帝
    ,這張是最有喜感的一張
    ,畫中的乾隆皇帝被描繪成一個肥頭大耳
    ,身材矮小
    ,賊眉鼠眼的國王形象。 這主要是乾隆在位期間曾經(jīng)強(qiáng)行讓英國人給他下跪
    ,導(dǎo)致英國人對他印象非常不好
    ,所以就把他畫成了這個德行,幸虧他不知道
    ,要是知道了
    ,他估計直接會氣死,他可是很要面子的人
    。 這是嘉慶皇帝
    ,好吧,我承認(rèn)嘉慶實在太普通了
    ,歐洲人都懶得給他畫像
    ,連想象創(chuàng)作都沒有。所以
    ,來一張正常中國畫像
    ,怎么,順眼多了吧
    。 這是歐洲人筆下的道光
    ,我只想說,這面孔
    ,已經(jīng)完全是一個洋人了好吧
    ,一點中國人的影子都沒啦,看來這位畫師可能沒見過亞洲人長什么樣子
    。 這是歐洲人筆下的咸豐皇帝
    ,這張看起來稍微正常了一些,可能是因為咸豐年間
    ,清朝和外國接觸已經(jīng)變多了
    ,來清朝經(jīng)商的英國人變多
    ,見得多了,聽得多了
    ,自然就能畫得像一點
    ,不過還是感覺帶了一些西方面孔的特色。 這是同治皇帝
    ,他19歲就死了
    ,所以畫像看上去非常年輕,就是個小孩子
    ,也看不出啥特征來
    。因為死的早,本來同治在歷史上存在感也不是很強(qiáng)
    ,大家對他幾乎沒啥印象
    ,畫像上的他看上去很規(guī)矩。 這是歐洲人筆下的光緒皇帝
    ,其他的皇帝我就不說了
    ,但是光緒是有照片的啊,這張和歷史上我們看到的那個光緒大有出入
    ,怎么變成大叔了
    ?光緒應(yīng)該是很帥的那個啊,好吧
    ,我確定了
    ,畫師一定沒有看過光緒的照片,所以才給畫丑了
    。 這是歐洲人筆下的宣統(tǒng)
    ,就是溥儀啦,溥儀的樣子大家都知道
    ,這張畫師畫出來的畫主要是讓大家看一個特定的歷史場景
    ,畫中的溥儀在哭,旁邊的外國人面無表情的看著哭泣的溥儀
    ,溥儀為啥哭
    ? 因為他的大清亡了,因為中國積貧積弱
    ,飽受欺辱
    ,所以,無論何時
    ,不要忘記恥辱
    ,要奮發(fā)圖強(qiáng),否則
    ,連畫師作畫都是類似的場景
    。 這些畫出現(xiàn)的時間都偏晚了
    ,西方人描繪的清朝人,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姓都特別丑陋
    !在一百多年前
    ,中國弱小任他國欺凌,如今
    ,愈加強(qiáng)大的中國依然時不時被西方媒體羞辱一番
    ,這告誡我輩需要發(fā)憤圖強(qiáng),振興中華
    ,必有一天
    ,中國會強(qiáng)大到無人敢欺!

    教材里的古人長相靠譜嗎

    這是誰?

    相信不少人都能答上來

    ,這是唐朝詩人杜甫
    ,因為教材里的杜甫就長這樣

    但杜甫真的長這樣嗎

    其實不然,這張杜甫畫像出自 1949 年后:當(dāng)時莫斯科大學(xué)需要中國提供一批古代科學(xué)家與文化名人的畫像

    ,于是欽點著名國畫藝術(shù)家蔣兆和畫出了這樣一批歷史人物畫

    由于上面催得急,蔣兆和索性照著現(xiàn)代人的樣子去畫

    。據(jù)傳李時珍的樣貌是以他的岳父京城四大名醫(yī)之一的蕭龍友的樣貌作為參考
    。而這張杜甫,正是蔣兆和本人的自畫像

    不過

    ,杜甫是有古代畫像的,如果教材選擇了古人畫的杜甫像
    ,是不是就像他本人了呢

    恐怕還是難以靠譜。

    比如

    ,若提問下圖是哪位皇帝
    ,很多人都會答「唐太宗」,因為常在教材里見到這樣的唐太宗畫像

    而這也并不怨認(rèn)錯的人臉盲

    ,因為該畫像出自明朝王圻、王思義父子編著的《三才圖會》
    。這本書里提供的唐高祖
    、唐太宗
    、唐玄宗像如下:

    常在教材里出現(xiàn)的,確實是其中的唐太宗像

    ,然而唐高祖
    、唐玄宗與之相比,只是鬢須稍有差別
    ,非常容易混淆

    事實上,《三才圖會》提供的所有人物畫像都是這一模式:倭瓜臉

    、腫眼泡
    、眼袋明顯且大多留著長胡子。畫中人物主要由衣冠服飾顯示差別
    ,一旦著裝相似
    ,那就很難區(qū)分了。

    作為一部成書于的 17 世紀(jì)初期的民間通俗百科全書

    ,《三才圖會》的插畫水準(zhǔn)的確不高
    。它的主編者王氏父子并非專業(yè)畫師,而負(fù)責(zé)刻版印刷這套書的民間畫工和刻工們的技術(shù)水平也相當(dāng)有限

    更何況

    ,《三才圖會》是一部試圖囊括跟「天」「地」「人」這「三才」有關(guān)所有知識的「日用類書」,作者要給其中搜羅的十四種門類的事物都配上簡明插圖

    因此

    ,在這部多達(dá) 108 卷的百科全書中,插圖的數(shù)量可謂卷帙浩繁
    ,在不到兩年的編纂時間里
    ,根本無法做到根據(jù)各種人物的性格和特征為其一一繪制畫像。

    于是

    ,作者最終只能畫出一個看起來頗為古板衰朽的中老年男性形象作為模板
    ,給他們畫上不同朝代風(fēng)格的服飾,再配上圖注
    ,用來湊合表示某位古圣先賢

    這自然不能代表古人的畫像水準(zhǔn)。若教材從高水平的畫作選取人像

    ,是不是就能準(zhǔn)確顯示其相貌了

    形似還是神似

    也還是難盡人意。

    單純從技術(shù)上來講

    ,中國畫很早就能做到「畫得像」
    。而人物肖像畫成熟的時期,可能比我們想象得要早很多

    遠(yuǎn)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

    ,中國就已經(jīng)有了早期肖像畫
    。這些畫中對人物的刻畫仍然比較簡單,人物多作側(cè)面而類似剪影
    。不過
    ,在戰(zhàn)國與漢代古墓中出土的帛畫中,也有頗為細(xì)膩而寫實的人物肖像

    人物肖像畫在魏晉時期繼續(xù)發(fā)展

    。據(jù)《世說新語》載,魏晉時的畫家荀勖
    ,就曾在鐘會住宅大堂的墻上畫了一副鐘會之父鐘繇的畫像
    ,「衣冠狀貌如平生」。鐘會看到栩栩如生的亡父的畫像
    ,不禁悲從中來
    、痛哭流涕,最終甚至拒絕住在這間宅子里

    到了東晉

    ,大畫家顧愷之提出了「以形觀神」的觀點。而隨著魏晉士族品味的興起和傳播
    ,不少達(dá)官顯貴與文人雅士都熱衷請別人給自己畫像或者自己給自己畫像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

    ,從上古直到唐代
    ,能留存至今的歷史名人畫像,還是很容易讓企望看到精確相貌的現(xiàn)代人感到失落

    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可謂最著名的早期人物肖像畫,其中包含了西漢昭帝到隋煬帝等十三位唐以前的帝王的肖像

    。它提供的帝王面目仍是過于相似
    ,而且身高和體型往往比兩旁侍者大了將近一倍,難以視之為寫實作品

    當(dāng)然

    ,這可以用閻立本畫此圖沒有任何參考,純憑想象來解釋
    。雖他創(chuàng)作這幅畫是經(jīng)唐太宗欽點
    ,畫得還說他親眼見過的太宗本人以及吐蕃使者祿東贊,但畫中依舊存在著人物面部描繪簡單
    、人物身形不成比例等問題
    ,至于畫上兩位當(dāng)事人的相貌,也就只能是「大概如此」了

    為什么以閻立本的技藝

    ,還是會出現(xiàn)這些毛病呢

    這應(yīng)該是他有意為之: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理論中,所謂「寫實」的意思

    ,不但指的是要「形似」
    ,更有「神似」的要求。

    如《歷代帝王圖》中的各位帝王

    ,雖然形象相似
    ,卻神態(tài)各異:開國君主炯炯有神,亡國之君面目頹喪
    ,暴君隋煬帝則色厲內(nèi)荏
    。而《步輦圖》面部描繪雖然簡單,卻有效顯示出唐太宗的明君氣質(zhì)

    至于人物身形不成比例

    ,也是為了烘托畫中帝王的王者風(fēng)范。從一切為了滿足皇上需求的角度來看
    ,閻立本這樣下筆不但沒有問題
    ,反倒是頗為「懂事」。

    什么時候才有讓現(xiàn)代人也會覺得很「真」的肖像畫呢

    還得感謝傳教士

    雖然宋以前有不少夸贊畫師作品繪制水準(zhǔn)高的記載

    ,但到了兩宋以后,肖像畫才逐漸成為了獨立的畫科
    ,得到了進(jìn)一步發(fā)展

    北宋皇帝宋徽宗可以說是最執(zhí)著于「畫得像」的中國古代藝術(shù)家之一。宋徽宗工畫山水

    、人物和花鳥
    ,尤其精工逼真著稱。相傳宋徽宗曾讓畫師們畫孔雀散步
    ,眾人畫完他都不太滿意
    ,原因是「孔雀登墩,先抬左腿」
    ,大家都畫成了先抬右腿

    同樣的,宋以后的中國古代的肖像畫非常注重「實有其人」這條標(biāo)準(zhǔn)

    。自南宋以降
    ,肖像畫進(jìn)一步與士人畫分流,肖像畫師也日趨專業(yè)化
    ,成了一個新的職業(yè)門類

    而作為這一時期品質(zhì)最好的肖像畫,皇室畫像的風(fēng)格已趨向逼真,而非曾經(jīng)的「傳神」

    發(fā)生這一變化的原因在于:宋元以來

    ,留存于世的畫像多是宮廷內(nèi)部用于昭示子孫的標(biāo)準(zhǔn)肖像,其作用主要是掛在密室內(nèi)供后世子孫祭祀觀摩
    ,流出宮廷掛在大街上公示是極為罕見的情況
    。因此皇室畫像往往要在「像」上面下大功夫,畢竟絕大多數(shù)人也都不愿意讓后代去祭拜瞻仰一個跟自己長得不一樣的人

    其中

    ,最常見的就是出自故宮南薰殿的歷代帝后像以及存放于清代宮廷和太廟中的清朝皇帝與后妃畫像。

    南薰殿始建于明朝

    ,清朝時成為專門安奉歷代帝后及賢臣圖像的地點
    。殿內(nèi)收藏有宋代供奉于各處殿閣宮觀中的兩宋帝后畫像、明朝人根據(jù)元代舊本臨摹的元代帝后像冊
    、以及歷代圣賢名臣的肖像
    ,共計 121 份,包括大小人像 583 幅

    在南薰殿內(nèi)所藏 63 幅歷代帝后像中

    ,大多數(shù)皇帝都是一人一幅畫像,唐太宗有 3 幅
    ,宋太祖則有 4 幅
    。畫像最多的則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個人就有 13 幅畫像。

    明朝中后期以后

    ,西方傳教士進(jìn)入中國
    ,中國肖像畫的逼真程度開始突飛猛進(jìn)。到了清朝
    ,西方傳教士更是成為了宮廷畫師
    ,進(jìn)一步引進(jìn)近代西方繪畫技術(shù),并將之應(yīng)用在日常宮廷肖像繪畫中

    另一方面

    ,隨著歐洲傳教士的東來,西洋繪畫的表現(xiàn)手法漸漸被中國畫家所吸收掌握
    ,肖像畫開始呈現(xiàn)出新的風(fēng)格雜糅。明末清初活躍在南京一帶的曾鯨(字波臣)是這一繪畫風(fēng)格的代表人物
    ,開創(chuàng)了結(jié)合中國傳統(tǒng)畫法與近代西方畫法的「波臣畫派」

    ▍徐渭畫像便是受西洋畫影響的一個代表案例。不過

    ,畫中出現(xiàn)詳細(xì)描繪了老人斑
    、褶皺等等細(xì)節(jié)的情況,在西方肖像畫中并不提倡。因為這樣不帶美化
    、過分寫實的畫法很容易惹惱雇主

    無論是曾經(jīng)火熱一時的各種雍正皇帝扮裝圖,還是乾隆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系列帝后像和行樂圖

    ,都是郎世寧等西方傳教士獨立繪制或參與繪制
    。乾隆時期的很多「國畫」畫像,實際上往往都是由洋人畫師先畫臉
    ,再找中國畫師補上身上的著裝和背景

    而清朝皇帝對西洋畫法的接納也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如今我們所認(rèn)同的西方繪畫對面部光影效果的描繪

    ,特別是在像主面部畫出陰影效果和打上高光的做法
    ,在當(dāng)時中國人眼中是完全不可接受的:給皇上臉上「抹黑」,是何居心

    因此

    ,當(dāng)時進(jìn)入中國的西洋畫師,在保留了面部的解剖結(jié)構(gòu)的同時
    ,也照顧了東方人的審美習(xí)慣
    ,調(diào)和了原先明暗強(qiáng)烈的對比,使得面部清晰柔和

    ▍《乾隆大閱圖》為意大利畫家郎世寧所繪制

    ,皇帝騎馬的形象源于西方傳統(tǒng),但背景中山石畫法
    ,又是中國傳統(tǒng)工筆的處理方法

    波臣畫派的這套中西合璧畫法在當(dāng)時即受到了極大的推崇

    ,其影響力之大,甚至延續(xù)到了今天
    ,當(dāng)代中國畫流派仍是在這套技法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改良
    。文章開頭提到的杜甫像,就屬于這類風(fēng)格作品的延續(xù)

    這是不是意味著

    ,隨著西方技巧的融入,近兩百年來的中國肖像畫
    ,神似都不再壓倒形似了呢

    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競魃瘛谷匀皇窃u判中國人物畫的核心標(biāo)準(zhǔn)之一

    ,尤其在為古人繪制肖像時,與其辛苦考證
    ,不如直接討好人們腦海中的想象
    ,很多時候,這類「傳神做法」甚至重塑了古人的形象。

    在某些時候

    ,「傳神」無可厚非:所繪人物相貌實難考察
    。而畫家除了繪制出符合大眾想象的外型、姿勢
    ,也輔佐以一定的道具
    、環(huán)境甚至是情節(jié)。

    如《倪瓚畫像》中

    ,倪瓚身邊的小童拿著一把長柄羽扇
    ,左側(cè)侍女則手托銅洗,胳膊上挎了一條長長的絹布
    ,以表現(xiàn)他潔癖的形象

    但更多時候,當(dāng)事人的長相并非完全沒有記載

    ,只不過他在民間聲名顯赫
    ,畫家就放棄了前者而迎合后者。

    這種做法造成的最大公案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相貌

    ,他最出名的一張畫像
    ,是下面這張讓人見了就忘不了的鞋拔子臉。

    而這張畫像實際是后人根據(jù)民間傳說的朱元璋相貌所繪

    ,明代武英殿所藏的太祖畫像
    ,相貌英偉,應(yīng)更接近真實

    不過

    ,后人畫出鞋拔子臉,也不是通常解釋所稱的清朝有意抹黑朱元璋
    ,因為相應(yīng)的說法明朝就流行了
    。明隆慶六年出任南京工部尚書的張瀚就回憶說,他瞻仰太祖畫像后
    ,方知「與民間所傳奇異之像大不類」

    值得說明的是,朱元璋是少有的民間傳說重塑形象的受害者

    ,更多的歷史名人則受益于此
    ,他們在戲曲小說中是英雄、主角
    ,因而盛行至今的外表
    ,都美化了許多。

    其中

    ,流行樣貌與真實樣貌差異最大的可能就是岳飛了。根據(jù)南宋畫家劉松年在 1214 年繪制的《中興四將圖》,岳飛本是圓臉細(xì)眼
    、面白無須
    ,身材也并非格外魁偉;但因他在后世倍受崇敬
    ,于是就被改造成了剛毅長須的武將形象

    即使在照相術(shù)已經(jīng)普及的今天,「傳神」也未必過時

    ,事實上
    ,它的運用并不限于繪畫,也不限于中國
    ,只要世界仍然偉人輩出
    ,這項源遠(yuǎn)流長的技藝就將存續(xù)下去。不信就放大看看下面這張著名的「普京秀肌肉照」
    ,你真能找到他的胸肌和腹肌嗎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52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kuò)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dá)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