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了祖大壽的故事
“大凌河之戰(zhàn)”,皇太極被祖大壽“玩弄于股掌之中”
說起來
實際上
,就在祖大壽取得“雙望之捷”前后然而對于皇太極的勸降
“大壽故與奴有連,降虜銀定
盡管如此,皇太極仍沒有放棄招降祖大壽
終于
在得知明朝正在抓緊重修大凌河城的時候,皇太極火速征調(diào)大軍
“大凌河之戰(zhàn)”
而由于城內(nèi)本就糧草有限
,后金軍隊長達(dá)兩個月的圍困使得城中早已是彈盡糧絕,已經(jīng)到了“人吃人”的境地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皇太極是在八月初六完成對大凌河城的包圍,并且是一邊阻擊祖大壽的突圍
而在皇太極全殲吳襄等人的援軍后
面對嚴(yán)酷的現(xiàn)實以及皇太極十足的誠意
十月二十八,祖大壽在城下斬殺了執(zhí)意不降的副將何可綱
,正式率部投降皇太極。當(dāng)晚
,皇太極就以最高規(guī)格的禮儀接待了祖大壽,并與祖大壽商議此前約定的“智取錦州”之策。起初
,二人協(xié)商讓金兵換上明軍的衣服,在祖大壽的率領(lǐng)下“以假亂真”混入城中奪取錦州,但因起了大霧,而無法實施。隨后祖大壽又提出愿意單騎回錦州,通過策反城中守將和軍隊的方式,奪取錦州,向皇太極獻(xiàn)城。就這樣,祖大壽僅率二十六人,徒步回到了錦州。然而
,等待祖大壽好消息的皇太極,等來的卻是錦州守備加強的情報,以及祖大壽一番極為“客套”的陳詞,皇太極這才反應(yīng)過來,上了祖大壽的當(dāng)。或許也是因為數(shù)次的勸降讓祖大壽明白了皇太極的“心思”
,更是知曉了皇太極對他的看重最終的結(jié)果也正如祖大壽所料
,盡管遭到了祖大壽的“欺騙”,可皇太極對于祖大壽的“真心”卻依然沒有變,并且兌現(xiàn)了他在祖大壽之前“投降”時對其的諾言。“大凌河之戰(zhàn)”中投降的明軍將領(lǐng)及其家眷、部眾
,連同城內(nèi)剩余的民夫與百姓,盡皆得到了安置。特別是祖大壽的這些子侄和部將們,不僅得到了皇太極的信任與重用,他們中的不少人更是在這之后成為了漢軍八旗的重要將領(lǐng)以及清朝初年的權(quán)臣高官。比如,祖大壽的長子祖澤潤,成為了鑲白旗漢軍的固山額真,養(yǎng)子祖可法憑借戰(zhàn)功獲封左都督,其副將張存仁也做到了兵部尚書、直隸三省總督這樣的高位。“松錦大戰(zhàn)”后
,皇太極最終“征服”了祖大壽。“大凌河之戰(zhàn)”后,祖大壽“先降后叛”
,只身回到了錦州,而崇禎皇帝對于他也是力排眾議,給予了極大的信任,依舊讓其統(tǒng)兵防御。至于皇太極
就這樣
此時皇太極采取了與多年前“大凌河之戰(zhàn)”時同樣的“圍點打援”的策略
面對洪承疇率領(lǐng)的十多萬明朝援軍
而此時的錦州城內(nèi)
,也經(jīng)過長達(dá)兩年時間的圍困,也就此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人吃人”的慘狀又一次被重現(xiàn)。祖大壽眼看洪承疇的援軍全軍覆沒,同時也自知突圍無望
,于是選擇率部獻(xiàn)城,就此投降了皇太極。祖大壽見到皇太極后
,主動為他當(dāng)年在“大凌河之戰(zhàn)”后的“降而復(fù)叛”請死罪,然而“爾背我為爾主
可以說
皇太極如此的求賢若渴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然而
可即便是如此
而皇太極之所以如此厚待祖大壽,也是因為此時的祖大壽
首先,祖大壽是招降吳三桂一枚重要“棋子”
“松錦大戰(zhàn)”后
所以,皇太極積極拉攏祖大壽
只不過,即便是自己的舅舅祖大壽出來勸降
“上方欲寵大壽諷明諸邊將
其二
前文中也說到了
所以,皇太極需要借祖大壽
,來對這些在“大凌河之戰(zhàn)”以及后來在“松錦大戰(zhàn)”中投降的漢族降官降將們進行安撫,以使其更加死心塌地的為其效忠。其三
,此時的皇太極已經(jīng)將目光放在了揮師入關(guān)、逐鹿中原上,而這也是他的一種“懷柔之道”。祖大壽是遼東的軍事世家
,其本人更是在明朝遼東戰(zhàn)場以及在整個明軍隊伍中享有極高的聲望與影響力。對于祖大壽曾經(jīng)“降而復(fù)叛”的既往不咎,繼續(xù)委以高官厚祿,無疑就此樹立其懷柔政策的榜樣,解除了明朝有投降意愿的武將和官員們的后顧之憂,特別是那些曾與清軍進行過對抗的將官們,對他們的沖擊力是更加明顯和徹底的。而這也為后來清軍入關(guān)爭奪天下
就這樣,歷經(jīng)十?dāng)?shù)年的努力
在此之前的努爾哈赤時期
而皇太極自登基后金大汗開始
,便一改努爾哈赤非常極端的民族歧視政策,力求緩和了國家內(nèi)部的民族矛盾。與此同時,皇太極也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舉措,極力拉攏漢族官僚士大夫階層,使得整個國家的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此期間
,皇太極仿照明朝制度,開科取士,遴選人才,打通了漢族精英階層的晉升通道,“清初第一漢臣”范文程便是這其中的最大收獲。對于明朝的降官降將,皇太極一律予以信任與優(yōu)待,籍此吸引了一大批明朝官員將領(lǐng)來降,“三順王”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便是其中的代表。至于曾經(jīng)的敵人,皇太極也同樣是既往不咎、笑臉相迎,以使其轉(zhuǎn)而為自己效力,除了祖大壽,洪承疇也被皇太極勸降,而他更是在之后清軍定鼎中原的過程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也正是因為皇太極對于人才的重視,使得可用之人越來越多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56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民間故事之-吞墨魚
下一篇: 民間故事之-睡魚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