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
公元前202年
,項羽被圍于垓下,四面楚歌《太平寰宇記》:虞姬冢于縣東南六十里
,高六丈。即項羽敗,殺虞姬葬此。《太平寰宇記》是一部地理總志
,由樂史撰,廣泛引用了歷代史書、地志、文集、碑刻、詩賦以至仙佛雜記,計約200種,內(nèi)容包括萬象,八卦風(fēng)月,是一本宋朝奇書。在這本書上,卻指出“即項羽敗,殺虞姬葬此”,項羽親手殺了虞姬,這顯然顛覆了我們傳統(tǒng)認(rèn)知。虞姬是項羽紅顏知己
,但史書上對虞姬的記載非常少,本名、籍貫、年歲、如何與項羽相識等一無記載有美人名虞
,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四面楚歌之后
,項羽敗局已定,于是慷慨悲歌,史稱《垓下歌》,然后司馬遷只記載“美人和之”,并沒有說虞姬自刎。如果虞姬自刎,司馬遷應(yīng)該會記錄在案。另外
,司馬遷認(rèn)為虞姬的名字叫“虞”,但“虞”既可能是美人之姓,也可能是美人之名。而且,虞姬的“姬”,既可能是美人之姓,也可能是古代婦女之美稱。總而言之,人們只能得知虞姬的姓名與“虞”字有關(guān),而她的真實姓名,已經(jīng)成了一個謎團(tuán)。司馬遷沒有記載虞姬自刎
,為何又流傳出虞姬自刎的凄美故事?源頭還是出自西漢初年。上文談到“美人和之”,司馬遷沒有記載虞姬“和”的內(nèi)容
漢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一句“賤妾何聊生”
陸賈的這一首五言詩非常成熟
,不少學(xué)者質(zhì)疑后人偽作,因為秦漢之交不會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但《楚漢春秋》至唐猶存,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從《楚漢春秋》中則加以引錄這首詩,劉知風(fēng)、司馬貞、張守節(jié)都曾親見,因此陸賈的記載可信度比較高,只是難以判斷陸賈有沒有虛構(gòu)虞姬“和”的內(nèi)容。1000多年之后
,宋人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并未提及“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顯然,司馬光不認(rèn)可這一凄美的結(jié)局。如果虞姬并未自刎
,那么在當(dāng)時情況之下首先看死里逃生,當(dāng)時楚軍雖然渙散
其次是漢軍俘虜
第三是項羽殺之
古代帝王兵敗國破之前,往往會殺死家里女眷
值得深思的是
參考資料:《太平寰宇記》、《史記》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65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張遼再哪些人手下當(dāng)過值張遼為何會投靠···
下一篇:
鼎鼎有名埃博拉病毒為什么沒有傳播出去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