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北宋和南宋的事情
歷史上兩宋的結局都比較悲劇
,北宋不用說,在宋徽宗和宋欽宗的妥協(xié)之下早在公元1273年
在南宋滅亡的崖山之戰(zhàn)中
第一:前車之鑒
北宋滅亡時
同樣,蒙古和南宋聯(lián)合滅金后
,金國皇族和貴族亡國后的悲劇結局也是南宋皇族和大臣們直接經(jīng)歷的事,和北宋滅亡時相比也差不多,有這兩次前車之鑒的教訓,南宋不敢投降,不如拼死抵抗,沒準還能打出條活路,即使最后失敗,元朝也不敢過分相逼,越軟弱下場越慘。第二:元朝輕視文治
,士大夫們不愿意投降兩宋時期
,真正掌握話語權的不是皇帝,而是和天子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們,如果士大夫們拋棄趙宋投降元朝,根本就不用打仗,南宋直接就可以滅亡了。但元朝的統(tǒng)治根基是蒙古人,他們并不重視科舉,不重視中原王朝的士大夫們早在公元1238年
元朝在數(shù)十年間
,對科舉論證了多次,但一直沒有正式推出,原因也很簡單,蒙古人的受教育程度太低,人口數(shù)量也不占優(yōu)勢,要是以科舉制選官,估計全國上下的官員也就沒蒙古人啥事了。因此,蒙古人猶猶豫豫幾十年
,都沒敢推出科舉制,并且在論證階段,也著重于在科舉考試中如何給予蒙古人特權,讓他們能輕松通過科舉考試,這樣的科舉即使還未正式推出,也讓南宋的士大夫們看到了滿滿的惡意。不承認孔孟
,不承認科舉,這是士大夫們絕對不能忍受的,元朝的科舉一直到公元1313年才正式舉行,推出科舉的元朝皇帝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后來被史書稱為元仁宗,這個"仁"就是士大夫們因科舉而送給他的。元朝和后來的清朝一樣
,都是異族入主中原,可清朝就能迅速地坐穩(wěn)江山,原因就是重視文治和士大夫們的利益,清朝入關后,馬上就繼承了明朝的科舉制度,也因此得到了大多數(shù)士紳和士大夫們的支持。元朝一直沒能推出科舉
,所以,南宋的士大夫們寧愿陪著皇族和百姓們和元朝死戰(zhàn),也不愿意投降,元朝承認科舉后,基本上士大夫就很少挑頭搗亂了第三:元朝掠奪式的統(tǒng)治讓南宋軍民反感
元朝的統(tǒng)治核心是蒙古人,統(tǒng)治核心區(qū)域是蒙古大草原
對于原金國和南宋的區(qū)域
地方上的治理主要是依靠色目人和南人(長江以北地區(qū)的漢人),他們?yōu)槊晒湃胫髦性⑦^功
,不用科舉也能做官,很多還是世襲的,他們的最優(yōu)先事務就是幫助蒙古官員收稅,不能少一絲一毫。這些色目人和南人為主的地方官員同樣需要進項
,他們在元朝規(guī)定的稅額上,也會加上一定的額度留給自己,蒙古人到處在打仗,蒙古貴族們還要享受,因此,定的稅額都比較高這種掠奪式的治理
綜上所述
北宋和南宋合稱宋朝
南宋是在北宋滅亡后
北宋(960—1127年):
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后的朝代,傳九位皇帝
北宋國號:
趙匡胤因其發(fā)跡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故正式國號曰“宋”
南宋(1127-1279年):
北宋覆亡后
南宋國號:
北宋覆亡后
宋史高宗卷六:
擴展資料
北宋的經(jīng)濟狀況:
北宋疆域東北以今海河
宋朝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采用分化事權方式
有人認為北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jīng)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
北宋時期
北宋時期對外關系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北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南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68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