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史學家湯比因和中國文學家余秋雨都曾表達過對宋朝的向往。
!文天祥的生平經(jīng)歷了些什么.png" />
宋朝推崇理學和儒學
,同時還重視商業(yè)發(fā)展,包羅萬象的開放意識
,讓宋朝有了燦爛的科學技術
,發(fā)達的社會經(jīng)濟以及豐厚的文化積淀。
但生不逢時
,宋朝周邊的國家個個驍勇善戰(zhàn)
。隔壁的遼,動不動就來騷擾一下
。重文輕武的宋節(jié)節(jié)敗退
。甚至只能靠贈銀求和來換取安寧,這條路一走就是120年之久
。
無奈之下,只能聯(lián)合后起之秀——金
,共同滅遼
。戰(zhàn)后,宋舉國歡呼
,金全面復盤
,他們覺得宋朝打仗打的比游擊隊還業(yè)余,那么大的疆土不占白不占
。便開始組織軍隊痛擊當年的盟友
。活生生的將宋劈成兩半
,北宋和南宋
。
心存僥幸和報仇心切的南宋,在公元1234年犯了個大錯誤
,聯(lián)合蒙古干掉金
。但沒想到這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猛狼,南宋政權岌岌可危
。
就在此時
,宋末最后一位民族英雄降生了,他的名字叫文天祥
,那個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
立志成為真正男子漢的宋末帥哥
文天祥的顏值,用現(xiàn)在的審美來看
,那就是個唇紅齒白的長腿歐巴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端问贰穼λ耐饷裁鑼懜呛啦涣吖P墨。
但早熟且有志氣的文天祥并未沉浸在自己傾國傾城的容顏中無法自拔
,而是在10歲時就望著歐陽修
、蘇軾、范仲淹的畫像
,用奶聲奶氣但鏗鏘有力的聲音對自己說“我以后也要成為那樣的人
,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范仲淹
所以他發(fā)奮苦讀,19歲
,鄉(xiāng)試第一名
。20歲,殿試時
,以“法天不息”為題
,抨擊當時昏聵無度不理朝政的宋理宗,一氣呵成一萬字
,別人不敢說的事
,他敢!不畏強權,不理世俗
。這就是文天祥
,怎一個浪字了得。
閱卷后的宋理宗看出了這是個有才氣有理想的年輕人
,沉思片刻
,做出了這輩子最正確的決定,提筆畫勾
,文天祥變成了文狀元
。從此踏上仕途。
仕途高開
,20歲位居副廳級
提到文天祥
,就不能不提這個在位四十一年的皇帝——宋理宗趙昀。他出生在福堆里
,屁股雖坐在應當胸懷天下的龍椅上面
,心卻留在了后宮嬪妃的寢殿上,縱情聲色
,夜夜笙歌
,不理朝政。
宋理宗
晚年政權更是落入賈似道等奸臣之手
。南宋江河日下
,官場烏煙瘴氣。
意氣風發(fā)勵精圖治的文天祥就這樣單槍匹馬的闖了進來
。以狀元身份得了個寧海軍節(jié)度使判官
,副廳級的官位
。
但誰知,考中狀元才4天
,文父就患病去世
,他只能循例請假回家,守孝三年
。富二代文天祥繼承了不菲的家產(chǎn)
。
他生性豁達豪爽,廣結江湖有識之士
,出手闊綽
,朋友遍布天下。而且還懂得享受生活
,家庭音樂會
,各種party,說辦就辦
,美食美酒應有盡有
。
生活上的文天祥浪的不拘小節(jié),官場上的文天祥卻浪的大氣凜然
。
浮休道人動了權相的奶酪
23歲
,守孝結束重返官場的文天祥,射出了仕途中的第一支利劍
,靶子則是寵宦董宋臣
。
開慶初年
,蒙古軍隊大舉攻宋
,南宋的文人哪敵得過北方游牧民族的鐵騎,在大宋王朝的緊急軍事會議上
,怕死的董宋臣提出了個軟弱的建議——遷都
。一國之都都能拱手相讓,這和被滅國有何區(qū)別?但是每年拿著朝廷優(yōu)厚俸祿的大臣不是附和就是沉默
,沒一個人站出來反對
,除了文天祥。
他上書宋理宗
,“請求斬殺董宋臣
,以統(tǒng)一人心”。糊涂的宋理宗治國不行
,卻和得一手好稀泥
。文天祥的第一箭落空了。
幾年之后官至刑部侍郎的他
,再次上書
,一一列舉董宋臣的罪行
,理宗仍然假裝看不見。董宋臣看到了文天祥身上的這種犟勁
,意識到二者之間只能活一個
,于是在皇帝面前大肆污蔑文天祥。幾年之內
,文天祥的職務一貶再貶
。
文天祥的文人氣節(jié),讓他不允許自己在沉默中死亡
。沒多久便將第二支箭刺到了奸臣權相賈似道的脊梁骨上
。
賈似道這個人后臺很硬,是皇帝的小舅子
,理宗平日都會尊稱他一聲“師臣”
。揣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yōu)勢,賈似道聯(lián)合言官
,彈劾罷免文天祥
。
一個月后,賈似道得逞
,37歲的文天祥提前退休
。
兩代民族英雄會晤,堅定抗元決心
有氣節(jié)有志向的文天祥雖然官場失意
,但他的故事卻在民間廣為流傳
,傳著傳著就傳到前宰相,江萬里的耳朵里
。
兩人在文天祥于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被啟用為荊湖南路提刑時進行了歷史性的會晤
。
說到底文天祥其實是江萬里的再傳弟子,文天祥仰慕江萬里的才學和風度氣概
。江萬里欣賞文天祥的氣節(jié)抱負
。語重心長的對他說了句“我老了,但根據(jù)我一輩子看人的經(jīng)驗
,你會是個治世之能臣!”
空有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的文天祥
,熱淚盈眶的從江老手里接下來抗元的重任,誓死與國家共存亡!
散盡家財
,勤王救國
德祐元年
,蒙古大軍瘋狂南下,直指臨安
,眼看南宋就要被人連根拔起
。39歲的文天祥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變賣家產(chǎn),積極救國
,開始了他一生中高尚且悲亢的事業(yè)
。
散盡家財?shù)奈奶煜榛鹚偌Y3萬兵馬
,飄零的南宋像看到浮木一般,命文天祥火速進京
。
一些朋友不忍看他飛蛾撲火
,奉勸到“元兵分三路南下進攻,勢不可擋
,你的這些烏合之眾無異于螳臂當車
。”
可文天祥認為
,身為大宋的子民
,國家危難之時,豈有做縮頭烏龜之理?
當年八月
,文天祥率兵到了臨安
,大臣早已作鳥獸散跑了大半。此時的南宋還做著求和的黃粱夢
,不顧文天祥的勸諫
,要他出城與元丞相伯顏談判。結果可想而知
,談判失敗
,文天祥被扣押。
后在一次鎮(zhèn)江的戰(zhàn)亂中
,文天祥在江湖義士的幫助下成功逃脫
,以一己之軀繼續(xù)抗元。
寧死不屈
,名流千古
但是大宋的氣數(shù)盡了
,文天祥回天乏術,自己也落了個再次被捕的下場
。元朝看中了文天祥在漢人中的威望
,想要招降
。心中自有丹心照拂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文天祥寧死不從,甚至對忽必烈說出“我是宋朝人
,世代接受宋朝恩典
,忠臣不事二主,但求一死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忽必烈沉默地看著他,知道在這場武力與信念的斗爭中
,自己敗給了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
。哪怕大元的鐵騎踢開西伯利亞
,占領尼布楚,但終究輸給了四個字——民族氣節(jié)
。1283年1月9日
,文天祥被斬首示眾,年僅47歲
。
南宋的最后一位民族英雄就這樣化作一縷忠魂
,飄蕩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俯瞰著祖國的山岳河川
。
他死了!但他還活著!
文天祥的故事簡介
1
、見賢思齊
文天祥在童年時,就很仰慕英雄人物
,尤愛讀忠臣傳
。有一天,他來到吉州的學宮瞻仰先賢遺像
。他看到吉州的歐陽修
、楊邦乂、胡銓的遺像肅穆地陳列其中
,令他十分欽佩和敬慕
。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鄉(xiāng)本土的人,他們能做到的
,文天祥覺得自己也要做到
。
2、嚴父良師
文天祥的父親文儀
,是個讀書人
,一生不做官。他嗜書如命
,只要書本在手
,就廢寢忘食,經(jīng)常一盞孤燈
,通宵苦讀
。天色微明,又站在屋檐下細認蠅頭小字
。他的學問卻十分淵博
,對經(jīng)史諸子百家無不精研,甚至天文
、地理
、中醫(yī)、占卜之書也廣泛涉獵。
他還有買書的嗜好
,有時沒有錢
,即使把身上的衣服典當,也要把書買下
。他對勞苦的鄉(xiāng)里充滿了同情
,有讀書補世的志向,著有《寶藏》三十卷
,《隨意錄》二十卷
。文天祥文辭出眾,父親文儀的教育實在居功至偉
。
3
、興師救亡
文天祥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
,可為了反對異族侵略
,保衛(wèi)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zhàn)場
。那時候
,蒙元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
,文天祥聽到消息
,拿出自己的家產(chǎn),召募起3萬壯士
,組建一支義軍
,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么多
,你這么點人怎么抵擋?
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
,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
,也要為國盡力呀!”后來
,南宋統(tǒng)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zhàn)
。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
。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yī)治
,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后來他兵敗被俘
,堅決不肯投降
。
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jié)至死不變的決心
。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
,終于實現(xiàn)了舍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
。多少年來
,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
,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
4、起兵勤王
咸淳十年(1274)七月
,度宗病死
。賈似道抑長立幼,扶四歲的趙顯繼位
,即宋恭帝
。九月,二十萬蒙古鐵騎由丞相伯顏統(tǒng)領
,分兩路進攻南宋
。淮西制置使夏貴不戰(zhàn)而逃;而辭官十多年的江萬載卻毅然不顧朝庭反對毅然自組義軍節(jié)節(jié)抵抗蒙元
。十二月
,鄂州失守,都統(tǒng)程鵬飛歸降
。
各地宋軍把官在鐵騎壓境時紛紛叛變
,黃州、蘄州(今湖北蘄春南)
、江州(今江西九江)
、德安(今湖北安陸)、六安等地相繼失陷
,南宋兵敗如山倒
。宋恭帝即位后,蒙古陷鄂州
,京師震動
,理宗的妻子謝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詔》,述說繼君年幼
,自己年邁
,民生疾苦,國家艱危
。
希望各地文臣武將
、豪杰義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敵愾
,共赴國難
,朝廷不吝賞功賜爵。不知為何各地把官大都觀望不前
。只有文天祥和張世杰兩人響應《哀痛詔》
,召集兵馬,起兵勤王
。宋庭危難之際
,不得不承認了一直抗元的江萬載義軍的合法地位。
5
、斥責降將
皇帝投降后
,降將呂師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經(jīng)上書請斬叛逆遺孽呂師孟,為什么不殺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氣地斥責他:你叔侄都做了降將
,沒有殺死你們
,是本朝失刑。你無恥茍活
,有什么面目見人?你們投靠敵人
,要殺我很容易,但卻成全我當了大宋忠臣
,我有什么可害怕的!
聽了這話
,呂師孟佩服文天祥的氣概,并說:“罵得痛快!”
歷史文天祥的故事
1
、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
,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
,治理文天祥畫像政事漸漸怠惰
,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
,沒有寫草稿
,一氣寫完。
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脊偻鯌肷献嗾f:“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
,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
。”寶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
。
2
、咸淳十年(1274年)
,文天祥被委任為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德祐元年(1275年)
,長江上游告急
,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
。
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涕哭泣
,派陳繼周率領郡里的志士,同時聯(lián)絡溪峒蠻
,派方興召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
,各英雄豪杰群起響應,聚集兵眾萬人
。
此事報到朝廷
,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衛(wèi)京師。他的朋友制止他說:“現(xiàn)在元軍分三路南下進攻
,攻破京城市郊
,進迫內地。
你以烏合之眾萬余人赴京入衛(wèi)
。這與驅趕群羊同猛虎相斗沒有什么差別
。”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這么回事
。但是
,國家撫養(yǎng)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
一旦有危急
。征集天下的兵丁
,沒有一人一騎入衛(wèi)京師,我為此感到深深地遺憾
。所以不自量力
,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后而奮起的
。
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
,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yè)成功,如果按此而行
,那么國家就有保障了
。”
3
、文天祥辭別皇帝
,之后上疏說:“朝廷之內,具有姑息
、求和意向的文天祥雕像大臣很多
,具有奮發(fā)之志
、果斷處事的人卻很少。
我請求處斬呂師孟作為戰(zhàn)事祭祀
,用以鼓舞將士們的士氣
。”又說:“我們大宋吸取了五代分裂割據(jù)的教訓
,削除藩鎮(zhèn)
,建立郡縣城邑,雖然一時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
。
但是國家因此漸趨削弱
。所以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軍隊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縣就攻破一縣
,中原淪陷
,悔恨、痛心哪里還來得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在應當劃分天下為四鎮(zhèn)
,設置都督來作為它的統(tǒng)帥。
把廣南西路合并于荊湖南路
,在長沙建立治所
;把廣南東路合并于江南西路,在隆興(今江西南昌)建立治所
;把福建路合并于江南東路
,在番陽(今江西鄱陽縣)建立治所。
把淮南西路合并于淮南東路
,在揚州建立治所
。責令長沙兼領鄂州等處,隆興兼領蘄州
、黃州
,番陽兼領江東,揚州兼領兩淮
,使他們所轄的地區(qū)范圍更廣
、力量更強,足以抵抗元軍
。
然后各地約定日期
,一齊奮起,只前進
,不后退
,夜以繼日,圖謀復地
,敵兵兵力眾多
,但力量分散
,疲于奔命,而我大宋民眾中的英雄豪杰
。
于其中等待機會攻敵
,這樣的話,敵兵就容易被打退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碑敃r朝議以文天祥的議論是疏闊,難以實行
,因此
,他的上書沒有結果
。
4
、文天祥聽說益王未立,于是上表勸請即帝位
,以觀文殿學士
、侍讀的官職召至福州(今福建福州),拜右丞相
。不久與陳宜中等人議論意見不統(tǒng)一
。
德祐二年(1276年)七月,于是以同都督職出任江南西路
,準備上任
,召集士兵進入汀州(今福建長汀)
。十月
,派遣參謀趙時賞,咨議趙孟溁率領一支軍隊攻取寧都(今江西贛州寧都縣)
。
參贊吳浚率一支軍隊攻取雩都(今江西贛州于都縣)
,劉洙、蕭明哲
、陳子敬都從江西起兵來與他會合
。鄒洬以招諭副使在寧都召聚兵眾,元軍攻打他們
,鄒洬兵敗
。
同起事率兵的人劉欽、鞠華叔
、顏師立
、顏起巖都死了。武岡教授羅開禮
,起兵收復了永豐縣(今江西吉安永豐縣)
,不久兵敗被俘
,死于獄中。文天祥聽說羅開禮死了
,穿起喪服
,痛哭不已。
5
、文天祥在路上
,八天沒有吃飯,沒有死
,才又吃飯
。到達燕京,館舍侍員殷勤
、陳設奢豪
,文天祥沒有入睡,坐待天亮
。于是移送兵馬司
,令士卒監(jiān)守他。
當時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員
,王積翁說:“南宋人中沒有誰比得上文天祥的
。”于是派遣王積翁去傳達圣旨
,文天祥說:“國家亡了
,我只能一死報國。
倘若因為寬赦
,能以道士回歸故鄉(xiāng)
,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為顧問,還可以
。假如立即給以高官
,不僅亡國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負拋棄
。
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
?”王積翁想與宋官謝昌元等十人一起請釋放文天祥為道士,留夢炎不同意
,說:“文天祥放出后
,又在江南號召抗元,置我十人于何地
?”
此事于是作罷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
,同宰相議論放了他
,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為借口
,結果沒有被釋放。
關于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男
,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孫
,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
,民族英雄。選中貢士后
,他以天祥為名,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
,歷任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
、江西提刑
、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
、知贛州等職
。有<文山先生集>傳世o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
,因元軍大舉進攻
,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
。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
,招募當?shù)睾澜埽M建了一支萬余人的義軍
,開赴臨安
。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fā)兵援救常州
,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
。由于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zhàn)
,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
,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
。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
,企圖與元軍講和
。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
。謝太后見大勢已去
,只好獻城納土
,向元軍投降。
元軍占領了臨安
,但兩淮
、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占領
。于是
,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盡快收拾殘局
。文天祥寧死不屈
,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zhèn)江
,文天祥冒險出逃
,經(jīng)過許多艱難險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
,被宋端宗趙昺任命為右丞相
。
文天祥對張世杰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
,于是離開南宋行朝
,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
。不久
,文天祥又先后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汀)
、漳州
、龍巖、梅州等地
,聯(lián)絡各地的抗元義軍
,堅持斗爭。景炎二年(1277)夏
,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
,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獲得大捷后
,又以重兵進攻贛州
,以偏師進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陸續(xù)收復了許多州縣
。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興國縣發(fā)動反攻
,文天祥兵敗,收容殘部,退往循州(舊治在今廣東龍川西)
。祥興元年(1278)夏
,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厓山,為擺脫艱難處境
,便要求率軍前往
,與南宋行朝會合。由于張世杰堅決反對
,文天祥只好作罷
,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
,元軍大舉來攻
,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兵敗被俘
。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
,被張弘范押往厓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杰
。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
,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范不聽
,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
。文天祥于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范。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兩句時
,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
南宋在厓山滅亡后
,張弘范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
?」命令張弘范對文天祥以禮相待
,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
,決心勸降文天祥
。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xiàn)身說法,進行勸降
。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
,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于地
,痛哭流涕
,對趙顯說:“圣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
,怏怏而去
。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
,戴上木枷
。關進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
,獄卒才給他松了手縛:又過了半月
,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
。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
,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
。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