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漢代稅率的讀者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翻開中國古代史書典籍
如果要問中國古代王朝中哪一個朝代真正實現(xiàn)了“輕徭薄賦”這一理想
,則首推漢朝。自漢朝立國初年國家定下“休養(yǎng)生息”政策之后的數(shù)百年間,漢朝稅額規(guī)定的征收數(shù)目就只有“十五稅一”,而且在政策實際執(zhí)行中有時百姓只要繳納一半即可,即“三十稅一”。除了低稅率外
,官方每逢重要年頭甚至還會全國性的施行免稅政策,在漢文帝在位期間,國家甚至曾經(jīng)連續(xù)免收田租達十一年之久。按照儒家標準,漢代不僅真正做到了“王者之政”,甚至做得比他們理想中的還要好。但在漢代“王者之政”的另一面
,每年有大量百姓賣掉耕地甘心為奴,受封建地主所驅使,那這究竟是為什么呢?一
、繁重的兵役和力役制度在漢代,男子服兵役是一種強制性的國民義務
,任何人都不能逃避。漢代兵役制度分為三種,每一個男性國民都要輪流進行服役:第一種是到中央軍隊服兵役
,即我們所熟知的南北軍。南軍的主要職責是守衛(wèi)皇宮的安全,相當于宮廷禁衛(wèi)軍;北軍的任務則是負責護衛(wèi)首都長安城的安全,即首都衛(wèi)戍部隊。南北軍是由各地壯丁輪流到中央戍守一年,因為守衛(wèi)的是首都第二種是到邊疆地區(qū)戍守
第三種是在原地方服兵役。相較于前兩種兵役制度
,第三種看起來還算是很仁慈的,每年為期一個月,期滿就可以回鄉(xiāng),但其間花費仍需自己自理。除了服兵役之外
,百姓還要服力役。每個公民每年都要抽出一個月來無條件替國家做義務勞動,去修建一些例如城墻、宮殿、皇陵之類的國家工程。在漢代猛地一看除了第二種之外,漢朝兵役制度還不算繁重
二、逃無可逃的人頭稅
自秦末天下大亂到為期四年的楚漢爭霸結束
漢代人頭稅分為兩種,一種是“口賦”
(一) 口賦
漢朝立國之初規(guī)定
,口賦征收范圍是七歲到十四歲的兒童“民年七歲至十四出口賦錢,人二十三
漢武帝時期
(二)算賦
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朝廷下令正式征收算賦
“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
惠帝在位期間,政府還曾將算賦作為一種鼓勵人們生育的政治手段
后來隨著國家的發(fā)展
所謂田賦,有“田”才有“賦”
在漢朝
三、私人奴隸的優(yōu)越待遇
隨著漢代土地兼并現(xiàn)象的愈演愈烈
,大量百姓都喪失了自己養(yǎng)家糊口的土地,自己的生存都成了問題,但卻仍要承擔政府分攤下來的各種兵役、勞役和人口稅。沒錢交稅
,欠稅的農(nóng)民會被充作官奴,被迫在各級官府衙門中充當苦力做事于是相比于官奴
雖然養(yǎng)著大批奴隸要出雙倍的人口稅,但是那些有著大批奴隸的地主卻省下了大量雇傭勞動力的錢。他們不但用自己手中的奴隸去種田勞作
在那個脆弱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時代,雖然國家田賦征稅很低
,但是農(nóng)業(yè)產(chǎn)量也很低。遇到豐收年景,除去各種稅役花費之外,百姓勉強還可豐衣足食,一旦遇到天災人禍,蝗水旱災,無數(shù)百姓便會立即破產(chǎn)。在男耕女織的社會中
,男性就相當于家中所有的勞動力。這唯一的勞動力除了每年要負擔全家人的人頭稅外,一年之中還要花費至少兩個月的時間為國家無償服務。這樣而來的后果就是不但自己田地來不及照顧,而且服役期間的花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在服役期間不僅賺不到錢,相反還會自己搭上不少錢,對于本不富裕的農(nóng)民來說繁重的兵役和力役制度無疑是雪上加霜的事情。政治清明
、天下太平的前期漢朝百姓尚可茍活,但是隨著后期土地兼并現(xiàn)象的愈演愈烈,百姓身上的稅賦也越來越重。在那些走投無路的百姓看來,相比于做奴隸,如何活下去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切身問題。參考資料:《史記?貨殖列傳》《漢書》《漢儀注》《中國賦役制度史》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84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