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上官婉兒被殺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當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
上官婉兒
,是唐朝歷史乃至中國古代史上都不得不提的一個很厲害的女性。她出身富貴,祖父上官儀進士及第,曾官拜宰相。在高宗和武則天的最初較量中很堅定地站在大唐李氏這邊,結果因此獲罪,被誣陷謀反殺害。而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庭芝也在此事件中受到了牽連,所以上官婉兒從小就和母親一起在宮內做婢女。上官婉兒既出色
,又有政治頭腦,為何最終會被李隆基所殺?最初,韋后在軍隊、文武百官里都安插了自己的親信,和太平比起來,是有優(yōu)勢和殺手锏的。太平想怎么辦呢?拉一個幫手吧,也就是正在做臨淄王的李隆基,他有政變的動機,亦有能力。當時李隆基遠在潞州,即今天的山西長治,接到消息后做了兩手安排,自己趕往長安上官婉兒的政治傾向
,不利于李朝宗親。無論是武后還是韋后,都并非李氏宗親,太平公主雖然是李治的女兒,卻是個女人,跟封建時代一貫的“男子繼位”是矛盾的。上官婉兒之前的種種舉動都表明,她心里似乎也是推崇這種“背道而馳”的。當然了,說到底,上官身上所謂的“罪”,沒有不可饒恕,她本身也并非代表了“惡勢力”,只是她的立場,她所站的隊她一貫的行事作風,將她推向了最終的結局。上官婉兒死后不久,朝廷恢復了她的昭容身份,諷刺的是,這未必是對她的“認可”,更像一種“否定”,潛臺詞:女人搞什么政治,當個后妃就好了呀。在安樂公主和韋后毒殺死唐中宗之后
,在上官婉兒所擬寫的遺照中,除了有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上官婉兒手里有一封密詔,成了她的催命符
這是因為密詔上寫明了要立李重茂為帝
除了官場以外,她在詩詞方面非常了得
葉下洞庭秋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
書中無別意,惟賬久離居
這首詩也是上官婉兒所寫的詩詞中最精彩的一首
官婉兒本是罪臣之女,但她14歲就能言善辯
上官婉兒的能力不可小覷
我將原因總結為三點:其一,上官婉兒太聰明
其三,上官婉兒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
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
好在長大之后的上官婉兒
,由于聰明伶俐再加上出色的文學功底,被武則天賞識,不僅廢除了她奴婢的身份,也讓她當女官與處理政事。之后,上官婉兒在武則天那里當了三十年貼身秘書,深受武則天信任。
當武則天死后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樣,都是權傾一時的人物。令人唏噓的是,就是上官婉兒最后的結局也和太平公主一樣,被李隆基處死。上官婉兒伺候武則天也快有三十年
,是武則天時代連接外朝與內朝的主要中介人,也是武則天發(fā)布詔令與處理政務的好幫手。當武則天在晚年神龍政變中被迫退位,隨后的李顯唐中宗復辟,上官婉兒依然被重用。可以看到雖然換了主子與領導,都能受器重,這也反映了上官婉兒的過人才華。上官婉兒處理政務的風格就是見風使舵
。由于李顯比較軟弱,在朝政落入韋后一黨手中,上官婉兒看到韋后勢力的強大,就拋棄了李顯,投靠韋后一黨。在韋后部下
公元710年
,對于大唐來說,是一個多事之秋。這一年,唐中宗抱病而亡。他的死亡很是突然,沒有半點征兆。在唐中宗死后,皇后韋氏趁機把持朝政,臨朝稱制。韋后和安樂公主母女倆力圖掌握政權,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之后
,嗅覺敏銳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姑侄倆聯(lián)手,發(fā)動唐隆政變,鏟除了韋氏集團。當李隆基政變已經成為定局之時
,見風使舵的上官婉兒又跑到李隆基面前謀求生路。李隆基卻訓斥上官婉兒居心不良,命人斬殺了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死后,太平公主很是傷感,出錢并且派人料理上官婉兒的后事。李隆基想殺掉上官婉兒
,原因也很簡單。
如李隆基極度厭惡女人當權時代
,自然也討厭武則天當權時候的權臣上官婉兒。同時上官婉兒雖然稱得上一代才女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91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