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康熙末年
愛新覺羅·胤禔
,康熙帝庶長子,為諸皇子之長兄。其母為惠妃納喇氏,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為皇長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但上天似乎要與胤禔這個皇長子為難一樣,在胤禔16歲時的康熙二十七年
也許是等待了太久
,也許是對權力的渴望沖昏了頭腦。大阿哥胤禔竟向康熙帝提議代皇上殺了胤礽,此言一出,康熙帝大怒并說他:“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你真的了解惠妃嗎?我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帝的第五個兒子出生,因為前面四個皇子均早殤
,康熙帝對這位皇子非常重視,賜名保清(乳名),按封建禮法,早殤的皇子皆不序齒,故保清成為了實際上的皇長子,他在之后改名胤禔,即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納喇氏在宮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不過數年之內就由庶妃(內宮對除內廷主位外的妃子的通稱,通常自嬪以下即是庶妃,沒有什么地位)而晉封為一宮主位的惠妃,更成為當時冊封的四妃之首。然而這對母子之后的命運卻是歷經坎坷,惠妃親眼見到紫禁城內的禍起蕭墻,見到自己的兒子因獲罪而被永遠圈禁。惠妃納喇氏
,滿洲正黃旗人,正五品郎中索爾和女,清康熙帝妃嬪。納喇氏初為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慶(殤),十一年生皇長子胤褆。清代史料筆記《永憲錄》等史書記載說,惠妃納喇氏是康熙朝權臣納蘭明珠的妹妹,大詞人納蘭性德的姑母,但也有不少學者提出質疑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
,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 *** ”的理由,宣布廢除太子胤礽。這一決定立時引起軒然 *** ,諸皇子阿哥也開始對嫡位蠢蠢欲動,開始明爭暗斗。大阿哥胤褆雖然是庶長子,但因不是嫡子而不受重視,故而一直郁郁不得志,這次的廢除太子之舉讓大阿哥胤禔又看到了自己奪得大位的希望接著皇三子胤祉告發(fā)胤禔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合謀魘鎮(zhèn)(用咒語和法術鎮(zhèn)壓降伏邪祟的一種巫術)廢太子之事
而惠妃在雍正帝即位之后搬入了養(yǎng)子八阿哥胤禩的府中榮養(yǎng)
康熙在清朝歷史上絕對是個偉大的皇帝
胤禔的生母是惠妃
?為了徹底斬草除根
終于在被圈禁26年之后,也就是在63歲的時候死了
,因此我覺得,當皇帝的兒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啊,你說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康熙帝晚年
,在太子胤礽被廢黜后,由于老皇帝再沒有冊立新儲君,所以各懷野心的皇子們?yōu)闋帄Z太子之位,上演了一幕幕爾虞我詐
胤禔是康熙帝玄燁的庶長子
雖然胤禔是長子
,但由于他是庶出,所以按照?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原則,他無法成為儲君,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比他小兩歲的異母弟胤礽(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的次子)爬上太子的位子。隨著年齡漸長,胤禔的失落感越來越強烈,雖然表面上不敢流露出來,但內心深處卻很是不平。然而胤禔深知抱怨不能解決問題,要想取代胤礽的位子
,除了需要等待他犯下致命的錯誤外,還需要不斷地修煉自己,以便成為讓父皇欣賞的人。正因如此,胤禔自幼便苦讀詩書、練習武藝,再加上他天資聰穎,所以年紀輕輕地便成為一個文采出眾、弓馬嫻熟的皇子,在眾兄弟中堪稱表率。依據極受康熙帝器重的傳教士白晉的說法,皇帝非常欣賞胤禔,對他寄予厚望,并多次在公眾場合夸獎他。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年僅18歲的胤禔從軍出征
就在胤禔屢建功勛并獲得康熙帝越來越多的關注時,太子胤礽卻屢有失德
、出格的舉動,漸漸地讓皇帝心生不滿與猜忌。為削弱太子的勢力并對他加強防范,康熙帝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冊封諸位成年的皇子,并讓他們參與政務。其中,胤禔被冊封為直郡王,胤祉為多羅誠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則被封為多羅貝勒。皇子們得到權勢之后
,除胤禛依舊支持太子外,其他皇子則分別拉幫結派,暗中開展打擊胤礽、奪取儲位的活動,尤以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最積極?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胤礽被廢后
胤禔雖然失寵,但并未就此放棄夢想
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296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他最后為何被封神" rel="prev">
對紂王忠心耿耿的崇侯虎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