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王爺稱號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在中國古代,王爵是僅次于君主的爵位
1.第一檔:秦
秦王:共39人
晉王:共27人
。曹魏2人,晉2人,北魏1人,隋4人,唐4人,五代2人,宋1人,西夏1人,遼6人,元2人,明2人。注意:春秋時期,晉國國君并未稱王,戰(zhàn)國后解體。齊王:共92人
。戰(zhàn)國12人,漢17人,曹魏1人,東吳1人,晉7人,十六國16人,隋5人,唐6人,五代10人,宋2人,遼5人,金1人楚王:71人
。戰(zhàn)國7人,秦3人,楚漢4人,魏晉3人,南北朝4人,隋3人,唐10人,五代7人,宋8人,遼7人,西夏1人,金1人,元4人,明9人。2.第二檔:魯
、趙、魏、梁、燕、代、陳、韓、宋、吳、越魯王:34人
,如:孫霸趙王:92人,如:石勒
魏王:28人
,如:曹操梁王:71人,如:彭越
燕王:66人
,如:朱棣代王:26人
,如:趙歇陳王:32人,如:曹植
韓王:28人
,如:趙普宋王:25人
,如:劉裕吳王:65人,如:夫差
越王:39人
因為行政區(qū)劃
晉至明的國王(親王)爵的名號一般來源于春秋時期的國名
此外后來設立的省、州名也有用來作為國王
、親王封號的,例如肅王,得名于肅州:相王宋景佑三年正月,翰林學士承旨章得象等評定三等國名
歷經(jīng)兩宋
小國:舒
秦
簫、郕
單
、劉、鞏、鄘、韋、鬲、杜、呂、皖、留、邰、鄠、郿、焦、宛、酂、穰、葉汧
秀、邗
漢至明較低的郡王爵封號一般為兩字
清朝王爵封號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美好的形容詞,加在“和碩親王”或“多羅郡王”稱號中間
二字王一般用于地位比“國王”“親王”較低的“郡王”
明清時王爵常被世人尊稱為王爺
擴展資料
一字王,指封號為一字的王爵
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最強大的
較一字王地位僅次的為二字王
,一般用于地位比“國王”、“親王”較低的“郡王”,如“常山王、長沙王、中山王、渤海王、成都王”等,常山、長沙、中山、渤海、成都這些都是郡的名稱。一、二字王的區(qū)別從晉朝延續(xù)到明朝
,清朝的規(guī)則與前代有所不同,因為其用美字封王,故出現(xiàn)了二字親王、一字郡王。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一字王
好聽的王爺?shù)姆馓枺?/p>
1
、楚湘王2、逍遙王
3、菱覮王
4
5、恭婧王
6
7
8、傲焰王
9
10
11、尊逸王
12
、圣銘王13
、圣卿王14、圣宣王
15
、圣蕭王16
、御賢王17、閬肆王
18
、淵政王19
、玄幽王20、海苑王
21
、霖鑋王22
、錦熙王23、墨膺王
24
、尊夜王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05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