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紀
蘇州和威尼斯是兩座因水而生的城市。蘇州地處長三角核心地區(qū)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命建城
,和中國的蘇州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點呢.png" />
意大利東北部亞德里亞海沿遍布著118個島嶼
在古代
根據(jù)歷史學家梁方仲的《中國歷代戶口、田地
、田賦統(tǒng)計》,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數(shù)據(jù)。西漢時,蘇州人口約4萬人。唐宋之間,蘇州的人口增長到約7.5萬。進入元朝,“長江以南的沿海路州人口幾乎增長了一倍以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經濟是城市居民生存的命脈
在新增勞力和先進技術的帶動下
起步于東吳的蘇州絲織業(yè)
,劉宋時,達到了“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的地步。經過唐朝的系統(tǒng)化發(fā)展,蘇州在宋朝出產的宋錦,與云錦、蜀錦并稱“三大名錦”。隨之產生的蘇繡,同樣和湘繡、蜀繡、粵繡被譽“四大名繡”。明萬歷年間,城內“東北半城,萬戶機聲”,有超過一萬人從事絲織業(yè)。此外,造紙、造船、釀酒、金銀作、冶鑄等行業(yè)也欣欣向榮,蓬勃發(fā)展。蘇州水陸交通覆蓋大半個中國,“南達浙閩
,北接齊豫,渡江而西,走皖鄂與蘇州的實業(yè)興邦不同
,威尼斯一開始就從事商業(yè)貿易。居民靠“捕魚和制鹽立即保證了威尼斯人的生計”,憑借這些商品“與附近沿岸居民換取小麥”。公元八世紀,威尼斯在意大利和君士坦丁堡之間往來貿易,販運小麥、酒、木材、絲織品和香料。十世紀時,威尼斯“只是商品通過的地方,是極其活躍的轉運地”。十一世紀初,威尼斯壟斷了東西方的海上貿易,不僅“有亞洲的貿易通道為牢固基礎”,而且是“歐洲香料的貿易商”,從中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十五世紀初,威尼斯年財政收入超過150萬金達卡
,約合現(xiàn)值8500萬美元,而明朝“天下稅糧二千七百余石”,兩者價值相當安全是保證城市持久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中世紀時,依托國家控制的造船產業(yè)鏈
,威尼斯建造了大量船舶,船隊數(shù)量“數(shù)以百計”。為了保障海上貿易的安全,在中世紀,“它當時擁有三千三百只船,三萬六千名水手——建立了海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威尼斯在爭奪新航線的競爭中落敗
而蘇州依靠堅實的工業(yè)基礎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05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下一篇:
程昱謀略勝郭嘉勇猛賽張遼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