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三氣周瑜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樣的,歷史上真的有這件事情嗎
對三氣周瑜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羅貫中有著作三國演義,他把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每一個故事情節(jié)都引人入勝
,但每一個故事都是有歷史依據(jù)的,并不是憑空臆造的
。諸葛亮三氣周瑜固然也同樣是有歷史依據(jù)的
,那么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歷史真相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諸葛孔明是如何故意氣周瑜的呢?這一氣指的是當時周瑜和諸葛孔明定下盟約,假若周瑜攻打曹仁失利未能奪得曹營
,再由劉備再去奪取
。但是周瑜在第一次作戰(zhàn)中便敗下陣來,遂假意投降反敗為勝
,一舉殲滅曹兵
。但萬萬沒想到諸葛亮借此機會攻占了南郡多個地域,既遵守了承諾又攻占了領土
,真可謂一石二鳥
。
二氣周瑜說的是:周瑜本想讓孫權假意將妹妹許給劉備,趁機將劉備誘殺
,沒想到吳國太(孫權的母親)竟覺得劉備不錯
,打算真的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周瑜本想聲色俱厲的錯誤誘導劉備
,架空他與其他人的聯(lián)系
,讓他失去奪天下的信心,但沒想到諸葛亮幫助劉備安返荊州
,而且周瑜還遭到了偷襲
,士兵們都諷刺他賠了夫人又折兵,這讓周瑜氣到抓狂
。
三氣周瑜指的是:劉備向東吳借得荊襄九郡
,意圖壯大自己的能力,但是東吳畏懼他的能力發(fā)展太快
,曾多次要求返還
,但劉備遲遲不還,周瑜按捺不住
,假意幫他實則想攻打荊州
,諸葛亮看破,遂吳軍遭到突擊
,周瑜氣急敗壞
。
以上均為文學作品的內容,并非實際意義上的史實
,大家心里不要太當真
。
由赤壁之戰(zhàn)來看,雖然劉備
、孫權曾多次找機會圍攻曹操
,但大多都以戰(zhàn)敗而終
,但是周瑜不同,他在南郡之戰(zhàn)中
,以自己的足智多謀連連大戰(zhàn)告捷
。因此可以說在這些戰(zhàn)爭中只有周瑜才當之無愧的是勝利的一方。
有關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可謂家喻戶曉
,可事實上這事與周瑜沒有半點關系
,是孫權自己想把妹妹嫁給劉備,周瑜只是孫權的下位臣部
,怎敢提出提出犧牲他妹妹的計策
,就算真有這個計策也是孫權自己提出來的。而且孫權的這位妹妹也給劉備帶來了頗為沉重的壓力
,搞得劉備很是不安
,如此看來這也不見得是什么壞事。
曾經(jīng)周瑜也是真的提出過要攻陷西川
,但不是想要借著奪西川的由頭暗度陳倉奪取荊州
,其實是認真做了一番考慮并做出周密計劃的。而且孫權對于他的周密計劃很是認同
,遂周瑜即刻啟程回江陵
,打算大干一場,但是頗為可悲的是在回去的路上患上頑疾
,最后于巴丘逝世
,壽命僅三十六周歲。
周瑜生前留有遺言
,大體意為
,“人都有一死,只是我命短
,沒什么可惜的
,但只恨未能宏圖展志,現(xiàn)在曹操在北面蠢蠢欲動
,劉備在側又如養(yǎng)虎為患……魯肅為人忠貞
,做事一絲不茍,而且不畏生死
,可以代替我
,我即將死去,言論是真誠有益的
,希望能夠被納言……”由此看來周瑜并非羅貫中筆下氣度狹隘之人
,實則有著憂國憂民憂天下的氣魄,而且能夠舉賢薦士
。
歷史上真的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事?還是《三國》改編的,怎么又聽說周瑜是個氣量很大的人
三氣周瑜:史書記載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風
。而與諸葛甚至未曾見面
,何來嫉妒之說呢?他是吳國名將
,赤壁之戰(zhàn)結束二年后病死于伐西蜀準備工作途中
,與諸葛亮素未謀面。心胸開闊
,并非狹窄
。三氣周瑜純屬虛構。周瑜未出征西蜀前已去世
。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
。并非被諸葛亮的才智氣死,書中是杜撰
。
三氣周瑜是歷史故事嗎,簡述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1.諸葛亮曾經(jīng)三氣周瑜
,第一次是:智奪取襄陽。
2.周瑜拼盡全力對曹軍大勝
,剛想進襄陽城
,不料諸葛亮趁周瑜抽不開身,早就已經(jīng)奪得了襄陽城
。
3.第二次是:周瑜的美人計
,周瑜要使用美人計把劉備騙到東吳來殺死,結果被諸葛亮識破
,派趙云陪伴劉備身邊
,還布置好后退的船,迫使周瑜放棄了暗殺念頭
,不得不眼睜睜的看著劉備乘舟而回
,結果周瑜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4.第三次是:赤壁之戰(zhàn)之后
,周瑜想假借去西涼伺機奪回荊州
,結果又被諸葛亮識破,還使自己身陷險境
。
5.三國是個弱肉強食的時代
,諸葛亮和周瑜斗智斗勇氣,最終去除了一個大的障礙
。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三顧茅廬,三氣周瑜是真的嗎
不是真的
。
三國演義的小說家羅貫中的創(chuàng)作采取虛構手法
。
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參加過張士誠的農(nóng)民起義
,當過張士誠的幕僚
,史書上說羅貫中這個人有志圖王。就是他也是一個想出來輔佐一個人成就帝王之業(yè)的
,只不過在后來的斗爭中是朱元璋勝利了
,他沒有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諸葛亮一樣是出師未捷
,不過他身沒死就是了
,羅貫中沒死,但是這種失落感
、寂寞感是一樣的
,所以他在塑造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難免寄托自己的一些想法
。何況諸葛亮這個人確實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一個榜樣
,中國古代讀書人差不多都是有諸葛亮情結的,就是自覺不自覺地就把自個比做諸葛亮了
。
1
、空城計在歷史上倒并非子虛烏有。(魏略)上記載
,魏國大將文聘守石陽時
,“孫權嘗親自將萬眾卒至。時大雨
,城柵崩壞
,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補治
,聘聞權到
;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潛默可以疑之
。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見
,又自臥舍中不起,權果疑之
,語其部黨曰:‘北方以此人為忠臣也
,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動
,此不有密圖
,必當有外救,遂不敢攻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據(jù)《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元末明初,鄧愈(初名友德
,朱元璋手下大將)率軍駐守徽州
,苗軍來攻,“城中守兵甚少
。苗軍奄至
,鄧愈乃激勵將士,大開四門以待之
,苗軍疑不敢入”。
明代使用“空城計”以退敵的還有張臣
、王儀等人
。據(jù)《明史》記載:
王儀為山西右參政,分守冀寧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艿智逶闯牵瑑x洞開城門
,寇疑引去
。……寇嘗大入
,環(huán)攻堡
,欲生得(張)臣。臣麾下酌水為酒
,歡呼歌飲
,寇莫測所為,不敢登
。臣夜決圍出
,取他道以歸。
羅貫中創(chuàng)作《三國演義》時來了個“移花接木”
,把它歸到了諸葛亮的頭上
。
2、三顧茅廬
,這個被世代傳唱的經(jīng)典故事
,在史書《魏略》和《九州春秋》里卻是另外一個面孔,不是劉備親自上門邀請
,而是諸葛亮的自我推薦
。
3、三氣周瑜純屬虛構
。周瑜是病死的
,根本不是氣死的
。而且,周瑜本來是寬宏大量
,英姿颯爽的
,但周瑜在演義里卻變成了一個氣量狹隘的小人,這完全是為了襯托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