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丞相,死后牽連致死者達(dá)三萬多
很多人都不了解中國最后一個丞相的事情
,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我們都知道明初有四大案,又稱為洪武四大案
,分別指的是“胡惟庸案”
、“空印案”
、“郭桓案”還有“藍(lán)玉案”
。朱元璋嗜殺成性
,四大案牽連被殺的人達(dá)十?dāng)?shù)萬之多
。其中“胡惟庸案”是朱元璋上位后策劃的第一起案件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謀反被誅
,朱元璋借此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
,牽連甚多。其實“胡惟庸案”背后有著朱元璋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萬多.png)
胡惟庸像
大明朝建立之初的政治格局分為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次骷瘓F主要是以“淮西二十四將”為主的武將,浙東集團主要是以劉基為首的文臣
。朱元璋為拉攏武將
,打壓文臣,所以二十四功臣中淮西集團成員占據(jù)大部
,劉基居最尾
。朱元璋任命李善長為左丞相,徐達(dá)為右丞相
。后因徐達(dá)常年帶兵在外作戰(zhàn)
,李善長逐漸掌握大權(quán),他也成了淮西集團的首領(lǐng)
。朱元璋感到淮西集團勢力日益膨脹
,威脅到自己的統(tǒng)治后來李善長感覺力不從心,請求告老還鄉(xiāng)
,朱元璋便順?biāo)浦鄣嘏鷾?zhǔn)了
。
朱元璋曾與劉基商討丞相人選問題,朱元璋先提供了兩個人選
,分別是楊憲和汪廣洋
,劉基不認(rèn)可,后來朱元璋問劉基胡惟庸行不行
,劉基卻說“不可不可
,區(qū)區(qū)小犢,一經(jīng)重用
,僨轅破犁
,禍且不淺了”,朱元璋很不高興
,不久也讓劉基告老還鄉(xiāng)了
。胡惟庸知道劉基曾在朱元璋面前說過他的壞話后便對劉基懷恨在心,后來誣陷劉基霸占王氣為自己修墓
,劉基被朱元璋奪去俸祿
,在朱元璋派胡惟庸探望送藥之后不久,劉基就去世了
。劉基之死也成了另一個謎團
。
電視劇《朱元璋》劇照
在汪廣洋和楊憲相繼倒臺后,胡惟庸登上了丞相之位
。而后逐漸膨脹
,擅權(quán)亂政
,挑戰(zhàn)了朱元璋的底線,惹怒了朱元璋
,其地位岌岌可危
。有一日胡惟庸之子騎馬在鬧市狂奔,后墜死于車下
,胡惟庸當(dāng)場殺了牽馬之人。朱元璋勃然大怒
,要殺人者償命
。胡惟庸決定先下手為強,接著就有了后面胡惟庸謀反的故事:胡惟庸上報朱元璋自己家中出了祥瑞邀請朱元璋來觀看
,當(dāng)朱元璋走到西華門時被太監(jiān)云奇攔住
,云奇一時著急說不出話來,就用手指胡家的方向
,朱元璋感到事態(tài)不妙
,立刻登上城樓,發(fā)現(xiàn)胡家上方塵土飛揚
,甲光閃閃
。當(dāng)天便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
,將胡惟庸處死
。
胡惟庸被殺后,案子并沒有了結(jié)
,相反持續(xù)了數(shù)年
,牽扯的人也越來越多,最終李善長等諸多開國功臣連同親族被盡數(shù)屠盡
,牽連致死者達(dá)三萬多
,史稱“胡惟庸案”。
胡惟庸被殺后
,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
,至此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由秦始皇設(shè)立的宰相制度畫上了句號,耐人尋味的是歷史上第一任宰相李斯和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的下場都非常凄慘
。
電視劇《朱元璋》劇照
如今我們再看這段歷史
,胡惟庸案存在諸多疑點,第一點以朱元璋的為人和手段
,胡惟庸想在皇城內(nèi)他的眼皮底下悄無聲息地組織人馬造反根本不可能
。第二點據(jù)考證云奇攔馬一事根本無證可尋,勾結(jié)外部使節(jié)更是是無稽之談
。第三點謀反如此大罪胡惟庸卻沒有經(jīng)過任何審理當(dāng)天就被處死
,難免有殺人滅口之嫌
。清朝張廷玉是把胡惟庸歸入“奸臣”之列的,但在他組織編寫的《明史》中也說“惟庸既死
,其反狀猶未盡露”
。所以胡惟庸擅權(quán)亂政是事實,但所謂的謀反只不過是一個朱元璋的借口罷了
,除去了宰相
,朱元璋掌握了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皇權(quán)達(dá)到巔峰
。一句話
,因為宰相的存在威脅到了朱元璋的皇權(quán),所以胡惟庸必須死
。
中國最后一個宰相胡惟庸是怎么死的?
電視劇《朱元璋》中有這么一幕:胡惟庸試圖弒君篡位的事情敗露之后
,朱元璋便立刻派兵將其擒獲準(zhǔn)備處死
。由于胡惟庸怕癢,所以朱元璋就讓人扒光他的衣服
,然后將之綁在野外讓蚊蟲叮咬
,結(jié)果胡惟庸傲之不住死了。那么如此奇葩的刑罰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
胡惟庸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宰相
,說起“胡惟庸”案更是一個慘,前后牽連三四萬人
,被殺者眾多
。其實胡惟庸之死并不冤枉,朱元璋已經(jīng)忍了他很多年了
。
元朝是因何滅亡的
?朱元璋認(rèn)為是宰相權(quán)力太大左右朝政,最后弄得國不國民生凋敝
,再看看胡惟庸的做法
,他深感危機重重。后來胡惟庸的兒子在鬧市上縱馬狂飆
,結(jié)果從車上掉下來摔死了
,胡惟庸知道后殺了那個駕車的奴仆,此事讓朱元璋非常生氣
,要求胡惟庸抵死
。
洪武十三年,一些朝臣告胡惟庸謀反
,于是朱元璋便以“枉法誣賢”
、“蠹害政治”等罪名將他處死了
。后期又連累了三四萬人,被殺者甚眾
,一向驕橫跋扈的胡惟庸落得個家毀人亡的下場
。
據(jù)說朱元璋恨透了胡惟庸,感覺直接殺死他不過癮
,于是便采用“癢刑”來折磨之
。他命人扒去其衣(涂上吸引蚊蟲的東西)將之困在野外,直到被蚊蟲叮咬癢死
。有人說這是歷史上最奇葩的刑罰
,至于是否為真還有待驗證。
太慘了:株連被殺三萬余人,誰制造了胡惟庸案
胡惟庸當(dāng)了宰相
,執(zhí)政兩年半
,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被殺
。野史里有一個“云奇告變”的故事
。講述了胡惟庸的死因。然而
,這是事實
,還是杜撰呢?這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不是公元1380年正月
,而是公元1380年的夏季
。這一天,位居中書左丞相的胡惟庸請朱元璋駕臨到他府上觀賞“醴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磅啡笔鞘裁淳坝^呢?就是一口井
,據(jù)說這井里的泉水像美酒一般香醇清新
。真有這樣奇特的“醴泉”嗎?胡惟庸說有
,他告訴朱元璋
,這是祥瑞之兆,陛下您來看看
。
朱元璋很好奇
,決定去看看。這一天是五月初二
。朱元璋從西華門出宮
,往胡惟庸府上去
。護衛(wèi)他的車隊走了沒多遠(yuǎn),有人從道路旁邊沖出來攔駕
。衛(wèi)士以為是刺客
,沖上去對攔駕的人拳打腳踢。事實上
,這人根本不是刺客
,他是個宦官,西華門的內(nèi)史云奇
。挨了一通亂打
,云奇奄奄一息地手指胡惟庸府的方向,說不出一句話
。朱元璋多精明的人
,心想這里面有事兒,旋即轉(zhuǎn)身返回西華門登樓遠(yuǎn)望
。這一望可把朱元璋望出了一身冷汗
!怎么樣呢?他瞅見不遠(yuǎn)的胡府亭臺上站著很多披甲執(zhí)劍的武士
,埋伏在走廊和墻后
。
明擺著,這胡惟庸要謀反
!要暗殺自己
!朱元璋急忙派兵前去圍剿,三下五除二
,就逮捕了胡惟庸
,將其赴市正法。
而那位大忠臣云奇被打后
,傷勢過重
,很快也死了。
事情真的就是如此簡單嗎
?胡惟庸真有謀反之心嗎
?
朱元璋當(dāng)皇帝以前,胡惟庸的官職一直不高
,最高才做到正三品太常卿
。這個官也沒什么大權(quán),就是負(fù)責(zé)祭祀啊
、禮儀啊等事情
。先前他還擔(dān)任過縣令、通判等職務(wù)
。
到了明軍奪取了大都城
,胡惟庸才做了中書省參知政事
。大家知道,明朝是延續(xù)元朝的舊制
,這中書省就是國家的最高部門
,下管六部和各地行政機構(gòu),參知政事是從二品的官兒
。
這時候
,大明朝的宰相是跟著朱元璋起家打天下的韓國公李善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伤昀隙嗖?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常常不能料理政務(wù)。一切事務(wù)實際上都是由右丞相楊憲說了算
。在這種情勢下
,朱元璋打算換個年輕點的代替李善長。他想到了劉伯溫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珊谜f歹說,劉伯溫就不答應(yīng)
,一次又一次推辭。朱元璋沒辦法
,就問劉伯溫
,你看楊憲這個人怎么樣?
劉伯溫對楊憲的評價褒貶參半
,說此人能力是有
,可器量狹窄,如果當(dāng)了宰相
,恐怕不能做到公正
。
得,就這個評價
,把楊憲從候選名單中畫去
。
接著,朱元璋又說了一個人——中書省左丞相汪廣洋
。
劉伯溫的回答更糟糕
,說此人的器量還不如楊憲。
左也否決
,右也否決
,朱元璋想了又想,想到了胡惟庸
。劉伯溫說
,胡惟庸是一匹劣馬
,哪能駕車。
這么一來
,朱元璋所提的人選一個都不合適
。然而,朱元璋只是咨詢
,并沒有聽取劉伯溫的意見
。他堅持己見,發(fā)布了兩道任命
。一道是任命汪廣洋為右丞相
,另一道是將胡惟庸從參知政事擢升為左丞相。
這劉伯溫既是個烏鴉嘴
,又是個預(yù)言家
。他說汪廣洋不能擔(dān)任丞相一職,果然說中了
。這汪廣洋喜歡喝酒
,喝起來沒個夠,不僅不管事兒
,還誤事兒
。朱元璋一氣之下,把他貶為廣東行省參政
。
右丞相的位置又懸空了
。誰來接替呢?這個時候
,李善長掛個太師的虛名隱居了
,汪廣洋也給貶了。就剩下個胡惟庸
。這么著
,胡惟庸當(dāng)上宰相,獨攬朝政大權(quán)
。
這胡惟庸和汪廣洋不同
。汪廣洋是個玩家,胡惟庸是個干實事的主
,辦事能力很強
。因此得到朱元璋的寵信。本來就是一步登天
,再被圣上一寵信
,胡惟庸有點兒忘乎所以,漸漸變得驕橫而狂妄。
根據(jù)《明史》中的記載
,胡惟庸的越軌行為可歸結(jié)為三方面
。
第一,辦事不匯報朱元璋
,自個兒獨斷專行
。
第二,私拆朝廷各部上奏朱元璋的奏疏
,有對自己不利的就私藏
。
第三,收受賄賂
,要升官的
,犯錯了想逃避處罰的,都給胡宰相送禮
。禮物五花八門
,有珠寶有名馬有古玩。胡惟庸從來就不拒絕
,你要舍得死
,我就舍得埋。
那么
,權(quán)力欲高速膨脹的胡惟庸
,這時候還不滿足嗎?他一定要謀反
,除掉朱元璋自己登上帝位嗎
?
看一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朱元璋給胡惟庸最初定的罪名
,并不是謀反
,而是“擅權(quán)植黨”
。這一罪名要從洪武十二年
,公元1379年九月說起,當(dāng)時占城國來進(jìn)貢
,可是接待人員沒上報給朱元璋
。這事讓一個宦官知道了,就私下通報給朱元璋
。朱元璋龍顏大怒
,立即責(zé)問胡惟庸和汪廣洋。這兩人磕頭請罪
,申明說這個事情應(yīng)當(dāng)由禮部負(fù)責(zé)
,所以過錯在于禮部。
朱元璋質(zhì)詢禮部。禮部又推向中書省
,說這事兒應(yīng)該由中書省負(fù)責(zé)
。
這可把朱元璋給氣壞了,你推我
,我推你
,踢球呢?于是
,朱元璋下令
,把所有相關(guān)人員全部關(guān)進(jìn)牢獄。說來這只不過是一次辦事人員的疏忽大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芍煸安贿@么想,他感覺受了一伙大臣的蒙騙
,自個兒被架空了
。這朝廷上還有誰可以信任呢?必須查
,查清楚
。可查來查去
,沒個結(jié)果
。沒辦法,只得找一個替罪羊
,誰呢
?倒霉蛋汪廣洋。朱元璋將他賜死
。
這事兒到這里也就算過去了
,哪知道節(jié)外生枝——這汪廣洋有個叫陳氏的侍妾,汪廣洋死后
,她自殺殉夫
。
朱元璋認(rèn)為這個女人品德很高尚,要給予表彰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徊檫@陳氏的出身狀況,才知道她是犯官之女
,被賣為官奴的
。按照規(guī)定,官奴只能賜給功臣
,不能納為妻妾
。朱元璋再度憤怒,再一次審查相關(guān)人員。這次審查六部官員
,包括胡惟庸都受到了牽連
。這么一搞,朝中人心惶惶
,相互彈劾
。想的都是把對方整倒,把自己從是非堆里摘出去
。
公元1380年正月
,大臣們紛紛上疏彈劾胡惟庸。
御史中丞涂節(jié)誣告胡惟庸有謀反篡位之心
。前御史中丞商嵩也彈劾胡惟庸
,說他擅權(quán)。朱元璋派人徹查胡惟庸
,并未查處謀反跡象
,所以,先定了個“擅權(quán)植黨”的罪名
。不久后
,又查出胡惟庸的其他罪名——勾結(jié)北元、勾結(jié)倭寇等
。案子審理整整十年
,不僅查出胡惟庸的諸多罪惡,而且他的同黨也暴露出來
,這其中有太師李善長
、大將陸仲享、名臣宋濂等
。朱元璋是大開殺戒
,受到株連而喪命的人多達(dá)三萬余人。
由此可見
,所謂“云奇告變”一事
,是野史學(xué)家的段子,并非 歷史 真相
,這是其一
。其二
,胡惟庸真的有那么多罪惡嗎
?
我們知道胡惟庸擔(dān)任宰相的時間,他從洪武十七年開始當(dāng)宰相
,到洪武十三年正月被處死
,算起來總共的執(zhí)政時間才兩年半。如果他要謀反,勢必需要一系列的安排和籌劃
。因為胡惟庸雖然當(dāng)了宰相
,可終究是一個文官,手里也沒掌握兵權(quán)
。如果他要造反
,只有拉攏有兵權(quán)的人。他拉攏了嗎
?準(zhǔn)確地說
,是乘虛而入。
朱元璋手下的武將大多是開國功臣
。所以居功自傲
,驕縱枉法。遭到朱元璋訓(xùn)斥
、貶官后
,懷恨在心。這就給胡惟庸提供了一個空間
。他將這些人拉攏
,作為自己的黨羽。
這里頭有兩個關(guān)鍵的人物
,一個是吉安侯陸仲享
,一個是平?jīng)龊钯M聚。他們很快和胡惟庸結(jié)成死黨
。胡惟庸利用他們招兵買馬
。這時候,胡惟庸并不是要造反
,而是為應(yīng)付變局所作的準(zhǔn)備
。這之后,胡惟庸還把老上司李善長拉下水
,他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善長的侄子李佑為妻
。然后利用李佑去游說李善長。年事已高的李善長已經(jīng)沒辦法制約胡惟庸等人
,只得說
,我年紀(jì)老了,你們等我死了再胡作非為吧
。
這一切說明胡惟庸具有謀反之心
,但沒有下定決心謀反。他的謀反之心多半在于自保
。因為朱元璋對王朝內(nèi)部權(quán)勢顯赫的王侯將相越來越猜疑
,加上那些開國功臣的驕縱違法
,官僚中形成各派集團,有文武大臣之間的矛盾
,有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之間的矛盾
,他們互相傾軋排擠,在朱元璋面前攻擊對方
。面對這份亂勁兒
,朱元璋必須向曾經(jīng)與他并肩作戰(zhàn)和同甘共苦的兄弟們開刀。而官僚集團之間的相互攻擊
,恰恰可以為朱元璋所利用
,他可以一個個地來收拾他們。
胡惟庸當(dāng)然撞在刀口上
,朱元璋以“擅權(quán)植黨”的罪名殺了他
。同時被殺的還有陳寧、涂節(jié)等數(shù)人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牵瑔我赃@一條罪名
,就把宰相給處死了
,實在有些說不通,于是
,在胡惟庸死后
,案子又接著調(diào)查,又給胡惟庸加上“通倭”
、“通寇”和“謀反”的罪名
。并且案子不斷牽連擴大。
到了十年后
,案子又有了新的突破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
,明軍與北元軍交戰(zhàn)
。所謂北元,就是元順帝被趕出大都后
,逃回北部草原
,史稱“北元”。這北元軍中有一名將領(lǐng)叫封繼
,他在明軍大將藍(lán)玉北伐時被俘
。據(jù)他供認(rèn),宰相胡惟庸曾經(jīng)通過他與北元太子愛蝤識理達(dá)蠟聯(lián)絡(luò)
,打算向北元借兵
,推翻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朱元璋一直不知道這件事
,因為封繼被押回南京后
,居然被李善長給藏匿了起來。
同年五月
,封繼再度被捕
。招出這件事。太師李善長自然就給牽扯進(jìn)去
,與此同時
,他的家奴盧仲謙,以及陸仲享的家奴封帖本等人
,紛紛向朱元璋告密
,說李善長、陸仲享等人曾參與胡惟庸的“謀反”
,是“胡黨”中人
。
于是,洪武二十三年
,朱元璋以“與胡惟庸交通謀反”的罪名
,將李善長、陸仲享
、毛麒
、趙庸、鄭遇春
、黃彬
、陸聚、金朝興
、葉升
、李伯升、丁玉等人全部誅殺
,受到株連的有三萬余人
。并以《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這時候的李善長已經(jīng)七十七歲
,朱元璋念他年紀(jì)已老
,賜他自縊,而他的家屬七十多口全部被誅殺
。
第二年
,虞部郎中王國用上疏朱元璋,為李善長申冤
。由此可見
,當(dāng)時人們認(rèn)為李善長等人是被冤屈的
。
從根本上說,胡惟庸案的發(fā)生
,來自于朱元璋的猜疑和不信任
。而朱元璋這種猜忌心理很早就形成了,早在農(nóng)民戰(zhàn)爭期間
,他就嚴(yán)密防范部下將領(lǐng)
,為防止他們叛變,凡是將領(lǐng)出征
,就把他們的妻子留在京城做人質(zhì)
。就這樣仍不放心,還派心腹去監(jiān)軍
。即便如此
,也是防不勝防,在嚴(yán)酷的戰(zhàn)爭中朱元璋也確實沒少經(jīng)歷部將謀叛的事件
。咱們就說其中的兩個事件
,第一個——邵榮謀叛事件。
紹榮是與朱元璋一同起事的戰(zhàn)友
,驍勇善戰(zhàn)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
,紹榮和徐達(dá)一起攻克宜興
,至正十九年敗張士誠軍于余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睹魍ㄨb》記載:“太祖自起兵
,所任將帥最著者,徐達(dá)
、常遇春與榮為三
,而榮尤宿將善戰(zhà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币驗閷伊?zhàn)功
,紹榮被擢升為中書平章政事,地位在常遇春之上
。
可是
,至正二十二年的時候,紹榮自處州平定苗軍叛亂回應(yīng)天
,與參政趙繼祖密謀擊殺朱元璋
,被宋國興告發(fā)。朱元璋立即派兵搜捕了紹
、趙二人
,用鐵鏈鎖著
,備下酒食,然后和二人一起喝酒
,朱元璋問:“我與爾等同期濠梁
,望事業(yè)成,共享富貴
,為一代之君臣
,爾如何要謀害我
?”
紹榮回答說:“我等連年出外
,取討城池,多受勞苦
,不能在家與妻子相守同樂
,所以舉此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趙繼祖接著說:“若早為之
,不見今日,獵狗在床下死
,事已如此
,泣何益,惟痛飲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朱元璋聽了以后,就把他們二人縊殺了
。
再說第二個——謝再興謀叛事件
。
謝再興也是朱元璋的舊將。而且
,他還是朱元璋侄兒朱文正的岳父
。朱元璋稱他為“親家?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至正二十二年
,謝再興守衛(wèi)諸暨。當(dāng)時
,金華
、處州的苗軍反叛朱元璋,張士誠乘機派張士信率軍進(jìn)攻諸暨
。謝再興苦戰(zhàn)二十多天
,打敗張士誠軍。這次戰(zhàn)斗后
,謝再興派自己的心腹左總管
、糜萬戶兩人私往張士誠的占領(lǐng)區(qū)杭州販賣物品
,結(jié)果被朱元璋查獲。朱元璋怕泄露軍機
,就殺了這兩個人
,并且把兩人的頭顱懸掛到謝再興的辦事廳里,這對謝再興來說
,是一種侮辱性的警告
。
這之后,朱元璋又擅自做主把謝再興的次女嫁給徐達(dá)
,又派參軍李夢庚去節(jié)制諸暨兵馬
,降謝再興為副將。這讓謝再興憤怒至極
,連續(xù)受辱
,明擺著拿人不當(dāng)人,得
,此處不留爺
,自有留爺處,謝再興捉了李夢庚
,到紹興去投降了張士誠的部將呂珍
。
這兩起反叛事件,對朱元璋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
。他在當(dāng)皇帝之前
,就考慮到如何對待功臣宿將的問題。明王朝建立后
,為了使王侯將相忠于他的朱明王朝
,為了預(yù)防臣僚的反叛,朱元璋采取了種種手段和措施
,可是他總是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