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幼時貧窮
,曾為地主放牛明朝建立之處,在哪里建都朱元璋頗費了一番腦筋
,為何最后還是在南京建都了.png" />
雖然已經(jīng)在南京(應天府)稱帝,但朱元璋對在南京建都并不是很中意
洪武元年(1368)四月
經(jīng)過反復斟酌和考慮
不想此舉遭到群臣駁倒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標巡視關(guān)中
直到最后朱元璋才正式將南京作為都城
。明初的南京城自外而內(nèi),有外城、京城(內(nèi)城)、皇城、宮城四層。內(nèi)城周長九十六里,外城周長一百八十里,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傳聞
,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時命劉伯溫占卜選址。當城墻修好后,劉伯溫陪朱元璋巡視。朱元璋見工程堅固,很是高興,說:“這墻誰能越過?”劉伯溫隨口答道:“除非燕子飛過!”南京城墻很堅固,歷經(jīng)600多年風雨,甚至在日軍炮火下都堅決聳立。不過當時劉伯溫的話里有話,一語成讖,數(shù)年后朱元璋是安徽人,出生于濠州鐘離縣(今安徽省鳳陽縣)
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
,朱元璋是安徽人,曾經(jīng)想過在鳳陽定都,后來還把鳳陽營建為中都,但是卻沒有想過在今天安徽省的省會合肥定都,難道合肥不比鳳陽好嗎?為什么,朱元璋在定都的時候,合肥沒有被納入選項呢?(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在中國古代
,長期以來,合肥其實是作為南京的第一道防線而存在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定都南京的政權(quán)中,合肥往往是南京的衛(wèi)城,合肥為什么會成為南京的衛(wèi)城呢?合肥市與南京市的距離是非常近的
,今天坐高鐵從南京到合肥,不到一個小時,合肥與南京之間,緯度差不多,基本上是處于平行的位置,中間橫亙著一個自東南向西北流的長江,在中國古代,想要攻占南京,從南京的對面橫渡長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里的江面非常寬廣,一般而言,想要攻占南京
(清朝時期
,合肥的地圖。)曹操想要攻打?qū)O吳
,先有赤壁之戰(zhàn),后有合肥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就是從長江的上游,順江而下,一舉拿下孫吳的都城建業(yè)(今南京市),合肥之戰(zhàn),就是企圖從合肥攻入今天的和縣等地,從和縣渡江,一舉攻破建業(yè),為了再次攻打?qū)O吳,曹操營建了合肥城。很遺憾
,這兩場戰(zhàn)役,曹操都失敗了,所以合肥之戰(zhàn)結(jié)束以后,曹操非常的郁悶,孫吳在合肥構(gòu)建了嚴密的防御體系,意味著曹操在有生之年,再也無法實現(xiàn)其統(tǒng)一江南的愿望了。要想守住南京,必須守住合肥
,東晉時期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就是發(fā)生在壽春,壽春與合肥也相當?shù)慕?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合肥”之名稱的來源即與淝水相關(guān)既然合肥是南京的一道防線
南京可以說是一個風水寶地了,有六朝古都的美譽
我們要知道朱元璋打天下是從南往北而不是從北向南的
這個時候朱元璋就看上了南京,南京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
朱元璋把自己的總部設(shè)在南京,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正確的選擇
有位謀士這么說過:定國都于金陵
導讀:南京是中國的四大古都之一,號稱六朝古都
風水寶地
南京是一塊風水極好的寶地
經(jīng)濟發(fā)達
自從中國的經(jīng)濟重心南移以后
地理位置
南京位于長江中下游,地理位置極佳
南北割據(jù)
中國的四大古都,三個都在北方
太祖
南京
永樂帝即使遷都北京
難道真的只是為了給朱元璋面子
相信你就太天真了,今天我們就從地理歷史學來看看
ps:滿清入關(guān)18年后
中國地形圖
中國水系圖
一
朱元璋剛建立明朝的時候,定都南京
為了拱衛(wèi)京城
南直隸核心區(qū)是太湖平原。
至今還是中國九大商品糧生產(chǎn)基地
,也是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本來嘉湖地區(qū)也是江南省的,后來浙江太小了
,就把嘉湖地區(qū)給了浙江。請注意此時黃河的走向,經(jīng)過徐州
。作為中國自古以來的經(jīng)濟核心區(qū)
,首都所在地,江南省設(shè)立之初就有個重要目標就是保衛(wèi)大明帝國的核心區(qū)域之一,太湖平原和京杭運河南段。江南省的北部以徐州為界,西部以安慶為界
。為什么是這兩個地方
?先來看看安慶
地圖一眼看出,如果敵人從西方進攻
,安慶是必經(jīng)之路。再看看安慶城的位置,本來大別山脈和皖南山區(qū)之間僅有40公里左右寬度
,在安慶處又有大龍山的再次收束。可以說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
。看下安慶北方陸路的河流
。都是垂直于長江。
東西向唯一的可大規(guī)模用兵交通通道就是長江。
那么為什么不是銅陵
?可以看到
再看看銅陵
只有安慶是必經(jīng)之路。
安慶的著名戰(zhàn)役是曾國藩李鴻章與太平天國的戰(zhàn)斗
。徐州
徐州歷史太悠久了
。徐州是古九州之一。
最輝煌的時候應該是夏商周時期
,徐國作為淮夷老大,帶著群舒,巢等江淮小弟跟夏商周三朝對著干過。徐州管轄的豐縣
,更是吹過“先有徐州后有軒,唯有豐縣不記年”。徐州是淮海地區(qū)天然的中心城市
。因為行政規(guī)劃的緣故(四省交界,僅和江蘇的宿遷,沭陽,東海接觸)發(fā)展的其實不算很好。蘇豫皖魯四省交界處不少人一直有成立淮海省的呼聲
,欽定的淮海省省會就是徐州。說到徐州,一定要記住
,徐州是黃河和京杭大運河的交界處(明清時期,1855年之前)這是中國的高等級航道圖。
可以看見,江南省核心區(qū)域水運交通極其便捷
。密如蛛網(wǎng)的江蘇水運系統(tǒng)
。徐州幾乎就是這個水運系統(tǒng)的北部邊緣。
徐州地形(偷偷笑
,我看到棗莊了幾乎跟安慶一樣,有山脈收束
但是徐州跟安慶略有不同在于
有便利的交通
處在南船北馬的交界處
對外用兵
,對內(nèi)防守,都是個極其重要的地方。徐州的著名戰(zhàn)爭有
,淮海戰(zhàn)役等。再說說徐州吧
。我再加一張圖
。圖我臨時找的,還是2000年的
。不過大體沒差就行
,2000年人口稠密的地方,在古代大部分時期幾乎也是人口稠密的地方,沒毛病。注意河南東部地區(qū)的人口密度。
可以看到
,徐州,距離北方核心區(qū)域,河南非常接近了,還可以向北威脅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qū)。以朱元璋北伐為例。
可見,朱元璋軍隊首先去了徐州東部(元運河與黃河交界處
河南沒了之后
朱元璋北伐之前,方案是兩套的:
1.直取大都(常遇春方案)
2.先打下山東,再打下河南
朱元璋的理由是:“元建都百年
里面有句話叫援軍四集
那么這個援軍四集
要攻打河南
在看另一個北伐
這是劉裕北伐的路線
彭城就是徐州。
徐州一路向西,河南無險可守
利用黃河水運
和朱元璋北伐選擇幾乎一致
看看地形圖吧。
整個河南經(jīng)濟區(qū)域都受到來自徐州的威脅
徐州地形又是依山傍水
徐州是逐鹿中原的起點之一
二、華東地區(qū)其他較重要軍事重鎮(zhèn)還有淮南(壽縣)
淮南(壽縣)
守江必守淮
為什么守淮
前面也說過
如果隔江對峙,敵人很容易就騷擾到帝國的核心區(qū)
至少要把敵人抵擋在淮河以北。
還有個重要原因是
核心資產(chǎn)無險可守
守淮
(淮南是一座煤炭城市
這里
江蘇水網(wǎng)過于發(fā)達
再回到剛才的水系圖
或者看看長江水系也行。
合肥處在長江流域
而淮南
再放大一點
箭頭所指方向
紅色畫出來是河流
淮河水系和長江水系,之間這么接近
安徽省在舉全省之力打造一個江淮運河
,就是要拓寬東淝河,讓合肥溝通兩大水系并成為安徽航運中心。合肥
,是江南水運系統(tǒng)的邊緣區(qū)域,類似徐州。淮南
,則是延伸。依托八公山和東淝河水運
,淮南地區(qū)一直是守淮的核心。壽縣古城的交通和地理位置
。為什么不能繞過壽縣
??可以看到
分水嶺的存在
所以必須拿下壽縣
而且
,無論是從淮南東部或者西部企圖繞過淮南發(fā)起進攻,都會被南京方面派軍從淮南或者合肥抄了后路,斷了糧道。所以壽縣和合肥的古城,都是高配
,用來長期固守待援的。這是合肥的
這是壽縣的
南京鎮(zhèn)江
南京鎮(zhèn)江跟合肥淮南一樣互為依托,一個可以控制京杭運河
,據(jù)江而守的情況下,不清理鎮(zhèn)江話,從京杭運河下來的敵軍也是不能繞過去進攻別的區(qū)域的,繞了就被鎮(zhèn)江出發(fā)的水軍去大運河燒后勤了。鎮(zhèn)江面對著大運河
。依托江邊的山地和背后的水運系統(tǒng),控制長江和南段運河
,鎮(zhèn)江這個鎮(zhèn)字還是有資格的。南京更是,本來就是首都
,又是長江防線的大腦。這兩地屬于核心區(qū)最后一道防線。
打穿就沒了
。南京面向的是山區(qū)
,滁州地區(qū)不少山呢。南京自己又是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都是打下淮南
,合肥之后,從巢湖一路到長江。可以看到
,南京也是處在長江的收束處。但是南京更多的不是起到安慶的作用,而是大腦和肉盾
。如果敵軍進攻蕪湖
,從蕪申運河方向進攻太湖平原的話,就會受到來自南京的夾擊。如果進攻宣城再去湖州,那也會受到南京從長江方向的攻擊。除了蕪湖呢
??***都是山
,打無可打。所以,南京的作用
,其實就是,大肉盾,你不打不行的大肉盾。只能順江而下去進攻南京
。這個時候南京就可以靠著巨大的城墻
,依山傍水的地形,還有秦淮河水運跟對方消耗了。只要對方一時半會打不下來
,那就得撤。而且南京還可以調(diào)用江南地區(qū)的人工水系系統(tǒng)從各個地方進攻對方
,比如就可以從蕪申運河派點水兵去攻擊對方的后勤啊之類的。堅持不了多久,對方撤了
,然后趕快把合肥和壽縣收復回來,再準備下一次防守。南方堅持多年
,就是靠著這套層層防御的消耗系統(tǒng)。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11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