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安史之亂后的事情的讀者
唐王朝在無比強大的時候,依舊需要面對一個重要的對手
,那就是吐蕃。唐太宗在的時候,就搞不定吐蕃,只能把文成公主送去和親。此后唐中宗時期,又將金城公主送去和親。吐蕃對河套地區(qū)以及安西都護府地區(qū)早就垂涎已久。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后
,唐朝中原地區(qū)自顧不暇,只好將安西都護府的兵馬調往中原平叛。安西都護府一下子就空虛了下來,吐蕃趁機奪取了該地區(qū),包括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區(qū)。宋朝就更不像樣了
,壓根就沒有機會收復河西走廊地區(qū)。李元昊在河套地區(qū)建立了西夏王朝以后,宋朝就失去了對該地區(qū)的管轄機會,本來也沒實力管轄,所以也不心疼張議潮起義歸唐
吐蕃王朝一直對唐王朝不服氣
那地方的人,生活在高原地區(qū)
就算是唐太宗李世民
吐蕃鉆空子:對于新疆、青海
、甘肅和寧夏這些地方,他們早就垂涎,一直沒有機會奪取罷了。為此等到安史之亂爆發(fā)以后,唐王朝把駐扎在這些地方的兵馬都調往中原平叛,導致這些地方完全暴露在了吐蕃大軍的眼皮子地下。吐蕃人毫不客氣
,一路收割,很快占領了安西都護府,西平、武都、合川、懷道等地區(qū),全都落入了吐蕃人手里。此后安西都護府、北廷都護府所包括的隴右州縣全部喪失。當時整個河西走廊以西的地區(qū)
,已經不受唐王朝掌控了。吐蕃大軍甚至虎視眈眈,想要奪取關中之地。張議潮歸唐:此后吐蕃也開始衰敗
,沙州豪門張家出了個心向唐朝的張議潮。吐蕃對豪門的摧殘使得張議潮決心要反抗吐蕃,重歸唐朝。從公元848年開始,張議潮便帶領自己的武裝力量
,逐漸收復了瓜州、沙州等地,并且將該地區(qū)獻給唐朝。五年三月
,白敏中為司空,招討南山、平夏黨項行營兵馬都統(tǒng)此后又收復了哈密
、吐魯番、張掖、酒泉等11個州,并且命人帶著版圖投靠了唐王朝。當時是唐宣宗執(zhí)政,已經到了晚唐時期,其實對這些地方的統(tǒng)治也失去了實際意義。這些地方大多數(shù)也都被地方豪強們所占領。宋朝對河套地區(qū)
,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五代十國的時候
,唐王朝分崩離析,天下被各路節(jié)度使所占領。盤踞在河西走廊一帶的節(jié)度使家族老李家本打算自立為王的三年
可是宋王朝經歷了一番掙扎以后
好景不長
為了保證自己的獨立,李繼遷不惜向遼國稱臣
沒有河套地區(qū)
河西走廊到底有多重要呢?漢武帝時期,其實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漢武帝曾經不止一次派遣過使者前往西域
大宛之跡
此后漢朝更是因為有了河西走廊
后世任何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都希望得到這條通道
可是安史之亂以后
宋朝也希望收復河西走廊
總結:強大的軍事實力
唐朝之所以失去河套地區(qū)的控制權
宋朝之所以沒有奪取河套地區(qū)的控制權,那是因為打不過人家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速度有點小快了,國家尚未一統(tǒng),就先收拾手下將領參考資料:
《宋史》
《新唐書》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動亂的一個朝代,在當時的宋朝由于政治和軍事上的軟弱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而宋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宋朝的時候是非常艱難的
然而趙匡胤的后代在經濟得到休養(yǎng)生息之后沒有建設軍隊
事實上如果當時趙匡胤的后代選擇在經濟得到喘息之后發(fā)展軍事并且定都長安,收復河西走廊
怕破壞宋金協(xié)定
,給金朝打仗找到借囗,影響自己的太平生活。 歸義軍政權的出現(xiàn),和唐朝后期的衰落以及吐蕃的強大有很大關系。唐朝自從安史之亂后,由盛轉衰
,國力逐漸衰落,而青藏高原的吐蕃卻在這一時期走向強盛,數(shù)次控制西域和河西走廊,甚至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長安。
河西走廊在漢武帝時期,由霍去病攻取
,之后漢朝為了經營這里和西域,在這里設置屯田兵,河西走廊不少地方成為漢人聚集地。而唐朝的衰落
,使唐朝無力有效掌握這一地區(qū)。后來,當?shù)貪h人在張議潮的率領下當時的唐宣宗將這一地區(qū)設置為歸義軍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后
,中華大地從安史之亂形勢上的四分五裂導致實際上四分五裂。927年,宋太祖趙匡胤在洛陽夾馬營出生時,正是五代十國的最亂時。趙匡胤算是將門之后,父親趙弘殷是將軍,亂世出生的趙匡胤從小能受到比較好的教育。公元938年,后晉皇帝石敬瑭為了一己私利,竟然把漢人固有領土 幽云十六州 送給北方契丹政權,甘愿認契丹皇帝為父皇帝,自己作為兒皇帝。燕云十六州
,現(xiàn)在位于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qū)、山西北部地區(qū),沿著長城內線。這片地區(qū)數(shù)十萬平方公里,西到山西,東到渤海,是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連接地帶,也是華北平原的頂部區(qū)域。占領幽云十六州,對游牧民族而言,進可攻退可守;對中原政權來說,則可以將游牧民族擋在農耕地區(qū)以外,扼守華北平原。所以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
后來
,后晉很快滅亡,取而代之的后漢也沒能要回幽云十六州中原漢人政權包括宋朝
1.剛才說了
2.漢人普遍認為
上面三張地圖分貝時秦漢唐,這三個朝代時期
,幽云十六州都在版圖內公元959年
。周世宗柴榮發(fā)起了收復幽云十六州的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一路勢如破竹,契丹在幽云十六州一代的守將,要么成了俘虜要么望風而降,就在打到幽州城下的時候,39歲的柴榮病倒了,病的不輕,不得不終止軍事行動,返回開封。 周世宗柴榮于年底去世,6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第二年正月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宋太祖趙匡胤照樣要采取國家統(tǒng)一行動的
,他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難”,滅了后蜀
趙匡胤37歲的弟弟趙光義繼位后
后來契丹人被金朝消滅
燕云十六州位于今天北京
、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應州是今山西應縣
燕云十六州東西寬約六百公里
幽云十六州,又稱燕云十六州
那么幽云十六州到底是那些地方呢
北宋王朝之所以想要收復這個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這一地區(qū)
但是
等到北宋王朝建立
這是在網上找到的燕云十六州的圖
。燕云十六州包括燕(幽)、薊
這個地區(qū)首先是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中國的長城基本上都在這一代修建
,以此來抵抗游牧民族不時的侵擾。葉隆禮在《契丹國志》卷三《太宗嗣圣皇帝紀下》也評論說:“ 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以分番、漢之限,誠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也”。幽云十六州大約有十二萬平方公里
,數(shù)百萬的人口,而且這里土質肥沃,又有煤鐵,生產的商品和產生的巨大的財富,在遼國號稱: 兵戎冠天下之雄,與賦當域中之半, 在遼國只有親王才能掌管燕云地區(qū)。燕云十六州是中國北方的北大門,也是賦稅重地和人口重鎮(zhèn)
,這樣一個寶地,宋朝肯定是想收復他。
這是大概的燕云十六州的位置和北宋首都開封的位置
。從北宋的首都開封離遼國的南京(現(xiàn)代的北京市),也就是幽州大概是597.4公里
,兩者中間相隔的是華北平原,幾乎沒有任何險要的地形可以防守,北方的游牧騎兵南下,幾乎可以順勢沖到北宋首都開封城,這個是什么樣子的概念呢按照極限的90公里來算來算
讀者可以觀看兩次戰(zhàn)爭
,來看看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推進速度。第一件事是澶淵之盟之前的遼軍入侵的戰(zhàn)爭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
,遼圣宗耶律隆緒和他的母親蕭太后,率20萬大軍,從幽州出發(fā),向南推進。到了十月份,遼兵攻下祁州,向東南推進,經貝州,直撲澶州城下,而且僅隔一河的都城開封就暴露在遼國騎兵的威脅之下,需要的事件差多一個月,也就是三十多天,三十多天在古代的通訊條件,大宋王朝要安排眾多的軍隊來防御,基本不靠譜。而且遼軍此次是直接撲向開封,山西河北還有大片的土地并沒有占領,但是遼朝的軍隊直接可以進攻開封的皇帝和百官組成的中樞政府。第二件事靖康之變的金軍入侵事件
宋徽宗宣和七年十月金朝東路軍統(tǒng)帥完顏宗望率軍自平州南下
,到第二年的正月也就是靖康元年正月,就已經包圍北宋首都汴京城(今河南開封),中間各城的宋軍雖然在抵抗,但是只有兩個月金兵就已經來到開封城下,而各地當時的勤王軍還在趕往開封的路上。靖康元年八月,金兵再次南下,東路完顏宗望9月8日從保州出發(fā)燕云十六州的存在讓宋朝失去了心目中的防線“長城”
幽云十六州
公元936年,千古罪人兒皇帝石敬瑭為了自保(受到李從珂的打擊)
、自立(當皇帝),向契丹遼太宗耶律德光求救出兵,條件之一就是自立后割讓幽云十六州。正愁無法南下的耶律德光當即出兵扶持石敬瑭自己為后晉皇帝,順利將十六州收入囊中。自此在十六州被割據以后
直到失去十六州后四百多年后的的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指揮徐達
這個問題看似很清楚,其實蠻復雜
問題是石敬瑭在出賣的時候他鎮(zhèn)的有十六州全部權限嗎?例如最關鍵的幽州是石敬瑭給契丹的嗎
但相對當時中原和契丹雙方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