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在內外交困之時,他何嘗不想效法晉元
早在這年正月
二月間
按崇禎皇帝的本意是自己逃往南方
可是
因為如果實行這個辦法
大唐天寶十五載(756)七月九日,太子李亨在杜鴻漸等人的陪同下
所以
等到起義軍逼近北京的時候
公元1644年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崇禎在煤山投繯自盡。崇禎的勵精圖治的心情和對朝務的勤勉在中國幾千年皇帝史上都是罕見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當然
,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非是崇禎一人的責任,甚至可以說根源不在崇禎,但不可否認的是崇禎的責任也非淺。我們不妨來看幾個例子,以作借古鑒今之用。一
、明朝官員薪俸很低,歷朝罕見。低薪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貪污受賄之風。而明朝的官僚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更成為了官員貪污腐敗的深層次原因。但崇禎并不清楚這種官員腐敗的深層因由,卻簡單地企圖用儒家道德來約束和要求大臣,屢屢宣講“文官不愛錢”的古訓。反過來,崇禎則自覺有充足的理由認定手下的官員都是一幫酒囊飯袋、蛀蟲敗類。君臣關系之緊張,歷朝歷代無過于崇禎年間。當崇禎的道德濟世的理念無法實施
,而內憂外患反而更加激烈時,他認定“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二、崇禎元年七月
這一事件的結果是
三
崇禎十四年年底,洪承疇孤軍困守松山
崇禎自殺時留下遺詔:“朕涼德藐躬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17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