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寶珍微拍1684期 ‖ 文房雅玩精品集粹

      說歷史 2023-06-06 01:54:11

      寶珍微拍1684期 ‖ 文房雅玩精品集粹

      品名:清代狀元徐郙作竹雕詩文臂擱

      規(guī)格:高26.5cm 寬8cm

      重量:116.8克

      說明:這件清代狀元徐郙作竹雕詩文臂擱

      ,以質地堅硬
      、表面油潤細膩的竹片雕刻而成,竹片凸面刻詩文:‘春山有氣作猶浪,靜室無風虛若天’
      。此竹雕詩文臂擱選材精良
      、造型典雅、刻竹書法剛勁挺拔、老竹表面長年使用痕跡明顯,包漿皮殼渾厚細膩
      ,是難得一見文人書房雅器。全器包漿皮殼細膩
      、溫潤如玉
      ,整體氣質文雅大方。入手可當寫書法之臂擱
      、書房擺設使用。

      徐郙(1836年-1907年)

      ,字壽蘅
      ,江蘇嘉定人。1861年狀元
      ,授修撰
      。1900年拜協(xié)辦大學士,官至兵部尚書
      ,左都御史
      ,工詩,善書法
      。1906年致仕

      品名:清代大紅酸枝文房座子

      規(guī)格:高24cm 寬17.5cm

      重量:422.5克

      說明:這件清代大紅酸枝文房座子,器型典雅

      ,花紋美觀,質地堅硬,色澤溫潤,寶光外顯
      ,風格高雅,古意盎然
      。雅室
      、庭院清居置之
      ,足見風雅,富有情趣
      。置于書房
      ,盛放盆景雅件,既亮眼悅目
      ,又祥和雅致
      ,可謂藏賞用皆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捎趶d堂插花與盆景植物相映成趣
      ,增空間自然古樸之意,頗具文人儒雅意蘊

      品名:清代名家陳曼生款壽山田黃石山水風景圖印章

      規(guī)格:高7.7厘米

      ,邊長3.3厘米

      重量:251克

      說明:田黃石以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

      ,自明清以來就被印人視為“印石之王”
      。數(shù)百年來田黃石極受藏家至愛,正如俗語所說:“黃金易得
      ,田黃難求”

      這枚壽山田黃石山水風景圖印章,取壽山田黃石精雕而成

      ,色質柔亮
      ,石紋清晰細膩,包漿柔美
      。呈四方形
      ,打磨光滑,器身浮雕山水風景圖
      ,色澤古雅凝重
      。邊款待考,印文:物常聚于所好
      。具有較高收藏價值

      陳曼生,(1768-1822)

      ,字子恭
      ,號曼生,別稱夾谷亭長等
      。浙江錢塘(今杭州)人
      ,生活在乾隆嘉慶年間。為“西泠八家”之一
      ,擅長古文辭
      ,精于雕琢以書法篆刻成名
      ,其文學、書畫
      、篆刻樣樣精通
      ,才氣過人。

      品名:清代金石學家篆刻家黃牧甫刻紫水晶瑞獸鈕印章

      規(guī)格:高6cm 寬4.5cm

      重量:163g

      說明:這件紫水晶瑞獸鈕印章

      ,印成圓形
      ,上雕一瑞獸,邊款:甲午仲春牧甫為萍石老人作
      。印文:明月清風真我友
      ,人生此外何求。紫水晶是一種紫色的靈性水晶
      ,五行學說里紫水晶被認為五行屬火
      ,可以“因貴招財”。顏色神秘而艷麗
      ,頗為吸睛
      ,黃牧甫,原名士陵
      ,字牧甫
      ,篆刻“黟山派”開創(chuàng)者。于篆刻一藝
      ,黃氏大膽開拓取法范圍
      ,彝鼎、權量
      、詔版
      、泉幣、鏡銘
      、古陶、磚瓦
      、石刻等
      ,無不為用,印作饒有鼎彝
      、鏡銘文字趣味
      ,看似平常,實則變化無窮

      品名:近現(xiàn)代著名金石家王福廠刻田黃石雙獸鈕印章

      規(guī)格:高5.2㎝ 寬3.6㎝ 厚2.2㎝

      重量:65g

      說明:田黃石因具有皇族專用的黃色

      ,被滿清皇族寵愛并視為珍寶,爭相尋覓
      ,價與金玉相埒
      ,視同瑰寶
      ,倍受文人雅士、官宦
      、皇族及帝王的喜愛
      ,自清以來極負盛名。相傳乾隆皇帝曾以田黃石祭天
      ,并冠予帝帽
      ,故田黃歷來有「石中之王」的尊號。

        此印章取田黃為材

      ,橢圓形
      ,印鈕圓雕一大一小子母瑞獸,邊款:丙子孟陬之月福廠仿元人印
      ,印文:千印廬
      。王福廠(1879——1960),字維季
      ,號福廠
      ,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金石家
      。浙江杭州人
      ,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因喜收集印章
      ,自稱印備
      ,室名麋研齋。工書
      ,凡鐘鼎
      、籀隸無不能。清末與丁仁等創(chuàng)設西泠印社

      品名:清代篆刻名家

      、畫家程庭鷺老坑端石“寒江獨釣”套硯

      規(guī)格:高2.3cm 長14.5cm 寬11cm

      說明:此件硯臺取材名貴端石,石質堅硬

      ,細膩溫潤
      ,極易發(fā)墨,硯膛打磨光滑
      ,形狀古樸傳統(tǒng)
      ,硯端飾靈芝如意紋,寓意祥瑞如意
      。紋飾形象生動
      ,匠心獨具,硯底有“序伯程庭鷺”款識
      。程庭鷺(1796 —1858 )清代畫家
      、篆刻家
      ,字序伯,號蘅鄉(xiāng)
      。他的繪畫
      ,筆墨沉厚蒼茫,意境蕭疏
      。能詩詞
      ,擅長駢體文。篆刻以丁敬
      、黃易為法
      ,上溯秦漢。他以藝文之名盛播于江浙
      。陳云伯評述他“抱鸞鳳之姿
      ,挹煙霞之氣,詩情畫境一如其人”
      。搭配小葉紫檀天地蓋
      ,上陰刻寒江獨釣圖,文氣十足
      ,小葉紫檀木質細膩堅硬
      ,牛毛紋豐富,色澤沉穩(wěn)
      。此硯質地細膩手感潤滑
      ,皮殼包漿一流,品相完好
      ,為本晚的封面拍品
      ,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了!

      品名:清代乾隆年制白水晶花口筆洗

      規(guī)格:高3.3㎝ 長9.9㎝ 寬6㎝

      重量:76g

      說明:水晶自古以來就被奉為神石之一

      ,產(chǎn)自東海
      ,被譽為是東海老龍王的饋贈之物,以水晶制作的文房用品向以其凈澈通透而頗受文人青睞
      ,能擁有一件水晶雕作品
      ,是文人雅士的追求之一。這件清代白水晶筆洗
      ,取材珍貴白水晶
      ,質地晶瑩剔透
      ,靈氣逼人
      ,器型雅逸,呈八瓣海棠形
      ,弧腹
      ,平底
      。整器形制小巧,雅致精美
      ,用以盛水洗筆
      ,不但實用,更可以怡情養(yǎng)性
      ,陶冶情操

      品名:清代大雅齋黃地墨彩祥龍戲花圖筆筒

      規(guī)格:高16cm 寬12.5cm

      說明:此藏品端莊周正,圓口

      ,口底相若
      ,圈足。胎質堅實細膩
      ,施釉均勻瑩潤
      ,釉面光潔瑩亮。筒身黃釉為地
      ,釉色黃潤明艷
      ,均勻純凈。黃地上繪墨彩祥龍戲花圖
      ,繪畫生動
      ,龍紋神態(tài)威嚴,身形矯健
      ,趾爪尖利
      ,穿梭于花海之間。周圍花朵嬌艷盛開
      ,葉脈
      、花蕊繪制細膩婉轉,描寫精細生動
      ,色彩悅目
      。筆筒口沿處題有紅彩“大雅齋”銘,“大雅齋”瓷器是慈禧太后專用的御瓷
      ,精工細作
      ,不計工本。 整器繪畫飽滿
      ,構圖疏密有致
      ,釉面均勻潤澤,所飾龍紋寓意吉祥
      ,品相甚佳
      ,極富質感,代表當時制瓷的最高水平,值得收藏

      品名:清末民國刻銅名家陳寅生刻小葉紫檀詩文筆筒

      規(guī)格:高14cm 寬11cm

      重量:596g

      說明:此筆筒甄選上等小葉紫檀木整料制成

      ,木質油潤,質地凝潤光澤
      。形制簡約
      ,彰顯古時文人追求自然古樸的風雅情懷。筆筒每一面均微凹入
      ,通體曲線優(yōu)美
      ,做工十分精細,呈現(xiàn)詩文
      ,字體流暢
      ,落款“寅生”

      陳寅生(1875—1952),名麟炳

      ,順天人
      ,清同治秀才,通醫(yī)學
      ,能書善畫
      ,清末民國刻銅名家。在清末至民國時期
      ,被譽為在墨盒上刻文字
      、圖案的第一人。

      品名:清代銅胎橋耳三足爐

      規(guī)格:高8.5cm 口徑13cm

      重量:1162克

      說明:橋耳爐

      ,橋的含意為媒介
      ,可通達妙境,其耳似橋
      ,意為通達
      。橋耳爐,亦稱“鳳眼橋耳”以其雙耳形矮細長
      ,似丹鳳之眼
      ,故名之。這件清代三足橋耳銅爐
      ,精銅鑄造
      ,器式古樸典雅,圓口
      ,短頸
      ,扁圓腹,口沿上塑雙橋耳
      ,下承三乳足
      ,沉穩(wěn)大氣
      ,爐底識款“

      朵云齋”,包漿渾厚

      ,通體古栗,品相完美
      ,收藏陳設精品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

      。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寶珍微拍1684期 ‖ 文房雅玩精品集粹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有無數(shù)鐵血將士保家衛(wèi)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