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國屢遭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入侵
,由此萌發(fā)創(chuàng)立現(xiàn)代化海軍以資抗衡的念頭。然而囿于守舊派抵制、派系爭端、事權不一、缺乏歐美軍事科學新知與財政拮據(jù)等因素,清朝內(nèi)部對海軍艦種、威力、數(shù)目、自造或外購、與如何配置有過相當多爭論,其中任務定位與建造過程最起波折的大型艦只,恐怕非當時被稱作“快船”的巡洋艦莫屬。在大艦巨炮的刺激下,清朝對于鐵甲艦作為海戰(zhàn)主力的認知還算清晰
,然而要用哪種“快船”輔助鐵甲艦卻走過彎路。起初,背負自制船艦民族重任的福州船政局,于1876年便向法國購買鐵木合構的 “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在建造開濟號的同時,創(chuàng)設福州船政局的左宗棠也向德國訂制仿開濟號式樣的兩艘軍艦
,是為“南琛”與“南瑞”號。迨開濟號完工并撥歸南洋水師使用后,左宗棠見到自制軍艦的功能并不遜于外購艦,于是又向福州船政局要求續(xù)建“鏡清”、“寰泰”號巡洋艦。接著兩廣總督張之洞又替廣東水師訂制廣甲、廣乙、廣丙等巡洋艦。一時之間,清朝的造船工業(yè)蒸蒸日上,似乎大有可為。然而
,淮軍重臣李鴻章對湘軍與南洋水師的發(fā)展并不樂見,對鐵甲艦與快船的功能也認識不清。李鴻章曾聽信英國籍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與其助手金登干的話,以為鐵甲艦已過時,遂于1875年購買3、4百余噸的蚊子船多艘當作“守港利器”,并阻撓南洋水師購買鐵甲艦的計劃,宣稱“南北洋面萬余里,一旦有警,僅得一二艘,恐不足以往來扼剿”。沒想到蚊子船炮大船小、穩(wěn)定性差的缺點,根本無益戰(zhàn)局,也使跟風購船的各省督撫埋怨不已。但李鴻章不思記取教訓
眼見南洋水師日漸壯盛的李鴻章十分著急
此外
,由于開濟、南琛、南深三艦于中法戰(zhàn)爭時,竟躲在浙江寧波鎮(zhèn)海口避戰(zhàn)李鴻章倚恃的海軍主力,除了前述的定遠與鎮(zhèn)遠艦外
不過雖然清末海軍的建設浮現(xiàn)各種弊端,但這批艨艟巨艦終歸是當時亞洲首屈一指的威風神兵
但是在經(jīng)歷對外大型戰(zhàn)陣的考驗時,北洋海軍的弱點與清朝體制的衰敗頓時暴露無遺
黃海海戰(zhàn)時
雖然李鴻章意欲亡羊補牢
北洋海軍覆沒后
,清朝僅剩開濟、南琛、南瑞號等老舊的巡洋艦妝點軍容,對嚇阻外敵幾無作用,遂火速向德國訂造海容、海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21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