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李隆基登基的事情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
,接著往下看吧~文官政治形成之前,我國古代的宮廷政變極多
,唐朝尤甚。公元690年
,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武則天在位共15年1
公元705年
不過
除了張柬之外
這三方之所以一起行動,是因為張易之和張宗昌這兩位“面首”在朝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與寵妃不同,面首可以直接參與朋黨。二人被除之后,朝中隨之被貶的多達數(shù)十人。然而,逼武則天退位則不再計劃之內(nèi)
。因為當(dāng)時的武則天已經(jīng)81歲,其崩后太子李顯便可即位,沒有必要留下威逼生母的惡名。同時武則天在武三思和李顯之間選擇了李顯為太子,本就是默認(rèn)了復(fù)唐一事。所以當(dāng)張柬之等人想要迎李顯復(fù)位之時,李顯遲疑了,但已騎虎難下。2
、景龍政變神龍政變同年
,武則天去世,但要說從此李家便重掌政權(quán)的話卻也并非事實。因為當(dāng)時的政局其實是李家人當(dāng)皇帝,而武氏掌控實權(quán),比如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訓(xùn)。李顯并非雄主
,對這一局面并無改變之意,但太子李重俊卻想要鏟除武氏,使李家天下名副其實。李顯的皇后韋氏并非李重俊的生母,韋氏的女兒安樂公主下嫁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xùn)
,于是武氏與韋后聯(lián)合想要廢了李重俊,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這是李重俊發(fā)動政變的背景玄武門
公元707年
然而
,當(dāng)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簇?fù)碇凶诶铒@馳赴玄武門之時,李顯一句話便使禁軍幾乎全部倒戈:汝并是我爪牙
,何故作逆?若能歸順,斬李多祚等,與汝富貴。最終,李重俊和李多祚戰(zhàn)敗被殺
。而這次政變,由于鏟除了武氏一族,又使韋氏掌控了朝政。韋后一直想模仿武則天稱帝,其在公元710年毒殺中宗李顯,李家又一次走到了危急的邊緣。3
、唐隆政變中宗李顯死后,韋后扶李顯四子李崇茂登基
,并臨朝稱制,改元唐隆。之后,韋后將領(lǐng)南北衙禁軍給了韋氏家族的人掌握,開始了她的“登基”之路。安樂公主
同時
,由于太平公主反對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安樂公主一定要置太平公主于死地。于是
,為了鏟除韋氏一黨公元710年
上官婉兒
這一戰(zhàn)
4、先天政變
睿宗李旦即位之后
李隆基的最終稱帝,其實與當(dāng)年的太宗李世民非常相似
,只不過,太平公主扮演了李建成的角色。睿宗李旦能夠再次登基多賴?yán)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但由于李隆基的勢力迅速增長
,李旦不得不以妹妹太平公主來制衡。據(jù)《資治通鑒》記載:每宰相奏事,上輒問:“嘗與太平議否?”又問:“與三郎議否?”然后可之
。三郎,謂太子也。公主所欲,上無不聽公元712年
帝傳位于皇太子,自稱太上皇帝
可見,稱朕的太上皇李旦仍是真正的皇帝
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最初并不在意李隆基
公主又嘗乘輦邀宰相于光范門內(nèi),諷以易置東宮
公元713年
太上皇李旦親自請求李隆基免除太平公主的死罪
與之前的政變不同
誅殺太平公主的同一年
憶昔開元全盛日,
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22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