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兩縣百姓赴京上訪爭奪魏德深這個縣令
      ,這到底是為何呢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20 12:30:01

      兩縣百姓赴京上訪爭奪魏德深這個縣令
      ,這到底是為何呢

      現(xiàn)代官員離任,審計已然成為定制

      。從監(jiān)督角度講,此舉雖屬事后監(jiān)督
      ,但畢竟是在體制內(nèi)運作
      ,其警戒作用還是毋庸置疑的。古代沒有審計制度
      ,前任官員與繼任者辦個簡單的交接手續(xù)
      ,即可走人。但前任官員通常都要接受一項特殊的審計—民心的審計

      隋朝魏德深

      ,原為小吏,因為有才能
      ,調(diào)任貴鄉(xiāng)縣長
      。他清正廉明,勤政愛民
      ,施政并不嚴厲
      ,轄區(qū)卻十分安定。不久魏德深奉命調(diào)任館陶縣長
      ,貴鄉(xiāng)縣的官吏和百姓聞訊
      ,紛紛落淚,泣不成聲
      。正式離任時
      ,全城的人都來送行,民眾號泣的聲音
      ,響徹縣城上空
      。至館陶,百姓歡迎之若父母
      。曾經(jīng)勾結(jié)官府
      、稱霸一方的劣紳,面對正氣凜然的魏德深
      ,也不敢出門作惡了
      。昔日逃亡他鄉(xiāng)的人們也紛紛返回,縣城一派祥和景象
      。然而貴鄉(xiāng)縣的父老鄉(xiāng)親不甘心失去好縣長
      ,便不畏路途艱險
      ,群體赴京上訪,請求朝廷讓魏德深留任貴鄉(xiāng)縣
      ,朝廷發(fā)文應允了群眾的請求
      。好縣長才上任就要離開,館陶縣的百姓當然也不答應
      ,又來到郡里提出訴訟
      ,甚至認為貴鄉(xiāng)縣所憑據(jù)文書是假的。最后上司做出裁決
      ,滿足貴鄉(xiāng)縣百姓的意愿
      ,讓魏德深重回貴鄉(xiāng)。貴鄉(xiāng)縣的官吏百姓歡歌笑語
      ,共慶好縣長歸來
      。而館陶縣的人們則無不悲傷痛哭,有的干脆跟隨魏德深搬到貴鄉(xiāng)縣居住

      ,這到底是為何呢.png" />

      民心最公平,民意不可違

      。對拂逆民意
      、不說人話的狗官,老百姓也會群體暴動
      ,給他點顏色瞧瞧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六月,陜州民眾群體暴動
      ,驅(qū)逐了觀察使崔蕘
      。原來這個崔長官一向高高在上,不知百姓疾苦
      ,農(nóng)民申訴旱災
      ,他竟指著庭院中的樹說:“樹上還長有樹葉,哪來的旱災!”并對報告災情的農(nóng)民處以杖刑
      。長官不說人話
      ,不干人事,民眾被徹底激怒了
      ,于是一聲吆喝
      ,砸了衙門,把崔大人給趕跑了
      。后來朝廷把崔蕘貶為昭州司馬
      ,以平息民憤。

      那個“五大天地”的政治笑話

      ,最為典型
      。某官貪腐成性
      ,老百姓恨之入骨。期滿將離任
      ,老百姓送他一匾,上寫“五大天地”四個大字
      。該貪官不解其意
      ,老百姓解釋說:“一到任,大人便金天銀地;在內(nèi)衙里
      ,大人花天酒地;坐堂問案時
      ,大人昏天黑地;老百姓無辜含冤,不由得恨天怨地;如今大人就要卸任
      ,真是謝天謝地
      。這就叫做‘五大天地’?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古代官員稀少

      ,州縣班子就那么幾個人,處理政務時主要長官常常事必躬親
      ,直接接觸百姓的機會就多
      ,即使出行坐轎,草民也可攔轎告狀
      。緣此
      ,草民對長官的認知也就更加直接而真切。而現(xiàn)代的地方官
      ,隊伍越來越龐大
      ,職能部門副手成列,百姓想求見長官
      ,層層阻隔都難沖破;加之長官老是忙應酬忙公關忙出國甚至忙賭博
      ,熱衷剪彩講話上電視,百姓認識長官主要就靠媒體推介了
      。通過中介總不如直接認知
      ,更何況中介的公信力還屢遭質(zhì)疑。所以
      ,現(xiàn)代的官員離任時
      ,百姓依依不舍、真心挽留的情景似乎鮮有所聞
      ,而類似“五大天地”的放鞭炮慶祝某官滾蛋
      ,倒是時見報道。如此民心審計
      ,不免讓號稱“公仆”的官老爺們有些尷尬

      魏德深是個怎樣的人

      魏德深

      隋 巨鹿(今屬河北)人

      。初為文帝挽郎,遷貴鄉(xiāng)長
      。為政清廉
      。煬帝出兵遼東,賦役苛重
      ,加以官吏贓賄
      ,民不聊生,而貴鄉(xiāng)則較安定
      ,尋轉(zhuǎn)館陶長
      ,貴鄉(xiāng)人請留,兩縣爭訟
      ,斷歸貴鄉(xiāng)
      ,館陶居民有因而遷居貴鄉(xiāng)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へ┰獙毑丶灯淠?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迫令率千人增援東都,后與李密軍交戰(zhàn)時陣亡

      [事見資治通鑒第一百八十四卷]
      ,貴鄉(xiāng)長弘農(nóng)魏德深,為政清靜
      ,不嚴而治
      。遼東之役,征稅百端
      ,使者旁午
      ,責成郡縣,民不堪命
      ,唯貴鄉(xiāng)閭里不擾
      ,有無相通,不竭其力
      ,所求皆給
      。元寶藏受詔捕賊,數(shù)調(diào)器械
      ,動以軍法從事
      。其鄰城營造,皆聚于廳事
      ,官吏遞相督責
      ,晝夜喧囂,猶不能濟。德深聽隨便修營
      ,官府寂然
      ,恒若崐無事,唯戒吏以不須過勝余縣
      ,使百姓勞苦
      ;然民各自竭心,常為諸縣之最
      ,民愛之如父母
      。寶藏深害其能,遣將千兵赴東都
      。所領兵聞寶藏降密,思其親戚
      ,輒出都門
      ,東向慟哭而返;或勸之降密
      ,皆泣曰:“我與魏明府同來
      ,何忍棄去!”
      河北省《大名縣志》載:魏德深(生卒不詳)
      ,隋代弘農(nóng)(郡名
      ,今河南靈寶)人。曾任貴鄉(xiāng)(大名)長
      ,為政清正廉明
      ,深受百姓擁戴。......
      北史·魏德深傳
      魏德深
      ,本巨鹿人也
      。祖沖,仕周
      ,為刑部大夫
      、建州刺史,因家弘農(nóng)
      。父毗
      ,郁林令。
      德深初為隋文帝挽郎
      ,后歷馮翊書佐
      、武陽郡司戶,書佐
      ,以能遷貴鄉(xiāng)長
      。為政清凈,不嚴而肅
      。會興遼東之役
      ,征稅百端
      ,使人往來,責成郡縣
      。于時王綱弛紊
      ,吏多贓賄,所在征斂
      ,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縣,有無相通
      ,不竭其力
      ,所求皆給,而百姓不擾
      。于時盜賊群起
      ,武陽諸城多被淪陷,唯貴鄉(xiāng)獨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へ┰獙毑厥茉t逐捕盜賊,每戰(zhàn)不利
      ,則器械必盡
      ,輒征發(fā)于人,動以軍法從事
      ,如此者數(shù)矣
      。其鄰城營造,皆聚于聽事
      ,吏人遞相督責
      ,晝夜喧囂,猶不能濟
      。德深各問其所欲
      ,任隨便修營,官府寂然
      ,恒若無事
      。唯約束長吏,所修不須過勝余縣
      ,使百姓勞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為諸縣之最

      尋轉(zhuǎn)館陶長
      ,貴鄉(xiāng)吏人聞之,相與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
      ,語不成聲
      。及將赴任,傾城送之
      ,號泣之聲
      ,道路不絕。既至館陶
      ,闔境老幼
      ,皆如見其父母。有猾人員外郎趙君實
      ,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jié)
      ,前后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縣
      ,君實屏處于室,未嘗輒敢出門
      。逃竄之徒,歸來如市
      。貴鄉(xiāng)父老
      ,冒涉艱險,詣闕請留德深
      ,有詔許之
      。館陶父老,復詣郡相訟
      ,以貴鄉(xiāng)文書為詐
      。郡不能決
      。會持節(jié)使者韋霽
      、杜整等至,兩縣詣使訟之
      ,乃斷從貴鄉(xiāng)
      。貴鄉(xiāng)吏人,歌呼滿道
      ,互相稱慶
      。館陶眾庶,合境悲泣
      ,因從而居住者數(shù)百家

      寶藏深害其能。會越王侗征兵于郡,寶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東都
      。俄而寶藏以武陽歸李密
      。德深所領皆武陽人也,念其親戚
      ,輒出都門
      ,東向慟哭而反。人或謂之曰:“李密兵馬
      ,近在金墉
      ,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歸
      ,誰能相禁
      ,何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與魏明府同來
      ,不忍棄去
      ,豈以道路艱難乎!”其得人心如此
      。后沒于陣
      ,貴鄉(xiāng)、館陶人庶
      ,至今懷之
      。 (節(jié)選自《北史魏德深傳》)
      譯文:
      魏德深,本來是巨鹿人
      。他的祖父魏沖
      ,在周朝為官,擔任刑部大夫和建州刺史
      ,于是把家安在弘農(nóng)
      。他的父親魏毗,擔任郁林縣令

      德深開始時擔任隋文帝的挽郎
      ,后來歷任馮翊書佐、武陽司戶書佐等職
      ,因為有才能
      ,調(diào)任貴鄉(xiāng)縣縣長。他處理政務清廉干練
      ,措施并不嚴厲
      ,但能使社會安定。適逢遼東戰(zhàn)役
      ,官軍征稅名目繁多
      ,征稅的使者來來往往
      ,指令各郡縣長官負責征稅。當時朝廷法度松弛混亂
      ,官吏多半貪贓受賄
      ,他們橫征暴斂,所到之處
      ,百姓都承受不了他們的命令
      。只有唯魏德深的這一個縣,百姓能互通有無
      ,沒有耗盡財力
      ,所需求的東西都能供給,百姓的生產(chǎn)生活沒有受到干擾
      ,堪稱非常安定

      當時盜賊群起,武陽等城多半被淪陷
      ,只有貴鄉(xiāng)獨自保全
      。郡丞元寶藏收到朝廷詔令詔抓捕盜賊
      ,但他與盜賊作戰(zhàn)
      ,每當失利,就連器械也必定全部丟失
      ,于是從百姓那里征討
      ,動不動就以軍法論處,這樣的情形有好幾次
      。鄰近的縣城修造這些器械時,都是聚集在辦公廳里
      ,官吏們交替監(jiān)督責令
      ,無論白天黑夜都喧鬧不堪,但還是做不成
      。而魏德深只是分別詢問大家各自想承擔哪方面的任務
      ,讓大家看怎么方便就怎么修造,官府里很安靜
      ,總像是沒事一樣
      。魏德深只管著負責營造的官吏,讓他所修造的器械不得超過其他縣
      ,不得讓百姓辛勞吃苦
      。然而因為他的部下各自盡心盡力,所修造的器械又常常是各縣中最多的

      不久魏德深調(diào)任館陶縣長
      ,貴鄉(xiāng)縣的官吏和百姓聽說之后
      ,大家在一起談及此事,都歔欷落淚
      ,語不成聲
      。等到將要赴任時,全城的人都來送他
      ,人們號泣的聲音
      ,在整條道路連成一片。他到了館陶
      ,館陶全境的百姓
      ,不論老幼,都像是見了父母一樣
      。有個奸猾的家伙
      ,即員外郎趙君實,他跟郡丞元寶藏互相勾結(jié)
      ,前前后后的多任縣令縣長
      ,沒有哪個不受他指揮的。但自從德深來到館陶縣
      ,君實只能躲在家里
      ,從未敢隨便出門。那些逃亡他鄉(xiāng)的人們
      ,都回來了
      ,人多得像集市里一樣。貴鄉(xiāng)縣的父老鄉(xiāng)親不畏路途艱險
      ,到朝廷去請求讓德深留任本縣
      ,朝廷有詔書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而館陶縣的父老又來到郡里提出訴訟
      ,認為貴鄉(xiāng)縣的文書是假的
      。郡里無法作出裁決
      。適逢持節(jié)使者韋霽
      、杜整等到來,兩縣的人們都來到使者這里提出訴訟
      ,于是使者就作出判決
      ,順從了貴鄉(xiāng)縣的民意。貴鄉(xiāng)縣的官吏百姓滿路歌唱歡呼
      ,互相慶祝
      。館陶全縣的人們則全都悲傷痛哭,因此搬到貴鄉(xiāng)居住的就有數(shù)百家

      元寶藏深深嫉妒德深的能力
      。適逢越王趙侗從郡里征兵
      ,元寶藏于是命令德深率一千士兵前往東都洛陽。不久
      ,元寶藏帶著武陽縣投降李密
      。魏德深所率領的,都是武陽人
      ,因為自己的家鄉(xiāng)跟隨了賊寇
      ,這些人思念親人,就走出都城門口
      ,面向東悲傷哭泣
      ,然后返回都城。有人對他們說:“李密的兵馬就在金墉
      ,很近
      ,距離這里只有二十多里。你們?nèi)绻霘w附他
      ,誰能禁止得了
      ?何必這樣自己折磨自己!”這些人都落淚說:“我們是和魏明府一同來的
      ,不忍心棄他而去
      ,哪里是因為道路艱難啊
      !” 魏德深深得人心的情形就是這樣的

      后來,在與賊寇的戰(zhàn)斗中
      ,魏德深死在戰(zhàn)場上
      。貴鄉(xiāng)
      、館陶兩縣的人們到現(xiàn)在都還懷念他

      求歷屆高考語文文言文試題

      2009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
      (09年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沖
      ,仕周,為刑部大夫
      、建州刺史
      ,因家弘農(nóng)。父毗
      ,郁林令

      德深初為隋文帝挽郎
      ,后歷馮翊書佐、武陽郡司戶
      ,書佐
      ,以能遷貴鄉(xiāng)長。為政清凈
      ,不嚴而肅
      。會興遼東之役,征稅百端
      ,使人往來
      ,責成郡縣。于時王綱弛紊
      ,吏多贓賄
      ,所在征斂,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縣
      ,有無相通,不竭其力
      ,所求皆給
      ,而百姓不擾。于時盜賊群起
      ,武陽諸城多被淪陷
      ,唯貴鄉(xiāng)獨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へ┰獙毑厥茉t逐捕盜賊
      ,每戰(zhàn)不利,則器械必盡
      ,輒征發(fā)于人
      ,動以軍法從事,如此者數(shù)矣
      。其鄰城營造
      ,皆聚于聽事,吏人遞相督責
      ,晝夜喧囂
      ,猶不能濟。德深各問其所欲
      ,任隨便修營
      ,官府寂然,恒若無事
      。唯約束長吏
      ,所修不須過勝余縣
      ,使百姓勞苦。然在下各自竭心
      ,常為諸縣之最
      。尋轉(zhuǎn)館陶長,貴鄉(xiāng)吏人聞之
      ,相與言及其事
      ,皆歔欷流涕,語不成聲
      。及將赴任
      ,傾城送之,號泣之聲
      ,道路不絕
      。既至館陶,闔境老幼
      ,皆如見其父母
      。有猾人員外郎趙君實,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jié)
      ,前后令長
      ,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縣
      ,君實屏處于室
      ,未嘗輒敢出門。逃竄之徒
      ,歸來如市
      。貴鄉(xiāng)父老,冒涉艱險
      ,詣闕請留德深
      ,有詔許之。館陶父老
      ,復詣郡相訟
      ,以貴鄉(xiāng)文書為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げ荒軟Q
      。會持節(jié)使者韋霽、杜整等至
      ,兩縣詣使訟之,乃斷從貴鄉(xiāng)
      。貴鄉(xiāng)吏人
      ,歌呼滿道
      ,互相稱慶。館陶眾庶
      ,合境悲泣
      ,因從而居住者數(shù)百家。寶藏深害其能
      。會越王侗征兵于郡
      ,寶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東都。俄而寶藏以武陽歸李密
      。德深所領皆武陽人也
      ,念其親戚,輒出都門
      ,東向慟哭而反
      。人或謂之曰:“李密兵馬,近在金墉
      ,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歸,誰能相禁
      ,何為自苦如此
      !”其人皆垂泣曰:“我與魏明府同來,不忍棄去
      ,豈以道路艱難乎
      !”其得人心如此。后沒于陣
      ,貴鄉(xiāng)
      、館陶人庶,至今懷之

      (節(jié)選自《北史魏德深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
      ,不正確的是
      A.為政清靜,不嚴而肅 肅:恭敬

      B.會興遼東之役 會:適逢

      C.所在征斂,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動之軍法從事 動:招致
      【答案】D
      【考點】主要考查對常見文言實詞的掌握情況
      ,能力層級為B級

      【解析】D項“動”,總是
      ,常常

      【思路分析】要做好此類題目,一是靠平時多積累,二是要學會借助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進行推斷
      ,兩者結(jié)合
      ,則問題迎刃而解。
      9.以下句子中
      ,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擁戴的一組是
      ①常為諸縣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
      ,語不成聲
      ③未嘗輒敢出門 ④詣闕請留德深
      ⑤以貴鄉(xiāng)文書為詐 ⑥詣使訟之,乃斷從貴鄉(xiāng)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D
      【考點】考查考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
      ,能力層級為C級。
      【解析】排除法
      ,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屬下有方
      ,約束官吏,排除A
      、B
      ;③ “未嘗輒敢出門”是滑人趙君實害怕魏德深,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嚴厲
      ;故排除A和C
      ,而④“請闕留德深”顯然是表明百姓愛戴,且⑥“乃斷從貴鄉(xiāng)”的主語是兩使
      ,不能說明百姓愛戴

      【思路分析】先要準確理解題干文句的含義,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是否與題干文句契合
      。不符合要求的選項一般有兩類:一是將別人做的事或說的話說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說的
      ,致使陳述對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問
      。排除法時作此類題目較簡便快捷的方法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
      ,歷任多種職務后升職主持貴鄉(xiāng)政務。其時朝廷綱紀敗壞
      ,官吏貪污受賄
      ,民不聊生;只有貴鄉(xiāng)生產(chǎn)生活一切照常進行
      ,百姓沒有受到騷擾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體恤下情
      。鄰城打造兵器
      ,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責,尚不能成功
      ;而貴鄉(xiāng)則約束官吏
      ,避免百姓勞苦,官府安靜
      ,一直像無事一樣。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歡迎
      ,又能震懾奸猾之人
      。他到館陶,百姓見他如見父母
      ;而奸人趙君實與逃竄之徒
      ,只能躲藏流亡。他后來將回貴鄉(xiāng)
      ,貴鄉(xiāng)吏民互相慶賀

      D. 郡丞元寶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領武陽籍士兵在家鄉(xiāng)附近作戰(zhàn)
      ,想利用軍士的戀家情緒使軍隊潰散
      。但魏德深極得人心,士兵們?nèi)疾蝗屉x他而去

      【答案】C
      【考點】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解析】C項“而奸人趙君實與逃竄之徒
      ,只能躲藏流亡”錯誤,文中說的是“自德深到縣任職以來
      ,君實呆在家中不敢出門
      。逃犯紛紛來自首?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疤痈Z之徒”是指四處流亡的人
      ,而不是指與趙君實之流。
      【思路分析】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把握人物
      、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tài)度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nèi)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jié)處的理解
      。在做此類題時
      ,選項中每一個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對應的地方,注意排除把“無”說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擾
      。此類題目設錯誤項時
      ,有一個典型的做法,就是把兩件事或兩個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屬于這件事的內(nèi)容說成是另一件事的內(nèi)容
      ,有的甚至是無中生有

      11.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jié)
      ,前后令長
      ,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譯文:
      (2)館陶眾庶
      ,合境悲泣
      ,因從而居住者數(shù)百家。
      譯文:
      【答案】⑴(趙君實)與群丞元寶藏互相往來
      ,結(jié)交密切
      ,先后來到館陶做令長的人,沒有不受他們指揮差遣的
      。⑵館陶境內(nèi)的老百姓
      ,全都悲傷乃至下淚,于是跟隨他到貴鄉(xiāng)居住的有幾百家

      【考點】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B級。
      【解析】本題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
      ,翻譯時注意聯(lián)系前后文
      ,力求做到“信、達
      、雅”
      。第(1)句注意“交結(jié)”為古今異義和“令長”、“ 指麾”等詞的落實
      ;第(2)句注意“合境”和“從而”“ 居住” 為古今異義

      考生要樹立采分點的意識。⑴中“相”譯為“相互”
      ,“交結(jié)”譯為“結(jié)交”
      ,“未有”譯為“沒有不”。(相
      、交結(jié)
      、未有各1分,大意1分
      ,共4分)⑵“庶”譯為“老百姓”
      ,“合”譯為“全都”,“因”譯為“于是”
      ,“數(shù)”譯為“幾”
      。(庶
      、合、因
      、數(shù)各1分
      ,大意2分,共6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魏德深
      ,本來是巨鹿人
      。祖父是魏沖,在周作過刑部大夫
      、建州刺史
      ,于是就安家在弘農(nóng)。父親名為魏毗
      ,作過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
      ,后來作過馮翊書佐
      、武陽司戶書佐,因為才能卓著升任貴鄉(xiāng)縣令
      。為政清凈
      ,不采用嚴厲的辦法治理縣政。正好趕上遼東作戰(zhàn)
      ,朝廷想出各種辦法征稅
      ,派人到各個郡縣責成催辦。當時
      ,朝綱廢弛
      ,法治紊亂,官吏貪贓賄賂成風
      ,橫征暴斂
      ,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貴鄉(xiāng)縣
      ,貧富相通
      ,不竭盡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滿足了
      ,卻沒有驚擾百姓
      ,所以被稱為“大治”。當時盜賊群起
      ,武陽等城大多被攻陷
      ,唯獨貴鄉(xiāng)得以保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へ┰獙毑厥茉t逐捕盜賊
      ,經(jīng)常進剿失敗
      ,每次都丟盔棄甲,軍械丟得干干凈凈
      ,于是就又從老百姓那里征集
      ,并且以軍法要挾百姓,像這樣已經(jīng)多次了
      。臨近的城池在建造
      ,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員民眾互相指責
      ,日夜喧嘩
      ,還是不能完成。德深問眾人想做什么工作
      ,安排并讓人們便宜從事
      ,官府安靜了,就象什么也沒發(fā)生一樣
      。只不過約束負責的官員
      ,修造的城池也無須超過別的縣,而使百姓辛勞困苦
      。但是他的屬下辦事盡力
      ,為各縣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調(diào)任館陶縣令
      ,貴鄉(xiāng)官員百姓聽說這個消息后
      ,互相談論這件事,都感慨流淚
      ,說不出話來
      。到了去任職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
      ,哭號的聲音傳便整條道路
      。魏德深到了館陶,全縣的百姓都象見到父母一樣
      。有一叫趙君實的狡猾的員外郎
      ,和郡丞元寶藏互相勾結(jié),前后任的縣令沒有不被趙君實左右的
      。自德深到縣任職以來
      ,君實呆在家中不敢出門。逃犯紛紛來自首
      。貴鄉(xiāng)百姓冒著危險到城里請求德深留任
      ,上級下令答應了。館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訴
      ,稱貴鄉(xiāng)的任命文書是假的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な夭荒軟Q斷。正好有持節(jié)使者韋霽
      、杜整等到了
      ,兩縣的百姓拜見使者并訴訟,才判給貴鄉(xiāng).貴鄉(xiāng)官員百姓在路上歌舞慶祝
      。而館陶的全縣人民都悲傷痛哭
      ,規(guī)模達到了幾百家之多。
      元寶藏對魏德深很厭惡
      ,正好越王楊侗在郡中征兵
      ,元寶藏就令魏德深帶一千士兵去東都洛陽。不久元寶藏以武陽歸順李密
      。德深所帶領的士兵都是武陽人
      ,因為家鄉(xiāng)已被敵人占領,想到親人
      ,都出洛陽向東痛哭
      ,然后又回洛陽了。有人對士兵們說:“李密的軍隊在金墉
      ,離此僅二十多里地。你們要是去投靠李密
      ,又有誰能夠阻擋呢
      ?何必這樣痛苦?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笔勘鴤兌伎拗f:“我們和魏大人一起來
      ,不忍心丟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為道路難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魏德深就象這樣深得民心。后來他和敵人作戰(zhàn)
      ,犧牲在戰(zhàn)場上
      ,貴鄉(xiāng)、館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懷念魏德深

      (09年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8~11題
      郭原平字長泰,稟至行
      ,養(yǎng)親必已力
      。性閑木功,傭賃以給供養(yǎng)
      。性謙虛
      ,每為人作匠
      ,取散夫價。主人設食
      ,原平自以家窮
      ,父母有肴味,唯餐鹽飯而已
      。若家或無食
      ,則虛中竟日,義不獨飽
      ,要須日暮作畢
      ,受直歸家,于里中買里中買糴
      ,然后舉爨
      。父抱抱篤疾彌年,原平衣不解帶
      ,口不嘗鹽菜者
      ,跨積寒暑。父喪既終
      ,自起兩間小屋
      ,以為祠堂。每至節(jié)歲烝嘗
      ,于此數(shù)日中
      ,哀思,絕飲粥
      。父服除后
      ,不復食魚肉。于母前
      ,示有所啖
      ,在私室,未曾妄嘗
      。自此迄終
      ,三十余載。高陽許瑤之居在永興
      ,罷建安郡丞還家
      ,以綿一斤遺原平。原平不受
      ,送而復反者前后數(shù)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幹俗酝唬骸敖駳q過寒,而建安綿好
      ,以此奉尊上下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痹侥税荻苤C砍鍪匈u物
      ,人問幾錢
      ,裁言其半,如此積時
      ,邑人皆共識悉
      ,輒加本價與之。彼此相讓
      ,欲買者稍稍減價
      ,要使微賤,然后取直
      。居宅下濕
      ,繞宅為溝,以通淤水
      。宅上種少竹
      ,春月夜有盜其筍者,原平偶起見之
      ,盜者奔走墜溝
      。原平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
      ,乃于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
      ,令足通行,又采筍置籬外
      。鄰曲慚愧
      ,無復取者
      。又以種爪為業(yè)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瀆不復通船
      ,縣官劉僧秀愍其窮老
      ,下瀆水與之。原平曰:“普天大旱
      ,百姓俱困
      ,豈可減溉田之水,以通運瓜之船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蹦瞬綇乃劳X唐貨賣。每行來
      ,見人牽埭未過
      ,輒迅楫助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
      ,后人未及,常停住須待
      ,以此為常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
      。太守蔡興宗臨郡
      ,深加貴異,以私米饋原平及山陰朱百年妻
      ,原平固讓頻煩
      ,誓死不受。人或問曰:“府君嘉君淳行
      ,敏君貧老
      ,故加此贍,豈宜必辭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痹皆唬骸案粢晕崃x行邪,則無一介之善
      ,不可濫荷此賜
      。若以其貧老邪,耋齒甚多
      ,屢空比室
      ,非吾一人而已?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苯K不肯納
      。百年妻亦辭不受。
      (節(jié)選自《宋書·郭原平磚》)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稟至行
      ,養(yǎng)親必己力 稟:賜與
      B. 性閑木功,傭賃以給供養(yǎng) 閑:熟習
      C. 日暮作畢
      ,受直歸家 直:報酬
      D. 于里中買糶
      ,然后舉爨 爨:做飯
      【答案】A
      【考點】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 B
      【解析】稟:天賦
      ,賦予

      【思路分析】需要結(jié)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采取篩選的辦法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有效信息在文章開頭:“郭原平字長泰
      ,稟至行
      ,養(yǎng)親必己力”。一般的
      ,人物傳記開頭除了介紹姓名字號
      、籍貫、身份
      ,還要介紹其品行等
      。A項的“秉”應當為“天賦”的意思。
      9. 以下各組句子中
      ,分別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義助人的一組是
      A. ①唯餐鹽飯而已 ②后人未及
      ,常停住須待
      B. ①父抱篤疾彌年 ②要使微賤,然后取直
      C. ①于母前
      ,示有所啖 ②豈可減溉田之水
      D. ①原平乃拜而受之 ②己自引船
      ,不假旁力
      【答案】A
      【考點】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C
      【解析】B
      、后一句表明郭原平不賺便宜
      ;C、后一句表明郭原平先人后己
      ,不計較私利
      ;D、分別表明郭原平不隨便接受別人東西和不愿麻煩別人

      【思路分析】在解答時
      ,先要準確理解題干文句的含義,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是否與題干文句契合
      。用排除法
      ,B “每出市賣物,人問幾錢
      ,裁言其半
      ,如此積時,邑人皆共識悉
      ,輒加本價與之
      ,彼此相讓
      ,欲買者稍稍減價
      ,要使微賤,然后取直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睋?jù)前文,這只能表明他家貧窮或者說他的儉樸而不能表明仗義助人;C“普天大旱
      ,百娃俱因
      ,豈可減溉田乏水,以通運瓜之船” 不能表明仗義助人
      ,只能說是他體恤他人
      ;D“高陽許瑤之居在永興,罷建安郡丞還家
      ,以綿一斤遺原平
      ,原平不受,送而復反者前后數(shù)十
      ,瑤之乃自往曰:‘今歲過寒
      ,而建安綿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侥税荻苤?是說許陽送他禮物,他不肯接受
      ,不能表明郭原平孝順父母
      。“每行來
      ,見人牽埭未過
      ,輒迅楫助之,己自引船
      ,不假旁力”也不能表明仗義助人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
      ,竭盡全力贍養(yǎng)雙親
      。他外出做工,賺錢養(yǎng)家
      ,家中斷炊
      ,從不獨自飽食。照顧病父
      ,積年累月始終不懈
      ;父親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魚肉

      B.郭原平為人寬厚
      ,常常顧及他人感受。出市賣物
      ,只收半價
      ,以致買者加價付錢。他家種竹,有人偷筍
      ,他掘出竹筍放在籬外
      ,盜者感到慚愧,不再偷盜

      C.郭原平以種瓜為業(yè)
      ,曾遇大旱,運瓜的溝渠不能通船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h官劉僧秀要引農(nóng)田中水注入瓜渠讓他運瓜,他不肯接受
      。運瓜時他見有人遇到困難
      ,卻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舉察郭原平為孝廉
      ,他不愿接受
      。太守蔡興宗私人送米給他,他堅決推辭
      ;有人勸他別拒絕
      ,原平謙虛地說,自己沒有一點善行
      ,不當受到賞賜

      【答案】C
      【考點】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C
      【解析】不是“引農(nóng)田中水注入瓜渠”
      ,而是“放其他溝渠的水注入運瓜水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斑\瓜時”應為“每次行船來錢塘”

      【思路分析】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時間
      、人物
      、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tài)度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nèi)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jié)處的理解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
      ,乃于此植竹處溝上立小橋
      ,令足通行。
      (2)若以其貧老邪
      ,耋齒甚多
      ,屢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答案】(1)郭原平自認為不能廣泛施舍
      ,致使這人跌倒,于是在種竹處的溝上搭起小橋
      ,讓人足以通行

      (2)如果因我又窮又老的話,老人很多
      ,家家戶戶經(jīng)常貧困
      ,不只是我一個人而已。
      【考點】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 B
      【解析】(1)注意“以”“顛沛”“乃”“立”“令”“足”的翻譯
      。(2)注意“若”“以”“其”“耋齒”“屢空比室”的翻譯。文言文翻譯要嚴格執(zhí)行直譯的原則
      ;找準得分點:重點實詞
      、活用詞、句式特點
      、重要虛詞
      、通假、偏義復詞
      ;保持譯句流暢通順讓
      ,譯句和原文語境吻合。
      【思路分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
      ,同時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的能力
      ,翻譯時注意聯(lián)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
      、達
      、雅”。第(1)句注意“顛沛”為古今異義和“立”
      、“ 足”等詞的落實
      ;第(2)句注意“其”和“耄齒”“ 比” 等詞的落實。
      附文言文譯文:
      郭原平
      ,字長泰
      ,宋朝會稽郡永興縣人。他生性孝順
      ,為人正直寬厚
      ,樂于行善,總是處處先人后己
      ,不貪圖計較個人的私利
      。郭原平很孝順
      ,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侍養(yǎng)父母。他會做木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拷o人做工供養(yǎng)雙親。他生性謙虛
      ,每次給人做工
      ,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錢。雇主招待他吃飯時
      ,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貧窮
      ,父母不曾吃葷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飯就算了
      。家里有時沒飯吃
      ,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餓
      ;等到傍晚收工
      ,得了工錢回家,在村里買米
      ,然后燒火做飯
      。父親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帶
      ,口不嘗鹽漬的蔬菜
      ,這樣過了一冬一夏,連覺都沒躺下睡過一次
      。郭原平每次去市場賣東西
      ,別人問多少錢,他總是栽減成市價的一半
      ,這樣時間長了
      ,城里的人都認識他,于是加還本價給他
      ,賣者買者彼此總要互相推讓
      。郭原平總想使買的人稍稍減價,等價錢低廉然后才收錢
      。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濕
      ,他便繞著宅基挖了條水溝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邊種了一些竹子
      ,春季夜里有人來偷竹筍
      ,有一次,郭原平偶爾起來撞見了
      ,偷筍的人奔逃掉進了水溝
      。郭原平認為自己不能廣施善行
      ,而使偷者摔跤,于是在種竹筍地方的水溝上搭一座小橋
      ,使偷者行走方便
      ,又采了些竹筍放在籬笆外面。偷筍人感到很慚愧
      ,從此再也沒有人去他家偷筍
      。郭原平以種瓜為業(yè)
      。宋世祖大明七年發(fā)生大旱災
      ,他的運瓜水道不再能通船,縣令劉僧秀憐惜他貧窮年老
      ,放其他溝渠的水給他
      。郭原平說:“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難
      ,怎么能減少灌溉稻田的水
      ,用來通行運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錢塘賣貨
      。每次行船來錢塘
      ,看見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壩下還沒有牽過去,就迅速操槳過去幫助
      ,自己的船自己牽引
      ,不要旁人的幫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經(jīng)通過了水壩
      ,后面的人還沒趕上來
      ,他常常停船等待,似乎這樣已成了習慣
      。因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欽佩
      ,所以太守王僧朗推舉他為“孝廉”,郭原平?jīng)]有接受
      。太守蔡興宗來到該郡
      ,對郭原平的為人行事也很欽佩,感到驚異
      ,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饋贈給郭原平和山陰縣朱百年的妻子
      。郭原平堅決的一再推讓,誓死不受
      。有人問他說:“府君嘉獎你淳厚的德行
      ,憐憫你年老貧窮,所以才有贍養(yǎng)之贈
      ,豈能苦苦推辭呢
      ?”郭原平回答說:“府君如果因我的孝義行為而給以賞賜
      ,則不止我一個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隨便承受這種賞賜
      ;如果因我貧窮衰老而饋贈
      ,而八九十歲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貧困
      ,并非只是我一個罷了
      。”他始終不肯接受
      ,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辭不接受


      (09年北京卷)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1)叔孫通者
      ,薛人也。及項梁之薛
      ,叔孫通從之
      。敗于定陶,從懷王
      。懷王為義帝
      ,叔孫通留事項王。漢二年
      ,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
      ,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
      ,因竟從漢

      (2) 漢五年,已并天下
      ,諸候共尊漢王為皇帝于定陶
      。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
      。群臣飲酒爭功
      ,醉或妄呼,拔劍擊柱
      ,高帝患之
      。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
      ,可與守成
      。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备叩墼唬骸暗脽o難乎
      ?”叔孫通曰:“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鄙显唬骸翱稍嚍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3)于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魯有兩生不肯行
      ,曰:“公所事者且十主
      ,皆面諛以得親貴。吾不忍為公所為
      。公所為不合古
      ,吾不行
      。公往矣
      ,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
      ,不知時變
      。”
      (4)遂與所征三十人西
      ,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馀人習之月馀
      ,叔孫通曰:“上可試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鄙霞扔^
      ,使行禮,曰:“吾能為此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蹦肆钊撼剂曇蔻佟h七年
      ,長樂宮成
      ,諸侯群臣皆朝。儀:先平明
      ,謁者治禮
      ,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wèi)宮
      ,設兵張旗志
      。傳言“趨”。殿下郎中夾陛
      ,陛數(shù)百人
      。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
      ,東鄉(xiāng);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
      ,西鄉(xiāng)
      。大行設九賓,臚傳

      (5)于是皇帝輦出房
      ,百官執(zhí)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
      。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
      。至禮畢,復置法酒
      。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
      ,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
      ,謁者②言“罷酒”
      。御史執(zhí)法,舉不如儀者
      ,輒引去
      。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者
      。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乃拜叔孫通為太常
      ,賜金五百斤
      。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賜諸生
      。諸生乃皆喜曰:“叔孫生誠圣人也
      ,知當世之要務?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ㄈ〔挠凇妒酚洝な鍖O通傳》)
      ①肄:學習
      、練習 ②謁者:官名,掌接待賓客及贊禮

      6.下列語句中
      ,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 益:漸漸
      B.度吾所能行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終了
      【答案】C
      【考點】考查對文中實詞的理解
      【解析】C項,據(jù)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內(nèi)容“魯有兩生不肯行
      ,曰:‘公所事者且十主
      ,皆面諛以得親貴。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
      ,吾不行
      。公往矣,無污我
      !’”和叔孫通笑著說:“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眾儒生被征召的情況來看
      ,叔孫通此處斷不會認為他們“品德低下”,應當譯為“見識淺陋”
      。課文《曹劌論戰(zhàn)》有“肉食者鄙”
      ,《出師表》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句子。
      【思路分析】文言文實詞的推斷
      ,基本方法就是代入原文
      ,據(jù)上下文的文意進行排除或篩選,至于據(jù)結(jié)構(gòu)
      、語法等進行分析
      ,還不如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難度不要大),積累一定的文言文
      ,形成語感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
      、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①漢王敗而西
      ,因竟從漢 ②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B. ①及項梁之薛 ②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C. ①謁者治禮
      ,引以次入殿門 ②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
      D. ①度吾所能行為之 ②數(shù)十年
      ,竟為秦所滅
      【答案】A
      【考點】考查對文言文虛詞的理解。
      【解析】A項均為介詞“趁機”
      。B項:到(動詞)/的(助詞)
      。C項:按照(介詞)/在(介詞)。D項:所字結(jié)構(gòu)
      ,助詞
      ,可譯為“的”或不譯/被(介詞),被動句固定句式“為……所”
      【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虛詞均出自大綱規(guī)定的18個文言文虛詞
      。對照句出自教材或選文
      。對于前者可以此句中該詞的意義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講的通還是講不通
      。對于后者
      ,則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個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
      ,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于定陶
      諸侯一起擁戴漢王在定陶即位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
      您所侍奉過的人主將近十位了,您都是憑當面阿諛得到了信任和富貴
      C.陳車騎步卒衛(wèi)宮
      ,設兵張旗幟
      擺開戰(zhàn)車騎兵步兵以拱衛(wèi)皇宮
      ,設置士兵的隊列,并豎起旗幟
      D.以尊卑次起上壽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
      ,為皇帝祝壽
      【答案】C
      【考點】考查翻譯文言文中的句子

      【解析】C項:“車騎”翻譯成“戰(zhàn)車騎兵”錯
      【思路分析】用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翻譯,難度不大
      ,但考生一定要據(jù)上下文仔細辨別其翻譯中的細微之處
      。據(jù)文章第二、三段可知
      ,這是叔孫通為漢帝制定禮儀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
      。朝堂上當然不會像作戰(zhàn)那樣排兵布陣了。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
      ,全部表現(xiàn)叔孫通有眼光
      、識時務的一組是
      ①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②高帝悉去秦苛儀法
      ,為簡易
      ③夫儒者難與進取
      ,可與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⑤御史執(zhí)法
      ,舉不如儀者
      ,輒引去
      ⑥叔孫生誠圣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答案】B
      【考點】考查對文章信息的篩選

      【解析】②寫的是高帝的做法
      ,據(jù)此可排除A、C兩項
      ;⑤寫的是叔孫通幫助恢復古禮后的效果
      ,不能說明其“識時務,有眼光”
      ,據(jù)此可排除D項

      【思路分析】考生一定要有原文意識,找到備選項在原文的所在
      ,據(jù)上下文讀懂大意
      ,再據(jù)題干進行篩查。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初即位
      ,不喜歡繁文縟節(jié),崇尚簡易
      B.跟隨劉邦征戰(zhàn)的將軍們不懂禮儀
      ,表現(xiàn)粗魯
      C.叔孫通幫助朝廷建立了一套莊重威嚴的禮儀
      D.魯?shù)厝迳怨淌貧夤?jié)
      ,堅決不與叔孫通合作
      【答案】D
      【考點】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

      【解析】據(jù)第二段可知,是高帝“高帝悉去秦苛儀法
      ,為簡易”后
      ,群臣才沒有了尊卑禮法。
      【思路分析】考生對于需要讀懂幾個句子或是一段乃至全篇才能回答的這類概括題
      ,比較犯難
      。其實,只要牢牢把握一點
      ,就是找到信息源
      ,進行比較、歸納
      、概括
      ,也就迎刃而解了。
      (09年北京卷)
      1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短句
      。(5分)
      天 之 道 其 猶 張 弓 與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舉 之 有 馀 者 損 之 不 足 者 補之 天 之 道 損 有 馀 而 補 不 足 人 之 道 則 不 然 損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處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11.(5分)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補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
      【考點】考查文言文的斷句
      【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斷句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與翻譯相關的題型
      ,其難度低于翻譯
      ,但讀不懂文句,斷句也是很困難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忌稍谧x懂大意的基礎上,據(jù)標志詞進行輔助斷句
      。如據(jù)實詞“補不足”
      、“人”、“損”
      ,據(jù)虛詞“之”
      、“是以”等可輔助判斷。

      急求“魏德深”譯文

      魏德深

      ,本來是巨鹿人。祖父是魏沖
      ,在周作過刑部大夫
      、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農(nóng)
      。父親名為魏毗
      ,作過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
      ,后來作過馮翊書佐
      、武陽司戶書佐,因為才能卓著升任貴鄉(xiāng)縣令。為政清凈
      ,不采用嚴厲的辦法治理縣政
      。正好趕上遼東作戰(zhàn),朝廷想出各種辦法征稅
      ,派人到各個郡縣責成催辦
      。當時,朝綱廢弛
      ,法治紊亂
      ,官吏貪贓賄賂成風,橫征暴斂
      ,老百姓不堪以命
      。只有德深所在的貴鄉(xiāng)縣,貧富相通
      ,不竭盡老百姓的全力
      ,上面要求的全部滿足了,卻沒有驚擾百姓
      ,所以被稱為“大治”
      。當時盜賊群起,武陽等城大多被攻陷
      ,唯獨貴鄉(xiāng)得以保全
      。郡丞元寶藏受詔逐捕盜賊
      ,經(jīng)常進剿失敗
      ,每次都丟盔棄甲,軍械丟得干干凈凈
      ,于是就又從老百姓那里征集
      ,并且以軍法要挾百姓,像這樣已經(jīng)多次了
      。臨近的城池在建造
      ,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員民眾互相指責
      ,日夜喧嘩
      ,還是不能完成。德深問眾人想做什么工作
      ,安排并讓人們便宜從事
      ,官府安靜了,就象什么也沒發(fā)生一樣
      。只不過約束負責的官員
      ,修造的城池也無須超過別的縣
      ,而使百姓辛勞困苦。但是他的屬下辦事盡力
      ,為各縣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調(diào)任館陶縣令,貴鄉(xiāng)官員百姓聽說這個消息后
      ,互相談論這件事
      ,都感慨流淚,說不出話來
      。到了去任職那天
      ,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號的聲音傳便整條道路
      。魏德深到了館陶
      ,全縣的百姓都象見到父母一樣。有一叫趙君實的狡猾的員外郎
      ,和郡丞元寶藏互相勾結(jié)
      ,前后任的縣令沒有不被趙君實左右的。自德深到縣任職以來
      ,君實呆在家中不敢出門
      。逃犯紛紛來自首。貴鄉(xiāng)百姓冒著危險到城里請求德深留任
      ,上級下令答應了
      。館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訴,稱貴鄉(xiāng)的任命文書是假的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な夭荒軟Q斷。正好有持節(jié)使者韋霽
      、杜整等到了
      ,兩縣的百姓拜見使者并訴訟,才判給貴鄉(xiāng).貴鄉(xiāng)官員百姓在路上歌舞慶祝
      。而館陶的全縣人民都悲傷痛哭
      ,規(guī)模達到了幾百家之多。元寶藏對魏德深很厭惡
      ,正好越王楊侗在郡中征兵
      ,元寶藏就令魏德深帶一千士兵去東都洛陽。不久元寶藏以武陽歸順李密
      。德深所帶領的士兵都是武陽人,因為家鄉(xiāng)已被敵人占領
      ,想到親人
      ,都出洛陽向東痛哭
      ,然后又回洛陽了。有人對士兵們說:“李密的軍隊在金墉
      ,離此僅二十多里地
      。你們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誰能夠阻擋呢
      ?何必這樣痛苦
      。”士兵們都哭著說:“我們和魏大人一起來
      ,不忍心丟下大人而逃走
      ,并不是因為道路難走啊
      !”魏德深就象這樣深得民心
      。后來他和敵人作戰(zhàn),犧牲在戰(zhàn)場上
      ,貴鄉(xiāng)
      、館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懷念魏德深。

      上午忙
      ,現(xiàn)在才翻完
      ,抱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36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相關文章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秦朝的滅亡,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