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縣百姓赴京上訪爭奪魏德深這個縣令,這到底是為何呢
現(xiàn)代官員離任,審計已然成為定制
。從監(jiān)督角度講,此舉雖屬事后監(jiān)督
,但畢竟是在體制內(nèi)運作
,其警戒作用還是毋庸置疑的。古代沒有審計制度
,前任官員與繼任者辦個簡單的交接手續(xù)
,即可走人。但前任官員通常都要接受一項特殊的審計—民心的審計
。
隋朝魏德深
,原為小吏,因為有才能
,調(diào)任貴鄉(xiāng)縣長
。他清正廉明,勤政愛民
,施政并不嚴厲
,轄區(qū)卻十分安定。不久魏德深奉命調(diào)任館陶縣長
,貴鄉(xiāng)縣的官吏和百姓聞訊
,紛紛落淚,泣不成聲
。正式離任時
,全城的人都來送行,民眾號泣的聲音
,響徹縣城上空
。至館陶,百姓歡迎之若父母
。曾經(jīng)勾結(jié)官府
、稱霸一方的劣紳,面對正氣凜然的魏德深
,也不敢出門作惡了
。昔日逃亡他鄉(xiāng)的人們也紛紛返回,縣城一派祥和景象
。然而貴鄉(xiāng)縣的父老鄉(xiāng)親不甘心失去好縣長
,便不畏路途艱險
,群體赴京上訪,請求朝廷讓魏德深留任貴鄉(xiāng)縣
,朝廷發(fā)文應允了群眾的請求
。好縣長才上任就要離開,館陶縣的百姓當然也不答應
,又來到郡里提出訴訟
,甚至認為貴鄉(xiāng)縣所憑據(jù)文書是假的。最后上司做出裁決
,滿足貴鄉(xiāng)縣百姓的意愿
,讓魏德深重回貴鄉(xiāng)。貴鄉(xiāng)縣的官吏百姓歡歌笑語
,共慶好縣長歸來
。而館陶縣的人們則無不悲傷痛哭,有的干脆跟隨魏德深搬到貴鄉(xiāng)縣居住
。
,這到底是為何呢.png" />
民心最公平,民意不可違
。對拂逆民意
、不說人話的狗官,老百姓也會群體暴動
,給他點顏色瞧瞧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六月,陜州民眾群體暴動
,驅(qū)逐了觀察使崔蕘
。原來這個崔長官一向高高在上,不知百姓疾苦
,農(nóng)民申訴旱災
,他竟指著庭院中的樹說:“樹上還長有樹葉,哪來的旱災!”并對報告災情的農(nóng)民處以杖刑
。長官不說人話
,不干人事,民眾被徹底激怒了
,于是一聲吆喝
,砸了衙門,把崔大人給趕跑了
。后來朝廷把崔蕘貶為昭州司馬
,以平息民憤。
那個“五大天地”的政治笑話
,最為典型
。某官貪腐成性
,老百姓恨之入骨。期滿將離任
,老百姓送他一匾,上寫“五大天地”四個大字
。該貪官不解其意
,老百姓解釋說:“一到任,大人便金天銀地;在內(nèi)衙里
,大人花天酒地;坐堂問案時
,大人昏天黑地;老百姓無辜含冤,不由得恨天怨地;如今大人就要卸任
,真是謝天謝地
。這就叫做‘五大天地’?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古代官員稀少
,州縣班子就那么幾個人,處理政務時主要長官常常事必躬親
,直接接觸百姓的機會就多
,即使出行坐轎,草民也可攔轎告狀
。緣此
,草民對長官的認知也就更加直接而真切。而現(xiàn)代的地方官
,隊伍越來越龐大
,職能部門副手成列,百姓想求見長官
,層層阻隔都難沖破;加之長官老是忙應酬忙公關忙出國甚至忙賭博
,熱衷剪彩講話上電視,百姓認識長官主要就靠媒體推介了
。通過中介總不如直接認知
,更何況中介的公信力還屢遭質(zhì)疑。所以
,現(xiàn)代的官員離任時
,百姓依依不舍、真心挽留的情景似乎鮮有所聞
,而類似“五大天地”的放鞭炮慶祝某官滾蛋
,倒是時見報道。如此民心審計
,不免讓號稱“公仆”的官老爺們有些尷尬
。
魏德深是個怎樣的人
魏德深
隋 巨鹿(今屬河北)人
。初為文帝挽郎,遷貴鄉(xiāng)長
。為政清廉
。煬帝出兵遼東,賦役苛重
,加以官吏贓賄
,民不聊生,而貴鄉(xiāng)則較安定
,尋轉(zhuǎn)館陶長
,貴鄉(xiāng)人請留,兩縣爭訟
,斷歸貴鄉(xiāng)
,館陶居民有因而遷居貴鄉(xiāng)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へ┰獙毑丶灯淠?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迫令率千人增援東都,后與李密軍交戰(zhàn)時陣亡
。
[事見資治通鑒第一百八十四卷]
初
,貴鄉(xiāng)長弘農(nóng)魏德深,為政清靜
,不嚴而治
。遼東之役,征稅百端
,使者旁午
,責成郡縣,民不堪命
,唯貴鄉(xiāng)閭里不擾
,有無相通,不竭其力
,所求皆給
。元寶藏受詔捕賊,數(shù)調(diào)器械
,動以軍法從事
。其鄰城營造,皆聚于廳事
,官吏遞相督責
,晝夜喧囂,猶不能濟。德深聽隨便修營
,官府寂然
,恒若崐無事,唯戒吏以不須過勝余縣
,使百姓勞苦
;然民各自竭心,常為諸縣之最
,民愛之如父母
。寶藏深害其能,遣將千兵赴東都
。所領兵聞寶藏降密,思其親戚
,輒出都門
,東向慟哭而返;或勸之降密
,皆泣曰:“我與魏明府同來
,何忍棄去!”
河北省《大名縣志》載:魏德深(生卒不詳)
,隋代弘農(nóng)(郡名
,今河南靈寶)人。曾任貴鄉(xiāng)(大名)長
,為政清正廉明
,深受百姓擁戴。......
北史·魏德深傳
魏德深
,本巨鹿人也
。祖沖,仕周
,為刑部大夫
、建州刺史,因家弘農(nóng)
。父毗
,郁林令。
德深初為隋文帝挽郎
,后歷馮翊書佐
、武陽郡司戶,書佐
,以能遷貴鄉(xiāng)長
。為政清凈,不嚴而肅
。會興遼東之役
,征稅百端
,使人往來,責成郡縣
。于時王綱弛紊
,吏多贓賄,所在征斂
,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縣,有無相通
,不竭其力
,所求皆給,而百姓不擾
。于時盜賊群起
,武陽諸城多被淪陷,唯貴鄉(xiāng)獨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へ┰獙毑厥茉t逐捕盜賊,每戰(zhàn)不利
,則器械必盡
,輒征發(fā)于人,動以軍法從事
,如此者數(shù)矣
。其鄰城營造,皆聚于聽事
,吏人遞相督責
,晝夜喧囂,猶不能濟
。德深各問其所欲
,任隨便修營,官府寂然
,恒若無事
。唯約束長吏,所修不須過勝余縣
,使百姓勞苦
。然在下各自竭心,常為諸縣之最
。
尋轉(zhuǎn)館陶長
,貴鄉(xiāng)吏人聞之,相與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
,語不成聲
。及將赴任,傾城送之
,號泣之聲
,道路不絕。既至館陶
,闔境老幼
,皆如見其父母。有猾人員外郎趙君實
,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jié)
,前后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縣
,君實屏處于室,未嘗輒敢出門
。逃竄之徒,歸來如市
。貴鄉(xiāng)父老
,冒涉艱險,詣闕請留德深
,有詔許之
。館陶父老,復詣郡相訟
,以貴鄉(xiāng)文書為詐
。郡不能決
。會持節(jié)使者韋霽
、杜整等至,兩縣詣使訟之
,乃斷從貴鄉(xiāng)
。貴鄉(xiāng)吏人,歌呼滿道
,互相稱慶
。館陶眾庶,合境悲泣
,因從而居住者數(shù)百家
。
寶藏深害其能。會越王侗征兵于郡,寶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東都
。俄而寶藏以武陽歸李密
。德深所領皆武陽人也,念其親戚
,輒出都門
,東向慟哭而反。人或謂之曰:“李密兵馬
,近在金墉
,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歸
,誰能相禁
,何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與魏明府同來
,不忍棄去
,豈以道路艱難乎!”其得人心如此
。后沒于陣
,貴鄉(xiāng)、館陶人庶
,至今懷之
。 (節(jié)選自《北史魏德深傳》)
譯文:
魏德深,本來是巨鹿人
。他的祖父魏沖
,在周朝為官,擔任刑部大夫和建州刺史
,于是把家安在弘農(nóng)
。他的父親魏毗,擔任郁林縣令
。
德深開始時擔任隋文帝的挽郎
,后來歷任馮翊書佐、武陽司戶書佐等職
,因為有才能
,調(diào)任貴鄉(xiāng)縣縣長。他處理政務清廉干練
,措施并不嚴厲
,但能使社會安定。適逢遼東戰(zhàn)役
,官軍征稅名目繁多
,征稅的使者來來往往
,指令各郡縣長官負責征稅。當時朝廷法度松弛混亂
,官吏多半貪贓受賄
,他們橫征暴斂,所到之處
,百姓都承受不了他們的命令
。只有唯魏德深的這一個縣,百姓能互通有無
,沒有耗盡財力
,所需求的東西都能供給,百姓的生產(chǎn)生活沒有受到干擾
,堪稱非常安定
。
當時盜賊群起,武陽等城多半被淪陷
,只有貴鄉(xiāng)獨自保全
。郡丞元寶藏收到朝廷詔令詔抓捕盜賊
,但他與盜賊作戰(zhàn)
,每當失利,就連器械也必定全部丟失
,于是從百姓那里征討
,動不動就以軍法論處,這樣的情形有好幾次
。鄰近的縣城修造這些器械時,都是聚集在辦公廳里
,官吏們交替監(jiān)督責令
,無論白天黑夜都喧鬧不堪,但還是做不成
。而魏德深只是分別詢問大家各自想承擔哪方面的任務
,讓大家看怎么方便就怎么修造,官府里很安靜
,總像是沒事一樣
。魏德深只管著負責營造的官吏,讓他所修造的器械不得超過其他縣
,不得讓百姓辛勞吃苦
。然而因為他的部下各自盡心盡力,所修造的器械又常常是各縣中最多的
。
不久魏德深調(diào)任館陶縣長
,貴鄉(xiāng)縣的官吏和百姓聽說之后
,大家在一起談及此事,都歔欷落淚
,語不成聲
。等到將要赴任時,全城的人都來送他
,人們號泣的聲音
,在整條道路連成一片。他到了館陶
,館陶全境的百姓
,不論老幼,都像是見了父母一樣
。有個奸猾的家伙
,即員外郎趙君實,他跟郡丞元寶藏互相勾結(jié)
,前前后后的多任縣令縣長
,沒有哪個不受他指揮的。但自從德深來到館陶縣
,君實只能躲在家里
,從未敢隨便出門。那些逃亡他鄉(xiāng)的人們
,都回來了
,人多得像集市里一樣。貴鄉(xiāng)縣的父老鄉(xiāng)親不畏路途艱險
,到朝廷去請求讓德深留任本縣
,朝廷有詔書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而館陶縣的父老又來到郡里提出訴訟
,認為貴鄉(xiāng)縣的文書是假的
。郡里無法作出裁決
。適逢持節(jié)使者韋霽
、杜整等到來,兩縣的人們都來到使者這里提出訴訟
,于是使者就作出判決
,順從了貴鄉(xiāng)縣的民意。貴鄉(xiāng)縣的官吏百姓滿路歌唱歡呼
,互相慶祝
。館陶全縣的人們則全都悲傷痛哭,因此搬到貴鄉(xiāng)居住的就有數(shù)百家
。
元寶藏深深嫉妒德深的能力
。適逢越王趙侗從郡里征兵
,元寶藏于是命令德深率一千士兵前往東都洛陽。不久
,元寶藏帶著武陽縣投降李密
。魏德深所率領的,都是武陽人
,因為自己的家鄉(xiāng)跟隨了賊寇
,這些人思念親人,就走出都城門口
,面向東悲傷哭泣
,然后返回都城。有人對他們說:“李密的兵馬就在金墉
,很近
,距離這里只有二十多里。你們?nèi)绻霘w附他
,誰能禁止得了
?何必這樣自己折磨自己!”這些人都落淚說:“我們是和魏明府一同來的
,不忍心棄他而去
,哪里是因為道路艱難啊
!” 魏德深深得人心的情形就是這樣的
。
后來,在與賊寇的戰(zhàn)斗中
,魏德深死在戰(zhàn)場上
。貴鄉(xiāng)
、館陶兩縣的人們到現(xiàn)在都還懷念他
。
求歷屆高考語文文言文試題。
2009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
(09年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沖
,仕周,為刑部大夫
、建州刺史
,因家弘農(nóng)。父毗
,郁林令
。
德深初為隋文帝挽郎
,后歷馮翊書佐、武陽郡司戶
,書佐
,以能遷貴鄉(xiāng)長。為政清凈
,不嚴而肅
。會興遼東之役,征稅百端
,使人往來
,責成郡縣。于時王綱弛紊
,吏多贓賄
,所在征斂,人不堪命
。唯德深一縣
,有無相通,不竭其力
,所求皆給
,而百姓不擾。于時盜賊群起
,武陽諸城多被淪陷
,唯貴鄉(xiāng)獨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へ┰獙毑厥茉t逐捕盜賊
,每戰(zhàn)不利,則器械必盡
,輒征發(fā)于人
,動以軍法從事,如此者數(shù)矣
。其鄰城營造
,皆聚于聽事,吏人遞相督責
,晝夜喧囂
,猶不能濟。德深各問其所欲
,任隨便修營
,官府寂然,恒若無事
。唯約束長吏
,所修不須過勝余縣
,使百姓勞苦。然在下各自竭心
,常為諸縣之最
。尋轉(zhuǎn)館陶長,貴鄉(xiāng)吏人聞之
,相與言及其事
,皆歔欷流涕,語不成聲
。及將赴任
,傾城送之,號泣之聲
,道路不絕
。既至館陶,闔境老幼
,皆如見其父母
。有猾人員外郎趙君實,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jié)
,前后令長
,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縣
,君實屏處于室
,未嘗輒敢出門。逃竄之徒
,歸來如市
。貴鄉(xiāng)父老,冒涉艱險
,詣闕請留德深
,有詔許之。館陶父老
,復詣郡相訟
,以貴鄉(xiāng)文書為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げ荒軟Q
。會持節(jié)使者韋霽、杜整等至
,兩縣詣使訟之,乃斷從貴鄉(xiāng)
。貴鄉(xiāng)吏人
,歌呼滿道
,互相稱慶。館陶眾庶
,合境悲泣
,因從而居住者數(shù)百家。寶藏深害其能
。會越王侗征兵于郡
,寶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東都。俄而寶藏以武陽歸李密
。德深所領皆武陽人也
,念其親戚,輒出都門
,東向慟哭而反
。人或謂之曰:“李密兵馬,近在金墉
,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歸,誰能相禁
,何為自苦如此
!”其人皆垂泣曰:“我與魏明府同來,不忍棄去
,豈以道路艱難乎
!”其得人心如此。后沒于陣
,貴鄉(xiāng)
、館陶人庶,至今懷之
。
(節(jié)選自《北史魏德深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
,不正確的是
A.為政清靜,不嚴而肅 肅:恭敬
。
B.會興遼東之役 會:適逢
。
C.所在征斂,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動之軍法從事 動:招致
【答案】D
【考點】主要考查對常見文言實詞的掌握情況
,能力層級為B級
。
【解析】D項“動”,總是
,常常
。
【思路分析】要做好此類題目,一是靠平時多積累,二是要學會借助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進行推斷
,兩者結(jié)合
,則問題迎刃而解。
9.以下句子中
,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擁戴的一組是
①常為諸縣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
,語不成聲
③未嘗輒敢出門 ④詣闕請留德深
⑤以貴鄉(xiāng)文書為詐 ⑥詣使訟之,乃斷從貴鄉(xiāng)
。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D
【考點】考查考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
,能力層級為C級。
【解析】排除法
,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屬下有方
,約束官吏,排除A
、B
;③ “未嘗輒敢出門”是滑人趙君實害怕魏德深,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嚴厲
;故排除A和C
,而④“請闕留德深”顯然是表明百姓愛戴,且⑥“乃斷從貴鄉(xiāng)”的主語是兩使
,不能說明百姓愛戴
。
【思路分析】先要準確理解題干文句的含義,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是否與題干文句契合
。不符合要求的選項一般有兩類:一是將別人做的事或說的話說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說的
,致使陳述對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問
。排除法時作此類題目較簡便快捷的方法
。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魏德深很有才干
,歷任多種職務后升職主持貴鄉(xiāng)政務。其時朝廷綱紀敗壞
,官吏貪污受賄
,民不聊生;只有貴鄉(xiāng)生產(chǎn)生活一切照常進行
,百姓沒有受到騷擾
。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體恤下情
。鄰城打造兵器
,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責,尚不能成功
;而貴鄉(xiāng)則約束官吏
,避免百姓勞苦,官府安靜
,一直像無事一樣。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歡迎
,又能震懾奸猾之人
。他到館陶,百姓見他如見父母
;而奸人趙君實與逃竄之徒
,只能躲藏流亡。他后來將回貴鄉(xiāng)
,貴鄉(xiāng)吏民互相慶賀
。
D. 郡丞元寶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領武陽籍士兵在家鄉(xiāng)附近作戰(zhàn)
,想利用軍士的戀家情緒使軍隊潰散
。但魏德深極得人心,士兵們?nèi)疾蝗屉x他而去
。
【答案】C
【考點】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
【解析】C項“而奸人趙君實與逃竄之徒
,只能躲藏流亡”錯誤,文中說的是“自德深到縣任職以來
,君實呆在家中不敢出門
。逃犯紛紛來自首?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疤痈Z之徒”是指四處流亡的人
,而不是指與趙君實之流。
【思路分析】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把握人物
、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tài)度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nèi)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jié)處的理解
。在做此類題時
,選項中每一個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對應的地方,注意排除把“無”說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擾
。此類題目設錯誤項時
,有一個典型的做法,就是把兩件事或兩個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屬于這件事的內(nèi)容說成是另一件事的內(nèi)容
,有的甚至是無中生有
。
11.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jié)
,前后令長
,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譯文:
(2)館陶眾庶
,合境悲泣
,因從而居住者數(shù)百家。
譯文:
【答案】⑴(趙君實)與群丞元寶藏互相往來
,結(jié)交密切
,先后來到館陶做令長的人,沒有不受他們指揮差遣的
。⑵館陶境內(nèi)的老百姓
,全都悲傷乃至下淚,于是跟隨他到貴鄉(xiāng)居住的有幾百家
。
【考點】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B級。
【解析】本題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
,翻譯時注意聯(lián)系前后文
,力求做到“信、達
、雅”
。第(1)句注意“交結(jié)”為古今異義和“令長”、“ 指麾”等詞的落實
;第(2)句注意“合境”和“從而”“ 居住” 為古今異義
。
考生要樹立采分點的意識。⑴中“相”譯為“相互”
,“交結(jié)”譯為“結(jié)交”
,“未有”譯為“沒有不”。(相
、交結(jié)
、未有各1分,大意1分
,共4分)⑵“庶”譯為“老百姓”
,“合”譯為“全都”,“因”譯為“于是”
,“數(shù)”譯為“幾”
。(庶
、合、因
、數(shù)各1分
,大意2分,共6分)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魏德深
,本來是巨鹿人
。祖父是魏沖,在周作過刑部大夫
、建州刺史
,于是就安家在弘農(nóng)。父親名為魏毗
,作過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
,后來作過馮翊書佐
、武陽司戶書佐,因為才能卓著升任貴鄉(xiāng)縣令
。為政清凈